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節 綠茶婊

雒陽城,往日的繁華,彷彿昨日黃花,整個城市,幾乎陷入了一片蕭條之中。

執掌雒陽商業圈命脈十幾年的師氏家族,已轟然倒塌。

師家的倒塌,讓整個雒陽的商人們,都察覺到凜冬來臨的預兆。

師氏家族,在雒陽經營了將近五十年。

門生故舊、食客故友,遍佈各個階級。

甚至,幾乎所有雒陽數得上名號的商賈,基本上都曾是師家的學徒、僱工或者賬房。

師家的致富秘訣,與天下所有大賈巨頭都不相同。

從師氏創業的第一天起,師氏家族的先祖,就立下了幫扶後進,提攜同行的家規。

只要你有經商的天賦,賺錢的天賦。

那麼不拘身份地位貴賤,年齡長幼甚至性別,師家的大門一定會對你敞開。

數不清的雒陽大賈,在年輕的時候,都曾在師家羽翼下,學習各種商業知識,並且跟隨師家的商隊,周遊天下,販賣各地特產。

而等到你覺得你可以獨立經商,開創一番事業的時候,師家也不會阻攔,甚至,會視才華不同,給予幫助。

這幫助常常是給予一筆不菲的啓動資金——當然,師家是要把這筆錢變成乾股的。

在這過程中,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成功了。

失敗者,常常選擇回到師家,繼續效力,當然。因爲你虧光了師家給予的錢財,那麼下半輩子,就只能爲師家賣命。爲其努力賺錢了。

而成功者,師家也沒虧本。

你賺的越多,師家的收益就越大。

上一代的師家家主,就曾經說過:貨無常主,富無經業,天下英雄,能者輻輳。不肖者瓦解,吾以薄貲。取天下英雄,此兵法所謂之奇勝也!

如今,師氏爲長安強遷關中。

整個雒陽甚至河南郡,乃至於河東、河西、樑淮齊魯。許多商賈,頓時就只感覺到兔死狐悲。

連師氏這樣的人家,都難逃廷尉摧殘,吾等該何以爲生?

人心惶惶之下,雒陽商人們,爲求自保,紛紛停止了外出經商。

於是,整個雒陽城立刻就蕭條了起來。

甚至,整個天下的商業活動。一下子就萎縮的非常厲害。

蓋因爲,以師氏爲首的雒陽商人,在整個漢室的商業流通領域中佔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雒陽。居於天下之中,面向齊秦趙楚。

自古以來,雒陽商人就是行走天下郡國,互通各地有無的重要力量。

僅僅師家,就擁有大小馬車、牛車數百輛,船舶數十艘。僱工、護衛、奴僕數以千計。

他們就是漢室商業流通領域的關鍵。

沒有他們,天下商業流通就要停滯。

而這次。雒陽商人們不自覺的行爲,讓他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自己也有如此的力量!

看着雒陽城的蕭條,以及洛水、馳道的冷清局面。

無數人的心臟砰砰的跳動着。

“吾等看爾到底怎麼辦?”許多人將目光投向雒陽城正中的河南郡郡守衙門,心中不無得意。

在他們看來,雒陽蕭條,洛水冷清,馳道空曠。

不管是誰,恐怕都要頂不住壓力了。

要知道,雒陽的商稅和市集的市稅,佔去了河南郡三分之一的歲入。

任是怎樣鐵打的官員,在面對事關烏紗帽的問題下,都得好好掂量掂量繼續對抗的後果!

可惜……

商人們的算盤落空了……

如今主政河南郡的那位,乃是赫赫有名的天子鷹犬,號稱國之爪牙的郅都。

作爲法家弟子,郅都看着一下子就冷清下來的雒陽城,非但沒有任何憂慮,反而頗爲欣慰。

“這樣纔好嘛……”郅都心裡高興的幾乎就要跳了起來。

對法家來說,一切不可控和不穩定的法律、制度、羣體、階級,都應該去死!

而商人們,毫無疑問就是法家最痛恨的存在。

尤其是雒陽的行商們。

他們行走天下,一出門,就是好幾年沒有音訊,根本不知道這些傢伙在外面幹了什麼。

更可恨的是,這些傢伙還常常僱傭着大批的護衛、打手,許多人甚至就是武裝行商,假如有需要,他們立刻就能轉職成盜匪,殺人越貨。

譬如晁錯當年,就曾在給太宗孝文皇帝的奏疏中咬牙切齒的描述商人們的特徵——皆非有爵邑奉祿弄法犯奸而富,盡椎埋去就,與時俯仰,獲其贏利。

通俗的說,商人這個羣體,就沒有一個好東西,全部都是非法的潛在危險分子,他們是靠鑽法律空子,作奸犯科才發的財。

郅都對此,深以爲然!

就任河南郡郡守以來,郅都就已經從過往的檔案中發現了至少數百起殺人案。

多數死者,是死在荒郊野外,暴屍山谷、河流與樹林之中,爲鈍器所殺。

更可怕的是,郅都通過調查發現,許多死者,常常是上一批死者的兇手,而這些兇手卻被比他們更厲害的人所殺。

而這些人的身份,幾乎全是行商!

而看上去爲雒陽敬重,無數商賈的恩主的師家,卻是這些兇殺案中的幕後主使者。

不止一個證據,直接指向了,就是師家給某些行商施加壓力,要求限期盈利或者得到回報。

走投無路的行商,在經商失敗或者受挫後,爲了還債,只能將手伸向那些販貨返程的同鄉。

甚至,還有着證據隱隱證明,有些兇殺案,就是師家親自下場造成的。那些死者,無一不是不肯接受師家資助或者與師家競爭的商賈。

可笑,這樣的師家。卻被許多人認爲是‘正直之家’。

過去幾十年,師家都能儀仗提攜後進、照顧桑澤的名聲,屢屢逃過遷徙命運。

郅都卻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對法家大臣來說,發現罪惡,而不懲處,是不可接受的!

至於因此導致市面蕭條,商路停滯。

這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個壞消息。

但對法家來說,商人什麼的。死光了最好!

一切權力,歸於官府,所有行爲,都該由政府控制。甚至小民的生老病死,作息起居,最好都得跟着官府得節奏走。

若藉此機會,掃光雒陽商賈,讓這些不安定的危險分子,全部去種田,納稅服役,這天下,就幾近於道了!

可惜……

郅都嘆了口氣。這個願望,怕是不能如願了!

因爲,長安天子已經發來八百里加急訓令。責令他儘快恢復雒陽市集的繁華。

對一個法家大臣來說,律法大於一切,而天子凌駕於律法之上。

換句話說,對法家而言,天子的命令,就是真理。合理要執行,不合理也要執行!

每一個法家的血脈中。早已銘刻了服從天子的本能。

揉了揉太陽穴,郅都站起來發布命令:“召集郡中八百石以上,各有司曹令丞,前來議事!”

天子既然已經下令,要求雒陽恢復市集貿易。

郅都立刻就放棄藉此機會,將商人一網打盡,勒令他們改邪歸正的想法。

轉而開始思考,怎樣恢復市集的貿易。

不過,對法家來說,這樣的事情,基本上不用考慮,必然是以法令開道,派遣官吏前往商人們的聚集區曉瑜政策。

不服從者,統統是賊子,可以名正言順的抓起來殺了。

現在,可還是冬天,依舊可以繼續殺人!

這樣想着,郅都的心,重新火熱了起來。

……………

長安,未央宮,溫室殿。

劉徹拿着手裡面的奏疏,也是哭笑不得。

自從他將刀間放到了陵邑遷徙名單裡,然後還下訓令給天下郡國郡守、郡尉,要求仔細巡查郡國豪強,覈實其行爲,制定出一份遷徙名單後。

這個事情,似乎有些失控了。

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當劉徹表明,要嚴查豪強,尤其是商賈起家的豪強後。

各郡國爲了表明自己堅決擁護聖天子,自己是十足的忠臣的立場。

於是紛紛開始拿郡中的大戶開刀,尤其是商賈屬性的大戶。

這倒是沒什麼問題。

抓些商人,送來關中,一來解決地方上的一些難以用律法或者正道手段剪除的豪強,避免門閥勢力的出現,另一方面,也能豐富從上到下的各層官員的口袋,更有利於關中經濟發展和財富的聚集。

只是……

劉徹想打擊的是那些違法作歹,在地方上臭名昭著,同時以高利貸、保護費維生的寄生蟲們。

可沒想向實體經濟開刀。

現在,這叫個什麼事?

河南郡的郅都,把盤踞雒陽五十年的師家連根拔起,送來關中。

這在一開始,是個好事情。

師家在雒陽待了五十年,再待下去,就可能發展成類似世家門閥的怪胎——他已經有這麼個跡象了。

但你南陽把宛縣孔家給報上來,這是個什麼意思?

要知道,南陽的孔家,劉徹可是頗有好感的。

這個家族,雖然說在崛起的過程中,難保幹了許多壞事,原罪多如牛毛。

但,這個家族,卻是漢室少有的技術達人。

前世,鹽鐵官營政策的起源,就是孔家的孔僅推動的。

雖然這個傢伙不是什麼好鳥,推行鹽鐵官營,只是爲了自己家賺錢,玩官商,順便打擊其他競爭者。

但孔僅在任上和之前,還是幹了不少好事情的。

並且推動了鐵器農具在天下的普及。

南陽郡正是在孔家的努力下,才成爲了漢室的另一個冶鐵鑄造中心。

況且,南陽郡如今,那麼多的地主不報,爲什麼偏偏報一個根基還比較淺薄,除了冶鐵就是愛好養魚的孔家?

劉徹不由得對南陽郡的官場很不放心。

於是,因此導致的後果就是,劉徹任命張湯的小弟寧成爲南陽郡郡尉,前往老家,好好的查處一下當地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以及士紳勢力。

另外,滎陽方面報上來了宣曲任氏家族……

劉徹看到滎陽方面的奏報後,只想把滎陽的縣令的腦袋塞到他的屁眼裡。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滎陽任氏家族,是漢室所有商賈中唯一一個曾經被太宗孝文皇帝稱讚的商賈,是‘長者’是漢室自己立起來的牌坊。

你這傢伙是想打太宗皇帝的臉還是自己智商實在不夠用了?

劉徹不由得充滿了惡意。

“或許,這些事情,只是某些人純粹想噁心朕……”劉徹腦洞本來就很大,很快他就又想到了這麼一個結果。

關東地區的官場,腐朽已久,地方上的土地兼併,愈演愈烈。

要說沒有官方插手甚至合流,鬼信呢?

這些傢伙明着不敢對抗,暗地裡玩這些噁心人的把戲,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老虎不發威,當朕是病貓?”劉徹嘩啦的翻看着各地送上來的名單,越看越怒。

這關東,就沒幾個郡讓他省心的。

“去,把張湯和王溫舒,給朕召來!”劉徹吩咐下去。

“老劉家太久沒掀桌子了,看來,很多人都忘記了,天子一怒,流血漂櫓,伏屍百萬!”劉徹心中冷笑着,看着那些卷宗:“朕得讓某些人知道,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只是,這打擊面,不能太廣。

殺雞駭猴就可以了,畢竟,雖然關東的地方郡國,已經腐朽。

要是全部收拾了,不是不可以,但,一下子打掉太多官僚,必然會引起動盪。

而且,如今,漢室也實在缺乏可靠的官員。

考舉的士子們想要成長起來,獨當一面,需要時間沉澱。

“任家……呵呵……”劉徹復又拿起滎陽縣令的奏報,看了一遍。

這任氏家族,在漢室天下,是一個頗具傳奇的商賈家族。

說它傳奇,是因爲,同樣是土地兼併,別人佔個千把頃,地方官府就開始提防。

但任家幾乎將它的老巢宣曲的土地給吞了大半,卻只引來齊聲讚揚。

在漢室所有商賈中,任氏的吃相,都不算文雅。

但偏偏,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有仁義道德的‘長者之家’,且頗有古風。

這算個什麼事嘛!

更離奇的是,歷史上小豬發動告緍,天下所有商賈大戶,基本都灰飛煙滅。

唯有任氏,依舊好好的在滎陽稱王稱霸。

甚至還得到了小豬的褒揚……

這樣的手段和心機策略,後世所謂的綠茶婊,大抵就是如此!()

ps:ps:西漢的商人分工很明確,至少史料記載如此,各行各業,都帶着明確的地域特徵。

常常某人因爲某個行業致富後,當地其他人經商,就都會傾向於跟隨成功者的腳步……

第27節 定策第325節 易手第394節 說服第1123節 赦與罰(1)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800節 先鋒(1)第590節 新世界(6)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394節 談判(1)第1384節 反轉第393節 和親第977節 老朋友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34節 戰場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516節 緣由第507節 無題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1179節 直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991節 諾!陛下!第948節 整頓(2)第991節 諾!陛下!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216節 基本盤第801節 先鋒(2)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67節 明君?第354節 緣由第1432節 死間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186節 轉折點第792節 廟算(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382節 殖民(2)第309節 交易(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754節 遠航(3)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624節 隔閡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491節 深海(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95節 人選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505節 種子第841節 殲滅第1185節 丟臉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99節 水軍第476節 虛僞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506節 遊說(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856節 撫卹(1)第1442節 魔爪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648節 殺放囚(2)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6節 推恩(中)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04節 忐忑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585節 戰前(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20節 過繼(1)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529節 擦屁股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227節 明道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413節 相親(1)第1366節 第三世界
第27節 定策第325節 易手第394節 說服第1123節 赦與罰(1)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800節 先鋒(1)第590節 新世界(6)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394節 談判(1)第1384節 反轉第393節 和親第977節 老朋友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1334節 戰場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516節 緣由第507節 無題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1179節 直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991節 諾!陛下!第948節 整頓(2)第991節 諾!陛下!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216節 基本盤第801節 先鋒(2)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67節 明君?第354節 緣由第1432節 死間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186節 轉折點第792節 廟算(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382節 殖民(2)第309節 交易(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754節 遠航(3)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624節 隔閡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491節 深海(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95節 人選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505節 種子第841節 殲滅第1185節 丟臉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99節 水軍第476節 虛僞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506節 遊說(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856節 撫卹(1)第1442節 魔爪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648節 殺放囚(2)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6節 推恩(中)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04節 忐忑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585節 戰前(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20節 過繼(1)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529節 擦屁股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227節 明道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413節 相親(1)第1366節 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