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節 永不加賦!

徹侯勳臣們當了縮頭烏龜以後,所有的壓力,就都集中到了身爲右相國的張歐身上。

誰叫,現在他是百官之首。

他不出頭來說幾句的話。

那別人會怎麼看他?

怎麼議論他?

混政治的,都講一個大樹底下好乘涼。

一個能爲屬下擋風遮雨,謀福利,有事擋前面的大哥,纔會有無數小弟尾附其羽翼下。

反之,倘若大哥遇事縮頭,臨事不決。

那就只能是樹倒猢猻散,小弟們自然會各奔東西,去尋找一個能保護自己的大哥。

雖然張歐在丞相任上沒幹出什麼政績來,但,小弟卻着實收了不少。

九卿各衙門都有。

大家平時大包小包的往張歐家裡送,圖的不就是,將來有事,大哥能拉一把嗎?

шωш ttκΛ n ℃o

現在這事情,雖然與大家的前途無關。

然而,事關宗法禮制,丞相不出來說幾句話,勸諫一二的話,那大家的臉往哪裡擱?

往後,出門訪客,遇到哪些在野的朋友或者在外地任職的親戚什麼的,別人一問——君等爲什麼不阻止天子行此亂命?

那多丟面子啊!

而丞相倘若站出來,力諫而不可得以後,大家起碼,還可以有塊遮羞布:丞相都不行,我這小胳膊小腿怎麼憾得動天子的大腿?我也是有苦衷的呀!

是以,此刻,在許多人看來,這事情,倒是成爲了張歐的試金石。

大哥到底能不能護得住小弟,就看大哥能不能堅持立場了。

倘若老大看到皇帝就怕。連勸都不敢勸……

那往後要是出了事情,這老大豈非是會馬上就丟下小弟不管了?

這樣的大哥,誰肯跟?誰還願意不計血本的送禮?

當官的。在這個事情上,沒有一個笨蛋!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就等着張歐出面。

可惜……

張歐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許多人頓時就失望無比。

太僕袁盎,看了看情況,不得不硬着頭皮,出列拜道:“陛下,臣以爲,茲事體大,陛下最好還是先與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議之後,再召臣等議論……”

許多對給先帝立廟一事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立刻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紛紛出列道:“臣等以爲太僕所言甚是,請陛下三思!”

劉徹聞言,不由得看了袁盎一眼。

袁盎這個傢伙啊,該怎麼說他呢?

這人屬於典型的傳統黃老派政治家,政治立場稍微的偏向儒家。

在他心裡,禮法傳統。大於天!

不然,他也不會跟晁錯各種作對了。

是以,劉徹心裡很清楚。袁盎是一定會跳出來反對的,不然,他就不是袁盎了!

甚至,倘若老丞相申屠嘉也在,也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這些頑固的有些可愛的老派政治家,對於原則問題,是絕對不會後退的!

譬如當年,張蒼跟太宗孝文皇帝,爲了一個黃龍事件。鬧得不可開交,兩人誰都不肯退讓。以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和脾氣,最後也忍不下去了。只能採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罷相!才解決了問題……

劉徹在心裡搖搖頭,他看了眼意欲出列的晁錯,搶先道:“太僕所言,甚合朕意,且待朕去與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議之後,再來與諸卿商議!”

劉徹豈會不知,晁錯與袁盎,鬥了一二十年,早就鬥出真火來了!

兩人的關係,自然是政敵中政敵。

晁錯出列,必然是要反駁袁盎的!

倘若在袁盎沒提起太皇太后竇氏以前,劉徹可能還會讓晁錯出來跟袁盎交鋒。

但,當太皇太后的名字被提起以後,劉徹就不敢冒險了!

想前世,小豬前腳剛下令,以後所有政務不要再去請示東宮,後腳,就被軟禁了起來。

劉徹現在可擔不起惹毛竇太后的風險!

好在,他的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那幾個跳出來支持他的臣子,他都記了下來,只等着過兩天來個君臣奏對,然後,再把這些人安排到關鍵位置上,充作他的耳目和手腳。

當然,給先帝立廟,這是肯定要立的。

劉徹很清楚,他根基淺薄,需要這樣的政治活動來加強他的執政合法性。

將這個問題放在一邊,劉徹揮揮手道:“先帝遺詔,以太尉爲左相國!少府有司,立即擬詔,八百里加急,急遞廣陵,命太尉速速班師回朝!”

周亞夫大軍孤懸在外。

說實話,劉徹心裡也怕!

周亞夫自然是忠臣,但手下誰敢保證都是忠臣?

當年,南越王趙佗的上司在聽說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後,立刻就燒燬棧道,關閉運河,封閉關隘,自立割據爲王。

後世的趙匡胤更是上演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好戲。

劉徹可不敢把那幾十萬精銳放在外面放的太久了!

更重要的是,長安城的兵權,基本都被太皇太后掌握了,現在的未央宮衛尉是竇彭祖,長樂宮衛尉是竇嬰的胞弟竇信。

中尉、車騎將軍郅都雖然是他老爹的心腹親信,與他關係也還不錯。

但畢竟是驟然上任的,關鍵時刻,南軍與北軍會不會鳥他,那還兩說!

因此,將周亞夫與他手下的精銳調回長安,劉徹的這個天子位置,纔算真正坐穩了。

“諾!”少府令岑邁出列領命道。

漢室天子的詔書,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書和侍中擬定後,呈遞御前,皇帝只需要檢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爲皇帝的文章水平那麼好,什麼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邁歸位以後,劉徹就繼續道:“右相何在?”

“臣在!”張歐連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錯也連忙出列。

劉徹站起身來。看着這兩位大臣,扶着手道:“尚書錄詔:朕承先帝大寶,獲保宗廟。以微渺之身,託於兆民君主之上。唯戰戰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遺德!”

衆臣一見這架勢,也立刻全部跟在張歐與晁錯身後,匍匐在地。

天子頒詔,誰敢坐着?

只聽到新君清朗的聲音,迴盪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識上古賢王,治世之秒,然,朕聞之,古者聖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嚮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國黎庶。永不加賦!”

劉徹這個重磅炸彈一拋出來。

大臣們只感覺兩眼都有些迷離了。

“永不加賦?”許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相對無言。

劉徹卻是得意洋洋的看着臣子們。

不得不說,滿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賦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個舉措。

只是,問題是,所謂的永不加賦,其實是個僞命題!

在中國,稅賦。從來都是分開的。

稅是用於國防開支,衙門支用以及各種地方事務和渠道開鑿修葺等等。

而賦。則是用來給皇帝蓋宮廷廟宇,吃喝玩樂的。

所以。後來的明朝纔有會所謂的內怒和戶部的區別。

而在漢室,稅收是統一歸到國庫,而賦,則是少府保管。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不收賦了,可以收稅啊!

左右不過左手換右手。

不然你以爲,滿清的農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稅的咩?

但此時此刻,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臣懂得偷換概念這個把戲。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時期,劉氏就常常各種免田稅,用來收買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揮袖子,就把田稅直接降到三十稅一。

今上倒好,上來就喊永不加賦。

但,這個事情,對大臣沒有任何影響。

賦是專供皇帝,天家開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內庫的錢財,從來都與國家的開支是分開的。

對大臣和地方衙門的運轉,幾乎沒有影響!

只是,會影響胥吏們收稅時的積極性罷了!

這也是後世滿清敢喊永不加賦的底氣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稅,試一試?

看看那幫晉商地主豪強會不會起來把那百來萬八旗兵給撕了!

因此,許多大臣,也僅僅只是震驚而已。

永不加賦,就永不加賦好了。

反正,與他們沒有多少干係。

甚至,有許多滿腦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動的稀里嘩啦,連臉都漲紅了。

永不加賦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誰提過,春秋戰國,誰又喊過?

真真是仁君!

於是,劉徹終於有了第一票的腦殘粉。

“陛下加大惠於天下,澤被蒼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們不管那個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請奉詔書,宣佈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愛民之意!”

劉徹長出一口氣,道:“可!”

他知道,這個永不加賦一出,他就着實裝了一回聖人了。

有了這個詔命打底,最起碼,自耕農與中小地主,都會把他這個天子看成親爹。

至於底層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給他立個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

有了這個基礎,他就不怕有人敢動他了。

隨着這個詔命傳達到天下郡國以後,他的皇位,就真正穩如泰山了。

誰動他,誰就準備承受天下百姓的怒火吧!

當然,他也不敢驕傲。

坐下來,道:“詔書擬定以後,移送東宮,請太皇太后過目,然後再頒佈天下!”

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竇太后連人都看不清,還會看詔書不成?

無非就是做個樣子,保持尊重。

劉徹也相信,一個瞎眼的老太太,只要不去刺激她的底線,她也不大可能站出來做些什麼不好的事情。()

ps:晚上還有,今天繼續衝擊一萬字,

強烈推薦:

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43節 微行第925節 授田第501節 驚喜第87節 萬石君第383節 詔諭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377節 任務第487節 開源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948節 整頓(2)第48節 忠臣第906節 洗牌第518節 昆明池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324節 抉擇(2)第1029節 狂歡(3)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07節 裁決(1)第323節 疑慮第915節 哭廟第622節 恐嚇第430節 廟算(2)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253節 戰略(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143節 團結(2)第735節 心軟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233節 威權第513節 鼓譟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1497節 委派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8節 家宴(下)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83節 考驗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193節 公示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734節 競爭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523節 金山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395節 談判(2)第455節 坑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916節 哭廟(2)第395節 無題第1280節 戰上谷(1)第489節 移民(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152節 安排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0節 考舉(3)第1503節 接班(1)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795節 動員(2)第91節 舊恩第53節 條候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233節 威權第85節 匈奴的消息
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943節 微行第925節 授田第501節 驚喜第87節 萬石君第383節 詔諭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377節 任務第487節 開源第919節 從此朕既國家!(1)第948節 整頓(2)第48節 忠臣第906節 洗牌第518節 昆明池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324節 抉擇(2)第1029節 狂歡(3)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07節 裁決(1)第323節 疑慮第915節 哭廟第622節 恐嚇第430節 廟算(2)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253節 戰略(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143節 團結(2)第735節 心軟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233節 威權第513節 鼓譟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522節 劉榮之死(1)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1497節 委派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8節 家宴(下)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83節 考驗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193節 公示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734節 競爭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523節 金山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395節 談判(2)第455節 坑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916節 哭廟(2)第395節 無題第1280節 戰上谷(1)第489節 移民(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152節 安排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0節 考舉(3)第1503節 接班(1)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795節 動員(2)第91節 舊恩第53節 條候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233節 威權第85節 匈奴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