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

“善!”劉徹撫掌道。

他向前踱了一步問道:“今日墨家可還尚有忠勇之精神呼?”

楊毅叩首道:“回稟家上,今日墨家一如當年,不曾變過!”

劉徹笑了一聲,心道:跳進坑裡來了吧?

他立刻追問道:“那請先生教孤,何以當年墨家能助暴秦,卻不仕漢?莫非漢祿不如秦粟?是吾漢家德行有虧耶?還是?”

這誅心之語一出,楊毅立刻汗流浹背,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只好低頭道:“家上有所不知,草民所學之墨家經義,只講器械格物,不求牧治萬民……”

“呵呵……”劉徹笑了一聲,這也是當世大部分墨家子弟拒絕出仕的理由。

俺們只想安靜的做一個技術宅……

但實際呢?

墨家在漢室死不出仕,牽扯了許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墨家自身的潔癖,儒家的刁難和抹黑,統治者的不信任等等。

但最大的原因卻是五十三年前,也就是劉邦登基稱帝后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影響整個墨家興衰的大事。

末代田氏齊國最後一位直系王族田橫在雒陽以東三十里自刎,獻頭於劉邦案前。

這個事情深深的影響了整個漢室的輿論和思想。

至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庶民奴婢,死後的葬禮,唱的不是薤露就是嵩裡。

譬如劉徹重生的那一刻,聽到耳朵中的就是薤露。

而這兩首輓歌。都是田橫的門人爲哀悼田橫而作的哀樂。

田橫死後,劉邦也流下了兩滴眼淚,下令以戰國時期的王者禮制下葬田橫。更拜田橫的兩個隨行下屬爲都尉。

然後,讓整個天下膛目結舌的一件事情發生了。

那兩個田橫的屬下,在田橫靈樞下葬的當天,在田橫墓前自殺,這兩個屬下的其他隨從、奴僕也從其主人殉死。

數十隨行者,沒有一個苟且偷生的,全部殉死。

ωwш ▪тtkan ▪¢O

這也就罷了!

消息傳回田橫曾隱居的那個海島。

島上五百多名田橫的食客、下屬、門人和追隨者。不分男女老幼,全數自刎。

此事,深深的影響了整個漢室的思想界和文化界。

往後至今數十年。提起田橫都不得不說一聲賢,甚至在齊魯大地,有着許多祭祀田橫的廟宇。

而對墨家來說,他們最大的損失就是。當時的墨家鉅子與大批墨家精英。追隨田橫而死。

這直接導致了墨家學派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領袖和導師。

遺散在天下的殘餘門徒,不得不各自爲政。

更麻煩的是,因爲末代鉅子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這又導致了墨家內部開始分裂,誰也不服誰。

又因爲田橫之死的緣故,剩下的墨家門徒,犟脾氣一上來,橫下心來。發誓要學伯夷、叔齊,不食漢粟。

這纔是墨家在漢世衰落的根本原因。

劉徹也是前世與楊毅相處七八年。偶然才從楊毅的絮叨之中得知了這件墨家的隱秘之事。

至於墨家押注田橫,這沒什麼奇怪的。

當時,秦末大亂,諸子百家有點志向的都會選擇一個勢力效忠。

比較沒節操的儒家甚至換了三個效忠對象(陳勝、魏豹、劉邦)。

而田橫無論是爲人處事,還是性格,都很合墨家的胃口。

想着這個事情,劉徹非常清楚,眼前的楊毅,就是千金市馬骨的那個馬骨。

只要能成功的忽悠了楊毅,傳達出了他對墨家的善意。

只要有了這麼個臺階下。

那麼,天下墨者,都會蜂擁而來投靠,冀希望依靠劉徹來複興墨家,重現當年墨家與楊朱學派並列,力壓百家的盛況。

不要以爲墨家的人就不想當官,不想擁有權勢。

君不見,墨家自墨翟之後,先是依附楚國,而後投靠秦國嗎?

不說別的,墨家的人想擺弄器械,研究化學、物理,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相,沒有國家的支持,做得到嗎?

私人單槍匹馬,再怎麼天才,也別想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技術來。

前世,楊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選擇投奔了劉徹。

歸根結底,世界是在前進的。

儒家也好,墨家也好,法家也罷,都在尋求着改變自身來適應這個世界。

只是比起儒法來,墨家的節操多一些,有着原則做不到無節操的逢迎和阿諛。

“呵呵……”劉徹笑了笑,對楊毅道:“器械格物,也是大道嘛!”

“孤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地,使天下田畝,盡皆上田!”劉徹侃侃而談:“孤更欲得一物,自金石之中,取益粟之物,播於天下,使畝產倍之!”

“孤更欲造一器,以畜力挽之,一日耕地數十畝,使民得其樂!”劉徹看着楊毅,前世,楊毅就是這麼被他說服的。

不過前世,劉徹只說一個水車。

今生,作爲太子,劉徹的野心自然更大了。

不止要弄出水車,還要發展出新式的農具,譬如犁頭、鏟子、打穀機等,更要發展出原始的化肥工業!

稍微懂些常識的穿越者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的化肥原料,如鉀、磷、硝等

尤其是磷礦,中國儲量不低,有着許多可以露天開採的磷礦。

而磷礦,劉徹知道,即使不經過提純,只要磨成礦粉,也能做肥料用。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和精英投入到科學技術的研發中,更要改變長期以來。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奇淫巧技的輕視。

劉徹很清楚,這是一個移風易俗的艱苦戰役,難度絲毫也不亞於北伐匈奴。生擒單于。

即使他是太子,甚至是皇帝,也只能一步步的摸着石頭過河。

接納和容納墨家進入政壇這是第一步!

楊毅這個技術宅卻被劉徹說的一愣一愣的。

按照墨家的三表法,劉徹所提的三個東西,都是有史可據,一旦研發出來,也能立刻受到百姓歡迎。同時有利於天下的。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楊毅終究是個年輕人,血是熱的。聽了劉徹的這些宏偉藍圖,立刻就叩首,道:“若家上不以草民粗鄙,草民願爲家上此三志效死!”

劉徹聽了。哈哈一笑。

楊毅。已入其甕中,這政壇上墨家缺席的局面,終於被他扭轉過來了。

於是,劉徹道:“善,孤拜先生爲太子舍人,全權負責主持技術開發!”

劉徹露出微笑,道:“還請先生轉告天下墨者,孤。欲在思賢苑中立一墨苑,廣收天下墨者……”

墨家既然能爲楚國效力。爲秦國效力,爲田橫效力,自然也可以爲劉徹效力。

至於墨家的人萬一發了聖母病怎麼辦?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難不成到現在反而沒人能忍了?

要說脾氣,誰沒有個小性子?

劉徹自認爲自己心胸還是很寬廣的。

楊毅卻是喜滋滋的道:“諾,臣知道了!”

其實,墨家沒有儒家所說的那麼可怕。

作爲一個西元前的思想學派,雖然聖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質上,這還是一個基於封建社會的思想派系。

墨家也是講忠孝仁義信的,當然,墨家的忠孝仁義信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轅北轍。

……………

將楊毅安頓下去,同時讓王道帶他去熟悉思賢苑的各種作坊後,劉徹就來動身前往未央宮,向皇帝老爹報備此事。

出乎劉徹的意料之外,他的皇帝老爹只是哦了一聲,就沒了下文了。

害的他精心準備好的說辭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面。

劉徹卻不知,漢室的太子招徠五湖四海的豪傑,這本就是漢室建儲的思想。

墨家雖然不怎麼受主流輿論喜歡。

但卻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屬於朝廷承認的合法學派,可以自由遊學、招收門人。

除了儒家會對墨家反應比較過激外,其他學派,其實無所謂……

像法家,秦代法墨農雜就合作的不錯。

黃老派講的是不違法,你把天捅出個窟窿也懶得管你。

而此時的儒家,滿朝上下,除了幾個博士外,真沒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劉徹招募了一個墨家門徒這件事情,在大多數人看來,不過是太子年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見識一番。

現在,朝野輿論還是對劉徹這個太子很喜歡的。

想想看,這個太子一不亂玩女人,二不帶人到處亂跑,踩壞莊稼,三不在鬧市殺人。

反而是一本正經的做着太子該做的事情。

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平易近人,不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做。

你還能奢望更多嗎?

當然,儒家自然是差點氣的掀桌子了。

幾個在長安的老派儒生,在聽說了此事後,氣的晚飯都多吃了一碗……

然後,這事情就像一粒石子掉進湖面,起了點漣漪後,迅速歸於平靜。

甚至就連出身儒家的顏異也表現正常,並沒有因此來找劉徹抗議。

害得劉徹疑神疑鬼了好一陣,才反應過來——感情,在大多數人眼裡,劉徹只是找了一個技術官僚而已。

墨家遠離政治五十幾年了,許多人甚至都忘記了墨家的主張和理想……

最重要的是,現在,大家都在關注前線的吳軍動向,沒什麼閒工夫來關心太子是不是找個另類的墨家門徒……

劉徹明白了這些事情以後,也是長出一口氣。

“儒墨法黃老農……”劉徹看着自己的臣子結構,嘿嘿的笑了起來:“這算不算天下英雄盡入吾甕中,諸子百家皆爲我所用?”

ps:昨兒好像食言了~汗~

咳咳,我的信譽目測已爲零~

蛋疼,我也沒預料到這樣的情況~這兩章太難寫了~反覆修改,始終不能讓我自己滿意,加上最近,我在思考,是不是寫的東西出了問題,訂閱像跳水一樣~

說實話,昨天本來鼓足了鬥志想多寫點,結果一看訂閱,心都涼了~

24h掉到只有1000多一點。

對於一本收藏3w的歷史類書來說,真是好可憐~

當然,問題應該是出在我身上,更新不給力,可能情節也沒寫好,看到好多人喊水了。

我自己反思了一下,然後,跑去看了看其他巨巨的歷史文。

感覺吧,寫到100w字這個關口,我就有點不知所措了。

想寫的東西太多,筆力卻不夠~

嗯,我盡力吧,盡力不水,盡力想一些有趣的情節。

只是,歷史類本就難寫,通常寫一個字,得看三個字的資料,說實話,在質量和更新量之間,難以把握~

說了這麼多,當然不是推卸責任。

既然吃了碼字這碗飯,我自是知道,衣食從何而來,古人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是靠讀者的訂閱養活的我,那我也自然很想對得起訂閱的讀者。

因此,說話沒算數,更新不給力,心裡面很愧疚,甚至不敢看書評區,不敢上qq……

第649節 嘗試(1)第1094節 天單于(2)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421節 狗腿子(1)第946節 整頓(1)第493節 到來請假條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86節 傳播第224節 你行的!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2節 雪中送炭第480節 佈局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3節 條候第1009節 內閣(1)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079節 小算盤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934節 分野(1)第933節 廣關(2)第1198節 程序(1)第1397節 立規矩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595節 抉擇第640節 廟算(2)第624節 隔閡第1166節 決心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448節 孤兒軍第674節 暖冬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889節 聯姻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686節 平律(1)第880節 設計(1)第1404節 忐忑第1323節 抉擇(1)第1444節 歸一(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351節 決戰(3)第1300節 戰略判斷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49節 嘗試(1)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493節 到來第1444節 歸一(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021節 諜影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014節 切割第959節 猛將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596節 戰起(3)第369節 無題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909節 換俘(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1117節 腦洞(1)第395節 無題第96節 趙胡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687節 平律(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934節 分野(1)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208節 諷刺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964節 省親(1)第1006節 繳文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321節 馬耕第459節 一箭N雕
第649節 嘗試(1)第1094節 天單于(2)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421節 狗腿子(1)第946節 整頓(1)第493節 到來請假條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86節 傳播第224節 你行的!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2節 雪中送炭第480節 佈局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3節 條候第1009節 內閣(1)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079節 小算盤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934節 分野(1)第933節 廣關(2)第1198節 程序(1)第1397節 立規矩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595節 抉擇第640節 廟算(2)第624節 隔閡第1166節 決心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448節 孤兒軍第674節 暖冬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889節 聯姻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686節 平律(1)第880節 設計(1)第1404節 忐忑第1323節 抉擇(1)第1444節 歸一(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351節 決戰(3)第1300節 戰略判斷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49節 嘗試(1)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493節 到來第1444節 歸一(1)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021節 諜影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014節 切割第959節 猛將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596節 戰起(3)第369節 無題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909節 換俘(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1117節 腦洞(1)第395節 無題第96節 趙胡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687節 平律(2)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934節 分野(1)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1208節 諷刺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964節 省親(1)第1006節 繳文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321節 馬耕第459節 一箭N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