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替罪羔羊

“閼弟今日竟有空來我這邊了?”劉閼一進來,劉德帶着些稍許責備的口吻問着,臉上雖然堆着些笑容,但劉閼看在眼中,卻感覺有些害怕。

實在是如今這位胞兄的權柄日漸一日的龐大了。

在皇室,權柄一大,立刻就會產生威勢。

道理很簡單,當一個人能主宰另一個人的命運時,被主宰者見到主宰者,心理無形中就會產生壓力,潛意識的就會將自己的姿態放低,甚至甘願爲臣爲奴。

就如同三國的劉備,桃園結義時,與關羽張飛兄弟相稱,一朝崛起之後,立刻就化爲君臣,結義之情雖在,但其實卻已經是上下有別。

劉德現在也是如此,在劉閼眼裡,這位胞兄既是兄長也是君主了。

所以,劉德只是稍帶責編,劉閼就已然惶恐不安,連忙陪着笑道:“皇兄見諒,閼這些日子忙於奔走,實在抽不開身來拜會皇兄!”

劉德聽了點點頭,不管這是不是藉口,起碼,劉閼姿態擺出來了,也不枉劉德憐惜他一回。

“閼弟坐……”劉德將劉閼請到坐席之上,兄弟兩人手挽手,親密無間的坐在一起。

“定下來了嗎?”劉德問道。

“回皇兄,宗正已經定下來了,在河間!”劉閼低着頭,滿臉的感激的道:“錯非皇兄,我便要若劉發一般被封去長沙了……”

他起身鄭重的一拜,道:“皇兄大恩,閼,無以爲報……”

“快快起來,你我兄弟骨肉,何須如此?”劉德笑着連忙扶起他:“況且,雷霆雨露,皆爲君父所出,與我何干?”

劉發被封去長沙國。這並不意外。

劉發的生母唐姬出身低微,在宮廷裡向來默默無聞,老實人從來都是被欺負的!

“臨江國是誰?”劉德問道。

“回稟皇兄,是劉彭祖!”劉閼回答道。

劉彭祖是賈姬的長子,前世是被封爲廣川王,吳楚之後遷爲趙王,按道理來說。不該淪落到要被趕去臨江國啊。

“汝南是誰?”劉德充滿警惕的問道。

“劉端!”

劉德長出一口氣,全亂套了,前世的汝南王是劉非啊!直覺告訴他,要出大問題了。

“淮陽呢?”劉德沉聲問道。

“皇子劉勝!”

劉德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所有該封的王,都已經封了。但劉非跟劉榮卻沒有動靜,這立刻就爲劉德的前途埋下了一絲陰影和隱患。

想想看,皇室之中除了劉閼外,剩下的三個成年皇子俱未被封王,這傳遞給外界的信息是什麼?

“是帝王心術嗎?”劉德揣測着,但隨即他搖了搖頭,不大可能!

帝王心術不該是這樣的!

誰都知道。三子在京,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這殘酷的宮鬥。

春秋史書之上的累累血跡,戰國時期楚國宮廷層出不窮的弒父殺子,兄弟殘殺,提醒着所有看過的君王,宮廷鬥爭是何等的血腥殘酷。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君王都不大可能會操弄如此危險的事情。

於是,劉德很快的就冷靜了下來。

“也不知道便宜老爹受了什麼刺激……又開始間歇性的發他的小孩子脾氣了……”劉德嘆了一聲。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真能完美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理智分析的,那是聖人,只存在於幻想和神話之中。

歷史上再怎麼賢明的君王也都有犯糊塗之時,就連後世天朝的太祖皇帝,不也晚年栽了好大一個跟頭嗎?

至於劉德的這位便宜老爹,自然不可能免俗了。

一時怒極之下。犯下的錯誤也有不少。

但明君與庸君的差別就在於,明君最起碼知道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

就如同劉德皇祖父,當年囚殺了淮南厲王劉長之後被天下濤濤議論嚇了一大跳,但皇帝不可能有錯。更不能認錯,怎麼辦,分封劉長三子爲王。

這麼一想,劉德的心情就放鬆了許多,送走劉閼之後,他馬上就派王道去打聽,長安城裡今天有幾家大臣去甘泉?

半個時辰之後,王道回來稟報說,丞相申屠嘉與御史大夫陶青、內史晁錯,大行王恢,廷尉張歐以及中尉周亞夫、宗正劉季,全部都一大早就去了甘泉宮。

劉德聽完,心中大石才終於落下。

這些朝臣或許政見不同,或許相互都有着矛盾與提防,然而,但凡只要不是王朝末年,朝中大臣還有點節操,就不可能在此事之上稍有懈怠。

因爲這是國本之爭,更關係着天下蒼生的利益,與公與私,都容不得後退。

………

甘泉宮之中,天子劉啓頭疼的看着跪在他面前的文武百官,臉上抽搐了一下。

他心裡當然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此刻他也有些懊悔了。

昨日他確實有些魯莽了,現在想想,殊爲可笑,他都三四十歲的人,還跟一個十五六歲的兒子斤斤計較。

只是,天子不可能有錯!

受命於天的天子怎麼能有錯?

假如天子錯了,那麼肯定是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他長嘆一聲,故作不知,問道:“諸卿此來何故啊?”

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臣子們一翻,一個個的扶起來,道:“難道發生了什麼大事?”

“陛下!”丞相申屠嘉向來是個直脾氣,見了天子這般模樣,他一跺腳,再次跪下來道:“您昨日遺命宗正,定下了冊封名單,老臣仔細看了,發現頗有不妥!”

申屠嘉叩首拜道:“高皇帝制度,皇子年長,必須封王就國,只有太子能留在長安,常奉陛下左右!”

內史晁錯也拜道:“陛下,臣等深知陛下愛子之心,不忍父子遠離,然而,此乃祖宗制度,宗廟因此而安,就連高皇帝之時,即使寵愛趙王,也要含淚送其就國啊!”

中尉周亞夫就比較直接了,他徑直拜道:“臣以爲當蚤建太子,以安宗廟!”

有個帶頭的,其他大臣立刻符合了起來:“臣等奉請陛下蚤建太子,以安宗廟!”

天子劉啓頓時只覺得自己頭都大了一圈。

現在就立太子?

不行!

現在立了太子,樑王怎麼辦?

劉啓還打算利用樑王爲自己擋風遮雨呢!

於是,他踱了一步,道:“朕不記得有此事啊?”

他揮手叫來一個宦官,問道:“章德,昨日朕所寫的冊封名單,可是你拿去傳遞給宗正的?”

“回陛下,是奴婢經手的!”章德跪下來答道。

“你這狗奴才……”天子劉啓一腳踢了下去,怒道:“定是你遺漏了某些文字,來啊,給朕拉出去,杖打三十,以儆效尤!”

說罷,不由分說,就讓左右衛士架起章德,就拖出去,然後,一陣陣慘嚎聲響起。

天子劉啓教訓完章德,回頭笑着對大臣們道:“請丞相將冊封名單拿來給朕看看……”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帛書上的文字會遺漏?

咳咳,三歲小孩子都不信!

這種找替死鬼的橋段怎麼越看越眼熟,可不是先帝在位時常常玩弄的把戲?

當年,專門給先帝當替罪羔羊的宦官叫什麼來着?

鄧通!

然而,對於大臣們來說,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ps:第三更~馬上去碼第四更~

咳咳,今天只能完成最低目標,太讓我心酸了~

以後都這樣吧,一天3更一天4+n更,所謂n小於等於2,也有可能是0,譬如今天-0-

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071節 血戰(2)第209節 調查(3)第1108節 高闕會戰(1)請假條第1524節 流放第1513節 戰略(1)第1131節 洗腦第1170節 訛詐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38節 收買(3)第948節 整頓(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23節 蒼鷹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581節 籌備(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795節 動員(2)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880節 設計(1)第1425節 使團(2)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205節 撕逼!(1)第104節 栽贓第1141節 選擇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112節 屈射第855節 封賞(2)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205節 撕逼!(1)第498節 閱兵第519節 盤算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079節 小算盤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570節 人心(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185節 丟臉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283節 山寨(1)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65節 前世仇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請假條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42節 長漂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461節 大朝儀(1)第572節 戰和(1)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506節 遊說(1)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369節 無題第632節 新學派?(1)第1063節 屠殺(2)第429節 廟算(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207節 調查(1)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98節 分蛋糕第1375節 寶藏第991節 諾!陛下!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10節 齊王的問題
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071節 血戰(2)第209節 調查(3)第1108節 高闕會戰(1)請假條第1524節 流放第1513節 戰略(1)第1131節 洗腦第1170節 訛詐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38節 收買(3)第948節 整頓(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23節 蒼鷹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581節 籌備(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795節 動員(2)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880節 設計(1)第1425節 使團(2)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205節 撕逼!(1)第104節 栽贓第1141節 選擇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112節 屈射第855節 封賞(2)第629節 溫言在口(4)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205節 撕逼!(1)第498節 閱兵第519節 盤算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079節 小算盤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570節 人心(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185節 丟臉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234節 世界從今天改變(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283節 山寨(1)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65節 前世仇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請假條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42節 長漂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461節 大朝儀(1)第572節 戰和(1)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506節 遊說(1)第662節 以法飾儒?第369節 無題第632節 新學派?(1)第1063節 屠殺(2)第429節 廟算(1)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207節 調查(1)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98節 分蛋糕第1375節 寶藏第991節 諾!陛下!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10節 齊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