第276節 得意忘形

“不用徭役?”一位大臣站出來,問道:“家上的意思是?”

“自然是全部花錢僱工!”劉徹笑着答道:“譬如,某段工程以某個價格承包給某人,等完工以後,由少府派出官吏,檢驗質量,然後再付款……”

聽到劉徹這麼說,大殿中的大臣,頓時一個個雙眼放光。

在座的沒有一個笨蛋。

劉徹的意思,他們很快就理解了。

甚至,就連天子劉啓,也重新坐回御榻,心裡輕笑着:“有些意思了!”

雖然一時半會,劉啓還沒能理解劉徹的思路。

但是,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一下子就讓天子劉啓捕捉到了劉徹計劃中的中心思想。

顯而易見的,這是一張大大的畫餅。

一個總預算高達十萬萬錢,相當於漢室財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大畫餅。

整個關中的貴族甚至是外戚以及地主富商甚至關東的大商人,都會爲此瘋狂。

沒有人能放棄這麼好的一個光明正大賺錢的機會。

就是劉啓自己,也忍不住有些意動,更何況其他人?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一位一直保持着沉默徹侯忽然出列問道:“家上,臣愚鈍,請家上詳細說說,這個承包是怎麼個承包法?什麼人可以承包?”

其他人,尤其是本來只是在打醬油的徹侯勳臣們,此刻也目不轉睛的盯着劉徹。

至於九卿級各衙門的主官,這個時候也是放下了矜持。

誰都缺錢!

誰都知道有了錢會有什麼好處!

此刻,當劉徹拋出一個十萬萬錢的大餅,即使那些本來因爲糧食保護價的緣故而對劉徹有了看法的人,此時也恨不得立刻跪到劉徹面前,想要緊緊的抱住這個大腿了。

原因無它。

誠然他們是關中商人背後的保護傘和靠山。

但是。他們並不是商人,也不懂什麼商業,他們之所以對劉徹有了看法。只不過是覺得,太子擋住了他們的財路而已。

但是。此刻,當一個十萬萬錢的大餡餅砸到腦門上。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只要操作得當,就足以撈到一份能讓他們一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

既然這樣,那麼商人們的那點小小的孝敬也就微不足道了。

劉徹看了一眼徹侯和大臣們。

微微一笑,解釋道:“公大夫以上爵位者,即可參與承包,不同路段的工程對價格和資質的要求也不同了。譬如一段造價三千萬錢的工程,自然也要有相應的保障……譬如起碼要繳納相當於工程造價一成的保障金到少府,同時,還得有一位徹侯或者兩千石大臣的擔保!”

事實上,在一開始,劉徹就很清楚的知道。

褒斜道工程想要在這個時代開鑿出來,技術難點和資金難點都不是問題。

只要下定決心,漢室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然而,作爲穿越者,劉徹很清楚在古代中國。大興土木的代價是什麼?

因爲徭役制度的存在,實際上每一次統治階級大規模的徵發民衆,實際上都是對其未來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營造皇陵,修築長城,透支了整個秦國的未來,直接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

又如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遠征高句麗,透支掉了整個隋朝的未來,導致了羣雄並起,天下大亂。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於,大興土木和戰爭都一定會導致民衆負擔不斷加重。

當民衆再也負擔不起時。那就一定會發生農民起義,於是改朝換代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但是。在中國歷史某個時期不管統治者怎麼對外大規模用兵,怎麼大興土木。底層的百姓都老老實實的照章納稅,遵紀守法,服從命令,任勞任怨。

這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的兩百年餘年的戰國時代。

整個戰國時期,自商鞅變法之後,秦人就用着一種今後兩千年都不再出現的超常耐力和決心,不斷的對外戰爭,對內大興水利。

秦趙長平之戰時期,整個秦國甚至是全國總動員,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八九歲的孩子,只要能動的全部參與到了戰爭中去。

爲什麼秦人能忍耐得了?

爲什麼統一之後,他們反而忍耐不了比長平之戰更寬鬆的統治?

答案很簡單。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在戰國時期,沒有統一之前,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個秦人都自動的成了秦國那臺戰爭機器上的一個零件。

打仗立功,絕對有獎賞。

只要立下功勞,活着回去,奴隸也能變成自由民,自耕農則可能變成地主。

而統一之後,整個國家從統治階級到民衆都喪失掉了目標,更嚴重的是,因爲再也不能靠打仗獲取利益,整個國家因此不知所措。

當初造就了秦人強盛一時,天下無敵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最終成爲了毀滅它的元兇。

秦人的教訓,固然深刻,但卻也給劉徹和後來者提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啓示:誰給老百姓好處,老百姓就跟誰走。

而徭役,特別是漢室的徭役,以劉徹這麼一個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毫無疑問,在漢室絕大多數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質的。

譬如,那兩年兵役和半年戍邊,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過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後世天朝,想當兵還得送禮說情呢?

又如修橋鋪路以及修繕城防,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國防工程,基本上在後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歡這樣的工程。甚至某些窮地方巴不得有這樣的工程。

然而,在此時絕大部分的農民卻都很不情願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點的,都會出錢請人代服徭役。

特別是戍邊。正常農民一聽自己要去戍邊,那是哭着喊着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假如邊關沒有人防備,匈奴人就會長驅直入。最終危害到他們本來的和平生活嗎?

答案很簡單,百姓看不到利益,反而要爲此付出代價,這麼一來,傻子才聽你瞎掰什麼民族主義,國家、華夷大防!

那假如服役能有好處?

譬如修橋能拿到工錢,當兵了退伍後能享受到優先被選拔爲鄉中的遊繳、亭長甚至縣衙的衙役?

劉徹知道,民間肯定會爲此打破頭!

一如後世的天朝。

當然。目前來說,以此時漢室的財政收入,肯定是支撐不起如此大規模的支出和改變。

劉徹用褒斜道工程,只是來做個試驗而已。

只要證明了此法可行,那他以後就會逐漸的改變服役者免費這個制度。

原因很簡單,免費的徭役制度看似是統治者佔了老百姓的便宜,但實際上卻是在拉大貧富差距,加快土地兼併,對於統治階級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獲得的利益!

歷朝歷代以來,土地兼併爲什麼會愈演愈烈。一旦開始,就無法終止,只能通過一場暴力的革命來清洗一切。重新歸零。

癥結就出在徭役制度上。

徭役使得底層百姓根本不可能與地主、富商階級抗衡和競爭。

最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偌大的政權一夜之間崩潰於無形。

劉徹自然很清楚,應該怎麼去擴大政府財政收入。

眼下,他就有兩個法子能在自己登基後讓漢室財政收入激增。

收回鑄幣權和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這兩個新增的財源基本能確保劉徹登基後的頭幾年能穩步的推行一些政策,但是,假如是牽涉到了徭役這個全國性的問題,那麼,那點增加的財源。是完全不夠的!

他必須開闢新的財源。

“我登基後的頭十年,能不跟匈奴交惡。就儘量不要跟匈奴交惡……”劉徹心裡想着,他已經有覺悟了。

匈奴與漢。一山不容二虎,東亞這個地盤只能有一個老大!

但,自己的力量還沒積蓄好,國內的事情沒有處理好,跟小豬一樣,頂着國內巨大的矛盾跑去跟匈奴人打生打死,最終的結果毫無疑問是匈奴人倒是打了個半死,但國內卻變成了一團糟。

是以內政沒有理清楚,國家的力量不能碾壓匈奴之前,劉徹寧願暫時委屈。

而劉徹有信心,在十年之內打造出一支足以碾壓匈奴人的騎兵。

然後,在十年之內擊敗匈奴。

當然,這些都只是構想而已。

此刻,劉徹的全部心思都在他的這個試點上。

褒斜道工程於劉徹,就好似後世天朝改開之於深圳一般。

可謂是集中了劉徹現在所有的政治力量的奮力一搏,爲此,他甚至不惜犧牲掉他現在積攢起來的威望和人望全力推動,更砸出了十萬萬錢這麼一個大餡餅!

劉徹計算過了,整個褒斜道,即使採用民工僱傭的方案,按照最大難度的開銷來計算,最多也就花個三萬萬錢,甚至一到兩萬萬錢就可以解決。

但他還是拋出了十萬萬錢的這個餡餅。

原因很簡單,非如此重利,不足以讓關中的官僚貴族支持他。

簡而言之,劉徹已經做好犧牲一部分權益的心理準備。

後世天朝改開,以舉國之力支持深圳的建設,甚至於拿出的好處和利益,來收買和拉攏整個官僚集團,後人讀史無不爲之膛目結舌,但事實證明,假如不那麼做,就不可能有改開的成績,單單是內訌就足以讓一切付諸東流,更不要說什麼日後的g2集團的風光了!

劉徹也是如此。

不餵飽了現在的徹侯外戚和官僚集團,他們憑什麼支持劉徹?

當然,劉徹很清楚,餵飽官僚和貴族集團完全不夠,他還要餵飽他的皇帝老爹和東宮太后。

是以,那個所謂的十萬萬錢和承包保障金。其實就是劉徹拿來賄賂自己老爹的!

劉徹相信,自己的老爹,當今天子應該懂他的意思了。

事實上。劉徹如今的行爲,等於是在本來就已經即將爆發的火山上放了一個大炸彈。

對於自己老爹。劉徹自然知道,當今天子劉啓如今的全部精神和注意力全部都放在怎麼掃平吳楚,讓關東諸侯們乖乖聽話的削藩策之上。

而要削藩,就要有足夠的實力。

軍事上的實力,漢室中央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大軍一動,所消耗的財力……

以目前而言,漢室中央財政可能支撐不起。

原因嘛,兩年前駕崩的太宗孝文皇帝和今年夏天去世的太皇太后。這兩者前後的葬禮和帶去地下的財富,幾乎掏空了漢室的國庫!——即使,兩者的葬禮和陪葬品已經按照兩位至尊的遺願一減再減……

但光是下葬太宗孝文皇帝的過程中,就調動了將近六萬的軍隊,設置了三個將軍,徵發了數萬的民衆……僅僅是這筆開銷就已經龐大到讓人震驚,更何況,天子下葬,即使是最基本的要求——符合天子儀制的各種必需品,如黃腸題湊、金縷玉衣以及天子滷薄儀仗和兵馬俑。

不然前世也不會窮到要讓出徵的將軍和徹侯去找商人貸高利貸了!

劉徹那十萬萬錢中。至少有一大半其實肯定會成爲軍隊的軍費。

挪用專款,這可是統治階級不需要學習就會的天賦技能!

徹侯們和大多數大臣對視一眼。

他們自然都是聰明人,當然知道。這個十萬萬錢可能是個畫餅,但,只要有一半資金能落到實處,甚至三分之一,都可能讓他們賺的盤滿鉢滿。

於是,一位徹侯出列問道:“家上,那假如承包……”對於承包這個詞,顯然他還很不適應,斟酌了一下。他才繼續道:“該去找誰?”

劉徹呵呵一笑,答道:“孤還要跟父皇商議。請父皇做主許可,然後。孤纔會決定,誰來主持此事!”

說完劉徹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發現他的老爹面色平靜,並未惱怒,這才把心放回肚子裡。

其實劉徹最怕的就是,此事引起了老爹的反感。

那就得不償失了。

現在看來,皇帝老爹並不反對,最起碼是默許的態度。

這就讓劉徹感覺受到了鼓舞。

但此刻,天子劉啓的心中卻是有着別樣的心思。

“這臭小子……”天子劉啓搖搖頭,關於劉徹的計劃,今天早上的時候,他就聽了顏異的彙報,當時,他並未怎麼在意,畢竟顏異只說劉徹搞到了一筆十萬萬錢的鉅款,想拿來修褒斜道。

而結合其他方面的情報,天子劉啓也不過是當成劉徹又異想天開了。

就像他年輕時,腦子裡總會有很多天真和不切實際的想法。

但此刻來看,劉徹的這個想法,卻是很可能實現!

原因很簡單,一個承包法,雖然還不知道會具體怎麼操作。

但天子劉啓知道,能承包到的肯定都是徹侯和各個衙門的主官的家族以及宮廷的關係戶們。

這麼大一塊蛋糕粉下去,有了利益的聯合,這個褒斜道工程就基本能搞成了。

只是,太子這麼明目張膽的建立勢力,拉攏朝野。

不知爲何天子劉啓心裡感覺很不是滋味。

既有一種兒子長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情緒摻雜了進來。

讓他心裡有些惱怒,也有些酸楚……

特別是當他看到劉徹年輕俊朗的面容,淡定自如的應對羣臣時的態度,他竟然嫉妒了起來。

只是,天子劉啓的隱忍功夫非常到位。

表面上他依然保持着那副慈父嚴君的樣子,半閉着眼睛,坐在御榻上。

“太子,跟朕來一趟吧……”天子劉啓忽然站起身來,然後,他對羣臣道:“諸臣散朝罷!”

即沒有對劉徹的褒斜道工程表態,更不曾對十萬萬錢有什麼意見。

彷彿他沒有聽到這些東西一般。

劉徹見此情景,頓時心裡一疙瘩,暗叫一聲:“我真是太得意了,怎麼就忘了這個?!”

這段時間的順風順水,讓劉徹太得意忘形了。

以至於他竟然忘記了,這是在封建王朝,這是西漢時期,他要面對的是一個皇帝老爹!

皇帝這種生物,堪稱最難捉摸和摸透的生物!

尤其是他的這個老爹以敏感和多疑而出名!

好在,幸虧是西漢,不是李唐更不是朱明,不然,僅僅他剛纔得意忘形的表現,就已經夠他喝一壺了。

西漢的皇帝跟其太子之間的關係,比起後世的朝代,融洽多了。

即使是劉邦,不管他再怎麼不喜歡劉盈,但起碼,還是將之看出兒子、繼承人,而不是仇人。

儘管如此,此事還是給劉徹提了個醒。

“我現在還只是太子,一個剛上位的太子,地位不穩,根基不固,像這樣出風頭的事情,以後還是交給張湯、顏異和汲黯罷!”劉徹在心裡告誡自己。

這確實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平心而論,倘若此事他能交給顏異和張湯來提出,以上書的形勢來完成,效果是一樣的,但卻可以避免與自己老爹發生衝突,更不會讓老爹有什麼想法。

“我還是太嫩了啊……”劉徹在心裡對自己道:“也辛虧我還年少,才十六歲,不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劉徹跟上自己的老爹的腳步,同時在心裡開始推演起來,他該怎麼平息老爹心中的猜忌又做到自然,不會讓老爹產生更加不好的想法?

這無疑,是他重生以來最大的考驗!()

ps:嗯,開始恢復正常更新了~

啊這個月好頹廢啊,剩下的17天裡,會盡量不讓14年留下任何債務!

第986節 動員(1)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464節 大朝儀(4)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694節 制度(3)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28節 竇嬰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29節 彌補疏漏第478節 引導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52節 滅蝗策第913節 不虧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393節 和親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1116節 培育第635節 新學派(4)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55節 燕飲(上)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392節 忐忑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066節 屠殺(完)第1036節 出塞(1)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7節 陽弋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13節 賞賜(2)第486節 政體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308節 疑惑第77節 上林苑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169節 藝術(3)第570節 人心(2)第272節 新思維(1)第428節 戰爭!第238節 喪母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404節 無題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8節 整頓(3)第483節 閱兵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239節 回長安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897節 租船(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53節 決戰(5)第607節 定策(1)第194節 麻煩第846節 善後(3)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39節 突圍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91節 造假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37節 收心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037節 出塞(2)第55節 燕飲(上)第282節 終結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681節 法度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96節 趙胡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063節 屠殺(1)
第986節 動員(1)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464節 大朝儀(4)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694節 制度(3)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28節 竇嬰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29節 彌補疏漏第478節 引導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52節 滅蝗策第913節 不虧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393節 和親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1116節 培育第635節 新學派(4)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55節 燕飲(上)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392節 忐忑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066節 屠殺(完)第1036節 出塞(1)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7節 陽弋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13節 賞賜(2)第486節 政體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308節 疑惑第77節 上林苑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169節 藝術(3)第570節 人心(2)第272節 新思維(1)第428節 戰爭!第238節 喪母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404節 無題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948節 整頓(3)第483節 閱兵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239節 回長安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897節 租船(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353節 決戰(5)第607節 定策(1)第194節 麻煩第846節 善後(3)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39節 突圍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91節 造假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37節 收心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037節 出塞(2)第55節 燕飲(上)第282節 終結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681節 法度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96節 趙胡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063節 屠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