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節 戰前準備(1)

易雲:蒙以養正,聖功也!

夏商周三代,都有自己專門的教育機構。

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秦漢兩代,也都各有各自不同的皇室教育。

就漢室而言,皇室教育,分爲兩部分。

一部分是皇帝教導,帶在身邊,言傳身教。

如歷史上,宣帝就經常將自己的孫子劉鶩帶在身邊,將之稱爲自己的駿馬。

可惜,劉鶩是個逗逼。

他祖父的手段跟方法是一點沒學會,倒是學會了宣帝的癡情跟常情。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選擇蒙師來教育子弟。

像劉徹和他的兄弟們,當年,都是在儒家的老師們的教育下成材的。

所以,歷史上,劉徹他們這一代的兄弟,在意識形態和思想思維上,都傾向於儒家。

劉徹自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

所以,早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經打算,讓自己的兒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儘量少的受到諸子百家各個學派的影響。

這也是吸取了宣帝的教訓。

宣帝明明白白,很清楚,自己的傻兒子劉奭是個渣渣。

但卻沒辦法換掉。

原因很簡單——劉奭雖渣,但他的弟弟可能更渣。

在一羣渣渣中選出一個不那麼的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劉徹可不希望,自己的繼承人,在成長過程中被人洗腦。

所以,面對竇太后的使者,劉徹很明確的答覆了自己的態度:請回稟太皇太后,漢家自有制度,用霸王之道,丈夫當自強!

然後,劉徹就將劉病已,送去了上林苑裡的學苑。

與諸戰爭遺孤、忠臣後代,一起上學。

甚至,爲了避免讓人知道,這是皇子。

劉徹還將劉病已的名字都改了,讓他化名範文,入讀了一個普通的班級。

每個月,才能准許他回宮一次。

皇長子忽然從宮中消失,很多人都很意外。

除了少數的近臣之外,幾乎無人知曉,皇長子究竟去了哪裡。

大家只知道,天子似乎讓皇長子去了民間。

老劉家的腦洞,再次讓人震撼不已。

而更可怕的是,天子似乎打算,將這個舉措變成制度。

皇子啓蒙年齡一到,皆出宮。

一時間,很多大臣都無法理解也非常擔憂。

皇子,那可是天潢貴胄,生下來就是至少一個諸侯王命格的。

就這麼丟去民間?

皇帝您不着急不害怕?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皇子,夭折率也是驚人的。

萬一磕着碰着了?怎麼辦?

但劉徹依然我行我素。

在他看來,把皇子養在宮裡,纔會讓他夭折!

外出鍛鍊,有了體魄,才能更好的抵禦疾病。

當然了,劉徹也偶爾會抽空,去到上林苑裡,悄悄的關注和觀察劉病已。

出乎劉徹意料的是,劉病已似乎很適應學苑裡的生活。

他雖然才四歲,也不怎麼懂事,更是調皮無比。

但學苑裡的小夥伴,是那麼的多。

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

除了稍微有些嬌氣外,別的毛病,倒是沒有。

這無疑,給劉氏的教育,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不將皇子養在宮裡,而是放出去,這對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至關重要。

最少,不會到最後遇到跟宣帝一樣的尷尬:都是逗逼和渣渣,想選都沒得選!

倒是義偌,在這個過程裡,表現出了讓劉徹都驚訝的穩重和大度。

她沒有像劉徹預料中的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整天纏着要兒子。

反倒是非常鼓勵和支持劉病已出宮上學。

劉病已每次回宮,她都會鼓勵和安慰自己的兒子,讓他堅強和勇敢。

這讓劉徹悄悄的給義偌點了個贊。

進入九月,天氣漸漸轉涼。

幾乎是一夜之間,長安城就出現了凍霜。

這昭示出,今年的氣溫,會比往年更冷。

“陛下,這是雲中郡的報告……”義縱拿着一疊雲中郡發回來的氣溫報告,道:“雲中郡,已經寒霜如雪,據估計,塞外應該下雪了!”

劉徹拿過來,看了看。

墨家在去年,發明了原始的溫度計。

那是墨家在燒製玻璃過程中的副產品。

雖然,現在墨家依舊沒有弄出真正意義上的玻璃,但他們在琉璃的純化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於是,劉徹只是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

他們就製造出了用水銀來記錄溫度變化的原始溫度計。

當然,中國人發明的溫度計,肯定不會用西方的溫度計量方式——度。

墨家將溫度計的單位溫度,稱爲‘刻’,大概是因爲他們在溫度計上用鋒利的刀子,刻下用來標識溫度變化的等長的緣故。

劉徹看過那種溫度計。

很簡單的設計。

大概就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琉璃管子裡,灌注了水銀。

當外界氣溫下降或者升高時,受到熱脹冷縮的力量,水銀會膨脹升高,或者收縮下降。

因爲標尺工具和度量衡方式的緣故,大抵墨家的一刻,相當於後世的兩度多一些。

“居然已經負一刻了……”劉徹看完報告,嘆了口氣。

在長安,溫度還在正兩刻(四到五度),但云中氣溫卻已經降到了負一刻(零下兩度),當然因爲材質和計算方式不同,所以,數據可能跟後世的有差別。

但無論如何,這個溫度,都不是中國人所能適應的。

更別提,塞外的氣溫,會更低!

在這個時代,胡天八月既飛雪,是常識。

塞外的草原,八月飛雪,九月就一片白茫茫,到了十月,常常大雪封山,這是常態。

當然,河套相當於寒冷的塞北,要更溫暖一些。

但,不出意料,十月之時,怎麼也會下雪了。

圖朝太祖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全球變暖之前,中國的北國,下起雪來,有時候甚至會在地表形成齊腰深的積雪。

大河(黃河)封凍成冰河,更是常有的事情。

而這對於漢軍的行動,有利有弊。

目前來看,是弊大於利!

“少府的禦寒手套,已經生產了多少了?”劉徹問道。

“回稟陛下,已經十餘萬套……”義縱答道:“這已經是少府的極限了!”

劉徹也點點頭,這確實是事實。

但手套,這個不起眼的東西,卻是現在漢軍出塞的必備軍需品!(。)

第1140節 家宴第6節 推恩(中)第1177節 應變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634節 新學派(3)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116節 培育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878節 世仇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615節 洗錢第224節 你行的!第588節 新世界(4)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50節 五銖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409節 考舉(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55節 收買第397節 津關第879節 構想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66節 省親(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267節 明悟第897節 租船(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83節 五銖錢!(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31節 思慮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25節 授田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432節 廟算(4)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906節 洗牌第853節 影響(3)第1468節 在安東(1)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853節 影響(3)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709節 思慮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566節 風暴(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342節 背鍋俠(1)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986節 動員(1)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948節 整頓(2)第495節 歸心第465節 大朝儀(5)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75節 爲政第336節 兄弟們(2)第73節 袁盎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21節 招攬人才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6節 抉擇第651節 誘導(1)
第1140節 家宴第6節 推恩(中)第1177節 應變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634節 新學派(3)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116節 培育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878節 世仇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615節 洗錢第224節 你行的!第588節 新世界(4)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50節 五銖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409節 考舉(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55節 收買第397節 津關第879節 構想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66節 省親(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267節 明悟第897節 租船(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83節 五銖錢!(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31節 思慮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25節 授田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432節 廟算(4)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906節 洗牌第853節 影響(3)第1468節 在安東(1)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853節 影響(3)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709節 思慮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566節 風暴(2)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342節 背鍋俠(1)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986節 動員(1)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948節 整頓(2)第495節 歸心第465節 大朝儀(5)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75節 爲政第336節 兄弟們(2)第73節 袁盎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21節 招攬人才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6節 抉擇第651節 誘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