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皆知非笨蛋

碼寫本文的原因,源於突然想起孩提時的一件趣事。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尚在小學就讀五年級。一天,語文老師在授課時,講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可能是爲了加深我們對這條成語的理解度,老師將其出典講了一遍,然後像以往那般提問:"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何感想?"

記憶中,好像有兩個男生先後舉手,回答的感想大同小異,說司馬昭厲害,自己不出面,通過手下,就把皇帝的命給滅了。老師略加點評後,準備講授另外內容,卻沒想到,這時有個女生舉起了手。

老師就示意她起立回答,女生靦腆地說:"老師,我認爲司馬昭不僅不厲害,而且還是一個大笨蛋。"

暫擱女生事,轉述司馬昭。話說身爲魏國之臣的司馬昭,因爲太過飛揚拔扈,引至時年19歲的魏國皇帝曹髦的強烈不滿。公元260年11月1日,忍無可忍的曹髦,帶着近臣侍衛等百餘人,衝出皇宮,意欲剷除司馬昭。卻不料被聞訊趕來攔截、司馬昭屬下一個名叫成濟的武夫,當場捅死於皇宮附近。此後,經過"衆望所歸"的程序,司馬昭徹底上位,成了曹魏政權的主宰。

司馬昭身邊有個謀士,名叫鍾會。鍾會的父親鍾繇,系魏國重臣。鍾繇育有二子,長子鍾毓,次子鍾會。鍾會自小才華橫溢,文,擅吟詩著文,武,精排兵佈陣。初入朝廷供職,鍾會即露崢嶸,辦事能力之強,深得羣臣讚許。

司馬師討伐母丘儉時,鍾會開始從軍,因屢出勝算之策,被司馬師視爲股肱;司馬昭討伐諸葛誕時,鍾會復又隨軍,因屢出奇招之謀,被司馬昭稱爲"張良"。

公元263年,聞悉蜀國名將姜維率部離開成都、駐於沓中屯田的消息,司馬昭判斷蜀漢君臣定然不和,決定乘機伐蜀。不想這個打算,遭到朝中多數官員反對,惟獨鍾會力挺。司馬昭遂任命鍾會爲鎮西將軍,率主力;任命鄧艾爲徵西將軍,率偏軍。

伐蜀大軍劍指蜀漢途中,需過一關,名南鄭關。關前有河,搭有浮橋。鍾會趨前察觀敵情,遭遇意外襲擊,驚慌之餘,縱馬上橋,不想馬蹄陷坑。鍾會雖無恙,但遷怒負責架橋的許儀,將其斬了。許儀是"虎癡"許褚之子,鍾會拿他開刀,意在震懾全軍將士,樹立己威。

有句古語,叫做"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鍾會所率大軍,被姜維阻截於劍閣關外,遲滯不前。鄧艾就向鍾會提議:願率兩千人馬,尋走險道,奇襲成都。鍾會同意,但心中卻鄙夷鄧艾:"小樣,兩千兵馬欲撼蜀國都城,做夢去吧!"

但讓鍾會沒有想到的是,面對僅帶兩千兵馬的鄧艾,劉禪竟然選擇投降!消息傳到鍾會大營,鍾會恨得牙根癢癢:滅蜀頭功被搶,作爲伐蜀主帥,有何顏面?

頭腦一旦發熱,思維就會紊亂。思維一旦紊亂,就會迭下臭棋。這以後,鍾會通過誣陷手段,卸了鄧艾軍權,繼而又將鄧艾囚禁;接着,"不甘復於人下"的他,聽從降將姜維唆使,欲行反叛司馬昭。但可笑的是,從萌生反意到遭遇失敗,前後不到三天時間。

寫到這裡,請允許我重拾當年那個女生的話題……

聽罷女生之答,語文老師先是一愣,繼而鼓勵她:"那你說說,司馬昭變成大笨蛋的原因。"

女生紅着臉說:"我娘經常對我爹說,有了好想法,就得藏在自己的肚子裡,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了,人家用了你的好想法,你就成爲大笨蛋一個了。老師,司馬昭心裡的那個好想法,連走在馬路上的人都知道了,他不就是個大笨蛋嗎?"

聽罷女生此答,教室內先是一片靜寂,繼而爆發出轟堂大笑。老師也下意識地跟着學生們笑,可能覺得不妥,立馬收斂,示意女生就坐。自此之後,女生就得了個"大笨蛋"的綽號一一因爲她把她娘教導她爹的那個"好想法",給暴露了。

那時年幼,我還搞不懂女生的這個回答,純系"童言無忌"範疇。不過從此以後,那個女生頻遭同學們的諷刺。現在想來,當年她所忍受的痛苦,肯定至深至切!

司馬昭究竟是不是一個大笨蛋,己經通過鍾會這個人物,作了襯托,相信讀者自會判斷。那麼鍾會的反叛企圖,又是怎麼被司馬昭識破的呢?

研究三國史的學者分析:以悲劇謝幕的鐘會,在三個問題上引起了司馬昭的懷疑:一是鍾會太過積極支持司馬昭伐蜀:二是鍾會擅斬許褚兒子許儀;三是鍾會想方設法排擠伐蜀功臣鄧艾。

而防鍾會,司馬昭早己打定主意一一司馬昭對提醒他"不能讓鍾會帶兵"的鐘會之兄鍾毓說:"打下蜀國,將士們都想回家,沒人會願意跟他反叛。"司馬昭嘴上這般說,私底下卻調兵遣將,短時間內就將數十萬大軍調防到蜀、魏交界的各個要隘,嚴防鍾會反戈,並故意把這一軍事部署,弄得"路人皆知"。

鍾會爲人精明,是個藏得住"好想法"的人,應該不屬於"笨蛋"。但不是笨蛋的他,面對司馬昭的"敲山震虎"之舉,爲何置"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必備要素於不顧,一意孤行呢?這說明,無論是把"好想法"告訴別人,還是匿藏"好想法"於心中,關鍵得看擁有"好想法"的人如何駕馭!司馬昭承繼了其父司馬懿的"冢虎"精髓:靜動相依,陰陽互補!如此,他還怕“路人皆知"嗎?

故爾我想對那個女生說:"司馬昭鐵定不是大笨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說,無非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翻板而己。"否則,司馬家族催生的那個晉朝,豈能提前登上歷史舞臺?而鍾會,至少也能達到"退,不失做劉備也"的那個"小確幸"吧?

不過,鍾會在沒有"萬事俱備"之前,就把“好想法"告訴手下,導致功虧一簣,如此看來,女生當年的那個說法,好像,又是正確的!

醉翁之意在平衡慧眼識才忒重要黃忠龐德試比高妙手回春亦有憾文忠武勇追關公人怕出名豬怕壯賦名之改蘊陰謀良將陸抗總堪傷挪移乾坤應合規婦人干政猶可怕清濁太明害張溫斡旋高手是孫乾黃忠龐德試比高假仁真奸最是壞爲官論道稱天師趙忠乃是朕母親料敵如神看滿寵金子爲誰而閃光有仇不報夏侯霸男人一半是女人以刀畫面祭倉慈王凌生就被誅命劉君子初是高士字讀一半大都錯坐駕優劣關乎命空城退敵比心機華歆疑似一壞人現實與理想之別爲官論道稱天師文臣武用屬衛瓘法正不死無三國浪子回頭金不換五年黃樑美夢苦睜眼閉目盲錢財男人一半是女人界橋之戰顯麴義世崇關羽爲武聖馬失前蹄話輕敵狹路相逢勇者勝東吳四任大都督斡旋高手是孫乾最是封建屬株連龐會報仇虛實辯情操當可追諸葛華歆乃是一好人曹昂一死百事改曹操和他兒子們在國連憂之愍侯文盲將軍戰功傲紙上談兵尤可哀華歆疑似一壞人劉備之死該怪誰放浪形骸濁浪高七歲看老話曹操黃忠龐德試比高語不驚人死不休獻身勇士貪財奴不愛紅裝愛武裝外粗內細慈蘊悍這個謀士有點冤文臣武用屬衛瓘內事不決問張昭現實與理想之別牌技優劣看心態閃爍星中有羊祜不爲瓦全頌曹髦黃權堪與法正比孫吳穩固贊呂範良將陸抗總堪傷文忠武勇追關公善良暴戾陰陽面孫策脈系無從覓文臣武用屬衛瓘好人壞人難分辨爲嚴將軍頭謳歌東吳四任大都督三國三帝不正統鐵肩道義宗預擔曹昂一死百事改心比天高命如紙人怕出名豬怕壯人見人擁拜于吉再續衛瓘敗與煌大丈夫兮太史慈牢騷滿腹必斷腸狹路相逢勇者勝世崇關羽爲武聖文忠武勇追關公皇親國戚照吳懿善惡蛻變一念間紅花尚需綠葉襯人生贏家歸呂岱三國時期間諜案法正不死無三國收也白收坑楊松兇手其實是此人守城悍將數郝昭曹昂一死百事改既菜又壞一蠢將
醉翁之意在平衡慧眼識才忒重要黃忠龐德試比高妙手回春亦有憾文忠武勇追關公人怕出名豬怕壯賦名之改蘊陰謀良將陸抗總堪傷挪移乾坤應合規婦人干政猶可怕清濁太明害張溫斡旋高手是孫乾黃忠龐德試比高假仁真奸最是壞爲官論道稱天師趙忠乃是朕母親料敵如神看滿寵金子爲誰而閃光有仇不報夏侯霸男人一半是女人以刀畫面祭倉慈王凌生就被誅命劉君子初是高士字讀一半大都錯坐駕優劣關乎命空城退敵比心機華歆疑似一壞人現實與理想之別爲官論道稱天師文臣武用屬衛瓘法正不死無三國浪子回頭金不換五年黃樑美夢苦睜眼閉目盲錢財男人一半是女人界橋之戰顯麴義世崇關羽爲武聖馬失前蹄話輕敵狹路相逢勇者勝東吳四任大都督斡旋高手是孫乾最是封建屬株連龐會報仇虛實辯情操當可追諸葛華歆乃是一好人曹昂一死百事改曹操和他兒子們在國連憂之愍侯文盲將軍戰功傲紙上談兵尤可哀華歆疑似一壞人劉備之死該怪誰放浪形骸濁浪高七歲看老話曹操黃忠龐德試比高語不驚人死不休獻身勇士貪財奴不愛紅裝愛武裝外粗內細慈蘊悍這個謀士有點冤文臣武用屬衛瓘內事不決問張昭現實與理想之別牌技優劣看心態閃爍星中有羊祜不爲瓦全頌曹髦黃權堪與法正比孫吳穩固贊呂範良將陸抗總堪傷文忠武勇追關公善良暴戾陰陽面孫策脈系無從覓文臣武用屬衛瓘好人壞人難分辨爲嚴將軍頭謳歌東吳四任大都督三國三帝不正統鐵肩道義宗預擔曹昂一死百事改心比天高命如紙人怕出名豬怕壯人見人擁拜于吉再續衛瓘敗與煌大丈夫兮太史慈牢騷滿腹必斷腸狹路相逢勇者勝世崇關羽爲武聖文忠武勇追關公皇親國戚照吳懿善惡蛻變一念間紅花尚需綠葉襯人生贏家歸呂岱三國時期間諜案法正不死無三國收也白收坑楊松兇手其實是此人守城悍將數郝昭曹昂一死百事改既菜又壞一蠢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