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兩軍對壘

謹守不出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得知是呂布引兵來搦戰,孔明心生一計,便來見劉備道:"王上昔日曾有恩於呂布,今其引兵來攻,王上何不以昔日之情說之,即使不能策反呂布,亦可使他君臣相疑,使趙信不能用呂布,則於我軍大大有利.況呂布往昔縱橫天下,爲一方之主,未必是真心歸順趙信,王上動之以情,責之以義,庶幾可令其陣前反戈."?

劉備喜道:"軍師所言甚是!"?

此番出兵荊州,呂布爲先鋒,到現在卻還一仗未打,呂布這個先鋒確實頗爲窩囊.好不容易等到趙信令其領兵來戰,劉軍卻閉門不出.任呂布在寨前百般叫罵,寨上的劉軍卻成了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口水戰打的火熱,卻沒一兵一卒出寨來.呂布正煩躁間,遙見劉備王旗飄上寨來,寨上現出劉備身影,關、張二將扈從左右.突然一個有如巨雷的聲音響起:"請呂奉先答話!"卻是張飛在替劉備喊話.?

呂布止住左右,單騎往寨下行去,離寨箭許之地勒住赤兔馬,於馬上抱拳向寨上道:"玄德別來無恙!"雖然如今劉備貴爲一方之主,最近又自立爲漢王,可在呂布眼中,劉備還是那個劉備,無論他頭上加上多少光環,在呂布心中的份量也未必會加重多少.?

聽呂布直呼劉備之字,張飛便要發作,卻爲劉備止住,探身向寨下道:"奉先一向可好?"?

"勞玄德記掛,布一向還好."?

話沒說兩句,劉備那招牌式的表情又來了,痛心疾首的道:"劉備德薄,不能與奉先共相立事,實乃平生一大憾事!想及昔日你我相交之情,備常心懷拳拳.徐州之事,是我誤了奉先,今奉先在趙信處,未審還得意否?"說的他和呂布好像有多大交情似的!呂布勢窮去投他時,劉備於他雖有收留之德,但兩人卻談不上有什麼深厚的交情.那時劉備雖有心想收呂布爲己用,可一來呂布桀驁不遜,絕難降伏,二來關、張二人對此又極力反對,所以劉備待人接物的那一套在呂布身上並未用上多少.而呂布那時絕對是心懷鬼胎,想取劉備而代之.就算兩人之間有交情,那也實在有限的很.?

劉備三兄弟雖有剿滅黃巾之功,可在早先風光無比的呂布眼裡,三人實在算不了什麼.往徐州投劉備是呂布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劉備兵敗,呂布勢孤力窮,爲趙信所獲,逼不得已降了趙信,後又爲其徹底降伏,再也沒有了爭雄天下的野心,只一心其效命.被迫歸順的那一段時間內,呂布心中免不了會怨恨劉備的無用,若非劉備在趙信手裡不堪一擊,他呂布哪裡會落得如此下場.雖然只是一時的想法,但經過這一段時間,可說劉備在他心中僅有的一絲好感也所剩無幾.?

而呂布本就是天性涼薄之人,雖然真心歸順趙信之後改變許多,那也只是對自己人而言,換成他人,呂布差不多依舊是那副樣子,而呂布一向又不大看得起劉備,劉備將這一套用在呂布身上實在是不太高明.無往而不利的招數卻在呂布身上碰了壁,只聽呂布淡然的道:"玄德昔日相待之情,布自不敢忘,如今兩軍對陣,相互爲敵,不是闊敘交情之時.我主齊王,仁義稱於天下,恩德播於四方,明達睿智,英明神武,天下歸心,玄德何不早降!"劉備話還未出口,呂布卻說起他來了,硬生生將劉備要說的話給堵了回去.呂布也不是笨蛋,兩軍陣前,劉備請他相見,又在陣前攀談起來,他懷着什麼目的一想便知,所以呂布纔會搶先出言勸降.?

孔明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事前曾讓劉備作書一封,沒說的話可以在信中說個詳盡,又能進一步的離間呂布君臣.這一手也是從趙信那裡學來的.當初趙信一封亂七八糟的書信,差點惹得劉備君臣失和,孔明對此可是記憶猶新,今日現學現用,以牙還牙,用在呂布身上.劉備動情的道:"趙信實乃漢賊,天下忠義之士莫不切齒痛恨,今後何去何從,奉先宜三思而後行."取過纏有書信的箭枝,又道:"這裡有我親筆書信一封,奉先細觀之,慎思之!"說完,彎弓搭箭,將書信射了過來.?

箭枝墜地,呂布卻並不過去拾取書信,於馬上道:"玄德,這信中所言之事,我想就不必看了."看來呂布連一觀書信的興趣也沒有.熱臉貼了人家的冷屁股,還絲毫不賣賬,劉備實在大失面子.?

劉備還沒來得及答話,一旁張飛早就忍不住了,朝寨下大吼道:"三姓家奴,我大哥好意相勸,安敢如此無禮!"此語一出,劉備先前所做的努力可就都泡湯了.?

這可是呂布的瘡疤,張飛在這麼多人面前給揭了開來,教呂布如何不惱,當即大怒道:"匹夫安敢辱我!"取出弓箭,力貫滿弦,羽箭去若流星,勢若奔雷,直取劉備.衆人都以爲呂布會取張飛,哪知呂布有心想射殺劉備立此不世之功,不取張飛,卻取劉備.適才劉備讓其前往答話之時,呂布就萌生了這樣的念頭,若非見關、張二人保護的周密,只怕羽箭早就出囊了.這會趁着發怒的當兒,來個攻其不備,想一箭全功.?

還好劉備身邊的關羽一直沒有放鬆戒備,一看呂布箭來,來不及揮刀劈落,伸手一推,推得劉備一個踉蹌,堪堪避過此箭.那箭直中劉備身後一名軍士,將他射了個通透,應聲而倒,睜大了眼睛,至死都想不明白這箭從何而來.?

呂布見這一箭都沒要了劉備小命,如此難得的機會,都沒成功,想要再射,是沒可能了,大感無趣,撥轉馬頭退往本陣.張飛扶住劉備,破口大罵,見呂布轉身,奪手搶過一把弓箭,取箭便射.張飛的箭術實在不怎麼樣,偏了許多.等其他人反應過來,彎弓欲射,呂布已經去的遠了.適才那一箭差點就要了劉備小命,若非關羽眼明手快,此刻劉備恐怕已經去給閻王當女婿去了.劉備驚魂未定,匆匆下寨去了.?

呂布每日率人在寨外搦戰,叫罵之聲不絕於耳,關、張二人怎麼按捺得住,若非劉備嚴令,二人恐怕早就領兵出戰了.到得第三日,張飛實在按捺不住,趁劉備稍一不留神,不顧孔明的森嚴軍令,偷領本部人馬出寨去戰呂布.?

趙信之所以連日遣呂布來搦戰,不過是料定劉軍必不會出戰,擾其士氣而已.若劉軍真的出戰,那肯定是有什麼詭計了,對此趙信可是早有安排.早已伏定兵馬,一旦劉軍出戰,呂布的任務就是佯裝敗退,設法引劉軍來追.?

呂布乾等了兩日,戰意早熾,一見張飛領兵衝出寨來,當即勒住兵馬,準備應戰.張飛領人一擁而出,挺矛直奔呂布,口中高喊道:"三姓家奴,燕人張翼德來也!"?

呂布大怒,一提繮繩,畫戟高舉,大喝道:"匹夫安敢辱我!"直取張飛.兩馬相交,矛戟相擊,金鐵之聲鬨然作響.但見呂布手中方天畫戟有如下山猛虎,出水蛟龍,每一劈每一刺,都有着驚天動地的氣勢,蘊含着無邊的殺機.張飛也毫不相讓,丈八蛇矛或擋或拍,每一矛都全力以赴,凜冽的殺氣隨着怒張的鬚髮而擴散開來,充斥着整個戰場.戰十餘合,不分勝負.?

驀地,寨門又開,左邊關羽,右邊魏延,各引一軍殺出寨來接應張飛.呂布見了,撥馬便走.張飛正殺得性起,哪裡肯舍,縱馬直追過去,高喊道:"三姓家奴休走!"?

一干趙兵早有準備,一見呂布回馬,便即整隊緩緩向後退去.?

張飛正追間,身後傳來關羽聲音:"三弟且住!"話音剛落,寨中鑼聲大作,張飛所部兵馬各各停下,不敢再違軍令.張飛驟馬斬殺了數名落後的趙軍,看看追不上了,關羽趕到,勸住張飛,二人一同回寨.?

纔剛回寨,呂布卻又勒兵迴轉,在寨外叫罵.張飛轉身便要出寨去戰,卻被關羽死死拉住,言道:"三弟,可一而不可再,你已違了軍令,若再有違,只怕軍法難容!"孔明的軍法關羽可是領教過的,當初孔明初次掌兵就差點斬了他關羽,如今張飛明知故犯,不知等着他的將會是什麼懲罰!張飛要是再犯的話,只怕劉備也難保住他.張飛心中一凜,孔明軍法之嚴他也不是不知道,當時頭腦一熱,顧不得許多就領兵衝了出去.要是殺敗了呂布,立下一功,還能在孔明面前有所交代.如今雖然有逼退呂布的微末功勞,奈何呂布陰魂不散的又來了,那點功勞也所剩無幾.再出戰的話,軍法絕難容情.?

吩咐魏延領人守寨,關羽拖着張飛進了大帳.才掀簾入帳,只見孔明面色森寒的坐在主位,劉備倒坐在一旁,神色頗爲擔憂.一見張飛進來,一紙張飛,孔明喝道:"左右與我拿下!"?

兩旁所立軍士一擁而上,要拿張飛.張飛焦躁起來,喝道:"無需你們動手!"衆人深懼其勇,不敢輕動.張飛揹着雙手徑自走到孔明面前跪了下來,高聲道:"軍師,張飛前來領罪!"?

張飛來這麼一手,倒頗有點出乎孔明意料之外.正要發話,劉備適時道:"軍師,翼德既然已經知罪,還望軍師網開一面,寬貸其罪,使其戴罪立功!"話說的恰到好處,孔明也有了臺階可下,躬身向劉備道:"王上,話雖如此,翼德如此任性妄爲,擾亂軍規,卻不能輕恕其罪,否則日後何以號令三軍."轉又高聲道:"來呀,與我拖下去杖責三十,以示懲戒."?

劉備欲待再說什麼,卻也不能太拂了孔明的面子,正不知怎麼開口爲張飛求情,廖立出言道:"軍師,如今兩軍對陣,正值用人之際,不如權且將這三十軍棍寄下,待退了趙軍後再行責罰不遲."?

孔明稍作沉吟道:"好吧,既如此,這三十軍棍權且寄下,如若再犯,兩罪並罰."?

三日轉眼即過,第三日,孔明遣人往趙信處下書,相約來日決戰.爲了這一戰,這三日孔明可是費足了心思,必欲一戰而挫趙軍銳氣.?

劉備使者將戰書奉上,趙信略微一覽,便批應戰.使者去後,諸將各都摩拳擦掌,紛紛請戰.趙信卻微笑着傳下令來,着諸將各歸本寨,謹守營寨.衆將俱都不解其意,既然已經答應了出戰,爲何卻又出爾反爾,守寨不出,這點實在令衆將想不通.尤其是像典韋一樣的好戰分子.?

趙信威勢日重,諸將之中也只有典韋敢直言相詢.趙信笑着道:"子滿放心,總會教你滿意的."典韋深知趙信從無虛言,當即放心的笑道:"老典只要有仗可打就滿足了."?

俟諸將離去,龍充忍不住出言道:"大王既無意與之一戰,爲何又答應出戰,如此一來,豈不失信於人,有損大王威信?"趙信有意無意的看了郭嘉、徐庶一眼,郭嘉似乎若有所思,後者則一臉平和的端坐着.徐徐道:"兵者,詭道也!當兩軍陣前,戰與不戰,盡皆在我,豈能隨敵方而動!誠信之道,視人而定,與敵言信,豈非謬乎!劉備、孔明若是看不到這點,就不配言兵."看來趙信是有心戲耍劉備、孔明瞭.其實也是的,哪有人家要戰就應戰的,那樣豈不是太被動了麼!前三日,劉軍一直堅守不出,如今突然相約決戰,且不說他們有沒有詭計,就算雙方光明正大的決戰,也不能由他們說了算.換句話說,在趙信而言,征戰之事,主動權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在何時何地開戰,當然要由己方來定.下戰書只不過是墨守成規之舉,碰見一個趙信卻是完全不顧這一套的主.?

一番話卻讓龍充大長見識,什麼叫作強詞奪理,本來是有失道義的事,到了趙信口中卻成了理所當然的,卻沒有辯駁的餘地,不得不令人佩服.?

第四日,劉備和孔明點起大軍,往趙軍營寨方向進發,到了地方,列陣而待,左等右等,趙軍就是不來,探子接二連三傳來的消息就是趙軍全無動靜,沒有一絲出戰的跡象.其實一開始沒有看到趙軍,孔明便知趙信多半又在使詐.孔明只是沒想到趙信會在這種事上也玩上一手.而今看來,趙信好像完全不在乎威信受損.倒教孔明又學了一個乖.?

這次不大不小又是一個悶癟,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孔明費盡心裡安排好的計謀都在趙信手裡無疾而終,教人都不知說什麼好了!劉備和帳下諸將都挺鬱悶的.?

三天下來,形勢卻來了個大逆轉.變成了劉軍欲求一戰,而趙軍看上去卻一點都不着急,否則怎麼會放過這個決戰的良機.更令人不解的是,趙軍遠來,又深知劉、曹、馬三家訂有攻守同盟之約,卻一點也不怕曹軍趕來支援和西涼兵出關奔襲洛陽似的.對西涼兵奔襲洛陽不擔憂倒還說得過去,怎麼說趙信都已經在洛陽集結了重兵以待.可對於曹軍的來援,卻持着這種態度,實在令人不解.?

其時曹操已經收到消息,令夏侯敦、劉璝、泠苞領兵三萬先行,自領八萬大軍,率程昱、法正、彭羕、嚴顏、李嚴、雷同、張任、楊懷、高沛、曹休等人,出上庸,直奔荊州而來.?

兩次設計,全都無功,徒自耗費人力,軍中士氣因此頗受影響.對孔明來說,現在急需與敵一戰來振奮士氣.但兩軍就這麼相持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回營之後,孔明不斷的在這兩者之間權衡着,一時間卻難以做出抉擇.?

次日一早,呂布竟然又領兵來搦戰.這實在太也奇怪了,昨日相約一戰,都同意了,卻避而不戰,今日卻趕着求戰.不得不令人懷疑趙軍必定有什麼詭計,連劉備、關羽等都能想到這點,就更不用說孔明瞭.?

孔明自歸於劉備以來,深知往後要面對的是趙信這等強敵,所以就開始非常仔細的研究趙信以往的各個戰例,希望從中能找到趙信用兵用計的一些習慣和成例,甚至是破綻,爲今後與趙信對敵作準備.可研究來研究去,以孔明這等才智之人卻也不得要領.趙信實在是不同於以往的兵家,用兵根本無跡可尋,或者說他隨心所欲更恰當,不守舊法,不依成例,有時突兀,有時穩健,或以奇計制敵,或以陽謀克敵,計謀百出,令人防不勝防,實在令人難以捉摸!雖如此,但孔明也從沒灰心過,自信以己之才,定能輔助劉備,匡扶漢室.?

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80章 初戰袁紹第83章 削平吳郡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39章 爲官廬江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89章 終得漢中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31章 誅殺董卓第63章 見義勇爲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67章 趙信之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章 進兵汝南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93章 神威無敵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4章 敵酋喪膽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45章 兵發九江第6章 名震洛陽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95章 定計制敵
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80章 初戰袁紹第83章 削平吳郡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39章 爲官廬江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89章 終得漢中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31章 誅殺董卓第63章 見義勇爲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67章 趙信之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章 進兵汝南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93章 神威無敵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4章 敵酋喪膽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45章 兵發九江第6章 名震洛陽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95章 定計制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