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

呼揭王挺直了腰桿,對着帳中的其他部族首領道:“我們在金山腳下,與西方的蠻子,日夜交戰,爲大匈奴立下了赫赫功勞,然而單于庭卻從來都不重視我們的貢獻和付出,甚至有人譏笑我們,是放羊的羌奴!”

“本王很不服!本王的部曲更加不服!”

呼揭王的話音剛落,他身後,那幾個親信大將,立刻就跟着大喊起來:“我們不服,我們不服!”

羌人,是在河西走廊的山麓和山林裡養羊的許多部族的統稱。

匈奴人鄙視和輕視這些部族。

認爲這些傢伙既膽小又懦弱,而且極好欺負。

匈奴人的這個觀點,甚至影響到了南邊的漢朝。

在漢朝的官方文獻和稱呼中,羌人這詞彙,就是‘放羊的奴隸’的意思。

呼揭人當然對此可以不滿。

他們明明是強悍的戰士,卻被人用一個侮辱性的詞彙來稱呼。

若非過去,單于庭的力量實在太強,呼揭人連挑戰的勇氣也沒有。

他們早就起來反抗了!

如今,單于庭遇到大麻煩,想要求助呼揭的力量。

呼揭王當然要趁機提出要求。

單于庭若是不能滿足他和他的部族的要求。

想要呼揭兵上陣?

呵呵……

想要人出力,自然要給好處。

這個好處,不僅僅要滿足物質上的要求,更要給與政治上精神上的提高。

不然,誰願意拼命?

軍臣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他將臉一板,說道:“本單于向來敬重勇士!呼揭王與呼揭部族的勇士,爲我大匈奴看守西方大門,勞苦功高!此戰之後,假如呼揭王願意,本單于願以南池爲呼揭駐屯之牧場,以呼揭王爲右賢王!”

他的話音剛落。呼揭王跟他的手下的呼吸就變得急促起來。

南池!!!

整個匈奴帝國也少有的肥美牧場!

浩瀚的南池,碧波盪漾,豐富的水資源和出產,足以養活二三十萬的部衆以及百萬規模的牲畜羣。

自老上大單于以來。這個風水寶地,就一直被老上大單于的左膀右臂和匈奴帝國的南方之主右賢王的部族霸佔。

對此地垂涎的匈奴部族,不知道有多少。

如今,這個天大的餡餅,砸到呼揭王和他的部族身上。

讓他們每一個都是血脈僨張。難以自抑!

南池不僅僅水草豐盛,可以養育無數部衆。

而且,更與漢朝的長城,只有不到數百里的直線距離。

從南池的南部邊緣起兵,騎兵只要一兩天就能抵達長城腳下,去富饒的漢朝邊境劫掠,貼補家用,搶奪人口。

前代的右賢王,就是靠着這個辦法,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甚至能威脅到單于的地位穩固。

他雖然失敗了,但,榜樣的力量,激勵着其他人,都想要效仿。

更別說,右賢王這個匈奴四柱的頭銜了!

成爲右賢王,就意味着,他這個呼揭王,老上單于的庶子的子孫,能名正言順的成爲攣鞮氏王族承認的宗種。具有單于繼承權。

呼揭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軍臣給出的承諾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跟他的部族,願意爲此冒一切風險!

他屈膝跪下來,親吻軍臣腳下的土地,說道:“撐犁孤塗。您是天地日月的寵兒,呼揭部族,願意爲您的意志而戰!”

其他呼揭貴族,也都跪下來,說道:“偉大的撐犁孤塗,以先祖和神明的名義起誓:我等永遠遵從您的意志!”

看着呼揭王和他的貴族們。

軍臣在心裡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他明白。自己這是飲鴆止渴。

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

他若不如此做,那麼,呼揭這個擁有接近一萬精騎的部族,就極有可能站到他的對立面去。

在草原上,拉攏和團結其他部族,尤其是那些實力派的部族,永遠是單于庭的主要任務。

不然,光靠着本部的不到四十萬男丁,青壯加起來撐死二三十萬的匈奴,怎麼可能統御和主宰這數萬裡無垠草原,讓成千上萬的部族,俯首稱臣,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牲畜、奴隸以及牧場,拱手送到單于庭?

自古以來,每一個稱霸草原的霸主,都會用盡一切手段,拉攏那些可以拉攏的部族,讓他們去爲自己拼命和流血。

況且,南池方向和河套地區的部族,也確實需要一個呼揭這樣的狠辣的兇殘部族來整頓整頓,讓他們好好回憶回憶,流血和犧牲,殘暴與折磨的滋味。

然而,看着呼揭王的模樣和他那些桀驁不馴的部曲。

軍臣很清楚,將來,等他們壯大起來,發展起來,必然會成爲他和他的子孫的噩夢。

然而,在現在,哪怕明知道這個決定有毒,軍臣也只能閉着眼睛喝下去。

“先渡過眼前的難關再說!”軍臣在心裡想着:“至少,也要重新樹立起單于庭的威信,讓幕南部族安穩下來!”

當然,若能解救出包圍圈內的被圍軍隊,那就更好了!

有了樓煩、白羊還有尹稚斜的本部萬騎。

再加上解圍成功帶來的勝利激勵,幕南地區,單于庭的威信依然能維持住。

而且,尹稚斜的存在,也能平衡呼揭部族帶來的壓力。

到那個時候,尹稚斜跟呼揭王狗咬狗。

作爲單于,他就能安枕無憂的看戲。

只是,在內心深處,軍臣對自己和自己的匈奴帝國的未來前途,感到了深深的迷茫。

原本,他的計劃是先西進,征服和消滅月氏,同時從西方劫掠和獲得人口、財富,讓匈奴帝國更加壯大、強盛。

草原上的部族,只要帶頭的霸主,能帶着他們一起發財。一起搶掠。

那就永遠不會有二心。

人口、牲畜和財富,能填滿所有野心家那顆不安分的心臟。

也能讓所有部族,都跟隨單于庭的意志而行動。

然後,西進的道路。充滿了荊棘。

先是烏孫背叛,然後,爲了討伐和消滅烏孫,匈奴主力在西域與烏孫人大戰兩三個月,將西進的時間。拖延了一年。

雖然結果是匈奴大獲全勝,烏孫灰飛煙滅。

靠着吞吃和瓜分烏孫的奴隸、牲畜以及財富,他這個單于的威信大大增強,下面的部族也安分了下來,就連尹稚斜也不得不承認他是有先祖和神明庇佑的單于!

然而,一個決定失誤和判斷錯誤,導致尹稚斜和折蘭、樓煩、白羊三個主力部族,被漢朝人包圍。

折蘭人甚至已經被吃掉了。

於是,原本只是敲打和警告,順便震懾漢朝皇帝的一個軍事行動。變成了足以動搖他的單于位置以及匈奴霸主地位的巨大戰略錯誤。

哪怕,他如願救出了被圍的尹稚斜主力。

但,折蘭部族的敗亡,卻依然能讓匈奴帝國的霸業基礎被動搖。

更可怕的是……

軍臣現在已經再也沒辦法堅定西進的政策了。

因爲,假如西進,那幕南還要不要?河套、河西、陰山、祁連山甚至祖宗和神明的祭祀之地龍城以及匈奴帝國最神聖的胭脂山和皋蘭山,都可能被漢軍肆虐。

但倘若不西進,去西方征服和搶掠。

而是留在東方,留在幕南,跟漢軍在長城腳下對峙。

歷史和事實證明。這是沒有前途(錢途)的蠢事!

旁的不說,十幾萬騎兵,跟幾十萬漢軍,沿着長城防線。大眼瞪小眼,相互嚇唬對方。

哪怕不打仗,每天,要吃掉的草料、肉乾和奶酪,就足以讓單于庭吃不消。

要是對峙個一兩年,幕北跟西域就可能要出大問題了。

自古以來。大草原上,你放棄的牧場和地盤,馬上就會有新的勢力,迅速佔領和填補空白。

更重要的是——在長城腳下對峙,對匈奴毫無益處。

這有好處的事情,人人都會搶着做。

哪怕掉腦袋!

而沒有好處的事情,卻沒有人願意幹。

倘若還要往這裡面倒貼,那除非瘋了或者想找死,不然,沒有一個部族會這麼做。

軍臣在心裡嘆了口氣。

現如今的情況,很明瞭了。

隨着漢朝崛起,馬邑之戰的結果,更清楚的告訴了軍臣——漢朝在騎兵規模和戰鬥力上,已經追上了匈奴。

於是,匈奴帝國賴以爲制霸世界的雙頭鷹政策,頓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原本東西兼顧,兩頭通吃。

現在卻變成了要幕南還是幕北的選擇題。

重心南移,西域跟幕北就可能出亂子。

西進,雖然看上去很美,但,面對崛起的漢朝,軍臣毫不懷疑,只要自己敢西進,主力西移,那麼,漢朝的騎兵,絕對很有興趣,去他家的祖墳那邊看看,挖開冒頓和老上兩位大單于甚至是匈奴祖先們的墳墓,將他們的屍骨,在太陽下暴曬。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

西進的匈奴軍隊是回頭去跟漢朝拼命呢?還是繼續西進?

匈奴帝國的威嚴和尊嚴,更將被人踩到泥漿之中!

這種看上去無論怎麼選,都是錯誤的悖論,讓軍臣有些無所適從。

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要不要去把中行說叫回來?”軍臣甚至都考慮,去北海,將那個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裡跟丁零人爲伍的中行說召回單于庭了。

但,這個念頭只在軍臣腦海裡出現了片刻,就被他否決了!

開什麼玩笑?

召回中行說?

豈非告訴其他人——本單于五年前冤殺了右賢王?

這等於自殺!

軍臣雖然從未被人傳授過政治教育,但從小耳聞目濡的一切,讓他深深的清楚,在這個問題上,他絕對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不然,那些跟着他清洗右賢王的貴族和親信心腹以及右賢王的餘孽們,心裡面都會不痛快,甚至對他充滿了怨恨!

這個事情,除了讓那些他的敵人,歡呼雀躍外。沒有人有好處!

這種兩頭不討好,兩頭得罪人的蠢事。

軍臣覺得,除非自己瘋了,不然絕對不會這樣做!

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

軍臣忽然發現。自己落入了一個更詭異的悖論之中——假如他將主力南移,那麼,等於推翻他過去五年做出來的西進策略的正確性。

一個不再正確的單于,會有什麼下場?

軍臣對此很清楚。

頭曼單于怎麼死的,他也會怎麼死!

所以。他必須西進,用西進的勝利和成果,來向國內的部族和勢力證明,他的正確性和偉大。

但,假如西進,漢朝可能會來找他的菊花的麻煩。

在過去,軍臣西進的戰略的基礎,是建立在漢朝不可能出塞的前提下。

但如今,漢朝用馬邑之戰的結果,告訴所有匈奴人——哥不能出塞?哦呵呵。你要不要試試看?

所以,現在,匈奴帝國西進的戰略的決定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哪怕是他力排衆議,決定西進。

幕南的部族和攣鞮氏還有四大氏族會答應嗎?

他們會眼睜睜的看着龍城、碲林,胭脂山、皋蘭山、陰山、河套這些匈奴帝國的命脈和祖宗神明的道場,被漢朝佔領而無動於衷?

到那個時候,他若不能說服四大氏族和攣鞮氏的本部貴族。

根本不需要別人發動政變,他的衛兵和侍從官都可能在某個夜晚,偷偷的拿根繩子將他勒死。

可若是不能西進。卻也是慢性死亡。

一個無法帶領部族和其他部落,一起搶掠人口和財富,獲得新的勝利和疆土的單于,能坐得穩單于的寶座?

軍臣的理智告訴他。他確實需要一個跟中行說給老上單于出謀劃策那樣的智囊,來爲他參謀。

可惜,匈奴帝國,別的不缺,卻永遠缺能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的人才。

老上單于能得到中行說,那簡直是萬中無一的運氣。

“或許本單于應該重用那些漢朝的降臣……”軍臣在心裡想着。

但他卻不敢這麼做。

假如他重用那些降臣。就必然會引起四大氏族和其他人的不滿。

當年右賢王爲什麼該死?

因爲他重用那些漢朝降人,而這些降人擠壓了匈奴貴族的地位和特權。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的貴族和實力派大爲不滿。

軍臣才能得以依靠這些人的幫助,將當時威望和實力遠在他之上的親叔叔送進地獄中。

若他學習右賢王,那豈非是會跟右賢王一樣,得罪這些人?

軍臣一時間陷入了無比的糾結之中!(~^~)

PS:

等下還有!

另外說明一下哈。

南池是今天的黃旗海。

金山是今天的阿泰爾山。

呼揭人大抵駐紮在阿泰爾山南麓,哈薩克斯坦山段附近~

另外有個事情通報一下,我打算,自己印刷個幾十套本書,贈送給各位讀者老爺們,但我不清楚,這樣做是否違規,所以,我打算明天諮詢一下編輯,若是可以,那麼,我將會先贈送給全訂的讀者和盟主。

嗯,我個人能力有限,最多印個幾十套吧,儘量精美,用好紙張,回饋大家!(當然是免費的)

所以,假如啊,編輯說ok那麼,我就會開始在書評區徵集所有盟主和全訂讀者的聯繫方式。

然後呢,可能印刷會慢一點,大概需要一個多月,因爲我要排版,要修正錯別字~

當然,其他讀者也不要傷心--

因爲我會額外留出大約三十套左右的名額,進行抽獎~

嗯,我想來想去,這大抵是我現在唯一能對大家做的最好的回饋了~

本來想發紅包的,奈何不會發~

先這樣吧~我繼續去碼字~

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407節 裁決(1)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880節 設計(1)第421節 狗腿子(1)第8節 家宴(上)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請假條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800節 先鋒(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174節 矯正(1)第634節 新學派(3)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355節 決定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491節 深海(1)第404節 無題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60節 加稅?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75節 神器!第324節 佈置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466節 大朝儀(6)第397節 津關第1474節 衆智(2)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792節 廟算(1)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524節 流放第77節 上林苑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2節 入宮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693節 制度(2)第686節 平律(1)第681節 法度第1065節 屠殺(4)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925節 授田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445節 歸一(2)第395節 無題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968節 安排第1260節 動員(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395節 談判(2)第846節 善後(3)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880節 設計(1)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603節 僵持(2)第1261節 居庸關第121節 過繼(2)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267節 明悟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347節 毀滅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608節 定策(2)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591節 新世界(7)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504節 接班(2)第270節 收編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48節 忠臣第1069節 反撲(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167節 藝術(1)第585節 新世界(1)
第502節 奪嫡與投資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407節 裁決(1)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880節 設計(1)第421節 狗腿子(1)第8節 家宴(上)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請假條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800節 先鋒(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174節 矯正(1)第634節 新學派(3)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355節 決定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491節 深海(1)第404節 無題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560節 加稅?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75節 神器!第324節 佈置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466節 大朝儀(6)第397節 津關第1474節 衆智(2)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792節 廟算(1)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524節 流放第77節 上林苑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2節 入宮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693節 制度(2)第686節 平律(1)第681節 法度第1065節 屠殺(4)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925節 授田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445節 歸一(2)第395節 無題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968節 安排第1260節 動員(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395節 談判(2)第846節 善後(3)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880節 設計(1)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603節 僵持(2)第1261節 居庸關第121節 過繼(2)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267節 明悟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347節 毀滅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608節 定策(2)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591節 新世界(7)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1504節 接班(2)第270節 收編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48節 忠臣第1069節 反撲(1)第1023節 替死鬼(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1167節 藝術(1)第585節 新世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