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節 統一大計(2)

元德七年春正月丙子(初七),立春日。

可能後世的人很難想象,但在封建農業社會,這一天對國家和人民來說,幾乎是決定生死的一天。

因爲只有確定立春的時間,纔能有效的指導一年的農業生產生活。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粗耕比較普遍的年代。

是以,在宗教中,白帝少皋之子句芒,就是司春之神,木德之君。

根據墨翟先生所著的《墨子》記載: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奔。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鄭。”穆公再拜稽首,曰:“敢問神名?”曰:“予爲句芒。”

根據這個記載來看,至少在春秋之時,句芒的形象就已經固定了。

人首鳥身方臉出入有雙龍乘。

是以,當劉徹走出寢殿之時,就赫然發現,宮廷內外的大門上,都已經被宮中官吏貼上了句芒神的畫像。

走下臺階,宣室殿前的廣場上已經聚集了文武百官、列侯公卿,足足有數百人之多。

“恭迎陛下!”羣臣皆俯首而拜。

“今日立春,上帝嘉惠,使萬物回春,天地和同!朕與卿等,當往東郊迎春!”劉徹輕聲說道。

“謹遵陛下之制!”

於是,浩浩蕩蕩的天子滷薄開始啓動,在數十輛全新的鋼鐵戰車簇擁下,劉徹乘着攆車,與文武百官、隨從東出未央宮。

…………

攆車平穩的行駛在長安的街道之間,舉目眺望,大半個長安城,都已經成爲了廢墟了。

自去年冬十月開始,長安的搬遷和重建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到現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基本完成了長安的大半市場和居民區的拆除工作,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垃圾和碎磚被運出長安城。

同時,也有十幾個閭里,重建完成。

這些閭里,全部被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造。

大小、佈局和麪積都是一模一樣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或者想要的規格。

只要你有錢……

“夏四月之前,朕要看到一個新長安……”劉徹對着汲黯說道。

“請陛下放心,少府、內史、執金吾以及丞相府,各方都已經立了軍令狀,夏四月之前,長安必將煥然一新!”汲黯連忙說道。

從冬十月到夏四月,半年時間要重建一個像長安這樣的龐大城市的一半以上建築,可能對於其他王朝來說,有些難度。

但對漢室而言,其實難度不是太高。

因爲當年營造長安城時,前後總共就花了四個月……

是以,劉徹覺得,半年時間,怎麼也是夠了的!

要知道,如今,漢室可是有着專業的工程施工部隊——隧營的啊。

關心了一下長安城的重建和重新規劃後,劉徹就將視線,投向了一個全身甲冑,在自己身前伺候的武士,朝他招招手,笑着問道:“駱愛卿向來可好!”

那武士聞言,屈膝拜道:“蒙陛下不棄,臣一切安好!”

毫無疑問,此人就是當今的閩越王世子駱郢了。

在長安十餘年,駱郢如今已經是一個標準的長安人了。

他束髮華冠,言談有禮,且身材高大、健壯,看上去確實充滿着朝氣。

就連劉徹也忍不住讚道:“卿真可謂之偉丈夫哉!”

此刻駱郢的身高,已經差不多有七尺兩寸了。

而他今年才十七歲,毋庸置疑,這樣的身高,哪怕在北方也屬於豪傑纔有的身高標準。

不過,近幾年來,年輕一代的漢室貴族和地主豪強的子嗣,身高普遍比自己的父輩要高大,體格更加強壯。

這主要是由於劉徹提倡和鼓勵人們食用和飲用各種奶製品。

‘朝、晚一杯奶,健康一代人’的口號,如今人盡皆知。

甚至還有黃老派在思想和理論上,提供着火力——北平文侯張蒼爲什麼能活那麼久?還不是人家天天以奶食度日?

如今,長安和關中,哪怕是一般的地主階級家庭,也開始養成了讓子侄從小食用和飲用奶製品的習慣和傳統。

當然,弊端也是有的。

譬如某些紳士,覺得喝牛奶、羊奶、馬奶不得勁,非得喝人奶,而且是新鮮的人奶。

搞出了許多不河蟹的事情,鬧得廷尉都不得不出手,制止和嚴打了一波。

“皆陛下隆恩!”駱郢聞言,連忙拜道。

毫無疑問,他對自己如今的體魄和體格,特別滿意。

而且,他將這一切,都歸功於自己受‘天子氣滋養’有‘王氣栽培’之故。

就連閩越國四時來朝的使節們,在拜見了世子後,都是目瞪口呆,不可思議,對於中國更加敬畏,對於劉徹更加畏懼。

沒辦法,閩越地方貧瘠,民衆身高普遍不高。

駱郢的身高,在閩越王室之中,無疑已然鶴立雞羣,遠邁父祖。

以至於現在,閩越國中有傳言說:世子日與天子近,爲龍氣所感,頗有禹皇之姿……

“卿在長安,也已有十二載了……”劉徹望着他,悠悠說道:“朕有意讓卿歸國,就長治之都,禰和百越,遠播諸夏之王化……卿意下如何?”

駱郢聞言,卻是微微一愣,回國?

老實說,他連閩越王國的話都不會講了,他甚至連閩越的風土也都忘記了。

如今,他在長安,有妻子,有老師,有朋友,叫他回國,他是捨不得的。

這不僅僅是感情的問題,更是關係到生活質量的大事!

他在長安,可以與同學、好友,把臂同遊,縱論天下、寰宇。

太學之中,武苑之內,甚至石渠閣之中,很多資料和檔案,都是對他開放的。

所以,他很清楚,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而閩越則有多麼渺小。

如今,在他眼裡,他很清楚,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而長安是中國的中心。

所謂閩越,不過是邊陲之地,卑溼之所的一個小國。

地不過中國三郡,人不及一郡。

不僅僅資源匱乏,生活艱苦,說句不客氣的話,在閩越當個國王,說不定還不如在長安的一個小貴族舒服!

所以,駱郢想了想,就說道:“陛下,臣願生生世世,爲陛下左右之侍衛,不願歸國!還請陛下下詔,自臣昆仲之中,擇立良賢!”

駱郢有這個想法,劉徹不奇怪。

自古,中國的富裕,就不是其他國家所能比擬的。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來了中國,就哭着喊着,怎麼也不肯離開了。

但,劉徹培養駱郢這麼久,自然是不肯讓他學阿斗,玩什麼樂不思閩。

他願意也要回去,不願意也得回去。

“卿何故有此念?”劉徹看着他,奇道:“卿可知,卿之父王這幾年,屢次上書,請求朕送卿歸國?”

駱郢聞言,臉一紅,諾諾的點點頭。

這是事實,如今,閩越國內,有許多人都對他抱有期望。

這其中既有往來長安的使者幫忙宣揚和鼓譟‘世子多有禹皇之姿’的功勞,也有着閩越本身的需求。

它太弱小了!

特別是在南越王國與東海王國,全部內附的今天。

閩越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在東海郡以及南越國內,不知道有多少,對着閩越虎視眈眈。

在這樣的情況下,閩越各個勢力,都迫切的需要一個來自長安,與中國天子關係良好的繼承人來坐鎮,並且打消那些不懷好意的目光。

劉徹笑了笑,道:“卿縱然不爲乃父考慮,也要爲閩越諸族,百萬生民着想啊!”

“卿難道就願意眼睜睜看着,百越各族,被髮文身、茹毛飲血,不得王化?”劉徹笑眯眯的看着他問道。

駱郢聞言,連忙搖頭。

自從當年,劉徹幹掉了許觀後,駱郢的教育就一直是由楚詩派和魯儒派在負責。

華夷之辨,化夷爲夏的思想,在他心裡根深蒂固。

而且,作爲駱氏之後,禹皇血脈,勾踐的子孫,他怎麼可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同胞手足,過着那樣悽慘的生活?

“可是,臣人微言輕,在國中無有根基啊……”駱郢拜道:“臣自也幻想過歸國即位,既用陛下之政,使閩越上下皆知中國之制,得陛下澤被……然臣知之,閩越各部,長久分裂,國中各派,爭鬥不休!”

“臣自以爲,臣若歸國,恐有喪命之憂!臣死不足惜,獨懼陛下震怒,王師入境,百越各族無辜……”說着駱郢就提心吊膽的看着劉徹。

他自然知道,自己這些話說的有些敏感。

但這是事實!

閩越王國,從來都是一盤散沙。

駱氏名義上是王族,但實則出了長治越王的命令也就那樣。

當年高帝立先王無諸,沒幾年,另外一個實力派搖就抱上呂后大腿,搞出了個東海國。

由此可見,越人內部鬥爭的激烈!

雖然說,駱氏是禹皇血脈,勾踐大王之後。

但是,閩越國內,許多大貴族的祖上都可以追溯到這兩位先祖!

惹毛了他們,殺王又不是做不出來的事情!

而駱郢很清楚,他一旦歸國即位,必然會採取全面親漢甚至全面漢化的政策。

而這些政策,將深深傷害閩越那些封建貴族的利益。

一旦激怒了他們,自己必死無疑,自己一死,長安必然震怒。

到時候,龐大的樓船艦隊鋪天蓋地而來,馬蹄將會把整個閩越上下踏碎!

所以,他纔不願意歸國。

劉徹卻是笑了笑,說道:“卿勿憂!卿歸國,朕自當賜卿鎮壓閩越上下,威伏全國之柄!”

“朕會遣奉車都尉將虎賁兵三千,護送愛卿歸國……”劉徹淡淡的道,這就是要借給駱郢一柄鋒利的長刀了。

有了虎賁衛的保駕護航,劉徹就不信,閩越國中,還有哪個山頭敢齜牙?

當然,僅僅靠武力,是沒辦法解決閩越問題,將福建山區從此變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劉徹很清楚——其實,閩越的武力弱的可以。

而閩越問題之所以難辦,則在於當地大量的分散在閩江中下的原始部族。

這些人很難纏,而且桀驁不馴。

以當年的秦軍之強,尚且對他們無可奈何。

閩中郡建立不久就不得不廢棄,秦人碰了個灰頭土臉。

歷史上,武帝滅閩越,也頭疼於閩越部族勢力,只能遷走那些貴族與漢化的越人,然後就不管閩江的部族了,讓他們自己去玩泥巴。

但劉徹卻不想要這樣的結果。

因爲控制住福建,就可以控制住臺灣海峽,使得中國的沿海航道和道路徹底暢通。

此外,再怎麼說,閩越諸族,那也是炎黃子孫,也是禹皇后裔啊!

這是包括劉徹和閩越人自己都承認的事實。

你現在隨便去找一個閩越部族的人問問看,他必定是認爲自己是禹皇的子孫,身體裡流着勾踐大王的血的。

所以,事實上,閩越問題,不是軍事問題。

只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經濟方面,劉徹暫時沒有什麼辦法,畢竟,福建多山,不過,當地倒是可以發展近海和遠洋捕撈來彌補農業的缺憾。

至於政治手段嘛……

劉徹手裡恰好有一張專門針對百越各族的王牌!

“此外,朕已經決定,將漢鼎移送東海、閩越、南越各地,接受越人各部崇拜和祭祀,大鴻臚和御史大夫以及執金吾將負責保護、運送以及對越人上下宣講之事!”劉徹淡淡的說道。

但聽到的人,卻都是瞳孔放大。

漢鼎!

當年劉徹從汾睢后土廟找到的疑似九鼎之一的徐州鼎!

如今天下公認的神器,萬千百姓心裡不二的聖物。

它是遠古先民與先王們意志的投影,智慧的化身,在悠悠歲月之中,曾經無數次指引先人前進。

它的意義和價值毋庸置疑!

特別是對於越人而言,這個鼎乃禹皇所鑄,是他們的祖先和神明的化身。

它若出動,前往百越各族展覽和宣示。

那麼,其肯定會引發巨大的轟動!

在它的面前,沒有一個越人部族敢於呲牙和反抗。

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373節 科技樹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121節 影響(1)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643節 木偶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393節 畫大餅(2)第306節 神器(1)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271節 反應第498節 閱兵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022節 替死鬼(1)第3節 薄皇后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309節 交易(1)第386節 制度第693節 制度(2)第1021節 諜影第1175節 羞恥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49節 決戰(1)第1188節 明主(1)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492節 深海(2)第1148節 壞水第638節 轉折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424節 冬小麥(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63節 裁決第445節 博弈(1)第189節 佈置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9節 懲處第1070節 血戰(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200節 程序(2)第320節 敲打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91節 舊恩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519節 盤算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1170節 訛詐第52節 難題第1597節 太初曆第193節 陽陵第699節 目的(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33節 竇太后第156節 宰肥羊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46節 善後(3)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505節 種子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39節 廟算(1)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446節 博弈(2)
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373節 科技樹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121節 影響(1)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643節 木偶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835節 軍臣的想法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451節 爲民做主(3)第1393節 畫大餅(2)第306節 神器(1)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271節 反應第498節 閱兵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022節 替死鬼(1)第3節 薄皇后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309節 交易(1)第386節 制度第693節 制度(2)第1021節 諜影第1175節 羞恥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49節 決戰(1)第1188節 明主(1)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492節 深海(2)第1148節 壞水第638節 轉折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424節 冬小麥(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1463節 裁決第445節 博弈(1)第189節 佈置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19節 懲處第1070節 血戰(1)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200節 程序(2)第320節 敲打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91節 舊恩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519節 盤算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1170節 訛詐第52節 難題第1597節 太初曆第193節 陽陵第699節 目的(1)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33節 竇太后第156節 宰肥羊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846節 善後(3)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505節 種子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39節 廟算(1)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446節 博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