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節 破而後立(2)

“聖明無過陛下……”趙禹帶頭恭身說道:“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歷代以來,皆是如此而已!是故,韓非子又曰:而人主兼舉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劉徹聽了微微一笑。

不得不說,這些年來,在晁錯的帶領下,法家官僚們的成長速度喜人啊!

看看,他們現在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再次談起‘儒以文亂法’的話題了。

但……

這樣還不夠!

僅僅如此,不足以達到劉徹的目的!

劉徹想要做的事情是給未來可能崛起的宗族資本力量,套上一個全新的枷鎖——鋼做的那種。

所以,劉徹站起身來,問道:“朕聽說,春秋之時,楚有直躬案,魯有三北案……自古以來,衆說紛紜,卿等身爲執法官,身負社稷之重,不若今日,給朕說一說,倘使卿等,爲楚令尹,爲魯仲尼,該當何行以正法匡上!”

“這……”趙禹的眉毛狂跳。

持書御史更是臉色漲紅。

人人都按耐不住內心的狂喜,但卻又不敢輕舉妄動。

實在是,這兩個案子,就是戰國時期,儒法之間最大的論戰關鍵所在。

什麼孔子誅少正卯的事情在當時的討論烈度,遠遠不及這兩個案子。

孟子、韓非子、荀子、尹文子、莊子,都曾經深入淺出的討論過這兩個案子。

儒法之間,更是差點因爲這兩個問題腦漿都打出來了。

進行漢室,有關這兩個案子的討論才漸漸偃旗息鼓。

但,相關的討論,並沒有結束,只是從公開的辯論,轉入地下而已。

劉徹卻是負着手,對着法家的這些執法官們,步步緊逼:“怎麼?朕的執法官,連這個問題,也不敢討論了嗎?”

對於這兩個案子,劉徹早在前世就已經研究過了。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個案子,纔是儒家真正的命門所在。

特別是,那些高舉親親相隱的儒生們的命門所在。

只是,在漢室由於儒家的力量不斷壯大,並且漸漸壟斷了話語權,再也沒有人敢來議論了。

即使是法家,也不敢在這個問題上挑釁儒家。

人人都害怕去捅馬蜂窩。

可是……

輿論陣地,你不去佔領,敵人就要佔領!

這兩個膿包不擠破了,儒家的親親相隱理論就無懈可擊!

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劉徹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逼着法家拿刀子去捅開這兩個膿包,讓濃汁流出來,同時將一個鋼鐵枷鎖,套到那些未來可能的大宗族資本力量上,讓他們不可能也無法真正威脅到大一統的國家。

“臣等豈敢?”趙禹的內心掙扎不已。

在一方面,他的內心和整個人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喚着他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但另一方面,趙禹知道,自己說得好,在政治上可能極不正確。

一個不好,就要落人話柄,甚至爲整個學派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原因很簡單,這兩個案子,表面上看,不過是兩個小案子。

無非就是一個逃兵跟一個盜賊的故事。

但實際上,在漫長的數百年的論戰中,這兩個案子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兩個案子了。

一個關乎孝,一個關乎忠。

甚至,直接牽扯到了儒家、法家、黃老派,甚至雜家、墨家各自的屁股。

特別是儒家……

很不幸的一個事情,或者說讓人很棘手的是——三北案的當事人有一個正是儒家的祖師爺,精神偶像——孔子。

思來想去,趙禹覺得,自己這小胳膊小腿的,估計幹不掉也不可能幹掉孔仲尼這座大山,於是他小心謹慎的試探道:“陛下,非臣等不敢,實在是先帝法:既往不溯!無論是直躬案,還是三北案,原告被告當事人皆已故世,此兩案當終結,官府和執法官理當不再受理相關律法訴訟……”

他昂起頭小心翼翼的說道:“法如是足已!”

劉徹點點頭,漢律之中,確實有這個規定。

人死萬事消。

即使某人殺人甚至謀反,但只要在他生前沒有人舉報也沒有被發現,那麼,等他死了,再有人去告,官府也不會受理。

這也是漢律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原則——法不糾溯往!

畢竟,真要什麼事情都可以報官,那這官司肯定會打個沒完沒了,而且,國家事實上也不可能真的去管所有的事情。

但問題是……

“朕沒有讓諸卿來審理、判決此案啊……”劉徹微微笑着,就像一個拿着棒棒糖誘、惑着傻白甜的小學生的怪蜀黍一樣:“朕只是讓卿等來說一說,若卿等與楚令尹,魯仲尼移位而處,卿等何從?”

嗯,這絕對不是要翻案。

也不是想要重新釐定歷史。

百分之百的,只是皇帝閒得無聊,想找廷尉的司法官,尤其是那些負責保管歷代律法原稿的持書御史談一談,發生在幾百年前的兩個微不足道的小案子,順便考覈一下他們的業務能力,免得有人濫竽充數!

假如外人解讀錯了。

那也與永遠正確永遠偉大的天子無關。

畢竟,歷代聖王身邊,也不乏有着想要蠱惑君上的佞臣不是?

當然,作爲皇帝,劉徹可以不認同某些人說的某些話。

但一定會誓死捍衛他們說話的權力!

言論自由嘛!

周公不就說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就連桀紂,也止不住天下悠悠衆口啊!

只是,趙禹和諸位持書御史們,現在看着劉徹的眼神,卻都是惶恐中帶着期盼,期盼裡又有着猶豫,猶豫之中夾雜着幾分熱血,熱血裡面,有個聲音在大聲吶喊:“說出來,說出來,說出吾輩法家士子數百年來的話,說出商君、韓非子的判定!”

就差有人在旁邊敲鼓助威,吶喊加油了。

只是……

說出二字,何其難也!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說真話的大臣。

譬如馮唐,他就瞎說了大實話,然後……然後去楚國了……

還有張釋之,勇於直諫,敢於犯顏……然後……然後差點死在了長安……

要知道,這兩個案子,不僅僅關乎了儒法,也不僅僅關乎忠孝。

這是大是大非,這是漢室數十年來的政治正確!

在這其中,牽扯的不僅僅是一個儒家的問題。

那個深坑裡蹲着的大魚,說不定就有一條姓竇或者姓薄。

那就是個火藥桶,一點就着!

但劉徹就是這麼看着趙禹和持書御史們。

一直盯着他們,這讓趙禹和持書御史們在心裡面承受了莫大的道德壓力。

法家的大臣的性格,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這就是對法極誠。

誠到什麼地步?

明知道是死,也一往無前!

想當初,趙禹等人南下處理齊魯四王一案,那都是在家裡吩咐好了後事,準備好了棺材,留好了遺書去的。

每一個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

便是留守的廷尉諸官,也都是送壯士赴死的決心,將廷尉官員送出長安的。

自然,這些人在面對自己的內心和所堅持的真理與世俗的矛盾之時,非常糾結。

在事實上來說,法家的臣子們,除了少數人,其實大多數,都是很糾結的。

不要以爲,法家除了出酷吏,就出不了愛民之官,有仁愛之心的官僚。

歷史上,吳起可以爲士兵吸濃,西門豹可以率領百姓同甘共苦,李冰治蜀,萬民擁戴。

而在法家著作裡,也能看出來,法家的先賢們,絕對沒有一個是希望用萬千人鮮血來鋪就自己的將相路的人。

若他們是這樣的人,那,法家的道統早就滅絕了!

對於法家的人的心理狀態,韓非子說的最好: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勝其法,不聽其泣,則仁之不可以爲治亦明矣。

所以,一個合格的法家門徒,絕不是濫殺無辜之人。

法家殺人,那都是證據確鑿的。

也就是後來儒法合流後,學會了儒家的自由心證和誅心神功後,張湯纔開始發明‘腹誹’來打擊政敵。

而如今在劉徹面前的趙禹等人,無疑都是很合格的法家門徒。

所以,他們在劉徹的重壓下,終於有些崩潰。

當然,最主要的是,趙禹忽然想清楚了一個事情——陛下忽然要我說這兩個事情,想做什麼?

答案不言自喻。

皇帝,至少劉家的皇帝,一直都是這樣,忽悠着或者說慫恿着臣子們去衝鋒陷陣,自己躲在後面悄悄的把控局勢。

如今,天子的號角已經吹響。

作爲自詡爲天子忠臣的他,還能有什麼好猶豫的?

於是,趙禹恭身說道:“陛下果真要聽?”

劉徹跟個好奇寶寶一樣的點頭說道:“然也!”

“陛下,以臣觀之,若臣爲楚令尹,斬直躬之父,而舉直躬!何也?此大義滅親!”趙禹幾乎是毫不猶豫的說道:“如周公誅管蔡,石碏誅其子,皆是如此!何也?殺一賊而安社稷!”

劉徹聽了微笑着沒有說話。

楚國直躬案,在最開始其實很簡單。

就是有個楚國人叫直躬,舉報他爹盜羊,楚國當時當政的令尹聽說了下面人的報告,二話不說,將直躬處死。(也有說法是直躬的父親被判死刑,直躬請求替死,令尹准許他替死的行爲)

這事情,在戰國時代,鬧了幾百年,儒法黃老墨,幾乎全部被牽扯進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具體到儒法的觀點,自然是儒家說直躬死的好,膽敢告發父親,簡直是不孝。

你不死誰死?

但,法家的反應更激烈。

自商君以降,幾乎所有人都將楚國衰落的鍋往這個案子上扣——爲什麼楚國弱?因爲殺了直躬啊,所以楚國奸臣多啊!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也是戰國時期,甚至是現在,區分一個人到底是儒家還是法家仰或黃老派的最好的辦法。

你拿這個案子去問他就行了。

支持令尹的,肯定是儒家(當然,不包括荀子學派),反對,甚至痛罵令尹的,毫無疑問是法家,覺得令尹和直躬都錯了的,是黃老派。

保證一抓一個準,一問一個靈。

“三北案呢?”劉徹收斂笑容,問道。

“回陛下,若臣爲魯卿,必斬此獠,還當族其三族!”趙禹殺氣騰騰,一臉正色的說道:“其行亂軍紀,壞社稷,僅此一條,則可曰當斬……”

“彼固有老父在,廷尉不憐其老父?”劉徹正色問道。

趙禹擡眼,無比肅穆的對着劉徹長身而拜,一字一句的說道:“人家哭,何如一國哀?法即立,安能因一人而壞?”

“陛下,臣聞:稱先王之道以籍仁義,盛容服而飾辯說,以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其言古者,爲設詐稱,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遺社稷之利。此爲五蠹之首也,願陛下明察之!”

劉徹看着他,沒有回答。

但心裡面,卻早已經樂開花了。

他要的,就是法家的這個態度。

三北案……

儒家的絕對逆鱗,數百年來,一直死鴨子嘴硬,不肯認錯的千古疑案。

劉徹早就想要解開這個傷口,讓濃汁和毒血全部流出來!

但之前,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和威望還不夠,而且,他能拿出來收買天下列侯貴族士大夫的籌碼還不夠多。

兼之外有匈奴在側,他也不好發作。

但現在,匈奴的威脅已經不在了。

大漢帝國,如日中天,即將走向世界。

地主士大夫貴族列侯外戚,也全都在他的文治武功和胡蘿蔔加大棒面前跪下來唱征服了。

哪怕是在民間,劉徹也扶起了以臨邛程鄭嬰和卓王孫以及師氏這三個皇商,藉着他們的錢和影響力,收攏了大批名望。

現在,他已經有條件,並且完全可以按着儒家的頭,放到這個水槽裡去喝水了。

哪怕儒家再不情願,也必須大聲說:好喝!好喝真他媽好喝。

若有誰敢說不好喝,劉徹就一定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封建帝王的專政鐵拳!

當然,具體過程,自然不能這麼無腦。

得拐着彎的藉着別人的嘴巴說出去,還得讓儒家知道,這是他的意思,他的態度。

這就好像,n年以後,班固在雲龍門下遇到漢明帝。

漢明帝問他:司馬遷那個傢伙在秦始皇本紀的讚語裡說的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呢?

班固立刻就趴在地上,老老實實的回答:陛下,俺覺得,司馬遷在讚語裡引用賈誼的《過秦論》的評語來說什麼‘假如秦王子嬰只有中等的才能,僅僅得到普通大臣的輔佐,秦朝也不會滅亡,真是錯的不能再錯了。

漢明帝立刻就問道:班先生是一直這麼想,還是隻是爲了迎合朕的觀點才這麼說的呢?

班固馬上就磕頭說道:千真萬確啊,俺一直髮自內心,就是這麼認爲的!

皇上您看啊,前漢有兩個司馬很出名,一個是閹黨,一個是坑黨!

司馬遷,寫了史記,創立了一家之言,但卻因爲自己的問題,而怨恨朝廷,在史記裡瞎說大實話,實在不是個忠臣。

司馬相如呢,他吃喝嫖賭,還嫌棄卓文君,道德敗壞,但他總算在死前,把封禪的坑給填完了。

所以啊,俺覺得司馬相如比司馬遷好一點。

明帝聞之大悅。

雲龍門之問,也因此與唐太宗觀史,一起名流千古,讓後來者膜拜不已,效仿者如過江之鯽,數都數不過來。

劉徹現在,遠沒有到雲龍門之問那麼過分。

不過就是想要讓儒家拋棄一些讓他不喜歡的觀點,剔除掉一些可能他和他的子孫統治的障礙而已。

劉徹覺得,應該不會有問題了。

假如有——麻煩儒家先回答一個問題——當忠孝不能兩全,您是當忠臣還是孝子?

答對有獎哦!(。

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069節 反撲(1)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358節 自作孽第101節 挑撥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455節 坑第423節 狗腿子(3)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296節 迷霧第1021節 諜影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270節 收編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821節 臣服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517節 煩擾第1200節 程序(2)第839節 突圍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328節 選秀(完)第381節 殖民(1)第321節 馬耕第21節 招攬人才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233節 威權第649節 嘗試(1)第207節 調查(1)第426節 換皮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336節 兄弟們(2)第799節 戰前(3)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02節 抓捕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93節 陽陵第93節 尷尬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638節 轉折第64節 試驗第1476節 見聞(2)第753節 遠航(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422節 狗腿子(2)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63節 修改第178節 腦殘粉第1376節 黑科技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266節 戰略(2)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161節 征途(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877節 安排第1152節 安排第1185節 丟臉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310節 協議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446節 博弈(2)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404節 忐忑第593節 貪婪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436節 收買(1)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566節 風暴(2)第486節 政體第189節 佈置第104節 栽贓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541節 酷吏(1)
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069節 反撲(1)第141節 主父偃的決心第1358節 自作孽第101節 挑撥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455節 坑第423節 狗腿子(3)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296節 迷霧第1021節 諜影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270節 收編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821節 臣服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517節 煩擾第1200節 程序(2)第839節 突圍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401節 雜家的官僚(3)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328節 選秀(完)第381節 殖民(1)第321節 馬耕第21節 招攬人才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233節 威權第649節 嘗試(1)第207節 調查(1)第426節 換皮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336節 兄弟們(2)第799節 戰前(3)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02節 抓捕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93節 陽陵第93節 尷尬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638節 轉折第64節 試驗第1476節 見聞(2)第753節 遠航(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422節 狗腿子(2)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63節 修改第178節 腦殘粉第1376節 黑科技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266節 戰略(2)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161節 征途(1)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877節 安排第1152節 安排第1185節 丟臉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1310節 協議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446節 博弈(2)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404節 忐忑第593節 貪婪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436節 收買(1)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566節 風暴(2)第486節 政體第189節 佈置第104節 栽贓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541節 酷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