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節 假民牛馬

漢室或者說劉氏的農業政策。

到今天爲止,其實,都是依託於黃老無爲思想下的民衆自治。

對於黃老派來說,只要老百姓不犯法,就算他們把地球都給戳破了,也不會去幹涉。

過去數十年,這個體系一直運行的很好。

事實上,再沒有比這種體系更好運行的制度了。

統治者,只要劃下紅線,告訴老百姓:這些事情做不得,做了俺就要抓你。

然後,老百姓遵紀守法,按時納稅。

官府則負責,將那些刺頭搞定。

但任何體系的運轉,時間一久,必然出問題。

而中國人又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勇於嘗試的民族。

別說是漢室這一套簡單的無爲而治的小政府政策了。

就是秦代的時候,森嚴的律法,也被人玩出了許多花樣。

更別提,後世那句著名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所以,漢室的體系,開始慢慢僵化,而且被地方士紳鑽出無數的規則漏洞。

齊魯地區就是典型代表。

當地地主士紳,與官府勾結,輕輕鬆鬆的就讓百姓統統淪爲佃戶。

甚至於出現了偌大的一個濟南國,全國居然只有三百戶有土地的家族。

而後來,武帝朝出現的田蚡案和灌夫案,更是將這個體系的缺陷暴露無遺。

尤其是灌夫案,區區一個灌夫,靠着竇嬰的庇護,居然橫壓一郡,郡守、郡尉都成了灌氏的走狗,百姓申冤無門,只能嚎啕大哭。

最後,倘若不是田竇爭鋒,田蚡拿着灌夫當突破口。

恐怕,灌氏橫霸當地的情況,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所以,武帝朝時,法家井噴,一個個用着嚴刑酷法和拿着地方豪強的腦袋刷政績的官員,青雲直上。

這其中,是有着深厚的社會基礎和羣衆需求的。

現在,劉徹還沒把握,能在保證政治穩定的情況下,對漢室國策作出顛覆性的調整。

但,小修小補,還是可以的。

黃老無爲,而無所不爲。

修修補補,本就是黃老的特色。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劉徹知道,不能自己一拍屁股就做出決定。

必須進行廣泛的深入調研。

然後,再找個實驗地點,進行實驗,評估效果,再逐步推動。

就如鹽鐵官營政策以及糧食保護價政策一樣,慢慢推動,並不動改善,才能避免害民和殘民。

況且,這馬上就要大戰。

劉徹可不希望,前方的將士在流血流汗,但後方的朝堂卻炒成一團。

所以,劉徹坐直了身子,對商容問道:“以愛卿之見,要改變今日之困局,朝廷當如何?”

聽到天子的問話,商容也振奮起精神來。

困局!

天子的這個形容詞,表明天子也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的後果。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社會將出現比之前所有時代,還要恐怖的兩極分化。

現在的富裕家庭,他們使用着先進的耕作工具以及先進的耕作技術。

他們用牛馬來耕地,用淤泥、糞便和草灰以及從鹽鐵衙門買來的骨粉與化肥施肥。

他們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土地。

而土地的產出,也沒有辜負他們。

一畝小麥,產量是粟米的一倍半,甚至兩倍多。

所以,他們能養活更多的子女,並且佔有更多的土地。

而貧窮家庭,則只能繼續活在舊時代,用着舊方法,種着舊作物。

久而久之,不出二十年,他們就會被時代拋棄。

國家和政府,肯定更關心和更愛護那些用一畝地產出了兩畝地糧食的百姓。

他們也會獲得更多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

他們的子弟,從軍入伍,或者讀書當官,都有可能。

而窮人呢?

依舊生活在兩餐不飽,一年到頭甚至倒欠地主的生活困境之中。

更可怕的是,當出現兩個種植着不同作物,同時地位懸殊的羣體時。

社會就被割裂了。

種小麥的,可能會覺得自己天生是高於種粟米的。

而這樣的割裂,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

秦始皇帝,用了一輩子,推動車同軌,書同文,百年後的漢室,卻出現了兩種耕作不同莊稼,而且地位迥異的羣體。

哪怕對政治再不敏感的人,都知道,這肯定要出大問題。

更何況是商容這樣的精英?

所以,在發現了這個事實後,商容一直在想辦法,通過種種渠道,向天子報告。

可惜,近年來,天子和朝臣們都在關注匈奴,關注戰爭。

對國內的情況,大家都覺得,非常樂觀,非常喜人。

無數人歌功頌德。

哪怕是本應該成爲天子耳目的御史們,也對基層的情況,裝作看不見。

大家都在說‘元德盛世’。

並將先帝和太宗之治,稱爲‘文景之治’,而‘元德盛世’則是上承文景之治的空前盛世。

甚至,有人認爲‘元德盛世’至少還會繁榮三十年。

理想主義者們甚至認爲‘大同可期’‘三代可臻’。

唯有商容這樣,常常前往基層,並且認真調研的官員才清楚。

盛世之下,潛藏着莫大的危機。

現在,這個危機潛藏在繁榮的經濟表面下,被軍事勝利和社會發展所掩蓋。

但,這個危機一旦引爆。

恐怕,盛世立刻就會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亂世!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商容拜道:“以臣之愚見,臣以爲,除朝廷需要調整政策,以照顧和指導,貧窮之百姓,也能耕種小麥外,還需陛下嘉大惠!”

他拿出一直深藏在自己胸中的一本小冊子,將之打開,念道:“當今,犍牛一頭,值錢一萬五千錢,小牛一頭,值錢也需六千餘錢。即便百姓百畝豐收,也才爲粟不過百五十石,爲錢六千,然五口之家,一歲吃用,就要粟米一百石……”

劉徹點點頭,知道商容沒有說錯。

想當年,他還是個皇子時,就已經知道了,假如百姓只靠土地,哪怕是自耕農,一年下來,哪怕沒有苛捐雜稅,正常的負擔的情況下,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永遠趕不上支出。

更別提,要是家裡有幾個大半的孩子。

那就更恐怖了!

好在,劉徹即位後,就注意到這個事實了。

至少在關中,劉徹拿着自己的私房錢和從商人哪裡敲來的錢,廣修水利,大修道路和橋樑。

就是想着靠着這些的手段,補貼百姓。

但,即便如此。

劉徹也明白,哪怕是關中的一般家庭,恐怕也很難湊齊一筆可以購買耕牛或者挽馬的錢來。

只有中小地主家庭纔能有那個財力。

當然,士兵們立功,也可以拿着賞錢,從官府買到耕牛。

但,比例還是太少了!

更別提,買了牛,犁具總要吧!

一副曲轅犁,哪怕是最簡單的。

也是重達四十餘斤(漢斤),價值兩三千錢以上。

所以,商容的意思,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

假畜!

以國家的名義,平價租給百姓牛、馬以及犁具。

這不是什麼需要動腦筋的主意。

在這以前,漢室就有假馬之制。

在袁盎倒臺後,劉徹爲了鼓勵百姓養馬而推出的政策。

有條件的百姓,可以向太僕衙門和少府衙門遞交申請,申請到種馬,然後,帶回家裡蓄養,三年後,償還假馬以及利息。

這個政策,目前在北方廣泛推廣。

也是現在中小地主能養得起挽馬的根本。

但,小老百姓,卻根本夠不上這個政策。

他們哪怕去官府申請,也不會被批准。

因爲,他們無力償還本息,也無力蓄養馬匹。

況且,中國少馬,哪怕是馬邑之戰後俘獲了大量馬匹牲畜,也依舊嚴重缺馬。

畢竟,繳獲雖多,但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了。

上百萬的牲畜,平攤到個體身上,就變得微乎其微。

何況,國家還要自己培育戰馬,並保留大量牲畜,作爲軍隊的供給。

但老百姓的問題,不解決也不行。

劉徹撓了撓頭,對商容道:“這樣,卿先去選一個縣,此縣要足夠窮,至少有六成百姓沒有耕牛或者挽馬!”

“然後,卿選好縣後,報告給朕,朕命卿爲大使,全權負責該縣政務!”

“卿在當地,嘗試推廣假牛假犁之策!”

想了想以後,劉徹接着道:“但,此策當與假馬不同!”

這是肯定的,假馬,是爲了鼓勵中小地主,尤其是能培養騎兵的家庭,多養馬匹,以此擴大中國的馬匹存欄數量。

但,這假牛和假犁,卻是爲了解決貧窮百姓的生計和生產。

他們不可能,也沒有辦法,三五年就能湊足償還本息的錢。

若是這樣的話,他們也就不需要假牛馬和假犁了。

自己存錢去買不就好了?

劉徹希望解決的,是他們的根本困境。

既,讓爲數衆多的下層貧苦百姓,也能擁有耕種冬小麥的權力。

當然,國家也不能吃虧。

任何一個政策,倘若不能帶來好處,那麼,它就不能長久。

所以,沒有辦法,劉徹只好學習後世的房地產商人們的技術了。

“卿去與有司商議,議定一個犁具與牛馬的平價,以此價,假與百姓。命百姓歲償本息!以十一之稅,三十年爲期!”劉徹說道。

毫無疑問,這是後世讓無數房奴撕心裂肺的房貸了。

這個政策雖然讓人恨得牙咬咬。

但,確實解決了很多人買不起房的困境。

也帶動了房地產的盛世。

在西元前的時代,劉徹感覺,這或許是最好的辦法了。

百姓,買不起耕牛和耕具?

沒有問題!

國家免費配給!

但,他們需要每年固定償還本息,而且是必須隨田稅一起繳納。

當然,劉徹比房地產商人有良心的多了。

他給出的是百分之十的總利息。

換句話說,假如耕牛+犁具+其他配套工具,總額是兩萬錢的話。

那麼,租種的百姓,每年只需要償還兩萬兩千錢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百錢的樣子。

這無疑非常有良心。

老百姓們得到了實惠,國家呢也不怎麼吃虧。

更重要的是——可以帶動鐵器的銷量啊!

全中國現在有將近七八百萬戶家庭,在未來,甚至可以達到一千萬戶!

只要其中一半,從鹽鐵衙門購買耕具和工具。

那麼,每年鹽鐵衙門的銷量,都是幾百萬套。

這其中的利益,有多少,不言而喻。

當然了,具體效果如何,還是看試點的。

甚至,劉徹感覺,試點其實也不靠譜。

應該通過實踐,慢慢的感覺。

至於百姓會不會賴賬?

呵呵……

在中國,從來只有國家賴人民的帳,從未聽說,居然有人敢賴國家的帳這種事情!

各級衙役,一定會樂意教那些賴賬的人做人的。

長城和未來的各種工程,也很需要賴賬的免費勞動力。(~^~)

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140節 家宴第1536節 居延(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364節 劇變(2)第1118節 腦洞(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277節 戰前(1)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69節 祥瑞(2)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68節 祥瑞(1)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098節 分蛋糕第643節 木偶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596節 戰起(3)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03節 拉皮條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409節 考舉(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205節 撕逼!(1)第273節 新思維(2)第207節 調查(1)第874節 未來第15節 目標第915節 哭廟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536節 洗腦(1)第393節 和親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1263節 上谷第344節 背鍋俠(4)第638節 轉折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27節 馬屁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149節 廷議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48節 整頓(2)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030節 日蝕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445節 歸一(2)第576節 決定第65節 前世仇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1277節 戰前(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3節 政治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182節 講道理(3)第712節 影響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節 忽悠第1163節 雄心(1)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357節 宣達司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615節 洗錢第752節 遠航(1)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
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140節 家宴第1536節 居延(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364節 劇變(2)第1118節 腦洞(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277節 戰前(1)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69節 祥瑞(2)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68節 祥瑞(1)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098節 分蛋糕第643節 木偶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596節 戰起(3)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403節 拉皮條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409節 考舉(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205節 撕逼!(1)第273節 新思維(2)第207節 調查(1)第874節 未來第15節 目標第915節 哭廟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536節 洗腦(1)第393節 和親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1263節 上谷第344節 背鍋俠(4)第638節 轉折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27節 馬屁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149節 廷議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48節 整頓(2)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030節 日蝕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445節 歸一(2)第576節 決定第65節 前世仇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1277節 戰前(1)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03節 政治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182節 講道理(3)第712節 影響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2節 忽悠第1163節 雄心(1)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357節 宣達司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615節 洗錢第752節 遠航(1)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