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節 戰前(1)

三天後,細柳營開始從太原拔營北上。

黃匡與孫振,穿着甲冑,騎着戰馬,跟在大軍後面。

現在,孫振已經是細柳營甲部別部司馬乙隊的隊率。

而黃匡,則成爲了孫振麾下的一個什長。

這就是爲什麼,天下的豪強子弟和英雄好漢,會在每次大戰時,踊躍投軍的原因所在。

一旦入選,馬上就是軍官。

自騎都尉至伍長,全部都有可能。

只不過,漢軍一般很少直接將投軍的好漢編組爲本部的作戰力量,而是將他們編爲一個個的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的設置,是漢室軍事發展的一個重要變革。

在郡國軍隊,別部司馬,統御的是輜重和後勤部隊,是搖旗吶喊和打雜的民壯。

而在細柳營這樣的王牌野戰部隊。

別部司馬,一般都是專門留給像黃匡,孫振這樣的投軍的豪傑的。

別部司馬的司馬或者校尉,一般都是從本軍中平級調來的。

此外,一個別部司馬,轄下兩曲十屯,每屯兩個隊,隊中必有一個什的老兵作爲骨幹和中堅。

錯非是細柳營講究精兵政策,對兵源挑三揀四。

以此模板,一萬一千人的細柳營,能在太原城裡,三天內就膨脹成一個十萬人的超級兵團。

但,戰鬥力,就很難保障了。

如今,卻不同。

在太原城,細柳營的騎兵數量,雖然僅僅是從一萬一千人,擴充到一萬五千人。

僅僅擴張了四千人的作戰力量。

但作戰實力卻沒有分毫下降。

整支軍隊,依然是過去那支戰無不勝的百戰雄獅。

從太原拔營。一路北上,大軍進抵至定襄附近時,中軍命令被下達到每一個作戰的部曲隊率手中。

“全軍紮營狼猛邑外。靜待命令!”

“我們可能要出塞作戰……”接到命令後,孫振就將自己的什長們召集起來。

五個什長。除了從細柳營本部安插過來的那個什長外,其他四人,包括黃匡在內,都是投軍而來的各地豪傑。

他們所統帥的也是自己帶來的部曲家奴。

這也是北方地主豪強的特色了。

自己在家裡,教訓子弟,培養家奴爲子弟的親兵。

一旦有事,子弟就率家奴從軍。

以這些家奴或者家臣爲班底,在軍中建立自己的勢力和山頭。同時慢慢拉攏其他人,發展壯大。

這個模式,北方的地主豪強,閉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

所謂‘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本持之。’

這是通行整個北方的普世價值和真理。

而且,漢軍向來有傳統,喜歡將來自某一個地區的人。或者相互熟悉的人,編爲一部。

所以,除了黃匡和哪位來自細柳營的什長外。其餘什長,都是北地人。

而且,跟孫家關係還不錯。

聽了孫振的話,這三人都是點頭同意。

他們,世代生活在邊塞之下,對代北的情況非常清楚。

狼猛邑,距離代長城已經不遠。

甚至,立草原不過半天的距離。

若是輕騎,甚至一個時辰左右。就能出塞。

當然,像細柳營這樣龐大的騎兵集羣。想要出塞,要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更多。

“諸位回去後,督促士卒,檢查武器裝備和鞍馬,尤其是注意將手弩上弦……”孫振正色道:“兩軍交戰,戰前準備,事關生死!”

“諾!”衆人都是拱手而拜,然後各自離去。

………

細柳營中軍營帳。

前將軍衛馳睜着一雙血紅的雙眼,死死的看着地圖。

“將軍,命令已經下達到了所有部曲隊率手中,全軍將於明日午時之前,完成所有出塞準備工作!”一個校尉進來拜道。

“乾糧與飲水,都準備的怎麼樣了?”衛馳回頭問道。

“回稟將軍,少府運來的奶酪以及醋布和幹餅,已然在三日前就已經運抵狼猛邑,末將已經接受完畢,計有醋布一萬尺、奶酪千石,幹餅五千石,水壺兩萬具!”另外一個文士打扮的軍中參謀起身答道。

漢軍過去出征,大軍的乾糧,一般是醋布和幹餅。

所謂醋布,是一種將醋和鹽混合,然後放入粗麻布浸泡數日,使布上沾滿醋鹽的補給品。

這種醋布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軍中士卒隨身就可以攜帶,需要食用時,從懷裡取出分給自己的那小塊醋布,剪下一角,放到鍋裡與乾糧同煮,很輕鬆就能士卒吃到醋與鹽。

至於幹餅,其實是一種粟米經過無數道程序後加工而成的原始版本方便麪。

通常,軍用幹餅,會經過蒸煮-暴曬-蒸煮-暴曬等反覆數次的加工。

使得粟米徹底脫水烘乾,並且極易攜帶和保存。

食用之時也跟醋布一樣簡單,丟到開水裡,用火一煮就能食用。

至於奶酪,則是最近兩年,才成爲漢軍標準野戰乾糧的。

這種從匈奴嫁過來的夏夫人陪嫁奴婢那裡學來的匈奴乾糧製作之法,在進入漢軍後,廣受歡迎。

奶酪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卡里路,能讓漢軍士卒避免因爲缺乏營養,而導致手足無力。

但,這些,都只是應急手段,在急行軍時纔會採取的特殊措施。

衛馳很清楚,想要維持軍隊的高昂士氣,讓士卒能振奮精神。

出塞之前,全軍上下,必須要吃飽喝足。

“代國輸送的牲畜,可已送達?”衛馳問道。

“回稟將軍,總計五千頭牲畜,已經在昨日運抵狼猛!”另外一個文士起身答道。

“善!”衛馳點頭:“下令全軍。宰牛殺羊,痛飲一宿!”

大戰之前,讓士卒將官。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酒足飯飽後。積蓄起足夠的體力,才能在接下來的奇襲中,保持狀態。

“諾!”帳中將卒立刻領命。

頓時,整個狼猛邑外,瞬間變成屠宰場。

數千頭牛羊被宰殺,肉被分發到細柳營上下的每一個士卒手中。

筋骨和皮毛則被收斂起來。

這些都是上好的軍械原料。

當然,這麼多肉,細柳營一頓時吃不完的。

但不要緊。吃不完的肉可以留着明天繼續吃。

甚至,有勤儉的士卒,將發到自己手裡的肉,分成好幾份,有的馬上就煮來吃,有的則收起來,明天再吃,剩下的掛起來,等到全軍出塞外,在行軍路上慢慢吃。

…………

與此同時。義縱率領着雲中郡的一千五百名騎兵,從雲中進入了代地。

在高奴與長安出發的漢軍匯合。

在清點了兵員後,義縱將全部司馬以上軍官召集起來。

“本將受命天子。統帥大軍!”義縱一開場,就對着全軍的司馬們道:“天子詔命本將,務必紮緊口袋,不可放走北虜一人!”

“諸君可有信心?”

“回稟將軍,某將等信心十足!”所有的司馬全部昂首挺胸。

在場的人,每一個人都很清楚,眼前的這位輕騎將軍,來頭有多大。

更何況,這些司馬中。至少有十人,是義縱的老部下。

“虎賁衛與羽林衛諸君……”義縱擡頭看向自己的老部下和虎賁衛的那些熟悉的年輕將官。問道:“各騎可已準備完畢?”

漢室目前的胸甲騎兵,其實可能叫槍騎兵。更加合適。

因爲他們的標配就是一匹高頭大馬,外加一柄騎槍以及一套鍛造而成的堅固胸甲和一個高大的頭盔。

這樣的騎兵,顯然比漢軍其他的騎兵部隊,更加笨重。

所以,在平時,胸甲騎兵,並不着甲,也並不裝備騎槍。

他們甚至只會穿一件簡單輕便的軍服,連弓弩都不攜帶。

自然而然,他們在戰前準備時,也會比其他騎兵需要更多時間。

每一個胸甲騎兵,在入列哪天,就已經被告知:騎槍與胸甲與戰馬,是他們的第二條生命,必須時刻保養和照顧。

每一個胸甲騎兵,每天會對自己的裝備和戰馬,進行兩個時辰以上的保養和照料。

甚至許多騎兵,與自己的裝備和戰馬,常常同屋而眠。

“將軍!”羽林衛的諸司馬挺起了胸膛:“末將等皆已準備完畢!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虎賁衛的司馬們也不甘示弱,紛紛昂首道:“請將軍用吾等爲先鋒,克敵制勝!”

但其他司馬聽了卻是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這麼多天了,大傢伙整天就看到,這些被天子和丞相捧在手心裡的寶貝胸甲騎兵,成天不是在練習臂力和衝擊,就是在擦着他們的騎槍和胸甲以及馬鞍,甚至有人抱着戰馬的鬃毛,竊竊私語,將馬當成兄弟一般。

除此以外,這些所謂的‘王牌’,一點也不像王牌。

當然……

他們的身高,確實是全軍之冠的。

每一個胸甲騎兵的身高都不低於八尺,體重最輕的那個,估計也有三百斤。

但打仗又不是靠比誰高,比誰重。

講道理的話,大家還是很不服氣的。

特別是南軍和北軍的司馬們,覺得這羽林衛跟虎賁衛也太把自己當一回事情了吧?

細柳營的丘八們,騎在大夥頭上耀武揚威也就算了。

畢竟,細柳營是真有幾把刷子的,大家心服口服。

但你虎賁衛跟羽林衛,這些‘老爺兵’‘花架子’憑什麼這麼大的口氣?

義縱看了看南北兩軍以及自己帶來的雲中兵的司馬校尉們的神色,當然知道,在軍隊裡,吹牛逼,不會有人相信。

大家信服的永遠是拳頭的大小跟弓弩的射程。

能拉開大黃弩的勇士,不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奉爲上賓,引爲良將。

“善!”義縱點點頭,戴上自己的那個特製的胸甲騎兵專用的高大頭盔,對着羽林衛和虎賁衛的將官們下令:“傳本將命令,虎賁、羽林,緊急戰前演練,讓南軍與北軍的諸位同袍看看,爲何我等羽林、虎賁騎士,每歲軍費以千萬!”

羽林衛和虎賁衛,成立以來,每年的軍費就是成倍的向上翻。

到現在,已經漲到了幾千萬一年。

相當於每一個士兵一年要花一萬錢來養。

這在漢軍內部和朝野內外,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議。

大家都覺得,這筆錢,已經足夠養三個細柳營了。

你們虎賁衛跟羽林衛的士兵,難道是黃金打的不成?

“諾!”羽林衛與虎賁衛的將官們慨然而拜,然後,他們走出帥帳,相互看了對方一眼。

虎賁衛的將官們斜着眼睛,看了看羽林衛的將官。

然後,雙方異口同聲的道:“爾等好自爲之,不要墮了陛下的威名!”

胸甲騎兵,過去的實踐證明,哪怕是演練,也是很危險的。

因爲漢軍演練,追求接近實戰。

所謂‘將萬騎,行障塞,烽火逐虜。’

地方的郡尉,每年冬天,都會率領郡兵和民兵,進行假想敵入侵的演戲。

而在野戰兵團裡,這樣演戲規模更加龐大。

虎賁衛與羽林衛,就更誇張了,每年四演。

春夏秋冬,都會進行野外實戰拉練。

而胸甲騎兵,因爲裝備的特殊性,常常會出現意外。

主要的意外,百分之八十,都是因爲胸甲的質量問題或者合身問題引起的。

一套胸甲,往往重達六七十漢斤(約合20公斤左右),一旦質量有問題或者大小不合身,當列陣衝鋒時,戰馬顛簸起來,堅固的胸甲會將騎士的肩膀搖碎。

而墨苑的鍛造技術剛剛上路,自然不可避免會出現許多的問題,也不可能爲士卒量身打造甲冑。

所以,漢軍現在的胸甲騎兵的身高體型,都被嚴格限制在八尺一寸高,三百斤,這個標準。

甚至不能多,不能少。

即使如此,意外也常常出現。

兩年以來,已經有百餘位胸甲騎士因爲演練意外,或死或殘。

但正是這些血的教訓,讓羽林衛和虎賁衛的胸甲騎兵,迅速的形成了戰鬥力,並且摸索出了多套全新的胸甲騎兵戰法。

甚至,還有司馬,寫出了若干胸甲騎兵使用和訓練簡要手冊,因此被嘉獎。

羽林衛與虎賁衛的將官們在聽到了對方的話後,都毫不意外的冷哼一聲,然後背身過去。

此時此刻,他們的心中,都只有一句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是時候讓天下人看看,我羽林衛(虎賁衛)的獠牙究竟有多麼鋒利了!(。)

ps:混在三國傳奇中(書號1001350013)叱吒三國遊戲中,中醫聖手的傳奇人生好基友的書,喜歡的可以去看看

第1163節 雄心(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86節 麻煩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157節 合縱(3)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579節 夢兆(2)第1582節 籌備(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529節 擦屁股第1474節 衆智(2)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429節 廟算(1)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1403節 繼任者第1006節 繳文第921節 齊魯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90節 田叔來了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69節 無題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234節 選擇第464節 大朝儀(4)第357節 宣達司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01節 挑撥第193節 陽陵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79節 姊弟第906節 洗牌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157節 合縱(3)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463節 裁決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609節 定策(3)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95節 戰起(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44節 萌芽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323節 抉擇(1)第125節 難題第424節 冬小麥(1)第560節 加稅?第567節 風暴(3)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170節 訛詐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369節 無題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145節 經濟(2)第561節 左勾拳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036節 出塞(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656節 南巡(1)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798節 戰前(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
第1163節 雄心(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86節 麻煩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157節 合縱(3)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579節 夢兆(2)第1582節 籌備(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529節 擦屁股第1474節 衆智(2)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429節 廟算(1)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1403節 繼任者第1006節 繳文第921節 齊魯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90節 田叔來了第1181節 講道理(2)第369節 無題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234節 選擇第464節 大朝儀(4)第357節 宣達司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01節 挑撥第193節 陽陵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79節 姊弟第906節 洗牌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157節 合縱(3)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1463節 裁決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609節 定策(3)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95節 戰起(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944節 萌芽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323節 抉擇(1)第125節 難題第424節 冬小麥(1)第560節 加稅?第567節 風暴(3)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170節 訛詐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369節 無題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145節 經濟(2)第561節 左勾拳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036節 出塞(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656節 南巡(1)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798節 戰前(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