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節 動員(2)

當週亞夫和義縱在未央宮中碰面的時候,他們立刻就知道出大事了!

而隨後郅都的到來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尚書令,究竟何事?”周亞夫連忙問道。

“丞相,太原緊急報告:雁門關發現匈奴主力向東移動,傳說兵力可能超過十萬騎!”汲黯也是嘆了口氣:“雖未證實,但空穴未必無風!”

“啊!”周亞夫震怖不已。

“啊!”義縱高興得就要跳舞!

“啊……”郅都眼中神采奕奕。

這三人的反應,瞬間就表達出了三人不同的立場。

周亞夫作爲丞相,當然擔心匈奴入侵,可能導致的災難!

不管匈奴人從哪裡入寇,這麼大規模的入侵,肯定會造成無數家庭和人民的離散。

基本上當地的農業也可以GG了。

但義縱和郅都,卻都是興奮莫名!

高闕之戰,讓郅都吃的滿嘴流油,功封昌武侯,食邑五千七百戶。

麾下將領,因功封侯者三人,追授侯爵者兩人,封君十餘位!

但,與義縱相比,他還是有些不如。

現在,義縱麾下,光是列侯,就有七位。

其中三千戶以上的頂級列侯,兩位!

封君如雲,大夫如雨!

真真是如今漢室第一戰將和軍方第一山頭!

郅都,當然也有遠大抱負!

而且,他比義縱更有優勢。

他是先帝託孤大臣之一,而且一直忠心耿耿,最重要的是,他曾經有過履歷地方的資歷。

兩次出任地方郡守,三爲九卿,一次爲將。

這樣的履歷,已經足以讓他展望一下三公,甚至丞相之位了!

但,這還不夠!

他還缺乏一個足以證明自己的地位的功勳!

而匈奴主力入寇,若能搶的這一次功勳,那他就實打實的可以接周亞夫的班了。

至於義縱嘛……

年輕人,還是需要磨礪磨礪的。

我爲王陵,爾做灌嬰吧!

義縱雖然知道,自己沒可能接老丈人的班,他也不願意去接。

但是……

他卻想要將自己的頭銜換一換。

這車騎將軍,怎麼比得上大將軍甚至太尉響亮?

帶着這樣的心思,三人先後踏入宣室殿。

劉徹早已經在等候着他們了。

而這三人入殿,問安之後,就看到了他們面前的壯觀場面——數個大箱子裡,裝載的竹簡,正被人拿出來,一一對照和記錄。

“這些是燕趙地區舊年報告的官倉數據……”劉徹對他們解釋道:“今後恐怕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況了……”

竹簡,在白紙面前,現在已經節節敗退。

白紙藉助着安東大開發以及天下商業貿易的繁榮浪潮,這數年間席捲天下。

如今,就連南方和東南地區的學苑,也基本淘汰了竹簡。

物美價廉的白紙,迅速佔領市場。

再過幾年,恐怕就只有石渠閣和圖書館,能看到竹簡的蹤影了。

而靠着白紙貿易,少府年賺千萬,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陛下,燕趙地區,如今有存糧多少?”周亞夫立刻就問道。

“可能不足三百萬石了……”劉徹也是嘆了口氣,道:“而且,大都分散在千里之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安東大開發在最初的時候,完全仰賴燕趙的糧食供養。

每年,都有超過四百萬石糧食被運去安東,餵養和哺育移民,劉徹就曾經聽說過,陳嬌那個傢伙,剛去安東的時候,從燕國拉走了十萬石陳米——據說是那種連餵豬豬都不吃的爺爺米。

由此可見,安東地區的開發的需求!

如今,安東才堪堪的依靠屯墾團和朝鮮,做到了糧食自給自足。

但燕趙依然是存不起糧食!

原因很簡單,這幾年,國家屢屢用兵。

劉徹連關中的糧食都運出去給軍隊做軍糧了,那燕趙地區,自然也不能倖免。

加之最近幾年,劉徹減輕百姓負擔,優免軍屬的賦稅,同時受到對外戰爭刺激,燕趙地區的地主士紳們紛紛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業。

這也造成了大量糧食被這些傢伙囤積起來,作爲訓練家兵和家臣的儲備。

這進一步導致了燕趙地區的官倉存糧消耗加快。

如今,燕趙僅有三百萬石糧食儲備!

這真是太可怕了!

三百萬石,看上去確實很多。但考慮到,這些糧食,其實有很多根本不能動,動了的話,萬一燕趙出現災荒,國家拿什麼賑災?

一旦沒有糧食賑災……

恐怕兩個人就要漫山遍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最多最多,從燕趙地區只能調出五十萬石糧食!

再多,就會危及統治根基!

是以劉徹現在真是有些頭大!

要知道,一旦匈奴入侵,要與匈奴作戰,這糧食需求,恐怕就是數以百萬石了!

而戰後撫慰百姓,同時重建家園,需要的糧食恐怕也是數百萬石!

這加起來,所需糧食數目,最終可能達到千萬石的級別!

而劉徹現在就算把關中和雒陽的敖倉搬空,整個戰略糧食儲備,也僅有五百萬石!

“那如何是好……”義縱聞言,也是難免有些驚訝。

沒有糧食,軍隊就無法作戰!

義縱雖然不懂民政,但他也知道,一個士兵在作戰狀態下,每日要消耗多少糧食。

郅都更是清清楚楚。

以高闕之戰爲例,他的軍隊,一天下來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總數就是上千石!

“朕已經下令讓樓船將軍徐悍立刻緊急動員所有樓船,日夜兼程,從齊魯、江都、南越轉運糧食,北上支援了!”劉徹也是拍着小心肝,心有餘悸的道:“應該可以滿足軍需……”

這話,雖然他自己也有些不太相信。

但,現在,漢室確實需要樓船上下的努力!

而且,很可能樓船的效率,將決定此次戰爭的勝負!

若樓船衙門能在一個月內,將總數多達三百萬,甚至更多的糧食,從齊魯、江都甚至南越運抵燕薊一帶,那麼這場戰爭,漢家就穩操勝券了!

但問題是——如今,正是海上颶風和風暴頻發的季節。

而且,齊魯、江都和南越,一個比一個遠。

樓船能完成他們的使命嗎?

劉徹不知道!

但無論如何,既然匈奴人出招了,那漢軍就必須應招!

那右北平、漁陽以及上谷郡和其身後,數百萬的臣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繫於漢軍的速度和效率。

“陛下,是否已經下令給飛狐軍以及樓煩軍?”丞相周亞夫卻是冷靜的問道。

劉徹聞言也是一愣。

他也是忙昏頭了,忘記了這個事情。

匈奴主力東移,距離東方長城邊境最近的漢軍主力,就是駐紮在飛狐口,可以迅速機動到長城任何一個熱點地區的飛狐軍和駐紮在造陽地和什闢縣的樓煩軍了。

“丞相提醒的對!”劉徹立刻點頭說道:“立刻給飛狐軍都尉郭懋以及樓煩軍將軍灌何下令:即刻動員,進入作戰狀態!”

說道這裡,劉徹就進一步補充,道:“立刻發趙國騎兵五千人,機動至上谷郡治所沮陽;命令燕王立刻動員郡兵;再命令蒙王劉非,暫停遷國事……”

劉非倘若依然按照原計劃準備去河間地就國。

那他的行動,就很可能給軍隊的行動帶來阻礙。

劉徹可不像看到軍隊受阻的情況!

“諾!”立刻就有數名尚書領命而去。

“那陛下準備以何人爲將?”義縱迫切的問道。

劉徹看了看義縱,再看了看郅都,這兩人的想法,劉徹很清楚。

講道理的話,也確實該用這兩個人之一。

但是……

如今軍情緊急,等義縱或者郅都,帶着長安的軍隊抵達前線的時候,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劉徹道:“朕已經命令安東都護府都督薄世統帥護濊軍主力,立刻從安東乘船,前往薊城,朕將受命薄世爲左將軍!”

“另外,朕已經命令輕車將軍李廣,星野啓程,自北地直趨漁陽,爲漁陽郡守用燕國中尉事!”

薄世去年在安東逼降了且之,這很好,也證明了他的能力。

而且,護濊軍的作戰能力並不弱。

況且,從地理上來看,護濊軍可能是最合適的軍隊了!

急切之間,長安或者北方的重兵,都不可能飛躍幾千裡,跑去造襄地區。

況且,國家不能依靠一兩個大將或者一兩支軍隊來打天下。

劉徹可不希望重演歷史上某些王朝,只靠那麼幾隻部隊打天下的事情。

而這話一出,義縱和郅都都掩失望之色。

不過……

劉徹也知道,其實還是得從這兩個人裡選一個出來,作爲此番對決匈奴的大將。

因爲,僅憑護濊軍,不過一萬多人,是不大可能抵擋住匈奴人的,更別說擊敗了!

而,漢家的郡兵,防守可以,攻擊能力卻是嚴重不足!派出去的李廣,能夠穩住漁陽,讓匈奴人無法從漁陽長驅直入,直面燕薊腹地甚至突入趙國境內,劉徹就謝天謝地了。

是以,其實還是需要調動漢家的主力野戰兵團北上支援。

派誰呢?這就是一個問題了。

首先從軍隊上來說,羽林衛和虎賁衛,強是強,但胸甲騎兵的機動問題一直是老大難!

而且,羽林衛和虎賁衛,是圍繞胸甲騎兵而打造的軍隊。

沒有了胸甲騎兵,就跟沒有牙齒的老虎一樣。

劉徹可不希望,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精銳。

所以,這兩者自動被pass!

至於棘門軍和灞上軍,在高闕受創嚴重,沒有個一兩年是沒有辦法恢復戰鬥力的。

同樣也被pass掉。

剩下的,也就是句注軍、飛狐軍和忠勇軍、細柳營。

句注軍要防禦雁門,肯定也動不得!

忠勇軍在高闕之後,一直屯駐在太原附近,接受洗腦,同時洗腦那數以十萬計的戰俘和降臣。

也被pass掉。

飛狐軍倒是可以動,但一個飛狐軍肯定扛不住匈奴這樣的狂猛攻擊——假如雁門的情報屬實,那麼,匈奴這次南侵,就是全家老小一波流了。

就像星際裡,人族8BB,神族野水晶三BG帶農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飛狐軍儘管經過修整和擴編,如今總兵力已經接近了兩萬,其中騎兵一萬!

但是,還是不足以在野戰中與匈奴人對A。

劉徹看着郅都和義縱,道:“朕打算以細柳營爲主,自南軍與北軍,各抽調三千騎,編爲兩萬騎,兩位愛卿,誰可以保證,帶此兩萬騎,在二十日之內,全員抵達上郡?”

這就是要郅都和義縱競爭上崗了。

從長安到上郡,超過了一千三百里。

單人匹馬,自然可以在十日內就抵達。

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就不是這麼好控制的了。

軍隊的行軍速度,以高闕之戰的案例來看,一天行軍四十里還能保持隊形不亂,組織完整,就很不容易了——這還是經過了充分準備和計劃的例子。

而如今,卻是忽然行事。

軍隊要時間集結,要時間準備出征的乾糧和各種生活用品,還得帶上各種各樣的輜重,哪怕是在內線,有着沿途的城市和百姓幫忙補充補給,有地方休息和睡覺。

想要在二十天內,帶着這兩萬人,奔襲千里,轉戰數郡,按時抵達上郡。

這太困難了!

義縱和郅都聽了,都是有些猶豫。

漢室可沒有什麼五年平遼的存在基礎,君前說話,那是要說話算話的。

說了卻沒有做到,肯定要掉腦袋,不僅僅要掉腦袋,還會喪盡一世英名!

“臣或許可以試一試……”義縱弱弱的道。

“臣也可以一試……”郅都也跟着道。

劉徹搖搖頭,道:“朕要的是保證,而不是嘗試……並且必須拿出確切可行的計劃!”

“朕給你們一天時間,明日夜幕之前,你們將方案遞到朕前,誰的更好,朕就用誰爲將!”

義縱與郅都對視一眼,然後各自拜道:“諾!”

兩人在內心深處,都不約而同的想道:“回去後,吾當召集羣賢,立刻計劃!”

這可是關係着天大功勞的機會,甚至足以決定,誰纔是今日漢軍扛把子地位的時刻!

劉徹卻是看着這兩人,在心裡嘆了口氣。

其實,此番出兵,最適合的人選應該是霍去病啊!

若現在霍去病在,劉徹相信,這位名將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立下軍令狀,而且,他肯定有那個能力!

可惜,如今霍去病還連精子狀態都不是……

衛青也不過是一個十歲小屁孩……

…………

我又跑贏了月票,哦呵呵~~~~~~(。)

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04節 栽贓第1156節 合縱(2)第238節 喪母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43節 貓膩第650節 嘗試(2)第977節 老朋友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661節 背景第721節 原委第682節 籠子第519節 盤算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995節 廟算(1)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681節 法度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396節 尚武第1069節 反撲(1)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91節 馬政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01節 先鋒(2)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5節 收買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273節 新思維(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81節 法度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424節 使團(1)第1055節 糾纏(1)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409節 考舉(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218節 認可第1505節 接班(3)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794節 動員(1)第1136節 封神第1151節 教育第8節 家宴(下)第565節 風暴(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651節 誘導(1)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61節 微服(2)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263節 上谷第1524節 流放第1260節 動員(2)第519節 盤算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55節 收買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174節 矯正(1)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925節 授田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32節 廣關(1)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548節 諸儒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655節 無奈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649節 嘗試(1)第1569節 攪局者第483節 閱兵第1277節 戰前(1)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
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04節 栽贓第1156節 合縱(2)第238節 喪母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43節 貓膩第650節 嘗試(2)第977節 老朋友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661節 背景第721節 原委第682節 籠子第519節 盤算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995節 廟算(1)第922節 土雞瓦狗(1)第681節 法度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396節 尚武第1069節 反撲(1)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91節 馬政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01節 先鋒(2)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55節 收買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273節 新思維(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81節 法度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424節 使團(1)第1055節 糾纏(1)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409節 考舉(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218節 認可第1505節 接班(3)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794節 動員(1)第1136節 封神第1151節 教育第8節 家宴(下)第565節 風暴(1)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651節 誘導(1)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61節 微服(2)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263節 上谷第1524節 流放第1260節 動員(2)第519節 盤算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155節 收買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174節 矯正(1)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925節 授田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32節 廣關(1)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548節 諸儒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655節 無奈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649節 嘗試(1)第1569節 攪局者第483節 閱兵第1277節 戰前(1)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