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威加徐州

定陶這邊大戰之時,顏良領着兵馬渡過黃河,趕至鄄城,後面曹操也領兵趕到.

聞敵軍兵至,太史慈忙打開趙信所留錦囊,依錦囊中所言行事.

太史慈引三千兵馬出城十里迎戰敵軍,正好碰見顏良恃勇而來,戰到十餘合,太史慈撥馬便退,麾下三千兵馬也慌亂退去.顏良領兵在後一路追趕,直追到鄄城城下,見顏良追趕得急,太史慈不敢引兵入城,繞城而走.

顏良見了,不再追趕,便令兵馬攻城.

城上見顏良兵馬勢大,城中又無主將,稍一抵抗,便棄城而走.

顏良等人沒想到如此容易就拿下鄄城,都得意洋洋的進了城,並派人報知曹操.

曹操得報後,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到袁紹兵馬竟然有如此戰力,不到一個時辰就佔了鄄城.

不由催促麾下兵馬趕往鄄城,儘快和袁軍會合,趕往定陶,定陶這兩日都沒有消息,曹操實在有點着急,曹洪新喪,曹操對夏侯淵的安危可是擔心不已.

天色晚了,袁軍士兵開始三三兩兩的埋鍋造飯,大都在城中的空房裡造飯,房裡的東西自然也就據爲己有了.原來在袁軍進城前,城中的百姓就已經被趙軍挾走大半了,此時只剩一座空城,袁軍進城後看到諾大個城卻沒有多少百姓,顏良等人也覺奇怪,但是也沒個頭緒,只令軍士多加小心,謹守各門.

忽地,人報城中火起,顏良等人正在一起慶功用飯呢,顏良聽了不禁有些焦急.

郭圖安慰道:"將軍無需擔心,恐怕是軍士不小心走水了,令人救下就是了."

顏良聽了,連忙派人傳令,讓衆軍士全力救火.

這邊屁股還沒坐熱呢,東、南、北三門都有人來報火起.

衆人聽了便覺事有蹊蹺,哪裡有三門同時起火的道理.

顏良和高覽、紀靈三人忙要披掛點兵去各處看看,城中傳來無數喊殺聲.

衆人大驚,出外一看,東、南、北三個方向火光沖天,殺聲也正是從這三個方向傳來的.

只一瞬間,城中四處火起,整個鄄城成了一片火海,袁軍軍士哭聲震天,更夾雜着宏亮的喊殺聲.

顏良兀自要引兵去各處平息,郭圖等人見了,連忙攔住,郭圖道:"將軍,事急矣,大軍還是先退出城去爲妙,免得爲敵軍所趁."

許攸也忙道:"是啊,如今情勢危急,還是先退出鄄城,再做打算."

顏良、高覽二人聽了,連忙點起兵馬出西門而去.

原來太史慈依了趙信錦囊中計策,依計詐敗,城中多備引火之物,又在東、南、北三門附近伏了三百人馬,只等敵軍埋鍋造飯,便令人四處放火,趁機奪了各門,太史慈則兵分三路,往各門接應,到時殺進城中.

顏良等人領兵狼狽逃出鄄城,計點兵馬,折損了一萬多兵馬,軍士多狼狽不堪,衣帽不全者有之,慌亂之中失了兵器者有之,丟盔棄甲者有之,糧草輜重更是損失殆盡,顏良等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怎生面對曹操,怎生回報主公袁紹.

出城十餘里,背後鄄城火光映紅半邊天,看上去豔麗無比.又行了數裡,碰見正往鄄城趕來的曹軍,衆人只得硬着頭皮去見曹操.

見着曹操,把兵敗一事跟曹操稍稍提起,曹操見了他們的模樣早已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想起自己還得依靠他們,好言勸慰,答應去書袁紹替他們說情.

顏良等人沒受到預期的冷嘲熱諷,反而聽了一番娓娓道來關懷之語,衆人感動之餘,又爲曹操幫忙說情一事感激不已.

兵馬整頓後,次日衆人又引兵趕往鄄城,此時鄄城卻成了一座死城,城中被燒得面目全非,大半房子被燒燬,有的房子要是走近了還會聞到非常難聞的焦臭味,這些多半都是來不及逃出的袁軍軍士被燒死發出後屍體散發出來的味道.

太史慈等人殺敗袁軍後,就棄了鄄城,往定陶和趙信會合去了.

曹操等人屯兵城外,派人去城中查探,得知城中的情形後,曹操在衆人面前假裝掉淚,更是大罵趙信卑鄙無恥,行此人神共憤之事.

突地想起趙軍裹脅百姓而走,應該走不多遠,忙和顏良等人商議下令拔營去追.

追了兩日,行將追上太史慈後隊,忙下令催兵急趕.

太史慈早就知道敵軍會趁機追殺,趙信設計時也早考慮到這點,令太史慈在來定陶的路上讓百姓繞路而走,就是因爲太史慈兵馬安排衆百姓繞路一事纔會被敵軍趕上的,否則以趙軍的行軍速度,曹操和顏良的兵馬是很難趕得上的.

太史慈見敵軍追了上來,也不回身接戰,下令往定陶急趕.

趙信進得城來,處理好城中的防務,出榜安民,穩定城中的民心,又派人整頓城中的治安.一切完畢之後,才令人把黃蓋帶上來.

黃蓋被帶到趙信面前,死死的看着趙信,既不說話也沒有動作.

趙信忽地好像能感受到黃蓋的心意似的,心中好像充滿了悲壯,再也沒有心思與黃蓋周旋了,對旁邊的軍士道:"成全了黃將軍吧."

郭嘉不由奇怪,爲什麼趙信連話也不和黃蓋說一句便要把他推出去斬了,剛想阻止,見趙信看來,那意思好像一會再和你解釋的樣子,忙把到口邊的話嚥了回去.

黃蓋昂然向外走去,走了幾步,反身向趙信行了一禮,轉身出去.

一會,血淋淋的人頭呈了上來,趙信看了一眼,不禁默然.

看郭嘉欲言又止的樣子,趙信道:"奉孝,你有什麼話就說吧."

郭嘉道:"主公爲何二話不說就斬了黃蓋?"

趙信嘆了口氣道:"奉孝,有些人的心一旦認定之後就不會再改變的,黃蓋就是這樣的人."

郭嘉想了一下覺得也是,在一邊也默然無言.

趙信整理一下心情道:"奉孝,鄄城那邊的事情應該差不多了,還是快些準備兵馬接應我二弟吧."原來鄄城的計策是趙信和郭嘉一同商量好的.

於是點起三萬大軍往鄄城趕去,留郭嘉、趙雲守城.

曹操和顏良的兵馬一直咬着太史慈後隊不放,只是卻總保持着裡許的距離.大軍狂追了一日,曹操看出事有蹊蹺,要是趙軍挾着百姓趕路的話,應該早就趕上了纔對.忙把顏良等人請來商議,把自己的推斷告訴顏良等人.顏良沉吟了一下道:"依曹公的意思呢?"

曹操此時也是左右爲難,難道就這樣灰溜溜的回濮陽去麼,如今鄄城已毀,定陶的情形又不知道,夏侯淵此時也不知怎樣了,這些問題交加在一起,把曹操弄得焦頭爛額.

終於還是捨棄不了對夏侯淵的兄弟之情,但是這樣追下去也不是辦法,趙軍若即若離,擺明了有陰謀,於是對顏良道:"反正看這樣子,我們是很難追上敵軍了,徒耗軍力無益,不如放慢速度,遠遠綴在敵軍身後向定陶趕去好了."

聽了曹操的分析後,顏良想不到什麼辦法,所以纔會問計於曹操,此時聽曹操這麼一說,不由看向郭圖、許攸二人,見二人點頭,顏良道:"就依曹公之意."

見敵軍追了一日就不再追趕,而是在後遠遠的綴着,太史慈知道敵軍已經起疑,也不去管他,照舊依計往定陶趕去.

如此行了兩日,和趙信軍馬會合,大軍就地下寨以待曹軍.

曹操得知敵軍果有接應兵馬,正暗自慶幸,驀地想起一事,大叫一聲:"不好!"

要不是旁邊有人扶住,恐怕已經倒了下去.

衆人也正暗自佩服曹操有先見之明呢,突然發生了此事,都被搞得手忙腳亂的.

程昱也是黯然,已經猜到曹操心裡所想,看來夏侯淵是凶多吉少了,眼下管不了這許多了,忙上去安慰曹操道:"主公先不要傷感,等確切消息來了再做打算不遲."

曹操聞言,精神微微一振,程昱說的也是,不能單憑自己的臆測就斷定夏侯淵遇害了.

一邊派人去定陶打探消息,一邊就地紮營.

趙信又重施故伎,派人把夏侯淵的首級掛到自己寨前,一邊打算派典韋領一萬人馬悄悄繞到敵軍背後,若曹操引兵來強夏侯淵首級的話,就讓典韋從其後殺出.不過趙信也料定曹操會看破此事,肯定會有一番安排,若自己不小心反而會中了曹操之計.忙和郭嘉、徐庶二人商量,把自己的憂慮告知二人.

郭嘉道:"主公,以曹操的爲人不一定會領兵來劫夏侯淵首級,就算來了也會妥加準備,對於此事應該慎之又慎."

徐庶也贊同道:"軍師說的極是,曹操性好疑忌,決不會如此輕易中計的."

郭嘉道:"主公不如依舊令典韋將軍領兵一萬行事,主公再兵分三路,太史慈將軍一路居左,許褚將軍一路居右,主公自領一軍居中,相互接應以策萬全."

趙信想了想道:"就這麼辦吧,到時三路齊出定能殺敗敵軍,就算敵軍做了萬全準備,我軍不能勝之也能安如泰山."

曹操得報後,親自引人來看,遠遠的依稀能看清夏侯淵的面目.新傷舊痛一起涌上心頭,曹操在馬上大叫了一聲:"痛殺我也",整個人搖搖欲墜,從馬上跌落,旁邊衆人連忙救起,飛快的趕回本寨去了.

此次出征,曹操帶着曹仁、程昱、呂虔三人,李典、毛玠、朱治、呂範四人守濮陽,三人得知後,連忙把曹操迎了進去,延醫救治,還後曹操這只是一時極怒攻心,加上喪弟之痛纔會如此,一會就醒過來了.當着衆人的面,曹操痛哭出聲,淚流滿面.

曹仁因擔心曹操安危而強自抑制的悲傷此時再也阻擋不住,哄的一聲衝向腦門,和曹操哭在一起.

這時顏良等冀州衆人也趕來探視曹操,見了這等情形,只好無言立在帳中.

程昱等一干曹操手下是束手無策,根本無從勸起,見冀州衆人進來,怕再這樣下去會失了體統,但想勸又不敢勸.而且曹操此時心中充滿悲憤,還是讓他發泄出來比較好.

還是曹仁看見顏良等人進來,怕曹操這個樣子會爲人所笑,忙扯了扯曹操衣襟,朝顏良這邊示意了一下,曹操反應過來,止住傷悲,打起精神應付衆人.

衆人見曹操恢復過來,都靜靜的等着他說話.

曹操道:"諸位,妙才的首級我一定要奪回來,決不能讓妙才暴屍荒野."

曹仁激動的道:"主公,你就下令吧!"

曹操想了一下,知道獨力難支,忙向顏良求助.

如今袁軍和曹軍合爲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然對此事不大讚成,畢竟夏侯淵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不想在他身上浪費兵力,但曹操既然開口了,不好回絕,顏良等人也只好答應幫忙了.

曹操得到冀州衆人肯定的回答後,就要立馬發兵.

程昱攔住道:"主公萬萬不可,趙信如此行事必有奸計,主公此去正中趙信下懷."

奈何曹操心意已決,無論如何都要引兵去奪回夏侯淵首級.

程昱退一步道:"既然主公非去不可,還得好好計議一番,準備萬全,就算趙信有詭計,到時也能全身而退."

郭圖、許攸二人聞言也忙表示贊同.

曹操聽了也覺這事不必急於一時,程昱的話未嘗沒有道理,於是問道:"仲德有何高見?"

程昱閉目沉思了一會道:"此事主公不可親往,令曹仁將軍領三千兵馬去即可,主公和顏良將軍領三萬兵馬接應,再煩高覽將軍領兩萬兵馬據守營寨,以防萬一."

程昱這般調撥衆人都找不出什麼漏洞來,於是便依其計行事.

聞報曹仁引兵來搶夏侯淵首級,趙信和華雄點起兵馬就衝出營寨,兩軍相迎,趙信在馬上引弓搭箭連出數箭,每出一箭,總有一名曹軍落馬,衆曹軍見趙信箭法如此厲害,相顧駭然.轉眼間兩軍短兵相接,廝殺在一起,曹軍人數又少,戰力又不如對方,支持了片刻,曹仁見奪回夏侯淵首級已經無望,連忙退兵.

趙信領兵在後追殺一陣,前面曹操和顏良引兵來接應曹仁,曹仁見了,急忙勒兵反身接戰.驀地趙信軍中號炮響起,兩側太史慈、許褚領兵殺出,三路兵馬一齊殺向敵軍,聲勢震天.

曹操知道如今已經騎虎難下,此時萬萬不可後退一步,否則大軍便有潰散之憂,一聲令下,引兵衝殺.

斜刺裡顏良碰上了許褚,鐵槍戰雙刀,兩人旁若無人的戰了二三十回合,許褚神力漸漸發威,攻得顏良手忙腳亂,雙刀齊出,往往令顏良應接不暇.顏良見勢不敵,撥馬便退,許褚不捨,一路砍殺敵軍,追了過去,一衆袁軍見顏良這河北第一勇將都不敵敵將,都紛紛而退.

趙軍的威力顯現出來,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半個時辰就殺得曹軍陣腳大亂.

敗勢已經無可挽回,曹操深深吐了口氣,便下令退兵.這兵馬一退,便勢不可止,衆軍反身就跑,全然不顧隊形,四散逃竄.趙軍在後好一陣追殺,直殺得屍首遍地都是,鮮血染紅了整個戰場的土地.

這邊大戰的時候,典韋也正領兵在攻敵後寨,高覽等人卻謹守不出,死守營寨.

趙軍一直追殺到敵寨,高覽令人打開寨門放自家軍馬入寨,哪知趙軍也一衝而入.曹、袁兩家聯軍大敗,棄寨而走,趙軍在後緊追不捨,直追殺了三十餘里,兩家聯軍潰不成軍,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被趙軍所殺的就更多了.

此戰曹、袁兩家袁軍死傷殆盡,五萬多人馬只跑掉一萬人馬,而且還都丟盔棄甲的,狼狽不堪,高覽被擒,許攸爲亂軍所殺,呂虔被殺,曹仁爲流矢所傷.曹操等人逃出百里開外方放下心來.曹操如今家底只剩三萬人馬,濮陽一萬,兗州兩萬,再也無力分兵據守,在逃回濮陽的路上,曹操就派人到兗州傳令,讓夏侯敦棄了兗州,合兵一處據守濮陽.

顏良是欲哭無淚,六萬人馬如今只剩一萬不到,逃出的兵馬大半是冀州兵馬,曹操的那一萬人馬損失殆盡,顏良逃得性命後便要自刎謝罪,虧得手下攔住.

戰後高覽被帶了上來.趙信令軍士去其束縛,又賜坐又賜宴,然後問道:"將軍還肯降否?"

高覽心裡早就願意了,跟在袁紹手下哪裡受過這種待遇,只是肚子餓極,趙信又沒發話,所以才風捲殘雲的把席上的雞鴨魚肉給掃清了,這時忙下跪參拜道:"高覽願降,高覽拜見主公."

趙信大勝曹、袁兩家聯軍後,派人回陳留搬兵,準備就此解決曹操,一面引兵去攻兗州,兵馬行到半路才知曹操已經棄了兗州,遂令典韋、徐庶領兵一萬去佔兗州,自己引大軍回定陶,只要陳留兵到,立刻發兵去剿滅曹操.

陳留的兵馬沒等到,卻等來了呂布引兵過盱眙襲壽春的消息.原來呂布自濮陽戰敗後就跑到徐州去投劉備了,劉備也心懷叵測的收留了呂布,令其屯兵下邳.劉備聞知趙信引兵進攻兗州,又不斷得到趙信節節勝利的消息,生怕趙信得了兗州之後會引兵來攻徐州,於是趁趙信領兵在外派呂布領兵兩萬去攻壽春,想趁機奪取壽春,最不濟也能拖一拖趙信的後退,使其應接不暇,這樣劉備就能贏得足夠的發展時間了.劉備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曹、袁兩家聯軍會敗得如此之快,呂布兵馬還沒到壽春呢,趙信已經大勝了兩家聯軍.

趙信聞訊不憂反喜,和郭嘉相視而笑,趙信大笑道:"不想劉備如此愚蠢,今次可得徐州了."

看着底下衆將的不解之色,郭嘉解釋道:"主公因爲一向和徐州交好,苦於沒有藉口取徐州之地,如今劉備不顧大義,縱兵來攻,以主公在徐州百姓、兵馬心中的威望,徐州可一鼓而下."

衆將聽了也都露出原來如此的神色.

趙信一邊派人傳令陳武、田豐二人據守不出,一邊令合肥、秣陵兩處兵馬去救壽春.

陳留兵至之日,趙信令趙雲總督定陶、兗州兩處兵馬,徐庶留守兗州,趙信自己帶着三萬大軍去襲徐州.一路過小沛往徐州而來,小沛望風而降.

劉備兄弟聞得趙信兵至,盡起大軍出城應敵.

兩軍對陣,趙信親自出馬大聲道:"我乃平南大將軍趙信,各位徐州的兄弟,劉備無故縱兵犯我州郡,我今出兵只爲劉備兄弟三人而來,與其他概不相干……"

趙信還沒說完呢,劉備見徐州兵馬軍心浮動,知道要是讓趙信繼續說下去的話恐怕會全軍潰敗,忙驅兵衝向趙軍.

奈何趙信軍中竟然響起了"徐州、汝南本是一家,自家人不打自家人"的口號,這是郭嘉想出來的計謀,徐州兵一聽,有人開始放下兵器,接着越來越多的人放下兵器,趙軍也不攻擊,繞過放下兵器的徐州兵.

到最後,整個戰場上幾乎所有的徐州兵都放下了兵器,只剩劉備三兄弟身邊的千餘人還執着兵器.

劉備一見這種情況,張飛斬殺那些擅自放下兵器的部下.這一來引起了衆怒,衆徐州兵紛紛撿起兵器反抗,朝劉備那邊衝殺了過去.

古來至今,戰陣上自家兵馬全部反水的事還是第一次發生,劉備三人真是衰到家了,好不容易從陶謙手中謀得徐州,最後卻落個被自家兵馬追殺的下場.

見事不妙,三兄弟領着一干親信就往徐州方向衝殺,拼死拼活衝到徐州城下,陳登站立城頭對劉備三兄弟高喊道:"我今獻徐州於大將軍了."下令放箭,城上箭如雨下.劉備三人再也顧不得城中的家眷了,慌忙繞城而走.

趙信一邊遣典韋、許褚二人領兵去追劉備三兄弟,一邊領兵進城.

這次趙信卻是以主人的身份進城的,百姓夾道歡迎.

趙信進城之後,先謝過陳登、陳珪父子,原來陳登父子在得知趙信引兵來攻徐州時就已經做了詳細的準備了,劉備以爲自己就在城外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哪知道麾下的徐州兵會紛紛反戈,徐州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失了.

劉備三人繞過徐州往下邳逃去,典韋、許褚引兵在後狂追,三人落荒而逃,連親信部下都顧不得了,那些跟着劉備逃命的軍士幾乎全都被典韋、許褚二人領兵殺死.眼見逃到下邳城下,劉備回身一看,除了兩個兄弟外,跟在身後的就只有五人而已,後面追兵追得急,三人不敢入城,往北而逃.典韋、許褚二人引兵來到下邳,典韋自引兵去追劉備,許褚領兵進城.

劉備等人一路專挑小道而走,終於甩脫了典韋,可身邊卻再無半個人影了,只剩兄弟三人了.追兵一去,三人又累又餓,全都癱坐在地.歇了一會,三人無法,只得繼續往北而逃,打算去投公孫瓚.

典韋回城和許褚會合,派人報知趙信得了下邳一事.趙信得報後,令二人返回徐州,把兵馬留在下邳.

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92章 鐵甲顯威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48章 烏雲蓋日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6章 喜得二城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臨淮魯肅第23章 未雨綢繆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97章 洛陽戰起第171章 暗箭傷人草船借箭第80章 初戰袁紹第50章 人生快事第20章 荊州出兵第30章 臨淮魯肅第30章 臨淮魯肅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9章 牛渚一戰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4章 幕後黑手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92章 鐵甲顯威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71章 兵發兗州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4章 奇襲董卓第80章 初戰袁紹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2章 連連得手
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92章 鐵甲顯威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48章 烏雲蓋日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6章 喜得二城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臨淮魯肅第23章 未雨綢繆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97章 洛陽戰起第171章 暗箭傷人草船借箭第80章 初戰袁紹第50章 人生快事第20章 荊州出兵第30章 臨淮魯肅第30章 臨淮魯肅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9章 牛渚一戰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4章 幕後黑手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92章 鐵甲顯威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71章 兵發兗州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4章 奇襲董卓第80章 初戰袁紹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2章 連連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