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堪與法正比

公元222年,夷陵之戰結束,跟隨劉備出征、擔負防禦魏軍偷襲之職的蜀漢將領黃權,於進退兩難中選擇降魏。按例黃權家人當被斬盡,但奇怪的是,劉備卻網開一面。欲知內因,請閱本文。

黃權,出生年月不詳,字公衡,巴西那閬中縣,即時下四川省閬中市人。

黃權年輕時供職巴西郡,身爲吏員的他,爲人處事上多顯不俗之才。公元194年,劉璋承接其父劉焉的益州牧之職不久,將其徵召爲主簿。

公元211年,素對劉璋領導才能存疑的益州別駕張鬆,與好友法正私下聯手,以協助討伐割據漢中的軍閥張魯爲由,建議劉璋迎請劉備帶兵進入蜀境。

黃權得知劉璋欲採納此舉,力加勸諫:"劉備素有驍勇之名,現在請他來蜀,主公若用部下之禮對待劉備,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主公若用賓客之禮對待劉備,則一國安能並立二位君王?如果劉備萌生取代異心,那麼主公就會遭遇累卵之危。因此恭請主公儘可能地守緊邊境,北防漢中,不迎劉備,以待時局穩定。"但劉璋不但不聽,反而一邊遣派謀士法正前去荊州迎接劉備,一邊將黃權外放至廣漢,擔任縣長一職。

翌年,劉備以劉璋斬殺張鬆爲藉口,舉兵進攻益州,正式與劉璋反目。基於劉備攻勢凌厲,益州不少郡縣守將大都望風歸順,只有廣漢閉城堅守,拒抗劉備。不久,劉璋在成都宣佈投降,消息報至廣漢,黃權方纔歸順劉備。劉備感佩黃權忠主之舉,封任他爲偏將軍。

公元215年,曹操率軍南征張魯,張魯不敵,敗逃巴中。黃權進言劉備:"如果漢中歸於曹操,便成驛站,如此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一旦三巴之地陷於這一險境,那麼益州也就像是被割去了大腿與臂膀。"

劉備聽罷,驚出一身冷汗,便任黃權爲護軍,進駐巴中,以防不測。時隔不久,張魯投降曹操。爲免曹軍藉助漢中這塊跳板閃擊益州,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期間斬殺曹操帳下名將夏侯淵,成功佔領漢中。時至今日,許多三國粉絲仍想當然地認爲,蜀漢攻取漢中的主要出謀劃策者,乃系法正,其實按照正史脈絡,當是黃權。

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領益州牧,大封臣、將過程中,黃權被提升爲治中從事。

兩年後,劉備黃袍加身,準備征討孫權加害關羽之仇。黃權勸阻劉備:"吳人向來驃悍善戰,受地理環境影響,我軍只能沿水路順流而下,如此也就易進難退。爲求萬無一失,乞請陛下坐鎮後方,允我先帶一部前去試探敵人虛實,再作打算。"但劉備沒有采納,只是任命黃權爲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

公元222年,三國初期最爲著名的"夷陵之戰"拉開序幕。東吳大都督陸遜採用火攻,擊潰蜀漢大軍,劉備在殘餘部隊的掩護下,倉惶撒退。其時通訊手段落後,等到黃權得知這一消息,準備返蜀時,發現迴路已被東吳軍隊完全阻斷。面對糧草接濟不上、將士擁擠窄小區域的窘狀,黃權只得率領部下,投降魏國。蜀漢有關部門,欲以叛國罪名格殺黃權家人,以儆效尤。劉備嘆道:"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囑咐善待黃權的家人。

史載:黃權降魏後,受到魏文帝曹丕召見。曹丕問黃權:"你歸順魏國,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

黃權不卑不亢地答:"我受過劉備的特殊恩寵,如果投靠東吳,對不起劉主,選擇投魏,實乃不得已而爲之。我已是一個敗軍之將,被免死罪,已屬幸運,豈敢再言效仿古人名士良將呢?"

曹丕很是滿意黃權的回答,任命他爲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這邊黃權剛剛成爲魏官,蜀漢那邊則傳來消息,說劉備在惱羞成怒之餘,誅殺了黃權的所有家人。許多人信以爲真,惟獨黃權不信。黃權對提醒他對家人設置衣冠冢的曹丕說:"我與劉備、諸葛亮有着推心置腹的默契,我的本志他倆洞察如鏡,按理他們不可能採取此舉,還是存疑算了,等待以後確切的答案。"堅持不予發喪,後來事實證明,黃權的判斷正確。

翌年,劉備於鬱憤中病逝。消息傳到魏國,羣臣無不慶賀,唯獨黃權無一絲笑意。曹丕得知此情,想測一測黃權的器量,便派人通知於他,說是召見。黃權啓程赴京途中,曹丕又派信使,接二連三督令黃權快點,那些傳送詔書的馬匹,似走馬燈似地在路上交錯奔馳,黃權屬下官員、侍從個個嚇得魂飛魄散,而黃權卻舉止自若,吩咐隊伍按照原有速度行進。曹丕聽了彙報後,讚道:"真坦蕩之士也!"

後來黃權遙領益州刺史之職,遷進河南辦公。司馬懿十分器重黃權,問他:"蜀中像您這樣的人,還有多少?"

黃權笑答:"沒想到我能被您如此看重。"

司馬懿有一次在給諸葛亮的書信中,提到黃權:"黃公衡是個爽快之人,每當談到你,就從坐位上起身,站着讚歎你,這種尊敬於你的做法,令人感佩。"

公元239年,黃權被升爲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據《晉書》記載:"開府"之名,始於黃權。

公元240年,黃權去世,諡號"景",其子黃邕襲封爵位。

黃權留在蜀漢的兒子黃崇,官至蜀漢尚書郎。公元263年,魏國伐蜀。黃崇跟隨蜀國衛將軍諸葛瞻抗擊魏將鄧艾。諸葛瞻率大軍到達涪縣,因疑軍情,止步不前。黃崇多次勸他快速向前行軍,及時佔領險要地勢,拒堵魏軍進入成都平原,但諸葛瞻依然猶豫不決,沒有采納黃崇的意見,結果喪失良機,反被鄧艾抓住破綻,長驅直入。諸葛瞻不得已,退守綿竹。面對再退已是死路一條的現狀,黃崇激勵部下背水一戰。但因失卻"天時、地利、人和",最終與諸葛瞻等將士,戰死報國。

想來,當年劉備寬恕黃權家人之舉,實爲先見之明!

三國鼎立始與滅既菜又壞一蠢將情操當可追諸葛睚眥必報話許攸順我者昌需約定人生如意好完美自古英雄出少年塗脂抹粉郭皇后擅變之鬼公孫淵曹芳年號蘊蹊蹺青黃不接是大忌每況日下咒司馬妙手回春亦有憾順我者昌需約定這個謀士有點冤桃源地獄須臾間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忠武勇追關公識時務者公孫康兇手其實是此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明蒙暗混可排憂屈指可數一良將劉備和他夫人們守城悍將數郝昭歷史常被小人戲三國隱士第一人子不繫父見董允紙上談兵尤可哀斡旋高手是孫乾放長線可釣大魚生於憂患死於樂曹彰有將領之氣金子爲誰而閃光金子爲誰而閃光劉備之死該怪誰蔡邕一生令人噓牌技優劣看心態親人蒙難痛無奈東吳四任大都督情到用時方知絕竹籃打水嘆步闡在國連憂之愍侯有仇不報夏侯霸有過對比無傷害劉君子初是高士關羽落敗於自身內心蘊善難勝奸龐會報仇虛實辯朝盛晚衰嘆李嚴爲嚴將軍頭謳歌曹昂一死百事改明蒙暗混可排憂劉備之死該怪誰明蒙暗混可排憂人生贏家歸呂岱兩面三叨是譙周姜維乃悲情人物面朝北方命奉上妙手回春亦有憾酸棗會盟後果酸剛直灑脫是蘇則皇親國戚照吳懿德不配位害社會紙上談兵尤可哀附馬朱據有點冤文盲將軍戰功傲外強中乾紙老虎遺言不善恨難了如意算盤害許貢迷茫之苦誰人知身在曹營心在漢智商高低看嘴巴仁爲第一義居次救火隊長皇甫嵩文人相輕禍害深三國三帝不正統睚眥必報話許攸奇謀迭出看荀攸人心不足蛇吞象獻身勇士貪財奴以刀畫面祭倉慈睚眥必報話許攸七歲看老話曹操劣質謀士釀禍端曹彰有將領之氣爲嚴將軍頭謳歌大儒大義獨盧植塗脂抹粉郭皇后劣質謀士釀禍端神人難分侃左慈男人一半是女人進了曹營言不發老當益壯代名詞人生如意好完美華歆疑似一壞人假作真時真亦假哭笑不得手段妙張遼戲耍三巨頭
三國鼎立始與滅既菜又壞一蠢將情操當可追諸葛睚眥必報話許攸順我者昌需約定人生如意好完美自古英雄出少年塗脂抹粉郭皇后擅變之鬼公孫淵曹芳年號蘊蹊蹺青黃不接是大忌每況日下咒司馬妙手回春亦有憾順我者昌需約定這個謀士有點冤桃源地獄須臾間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忠武勇追關公識時務者公孫康兇手其實是此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明蒙暗混可排憂屈指可數一良將劉備和他夫人們守城悍將數郝昭歷史常被小人戲三國隱士第一人子不繫父見董允紙上談兵尤可哀斡旋高手是孫乾放長線可釣大魚生於憂患死於樂曹彰有將領之氣金子爲誰而閃光金子爲誰而閃光劉備之死該怪誰蔡邕一生令人噓牌技優劣看心態親人蒙難痛無奈東吳四任大都督情到用時方知絕竹籃打水嘆步闡在國連憂之愍侯有仇不報夏侯霸有過對比無傷害劉君子初是高士關羽落敗於自身內心蘊善難勝奸龐會報仇虛實辯朝盛晚衰嘆李嚴爲嚴將軍頭謳歌曹昂一死百事改明蒙暗混可排憂劉備之死該怪誰明蒙暗混可排憂人生贏家歸呂岱兩面三叨是譙周姜維乃悲情人物面朝北方命奉上妙手回春亦有憾酸棗會盟後果酸剛直灑脫是蘇則皇親國戚照吳懿德不配位害社會紙上談兵尤可哀附馬朱據有點冤文盲將軍戰功傲外強中乾紙老虎遺言不善恨難了如意算盤害許貢迷茫之苦誰人知身在曹營心在漢智商高低看嘴巴仁爲第一義居次救火隊長皇甫嵩文人相輕禍害深三國三帝不正統睚眥必報話許攸奇謀迭出看荀攸人心不足蛇吞象獻身勇士貪財奴以刀畫面祭倉慈睚眥必報話許攸七歲看老話曹操劣質謀士釀禍端曹彰有將領之氣爲嚴將軍頭謳歌大儒大義獨盧植塗脂抹粉郭皇后劣質謀士釀禍端神人難分侃左慈男人一半是女人進了曹營言不發老當益壯代名詞人生如意好完美華歆疑似一壞人假作真時真亦假哭笑不得手段妙張遼戲耍三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