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 仁德無雙

回到宮裡,劉德讓王道去將寧成所寫的東西拿來,然後再傳召張湯、汲黯。

不多時,王道就將寧成這十幾天奉命所寫的草稿拿了過來。

劉德拿在手上先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的是,商人們無論古今,東西方,只要他們是處於大一統的帝國治下,必然會受到打壓和歧視。

當年,秦始皇剛剛統一天下,馬上就勒石琅琊臺,寫下了‘上農除末’四個大字,對於天下商人進行了無差別的打擊。

漢室興起之後,對於商人也沒什麼好臉色,特別是思想界,諸子百家就沒一個看得起商人的!

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商人這個階層的可恨之處就在於,他們爲了利潤,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劉德就曾於書上看到過資本家們爲了利潤裡通外國,倒賣國有資產,機槍掃射罷工工人,將海、洛、因包裝成包治百病的良藥。

就算不談那些資本主義世界的事情,就以漢室現在的情況而言,商人們,尤其是大商人們,已經成爲了社會的毒瘤,國家不安定的源泉,矛盾的爆發點。

他們在民間巧取豪奪,依仗金錢開路,勾結官員,橫行不法,草菅人命。

《史記。貨殖列傳》之中就有記載,幾乎漢家每一個郡都有一位聞名當世的大商賈,這些大商賈,行爲或有不同,但性質相同:廣蓄私奴,壟斷行業,勾結官員,買賣人口,開山鑿礦,揮霍無度。

譬如卓文君的父親卓氏,其家中就有一千名奴僕!

當此之世,食邑萬戶的徹侯之家,奴僕婢子加起來也不過幾百……

有的大商人的私人保鏢甚至有幾百上千人之多,譬如齊國的刀間,他手底下的狗腿子和打手不知道有多少。

這些人魚肉鄉里,蠶食百姓田地,激化社會矛盾,加劇土地兼併,於是,社會各個階層對於這些人的忍耐已經是越發的少了。

後來劉徹用車船算和告緍打擊商人,天下百姓一片叫好,地方官員奮勇當先,很少有人給這些人說好話,其後遷天下豪族大商賈於茂陵,也是一個反抗的聲音都沒有。

因而,劉德確信,他對商人下刀子,首先不會有阻力,其次,還能贏得聲望,最重要的是給他以後上臺後整合工商業打下基礎。

要知道,在漢家想發展工商業,那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可能像YY小說裡一般,當皇帝的一拍腦袋,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想要發展和整合工商業,將之控制在朝廷手裡,首先第一關,輿論與士林物議就很難過去。

但是,假如是個仇視商人的皇帝,那麼士林就不會太過擔心,也不會太過非議。

這就是爲什麼後世的尼克松最反華,但他上臺後卻能跟天朝建交的原因——因爲大家都知道他反華,所以他主持建交肯定是着重於國家利益,而不是親共。

同理可推,劉德最仇商,所以他整合工商業,不會被人解讀爲要捨本求末,最多隻會認爲他想借助商人做點什麼事情……

劉德翻着寧成所寫的條文,看着還算勉強湊合吧。

ωwш¸ ttκд n¸ ℃o

寧成出身底層胥吏,家族世代與地方商人打交道,自然知道商人們玩的那些把戲和花樣。

一如劉徹朝的桑弘羊,出身大商人家庭,所以,能針對商人的現狀和花樣做出針對性的佈置。

只是,寧成的所有條文全部都是殺氣騰騰,通篇只有打壓和防範,而沒有扶持和寬恕。

這就不好了。

政治不正確啊!

跟後世天朝一般,漢家也講究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而且漢室律法的立法精神講究‘不教而誅謂之失德’,意思就是沒把法律告訴給百姓就貿然以法律治罪,那是地方官的無能。

劉德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當年就下詔說: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從此以後不識字的農民,犯罪被捕向來都是降罪一級,除非是不孝、不梯等人倫之罪,至於鄉間農夫閒暇時發發牢騷,就算辱及皇帝,也不該治罪,除非他想造反……

所以,漢代的律法,都是先宣告之後,再執行,特別是關於市令的律法和涉及民生的律法,必然先在露布公佈,讓人宣唱,之後纔會執行。

最重要的是,自先帝以來,漢法對於死刑越來越慎重了。

當場殺了也就罷了,然而一旦走上法律程序,除非大罪,一般都會慎重使用死刑。

當今廷尉張歐甚至發展到了討厭死刑的地步,他每次遇到要判死刑的犯人,不管對方是什麼罪,假如一定要判其死刑,他都會避開,不會自己親自簽署死刑的命令。

像寧成殺殺殺,沒嚇死商人,先嚇死朝臣了!

於是,劉德拿起筆,將寧成草稿上滿篇的殺字全部劃去,或改爲罰金或改爲鞭笞。

然後,劉德在草稿寫下一句話: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殺!

這時候,張湯與汲黯聯袂進來,跪下來拜道:“臣湯(黯)拜見殿下!”

“起來吧!”劉德正好將字寫完,把那份草稿遞給他二人,道:“二位卿家來的正好!前日我命寧成寫了此草文,我看了一遍,雖有可取之處,但其殺戮過重,刑罰過甚,甚爲不取也,二位卿家與我修補、完善,再與羣臣討論,召集衆人商議,作出完稿,再拿來與我過目!”

張湯跟汲黯接過那疊草稿,拿着在手裡一看,馬上就看到了自家殿下寫在草稿之前的那句話: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殺。

再看通篇文稿被刪改的地方,汲黯立刻就拜道:“殿下寬宏仁德,實乃漢家幸事,臣謹爲天下蒼生拜之!”

他自然知道這句話是先帝詔書中曾提及的一句話,這說明,自家殿下是想遵循先帝的道路,做一位聖德天子。

張湯看着被改的文稿,心中卻是想起了當初先帝詔書中的另外一句話:天下治亂,在朕一人……

心裡頓時就大受觸動。

似他這等法家臣子,怕的是什麼?走狗烹,良弓藏!

因此,劉德的這個表態,讓他頓時安心了不少。

於是他也罕見的在理念上贊同汲黯的意見,拜道:“殿下仁德,臣亦天下蒼生拜之!”RS

第1414節 相親(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205節 撕逼!(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565節 風暴(1)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2節 戾王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405節 賄賂第1476節 見聞(2)第1112節 屈射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69節 人心(1)第1121節 影響(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355節 決定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853節 影響(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90節 田叔來了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310節 協議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307節 神器(2)第1474節 衆智(2)第182節 狗咬狗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310節 協議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347節 兄弟們(3)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32節 入宮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209節 調查(3)第801節 先鋒(2)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308節 囑託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589節 博弈(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655節 無奈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34節 新學派(3)第87節 萬石君第445節 博弈(1)第1188節 明主(1)第927節 封王第734節 競爭第871節 覲見(2)第99節 水軍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369節 無題第1023節 替死鬼(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247節 佈置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31節 思慮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419 長安諜影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581節 爲難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632節 新學派?(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036節 出塞(1)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897節 租船(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136節 封神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81節 戰上谷(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31節 相信第894節 改造石家(3)
第1414節 相親(2)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205節 撕逼!(1)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565節 風暴(1)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2節 戾王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405節 賄賂第1476節 見聞(2)第1112節 屈射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569節 人心(1)第1121節 影響(1)第1470節 在安東(2)第355節 決定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853節 影響(3)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90節 田叔來了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310節 協議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307節 神器(2)第1474節 衆智(2)第182節 狗咬狗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310節 協議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347節 兄弟們(3)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32節 入宮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209節 調查(3)第801節 先鋒(2)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211節 新法家(4)第308節 囑託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589節 博弈(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655節 無奈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34節 新學派(3)第87節 萬石君第445節 博弈(1)第1188節 明主(1)第927節 封王第734節 競爭第871節 覲見(2)第99節 水軍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369節 無題第1023節 替死鬼(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1247節 佈置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31節 思慮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419 長安諜影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581節 爲難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632節 新學派?(1)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036節 出塞(1)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897節 租船(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136節 封神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81節 戰上谷(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31節 相信第894節 改造石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