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進攻學說

bookmark

再次打通西域絲綢之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高務觀並不覺得這個目標很遙遠。

西域本身就是第一個地理概念,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戰亂舞臺。

即使是如今的西域霸主瓦剌人,也不可能和中原王朝一樣,控制整個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地區。

在唐代的時候,留守酒泉的歸義軍,就靠着一座城市控制了西域很久。

如今五原城還有東南背後支持,還擁有更厲害的科技和更強大的武器,高務觀相信一定能夠打通西域,建立新的路上絲綢之路。

甚至高務觀還有一個想法,他從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過。

如果能夠建造一條鐵路,連通整個草原,串聯西域所有的王國,直接將貨物運送到中亞。

那帝國的西部邊疆,只需要一座城市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將會永遠的成爲中原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

路還是要一步步走,高務觀抵達五原城後,立刻開始實踐自己的後勤學說。

高務觀認爲,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比拼的不再是一場戰役的成敗,而是誰能夠擁有更好的後勤,更強大的動員能力,誰能將士兵和武器彈藥送到前線。

高務觀認爲,後勤是一場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在湖廣,熊況正在給臨時搭建的校舍中,給新籌建的第二軍校的學員們上課。

設在武昌的第二軍校,培養的是陸軍基層的軍官。

如今校舍還沒有蓋好,但是武昌這邊已經迫不及待的弄了一排臨時的房屋,開始招收第一批的學員。

沒辦法,如今整個東南實在是太缺乏軍官了。

在臨時課堂上,熊況正在講課。

“進攻!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唯有進攻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如今東南內部,已經出現了一種軍事上的防守學說。

所謂防守學說,並不是說不主動出擊,而是認爲防禦是比進攻收益更大的戰爭方式。

執行防禦學說最好的部隊,就是徐州的第五旅。

第五旅用一個旅的兵力,在棱堡、塹壕、鐵絲網和火車,建立了穩固的徐州防線,多次擊敗了明廷幾倍於第五旅兵力的進攻。

明軍花費再多的兵力,也很難突破徐州防線,而且每一次明廷進攻,都會付出比東南更大的損失。

可以說是第五旅一個旅,就牽制了山東的三鎮新軍和明廷河南新軍。

防禦學說的軍官們,認爲在這個火炮和火槍的時代,進攻是非常不划算的。

東南只需要將塹壕和棱堡推到山東,推到濟州城下,就能夠擊敗敵人。

戰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敵人進攻自己的陣地,而不是主動去進攻別人防守好的陣地。

不得不說,防禦學說在東南軍方內部,已經變得越來越有市場。

這種學說有市場,自然是正常的。

誰也不想要在戰場上,冒着敵人的火炮和火槍衝鋒,誰不願意在工事完備的塹壕和棱堡中,等待敵人上來送死,只要扣動扳機和發射火炮,就能取得勝利呢?

甚至在南京軍事學院內部,畢業前往徐州,已經成爲了軍校畢業生們擠破頭的選擇。

不需要野外艱苦行軍,不需要在熱帶雨林中作戰,不需要在平原上衝鋒。

連行軍都可以乘坐火車,就可以迅速完成換防,這樣的日子誰不願意呢?

對於這種防禦學說,熊況是嗤之以鼻的。

在他看來,光靠着防守就能消滅敵人嗎?

將棱堡修到山東,難道還要修到京師嗎?

這種防禦學說,完全是放棄了東南的武器裝備優勢,放任明廷追趕東南的軍事優勢。

熊況提出一種和防禦學說完全相對的進攻學說。

熊況對着手下的學員說道: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敵人組織起來之前擊潰敵人,就是最好的防禦!”

“但是進攻也不是無腦的衝擊敵人的陣地,更不是衝向敵人的火炮和火槍去送死。”

“打仗需要的是這個!”

熊況指着自己的腦袋說道。

“進攻是最需要思考的戰爭行爲,比起死板的防守,進攻需要思考戰場的各種情況,並且制定和戰場局勢完全不同的戰術。”

“總之,防禦是懶惰的作戰,防禦只需要按照操典,照本宣科的建造防禦工事,然後躲在塹壕中和對方對射就行了。”

“但是進攻是需要動腦子的,需要通過腦力和意志取得勝利。”

熊況開始介紹他用騎兵擊潰了漢陽明軍的例子,熊況講解的很詳細,將雙方情報上的博弈,到臨陣佈局,到最後的戰術,都進行了詳細的解析。手下的學員們如癡如醉,作爲年青一代中最優秀的指揮官,熊況對於戰爭的思考,是東南軍方內部最前沿的思想。

而選擇加入騎兵獨立團的軍官,往往也都是崇尚衝鋒和進攻的信徒,他們對於熊況這套進攻學說很喜歡,用獨立團的名言,“寧可在馬背上衝鋒戰死,不願意在塹壕中窩囊的活。”

熊況講解完畢,接着說道:

“進攻,不是讓手下的士兵送死,相反,在進攻中士兵是比防禦時更重要的資源。”

衆人有些不解。

熊況說道:“在防禦的時候,士兵只是一個數字,陣地只要有後勤補給,無論多少士兵都是可以消耗的。”

“在防禦中,指揮官們在意的不是士兵的傷亡,不是消耗的補給,他們在意的是什麼?”

軍官們面面相覷,他們回答不上來。

熊況說道:“是戰線!”

“在防禦學說的信奉者中,防線,防禦工事,是比士兵更珍貴的東西。”

衆人紛紛點頭,如今防禦學說在軍校中很流行,幾乎所有軍官都接觸過防禦學說,他們理解的點頭。

熊況說的沒錯,防禦學說最重要的是防禦,而防禦最重要的就是塹壕和棱堡,是防線。

相比之下,士兵不過是防線中的耗材。

熊況繼續說道:“防禦學說的軍官們,需要思考的不是士兵,而是後勤、裝備、防線,我當然不是在道德層次上批判他們,甚至我也認爲他們的做法沒錯,這是防禦學說的戰爭性質決定的。”

“但是,戰爭是人打的。”

“沒有人,火炮不會自己發射,沒有人,火槍不會自己射擊。”

“人才是決定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人才能贏得戰爭。”

“所以在進攻中,人是最重要的。”

衆人紛紛鼓掌,熊況繼續說道:

“作爲一個進攻的指揮官,你們需要精確的計算每個作戰方向需要的人力,需要精確的計算敵人的火力,計算敵人薄弱的地方,計算好一切,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人,也就是士兵,是你們最寶貴的資產,沒有一個士兵是可以隨意犧牲的。”

“送死,不會讓我們取得勝利。”

熊況說完之後,講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等到熊況講完課之後,一個參謀已經在教室門口等他。

“旅長也要見我?”

旅長自然是林德陽了。

熊況跟着參謀,來到了武昌城外的旅指揮部。

按照東南的軍令條例,除了進城作戰之外,軍方只能在城外建立營地。

就算是旅指揮部也不能設在城內,所以在卸下了民政職位之後,林德陽將民政移交給文官後,就搬到了城外的指揮部來。

熊況見到林德陽的時候,他正在看着地圖。

“旅長!”

“進來。”

熊況進來後,林德陽看着地圖說道:“在軍校講課過癮嗎?要不是我和大都督打報告,把伱導入第二軍校?以你的資歷,做個教導主任問題不大。”

熊況大驚失色道:“別啊,旅長,我要是去教書,那我乾爹要罵死我。”

熊狂的乾爹是熊五,對於熊況放棄情報工作,去參軍打仗,熊五已經頗有怨言了。

如果熊況再脫下軍裝,去成爲一名軍校教官,恐怕熊五要上門拆了他。

林德陽收起玩笑說道:“你知道我喊你來幹嘛吧?”

熊況立刻說道:“我知道!旅長,要打仗了!”

林德陽看了他一眼說道:“看來你也不光上課啊,是的,要打仗了。”

“以下都是大都督府的絕命軍令,如果情報泄露,我們所有人都要接受憲兵處的調查,你明白了嗎?”

“明白!”

林德陽說道:“大都督的軍令,要我們拿出一個方略來,是先入關中進攻陝西,還是西進四川,說說看,你有什麼想法?”

第018章 船塢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416章 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595章 重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057章 邀請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00章 三三制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91章 橡膠樹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430章 鐵路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31章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416章 政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034章 精製第566章 睢陽第004章 龍王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240章 緝私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054章 抵捐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036章 售鹽第431章 蒸汽機第531章 歌舞團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651章 新火槍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94章 爹的事
第018章 船塢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416章 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595章 重注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057章 邀請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600章 三三制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491章 橡膠樹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430章 鐵路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31章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416章 政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034章 精製第566章 睢陽第004章 龍王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240章 緝私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054章 抵捐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036章 售鹽第431章 蒸汽機第531章 歌舞團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651章 新火槍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94章 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