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節 墨家復興

所謂大功、小功,這是劉徹設計出來的一個標準。

大抵類似於一種指標性的規定。

譬如,在經濟犯罪方面,五十萬錢以上,是大功,以下是小功。

且可以累加。

換句話說,你要是能一次性幫劉徹搞來五千萬的財富,那麼,這個關內侯,你馬上就能抱回家。

五千萬錢,給一個關內侯,總的來說,是劉徹賺到了。

五千萬錢,足夠武裝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了。

給一個關內侯,值!

在對外情報方面,發展一個線人,不拘是什麼身份的,就算一個小功,發展一位敵國的官員,能管百人以上的,就算大功,同樣可累加。

換句話說,你要是策反了匈奴一整個部落,給你個關內侯理所應當。

運氣不好的,只要肯吃苦,捨得下本錢,用個十幾年時間,在敵國建立起一個百人左右的情報網絡,並維持下來,也能把關內侯抱回家。

而國內的官員,撂倒一個廧夫,就算小功,有秩以上屬於大功。

同樣可以累加。

幹掉一個九卿,就差不多能直接把關內侯抱回家了。

整個指標系統,簡潔明瞭。

許多人看完,都是難掩心中的激動。

關內侯啊,就這樣白紙黑字的寫在冊子上,只需要夠努力,就一定能抱回家——沒有人覺得。自己一輩子也湊不夠那一百大功或者三百大功、小功。

這天下的官僚、地主、商人還有四夷敵國,都是吾輩建功立業之所。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此時,劉徹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要在未來逐步淘汰現有的大部分繡衣衛高層。

因爲,情報工作需要專業,而這些人,很不專業!

當然,這個評價。劉徹不會告訴他們。

相反,劉徹現在還需要這些人爲他賣命。維繫繡衣衛的體制和框架組織。

“看來,要成立一個專門培養情報工作人員和特務的學校了……”劉徹心裡盤算着。

特務與間諜,不能不讀書,更不能不接受嚴格的訓練。

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朝臣、東宮還有社會不會理解,爲什麼天子鷹犬也要上學讀書。

更重要的是,這個事情,現在還不急!

劉徹真正急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這第三件事情……”劉徹表情嚴肅的看向繡衣衛衆人:“朕接到地方奏報和御史報告,在華陰、槐裡、武城、鑠陽等地,墨社的規模,開始不斷擴大,發展越來越快,諸卿回去後。想盡一切辦法,在各地墨社中安插眼線,墨社中衆人的言論、舉動還有思想。朕全部都要知道,越詳細越好!”

墨家,這個在劉徹前身本已經奄奄一息,幾乎就要斷絕傳承的學派。

在劉徹即位後,住進了墨苑,享受起了後世科學家的待遇。

不止有了國家對其思想與言論的合法承認。更有了明面上的官身。

這就直接導致了,一個劉徹始料未及的事情:墨家在關中廣大的農村。貧困的鄉下,如同野草一樣,迅速的蔓延開來。

去年這個時候,關中第一個墨社在上林苑的思賢苑建立起來。

幾十個墨者,隔三差五,就往農民家裡跑。

幫着幹農活,指導農業生產,扶危救困,施醫給藥。

最開始,劉徹也沒當回事,只當做是一種類似小資的天真浪漫。

但劉徹想錯了。

他忘記了,墨家,從來都不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更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思想派系。

墨家,有組織,並且是極爲強大、緊密、團結的組織。

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綱領,行動計劃,甚至內部法律。

戰國時期的墨家,鼎盛之時,遍及各國,爲了自己的道理和堅持的道路,他們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更恐怖的是,這是一個習慣了自下而上,推行自己理念與道路的組織!

換句話說,墨家的着眼點,從來不在上層。

而是下層,最低層,最窮苦,最艱難的百姓。

偏偏劉徹放鬆了漢室一直以來栓在墨家脖子上的繩索。

准許墨者們,去鄉下去農村,踐行自己的理念,甚至,還任命了兩位工作表現比較好的墨者爲縣令、縣尉。

這無疑於,將一個火星,扔到油鍋裡,立刻就引起了劇烈的化學反應!

墨家,立刻就抓住了這次機會。

他們捲土而來,他們重新出發,他們……立刻碾碎了他們所到之處的舊有勢力。

農村的土豪惡霸,在這些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更重要的是有武力有背景有靠山的墨者面前,像紙一樣脆。

去年二月,第一個墨社在上林苑出現,三月,有墨者出現在華陰縣,五月,到了武城,七月,關西出現了墨社,八月,蕭關的守備將軍報告,蕭關外的農村,出現了墨社……

一年時間,墨社就已經出現在了關中四十八縣中的十二個縣。

而華陰、槐裡、鴻固原和武城,幾乎全縣淪陷,所有的亭裡,都有墨社的組織。

地方官誠惶誠恐的向上面報告,他們所見的一切。

農村的百姓,開始有了除官府外的組織。

許多地方的百姓,一家有難,全村幫忙,一人得病,看望的人,從村頭能排到村尾。

有人去世,必全村發喪,老少皆哀。

一到農閒之時,不用官府組織,自己開始修渠道,鑿水井。

官府剛剛來村裡露布下張貼鼓勵安裝水車的公文。走到村口,就看到,已經有好幾臺水車軲轆軲轆的在村頭的河岸邊運轉起來。還有更多的水車,正在等待安裝。

村裡的衛生非常整潔,所有垃圾,全部被集中運到村外的空地掩埋。

人們挖掘河裡的淤泥,對農田堆肥。

交稅的時候,稅吏到村裡查驗和校對畝產。

農民早就準備好了秤桿在等着過稱。

有人想要多收或者使些手段盤剝,立刻就有赤腳的墨者。拿着戶律找上門來講道理了。

官僚們對這一切無比恐懼,無比害怕。

就連劉徹都嚇壞了。

他根本沒想過。墨家的戰鬥力,能有這麼強。

劉徹總算明白了,爲什麼秦國人口不過幾百萬,卻能動員起數十萬的大軍。甚至進行長平之戰那樣可怕的大規模的曠日持久的會戰。

墨家,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浪漫主義思想派系。

兼愛非攻,尚賢尚志、節用明鬼,也不是一些空洞的口號與貧乏的字句。

他們的背後,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理論思想基礎和行動綱領。

在墨翟時期,墨家的墨者們,就已經實踐自己的理念。

戰國數百年,墨家一直在進步中實踐、調整自己的理念和思想。

時光流轉,直至今日。

在劉徹的扶持下。墨家再一次開始綻放那隻屬於它所有的獨特的光輝。

特別是白紙的出現,讓墨家的許多理論與思想,不再受到限制。

因爲。廉價、便捷和易於書寫保存的白紙,給了墨家的思想與理論,迅速擴散的支點。

而印刷術的出現,使得他們能大規模的印刷他們的思想、典籍甚至是計劃。

在墨苑,他們是科學家,兢兢業業的推動技術發展。出了墨苑,這些傢伙就搖身一變。成了社會活動家。

在劉徹看來,這些傢伙,簡直跟苦行僧一樣。

所有墨者,不分職位高低貴賤,清一色的赤腳褐衣,平時,最多穿一雙草鞋,過着極爲清苦甚至可以說是自虐的生活。

劉徹曾經以爲,這樣的墨家,註定了,不可能得到發展,更不可能形成什麼勢力。

但,現在,劉徹知道,他大錯特錯了。

墨家的眼光,從來就沒放在上層的貴族和富裕的地主官僚那裡。

他們知道,自己的思想與理念,不可能得到上層的認可。

從墨翟開始,墨家的發展方向,從來都是社會的最底層。

那些一無所有,不得溫飽的窮人。

那些在劉徹眼中的缺點和不足,在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和百姓哪裡,卻成了無時無刻不在吸引着他們熱情與鬥志,鼓舞他們的明燈。

墨者們,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用事實,用一起勞動,用一起工作,說服了百姓。

得到了墨者幫助和好處的百姓,自然而然,就會親近、信賴和相信墨者。

墨者們,不是高高在上的儒家老爺,也不是時刻板着一張臉的法家明府,更不是袖手旁觀,感慨春秋風月的黃老派勳貴。

他們跟百姓一起勞動,用實際行動,告訴百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做,纔是最佳的選擇。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這句話,在有了墨者們的努力後,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無神,沒有營養的口號。

而是一句實實在在,擁有了強大力量和影響力的思想旗幟。

劉徹現在確信,只要統治者不迫害不打壓不鉗制,遲早有一天,墨者的思想,會碾碎儒家,打垮法家,擊碎一切。

只是,這個時間跨度,可能長達數百年。

至少在,在短期內,墨家還無法在意識形態以及主流價值觀方面,形成對其他各派的壓倒性優勢。

反而,可能因爲墨家的某些行爲,導致主流社會反攻倒算。

作爲皇帝,劉徹對於墨家忽然爆發出來的能量,也是頗爲震驚。

震驚之後,是恐懼。

墨家的行爲,讓劉徹毛骨悚然。

一個強大的組織,一個堅定信念的團隊,團結下層,用科學和道理以及行動武裝自己,這是什麼?

“一個幽靈,盤踞在長安的上空?”

若非他是穿越者,恐怕,早就按捺不住,取締墨家,全面打壓墨翟思想了。

墨家應該感謝劉徹。

因爲劉徹是穿越者,所以,劉徹對墨家很包容。

沒有立刻遵從自己的屁股,而是給予了墨家更多的機會。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但墨家的行爲,卻要監視起來。

要給他們劃一條紅線,不能讓他們逾越。

起碼,劉徹活着的時候,不容許他們逾越。

當然,墨家也不是後世歐羅巴的那個幽靈,更不是什麼造反派。

真要較真的話。

墨家應該是一個追求體制內革新,同時追求不斷進步,不斷進化,不斷探尋世界萬物真理與規則的思想派系。

比起理論和嘴炮,墨家更注重實踐。

所以,劉徹能容忍墨家繼續發展壯大,前提是,不能踩紅線。

最起碼,地方基層,在墨家手裡,比在所謂的‘鄉賢’手裡要好。

況且,現在的墨家,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少數派。

還不需要動用國家的力量來制衡打壓。

真要等到墨家勢力變大的那一天,儒家和法家還有黃老派,肯定會幫劉徹制衡和削弱墨家。

所以,對墨家,劉徹只是監視,防止出現激進派和激進思想。

同時控制和掌握墨家的行動,爲己所用。

至於其他的事情?

讓儒家去頭疼吧!

劉徹相信,當墨家重新興盛後,儒家絕對會比他還急!()

ps:這兩天,頸椎病加重了很多,肩胛骨兩側都疼的厲害,哎,

強烈推薦:

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459節 一箭N雕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572節 戰和(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343節 屍山第1071節 血戰(2)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906節 洗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607節 定策(1)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44節 財源請假條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209節 調查(3)第513節 鼓譟第1071節 血戰(2)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33節 竇太后第489節 移民(2)第1265節 戰略(1)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573節 戰和(2)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355節 決定第1056節 糾纏(2)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596節 戰起(3)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693節 制度(2)第1581節 籌備(1)第409節 考舉(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351節 決戰(3)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510節 綠茶婊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063節 屠殺(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215節 漢鼎!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12節 匈奴體系(2)請假條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321節 馬耕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609節 定策(3)第589節 新世界(5)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925節 授田第88節 扁鵲傳人!第538節 無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283節 五銖錢!(1)第178節 腦殘粉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977節 老朋友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19節 好奴才第1004節 漢三藏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75節 爲政第292節 挖坑(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27節 馬屁
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459節 一箭N雕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572節 戰和(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343節 屍山第1071節 血戰(2)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906節 洗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607節 定策(1)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44節 財源請假條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209節 調查(3)第513節 鼓譟第1071節 血戰(2)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33節 竇太后第489節 移民(2)第1265節 戰略(1)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573節 戰和(2)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355節 決定第1056節 糾纏(2)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596節 戰起(3)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693節 制度(2)第1581節 籌備(1)第409節 考舉(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351節 決戰(3)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510節 綠茶婊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063節 屠殺(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215節 漢鼎!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12節 匈奴體系(2)請假條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321節 馬耕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609節 定策(3)第589節 新世界(5)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939節 強大的藉口第925節 授田第88節 扁鵲傳人!第538節 無題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283節 五銖錢!(1)第178節 腦殘粉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977節 老朋友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019節 好奴才第1004節 漢三藏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75節 爲政第292節 挖坑(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27節 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