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

“啓奏陛下,對此臣有所愚見……”說着,朱買臣就從懷裡取出一本薄薄的被裝訂起來的小冊子,呈遞在手上,拜道:“願陛下御覽之……”

他這話一出,張湯的嘴角卻有些抽搐。

“這個朱生……”張湯在心裡笑了一聲:“吾道他昨日請教那些事情意欲何爲,原來如此……”

不過……

張湯眼中閃爍着光澤:“若僅僅是那樣,恐怕也很難解決他要求的事情啊……”

張湯這些年在南陽郡,政績斐然,因此天下知名。

天下人對於他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其手段。

數百個豪強、官僚和遊俠的屍骨,成就了南陽郡路不拾遺的現在,也點綴了他那個‘張雕’的惡名。

但,在官場上的人,知道的東西,自然要多一些。

南陽郡,若僅僅只靠殺戮,自然無法發展到現在的情況。

事實上,張湯善於殺人,但更善於建設。

而張湯在天下官員心裡面,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他在南陽建立起來的鄉亭蒙師/工匠體系。

而張湯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跟史書上大部分法家的名臣一樣,無非是威逼利誘。

威逼,就是將那些犯法的豪族、官僚被牽連的子侄抓出來,挨個問他們——你們是想去安東/南越/東海撿肥皂,還是留在本地,留在鄉亭,教書育人贖罪?

百分之百的人,都選擇了後者。

www ⊙тt kán ⊙C〇

至於利誘?那就更簡單了。

在地方上當蒙師或者鐵匠,只要幹滿十年,就可以選擇做官吏or得到舉薦進入太學、魯班苑和太醫署的深造機會。

但,張湯在南陽玩了這麼久,殫精竭慮,幾乎用盡所有辦法,到現在爲止,也只做到了每一個鄉都有一個蒙師/醫生/鐵匠。

這還是多虧了他刀子夠鋒利,殺的人夠多。

起碼有一半的蒙師/醫生,都是那種罪官、犯官的家屬。

至於這朱買臣,他提出的機會,比張湯在南陽玩的更宏大,規模至少擴大了三倍!

但他的籌碼,卻遠遠少於張湯當年所持有的,畢竟,當時張湯赴任,那可是羽林衛開路,刀斧手伺候,還有天子背書。

他本人更是當今天子無可替代的心腹。

是以,張湯的眼睛死死的盯着那本小冊子。

他甚至想要現在就看到裡面的內容。

張湯知道,很可能,朱買臣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至少也是一個可以解決人才窘迫的新路子。

倘若他那個冊子上的東西沒有可取之處。

天子看了,不滿意。

這就是欺君!

欺君者族!

張湯怎麼看也覺得,朱買臣不像那種活夠了,想找個刺激一點的死法的人。

………

朱買臣的小冊子,被一個侍中捧着送到了劉徹面前。

劉徹接過來,打開來一看,頓時,臉上的笑容就越發濃郁起來。

他看完整個冊子,將之合起來,然後道:“朱卿的想法確實不錯,不愧是雜家高徒!”

“陛下繆贊,臣惶恐!”朱買臣連忙磕頭拜道:“些許愚見,沒有污陛下雙眼,臣已經感激不盡……”

“卿的這些想法不錯……”劉徹笑着道:“卿再說說看,卿要如何實行卿的仁政……”

仁政,是諸子百家共同的追求。

哪怕是法家,也是喊着要追求仁的,只不過,法家是將法度,置於一切之上,爲了維護法律和國家威嚴,他們不憚殺戮和嚴刑酷法而已。

“臣聞之,仁莫過於生民,欲生民莫過於養民。故臣當以養民爲要,使其安其居、樂其業、上養父母,下育兒孫!故此,欲養民,莫過於使民衣食足!臣以爲,若得衣食足,則天下大同,三代不遠矣!”朱買臣深深的拜道。

劉徹聽了,眼睛之中,閃爍着琢磨不定的光澤。

這也是當世雜家思想和理論發展的一個新高峰了。

衣食足三個字,意味着雜家已經脫離了單純的談論道德和學術的境界,或者說,在安東的雜家,爲了求發展和生存,主動的跳入這滾滾紅塵,選擇與衆生爲伍,而不再跟過去一樣,只將自己的思想和知識以及理論對上層的統治者宣揚。

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這意味着,雜家很可能成爲第一個世俗化的思想學派。

第一個可能深入研究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學派。

而這是很難得的。

不信的話,你就可以去看看其他學派。

儒家,這個不用介紹了吧,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這個學派的理論和論述,從來就不是爲了跟百姓,甚至不是跟中產階級說的。

它的所有一切核心論述,都是對君王,對貴族,對士大夫所說的。

至於黃老派?黃老思想本身就太過深奧了,別說其他人了,就是黃老學派自己的名宿,也未必敢拍着胸脯說自己能理解通透。

法家?本就是專爲帝王和統治階級量身打造的。

至於墨家,翻看墨子一書,你就可以發現,幾乎每隔一個段落,墨子都會呼籲‘當今王公大人……’一類的呼聲。

很顯然,這也是寫給上層看的。

自然,這些所有的學派,都會談論那些實際上與社會生產、文明進步無關的東西。

甚至將之看成一切的關鍵。

譬如忠孝之爭,義利之爭……

而雜家現在,似乎卻打算腳踏實地的,走一段自己的旅途。

這從當初這個學派,去到安東開始,就有苗頭了。

看看他們的宣傳語吧——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患;賢愚在心,不在貴賤;信欺在性,不在親疏……等等等等。

甚至,劉徹還記得,當年,宋子侯許九跟伍被等人悄悄的寫的那本《民富》一書之中,甚至有着‘民爲國基,谷爲民命’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而在現在,他們乾脆就赤裸裸的拿起了‘衣食足’的旗號。

這個旗號和口號,實在是……太……有煽動性了!

想想看,後世,李自成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勝過十萬大軍。

如今,天下的百姓,誰不想衣食足?

而對於廣大的士大夫和貴族來說,‘衣食足’這句口號,既形象又很好理解,更重要的是,還很有迷惑性。

孔子就說過:倉稟足而知禮儀。

想到這裡,劉徹就不動聲色的閉上嘴巴,默默的聽着朱買臣繼續說道:“欲致衣食足,臣以爲,莫過於因地制宜,各借其利……如安東,山中禽獸,水中魚蝦,乃至於海中巨獸,皆可爲民之口糧,故此,安東富庶,天下知名!”

貴族們和大臣們聽着,紛紛點頭。

安東都護府全境的大部分地方,每年的寒冷天氣佔了大半,特別是秋九月到來年夏四月,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出門。

但,這一地區的移民,卻基本消除了饑荒。

究其原因,除了當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很高,而且,屯墾團模式之下,集體的力量非常強大之外,山中禽獸、水中魚蝦,甚至海洋裡的鯨魚,也是一個重要的食物補充來源。

特別是近些年來,隨着捕鯨業的發展,私捕業也隨着興旺發達。

許多私自出海捕鯨的漁船,都是打着出海捕魚的幌子的。

但這並不是真的幌子。

大多數時候,他們確實是漁船。

只是打些海里的魚蝦,再運回安東港口販賣。

假如有機會,遇到一頭落單或者受傷的鯨魚,他們也很樂意將之殺死。

特別是抹香鯨,簡直是發現了就絕不放過。

陳嬌和樓船衙門,拿這些划着舢板搶食吃的平民也無可奈何。

他們只能將目光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大型船舶上——畢竟,小老百姓,撐死了也就宰一條,還極有可能是本來就會擱淺或者死亡的鯨魚。

但是,那些私捕的大型船舶,卻可能一路上獵殺數條甚至十來條。

而,豐富的海洋和內河魚蝦涌入,使得安東全境的魚蝦價格,都遠遠低於內陸地區。

目前長安市場上,一斤曬乾的魚蝦,可能要到三十錢到五十錢之間。

但是,在安東,哪怕是在懷化、崇化,一斤魚蝦價格也不過十來錢。

由此,在安東,如今甚至發展出了超越了齊魯地區的膾食文化。

而安東人民,給齊魯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啓示。

特別是齊魯四王謝幕後,劉徹完全控制了當地,派遣了大量新官員過去,在這些官員指導和組織下,當地的近海捕撈業,也開始蓬勃發展。

如今的海洋,是當之無愧的寶庫。

在後世的近海之中,幾乎已經絕跡無數珍惜魚類,現在成羣結隊,其數量以萬萬計。

雖然如今捕撈業的技術和工具,都不具備大規模捕撈的可能。

但人民羣衆的智慧,卻是無窮的。

一艘船,一張網,當然要看運氣。

但倘若一百艘船聯合起來,模仿鯨魚,驅趕魚羣,然後集中捕撈,卻可能獲得大豐收。

而漁業的發展,反過來推動了造船業和紡織業的發展。

當初,少府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才造了幾張圍網/脫網。

就這還差點把上林苑的苧麻給砍光了。

但今天,少府只要一個月,就可以製造出十張大型拖網/圍網。

而且成本更是下降到了一百萬以下!

大漢帝國走向海洋的步伐,已經越來越快。

很顯然,現在,朱買臣也盯上了海洋。

這讓劉徹在滿意之餘,卻有些埋怨起顏異來了。

顏異去了會稽郡這麼久,卻還沒有一個從安東回來的小官吏的腦筋轉得快。

枉費自己當初特地送了一本《管子》給他!

他難道不知道,管仲能夠讓齊國強盛起來,靠的就是儘可能的利用齊國的魚鹽之力?

這海中魚蝦萬萬千,特別是,倘若劉徹沒記錯,會稽郡的對面,就是舟山羣島一帶啊,這裡可是小黃魚的產地。

隨便組織個百八十艘漁船出海,就可以撈回十來噸活蹦亂跳的小黃魚啊!

“至於善民……”朱買臣卻是繼續說道:“臣以爲,若民得衣食足,其心自善,其行自義,其德自仁……”

“臣聽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衆之白也!”朱買臣說道:“臣以爲,欲治一地,一人之智,無足以成功,若集衆智,與地方鄉賢共商,然後勢之以政,則政自正……”

劉徹聽着,卻是忽然睜開眼睛,望着朱買臣。

這個衆智治國,確實是雜家一直以來的呼聲,從呂不韋開始,他們就已經在大聲疾呼了。

這些君王眼裡的緩則和大逆不道的亂臣們,從來就不相信,有什麼人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就平安天下。

呂不韋當年,甚至喊出了‘衆知無畏乎堯舜’的口號。

意思就是,假如有一羣足夠聰明的人聚集在一起,堯舜也是可以超越的。

你以爲這就是呂不韋作死的極限了嗎?

錯了!

呂氏春秋裡,還有‘凡君之所以立,出乎衆也。立己定而舍其衆,是得其末而失其本。’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皇帝啊,是來自於人民之中的,他一上位,就註定脫離了人民羣衆,所以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皇帝這個東西,假如他能夠帶領人民前進,那就支持他,倘若,他倒行逆施,那就廢了他!

這可比孟子的民重君輕思想更加該死!

所以,呂不韋怎麼能不死?

說句實話,呂氏春秋,沒被燒掉,已經是萬幸了。

而雜家由此確立了貴衆思想。

大約類似於後世的集體領導,但又有些不同。

是以,劉徹才一直覺得,假如誰可以成爲未來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或者勢力,那麼,雜家,無疑是最有希望。

也是因此,劉徹才一直忍耐着,沒有將這個學派打進地獄裡。

甚至於,劉徹還有意無意的扶持着它,引導着它。

但現在,朱買臣當衆喊出了這個口號。劉徹就不得不站起身來道:“朱愛卿所言,甚得朕心,請卿具施政之策,奏於朕前,朕當親覽而擇才施用之!”

他根本就不敢讓朱買臣繼續說下去。

萬一這貨在傻兮兮的喊出了其他口號怎麼辦?

到時候,那儒法還不得跳起來了?

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78節 京兆尹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915節 哭廟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083節 撤退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347節 毀滅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792節 廟算(1)第1514節 戰略(2)第608節 定策(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83節 撤退第1394節 談判(1)第393節 和親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517節 煩擾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179節 直臣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21 節 錯誤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933節 廣關(2)第1226節 安排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413節 考舉(6)第515節 聰明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1475節 見聞(1)第214節 拍馬屁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33節 竇太后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510節 綠茶婊第437節 收買(2)第483節 閱兵第1317節 運動戰(1)第55節 燕飲(上)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066節 屠殺(完)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634節 新學派(3)第1143節 團結(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68節 安排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521節 條件(2)第198節 緣由第355節 決定第409節 考舉(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185節 丟臉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798節 戰前(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037節 出塞(2)第1137節 朝覲者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754節 遠航(3)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67節 安排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70節 血戰(1)第334節 滅亡(2)第639節 廟算(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405節 賄賂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52節 滅蝗策
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78節 京兆尹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915節 哭廟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1083節 撤退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347節 毀滅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792節 廟算(1)第1514節 戰略(2)第608節 定策(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083節 撤退第1394節 談判(1)第393節 和親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517節 煩擾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179節 直臣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21 節 錯誤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933節 廣關(2)第1226節 安排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413節 考舉(6)第515節 聰明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1475節 見聞(1)第214節 拍馬屁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33節 竇太后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749節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510節 綠茶婊第437節 收買(2)第483節 閱兵第1317節 運動戰(1)第55節 燕飲(上)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066節 屠殺(完)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634節 新學派(3)第1143節 團結(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68節 安排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521節 條件(2)第198節 緣由第355節 決定第409節 考舉(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185節 丟臉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798節 戰前(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037節 出塞(2)第1137節 朝覲者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754節 遠航(3)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67節 安排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70節 血戰(1)第334節 滅亡(2)第639節 廟算(1)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405節 賄賂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52節 滅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