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千年變局

bookmark

第591章 千年變局

顧憲成所說的“夷漢首足論”,最早是漢代名臣賈誼提出來的對待邊疆異族的國策。

當然,賈誼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漢代的力量並不強大,還深受北方匈奴的威脅。

等到漢武帝時期,隨着漢王朝的力量開始壓過北方蠻族,就開始踐行這條國策。

夷漢首足論,簡單的說,就是賈誼期待建立的一種體系,這種體系就是漢族居住在中原地區,然後招募漢化的異族在邊疆地區負責護衛漢族,這些漢化的異族拱衛中原,對抗更邊疆的異族。

形成一種以漢爲首,以夷爲足,文明——邊疆,讓半開化的蠻族護衛文明的理想體系。

這種體系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東漢初期和曹魏初期的狀態,內附的異族在邊境地區抵禦那些野蠻的異族,而漢人則不需要在遙遠的邊疆戍邊,安靜的享受中原的富足。

而從漢代開始,唐代甚至是武力不昌盛的宋代,再到明代,都是沿用的這個政治體系。

賈誼所提出來的這個體系,之所以如此牢固,是因爲賈誼不僅僅提出治理異族的方法,還提出了“華夷之辯”和“尊華攘夷”這一套思想體系,在思想上提出指導,在軍事上提出措施,在政治上提供方案,這自然讓歷代王朝都延續了這個政策。

顧憲成卻說道:

“夷漢首足論從漢代開始,就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實行整個政策最徹底的兩個時代,後漢和魏晉,都因爲這個政策遭到了巨大的問題。”

“後漢(東漢)用這個方法整理西北邊疆的羌亂問題,最後導致整個西北地區的羌人內遷,卻無法消化這些羌人,羌亂持續了百年,東漢用了各種方法,始終無法平息羌亂,最後因爲羌亂導致的涼州軍閥董卓滅亡了後漢。”

“魏晉的問題就更大了,曹魏用內附的鮮卑人、匈奴人、氐人來治理邊疆問題,等到了晉代的時候,北方的胡人勢力急劇膨脹,最後還導致了五胡亂華的慘事。”

衆人都沉默了,顧憲成所說的沒錯,夷漢首足論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是邊疆的胡人就像是不定時的炸彈。

他們可能會因爲中原的強盛而漢化,同樣也會因爲中原的衰落而胡化。

還有可能帶着邊疆的漢人一起胡化。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大宋了。

作爲文化發達的大宋,確實具有非常強大的漢化能力。

甚至可以說在文化同化上,大宋已經是成功了。

遼的上層在後期漢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在遼被金滅了之後,金也吸收了漢家的制度,然後又被蒙古滅了。

而元朝也吸收了很多中原的制度,最後國運都不到一百年。

這種文明和野蠻的混亂,在明初甚至造成了思想混亂,到底儒家學說能不能強國?

蘇澤看向顧憲成說道:

“顧少司認爲,廣西問題,或者說邊疆問題要如何處理。” 顧憲成直接說道:“大都督,最重要的是內遷,打散,同化。”

顧憲成說道:“首先是廣西瑤人的頭人土司,以及部族高層,都要遷到漢人多的城市居住,並且鼓勵在廣西漢人和瑤人的通婚,減少對瑤人的歧視,在科舉、讀書、工作、保障上保證同樣的待遇,甚至可以給與優待,吸引居住在偏遠地區的瑤人離開山區,主動融入到中原的文明圈中。”

“內遷的瑤人,必須要保持分散,不能讓他們守望互助聯繫在一起,最好和漢人通婚,這樣幾代以後就能完全漢化。”

“邊疆地區必須要用漢人在守衛鎮壓,異族從軍只能派往外省或者北方前線,退伍的異族軍官也必須要留在漢人多的地方,不能放歸這些擁有軍事能力的人回去。”

顧憲成說完之後,對着蘇澤說道:

“大都督,就如同您說的那樣,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變局’,是和以往完全不一樣的時代!”

“現在的城市和鄉村生活已經拉開很大的差距,就算是異族也更願意居住在繁華的城市,只要能減少歧視,那很少有瑤人頭目願意回到山裡造反的。”

“而瑤人中優秀的人才,完全可以用城市吸引他們留下來,淡化他們民族的特點,凝聚對整個東南的認同感。”

“所以我認爲,廣西也是邊疆的地區,越是要任用漢官,如果現在不解決這些問題,那日後就會造成更大的麻煩。”

衆人紛紛點頭,顧憲成這番話可以說是對他在廣西任職的經驗總結,提出了一套新的邊疆處理方案。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顧憲成的方案就是對的,但是很顯然內閣諸大臣都被顧憲成這句“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給打動了,願意給他一個試驗的機會。

第二天,內閣首相兼任吏部尚書的徐渭發出內閣政令,經過大都督府通過,在吏部成立廣西司,專門負責廣西官員的升遷轉任,考評罷免,主司暫時不設,由顧憲成擔任少司主持工作。

顧憲成終於追上了同年湯顯祖的腳步,位列七部的少司行列,成爲同科當中進步最快的二人之一。

“千古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從蘇澤第一次在報紙上提出,就迅速風靡於整個東南,甚至傳到了整個世界。

朝鮮的進步讀書人,就是在這句“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的號召下,趕走了朝鮮國主和兩班貴族,開始了嘗試自己主導建設國家的歷程。

安南的君臣在“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的引導下,放棄了千百年持續的分離傾向,嘗試再次融入中原,享受中原的發展紅利。

木下藤吉郎帶領九州討伐軍,在九州連續擊敗了大友家和島津家,並且出兵圍困了長崎,希望通過得到這座港口,得到來自中原的支持。

而與此同時,漂洋過海的行人司主司沈一貫和遲弘漠,剛剛離開占城,卻被高棉國王的使者攔截。

他們本來是要前往暹羅,接受暹羅國主的朝貢請求的,看到了跪在地上的高棉使者,沈一貫朗聲說道:

“高棉國主要向我東南朝貢,直接去南京就是,爲何要攔截我等?”

(本章完)

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35章 軍功章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50章 授權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63章 紅丸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311章 從“賊”第036章 售鹽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25章 三本書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444章 陽謀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021章 開蒙第431章 蒸汽機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635章 軍功章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665章 海參崴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617章 打老虎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600章 三三制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653章 滾雪球第185章 去月港第416章 政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90章 貪上史書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25章 分產令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673章 定草原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005章 破浪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
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35章 軍功章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50章 授權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63章 紅丸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311章 從“賊”第036章 售鹽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25章 三本書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444章 陽謀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021章 開蒙第431章 蒸汽機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635章 軍功章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665章 海參崴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617章 打老虎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600章 三三制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653章 滾雪球第185章 去月港第416章 政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90章 貪上史書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25章 分產令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673章 定草原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005章 破浪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