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

“金城誰獻議,老作尚書郎。”————————【紫荊關】

未央宮,尚書檯。

匆匆走過建禮門,滿腹怨怒的尚書令吳碩入中臺後第一件事就是找那個與他撞了名諱的、尚書郎馮碩的麻煩。

“諸尚書都正在議論、未有定論的事,偏你區區一個尚書郎便敢上疏奏事,你眼裡可還有我等麼?”剛纔吳碩還想與皇帝抗辯幾句,試圖爲自己、以及尚書檯多爭取幾分權益,可董承倒好,直接拿馮碩的奏疏來堵他的嘴。這讓吳碩再想堅持,也只能是顯得自己別有私心,而馮碩卻是大公無私:“實在是諛臣行徑!”

尚書僕射荀彧隔壁聽到這裡的動靜,很快起身趕來,看到怒氣衝衝的吳碩,又看了看圍在一旁的諸人,微微皺眉,輕聲道:“諸君都各自忙去吧。”

“都留在這!”吳碩這一次並沒有給荀彧面子,作爲尚書令,且不說其個人的品性,他在中臺的權威還是很大的。吳碩留下了諸位尚書以及尚書侍郎們,指了指馮碩,將剛纔的事簡單說了一遍:“馮郎一人之見,向天子與承明殿諸公倡議分中臺擬詔之權,另假於他人。如此公忠,實在是我等所不能及,只是他一人之行,擅自爲之,倒把我等襯托得拙劣不堪了!”

一想到剛纔的情形,吳碩可不覺得自己裡外不是人了麼?而且當着皇帝以及那些人的面,暴露出自己在尚書檯多年,居然連一個尚書郎都管不了,這傳出去像話麼!

“還有這種事?”刑部尚書郭溥喉結上下滾動着,像是喉嚨裡有痰一樣,含糊不清的說道:“雖是你一人之言,可儘管上疏陛下,但你也代表了我尚書檯。如今你雖是迎合了上意,但又置我等於何地?”

郭溥在尚書檯年紀最長,鬚髮皆白,向來安靜守成,少生事故。於今是馮碩此舉的確大爲不妥,他光顧着自己,絲毫沒有考慮到一干同僚的處境,郭溥這纔出面指責了幾句。

“使諸君增憂,在下實在愧甚。”馮碩口中這樣說着,但是面上卻並沒有認錯的意思,他擡頭看了吳碩一眼後,迅速的低了下來:“職權更易,古來有之,我等大臣自當一心爲國家便宜計。今中臺多事,各有職司,實不便於再秉筆擬詔,徒然使中外非議。陛下乃古之少有明主,權分權合,在乎一心,尤其是我等所能置喙?若因不捨擬詔之權而申議拒之,則我等以後行事還能秉持公心麼?”

“此何等謬言!”吳碩從鼻子裡不屑的噴出氣,冷哼了一聲:“現在人們都知道你一心奉公,我等卻成了貪權小人了!”

他這話隱隱將自己與其他尚書們綁在一起,將馮碩孤立與對立面。

“馮郎此舉雖然孟浪,且不說對錯與否,到底也算是一心爲公。吳公責備一通也就罷了,切莫動怒,否則傳至外朝,我等的臉上也不好看。”荀彧輕聲說道,似乎是想在一邊打圓場。

吳碩卻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馮碩已經上奏天聽,爲皇帝所知,自己若是用尚書令的身份去威逼懲處,反倒不妥。只是別人或許不明白馮碩此舉的用意,他卻是再明白不過了,迎合上意,不惜違逆輿論,這種事他很早以前就做過了。也正是因爲他處處逢迎權臣,辦事得力,自己才能從一個微末之職直躍爲尚書令。正因爲自己就是走這條路的,所以纔會對模仿他的後繼者百般戒備。

“哼。”吳碩面色不善的看了馮碩一眼,沒有再繼續追究下去,而是說道:“今日既然談論及此,不妨就說一說這件事吧!我等爲國家擬詔無數,擬寫詔書不是寫文章那樣簡單,其中措辭嚴厲與否、行文規矩,熟悉典章制度、風土人情,乃至於天下官吏、軍士的籍貫、經歷種種皆清楚分明。可以說放眼朝中,再沒有人比我等尚書、侍郎更適合此務了。”

郭溥等人左右相顧了一下,猶疑着點了點頭,其實他們最多也就點點頭,真要他們一致表態,從明面上對皇帝削弱中臺大權表示反對,就郭溥而言,他們還不敢貿然集中聲勢表態,這樣就真的成貪戀權勢了。

“此事……陛下自然有他的遠慮。”吏部尚書傅巽說道:“若是便宜,此事還有何可置喙之處?若是不利於朝廷,吾等自然要上疏諫言。只是……”他環顧了一眼在座衆人,慢慢說道:“於今之事,既已下承明殿,有詔書在前。我細思量之也未覺不妥,也不知有何爭論不可的地方?”

“傅公悌。”吳碩有些不滿的看着他,輕輕向前邁了一步,似乎有從氣勢上逼迫的意思:“吏部督責公卿、郡縣各僚屬,每年上計、考課,薦舉徵辟之才的考察策試,凡此種種,吏部所轄繁巨。倘或失了此權,單憑公文,誰又會敬遵吏部,敬遵中臺威權?”

傅巽不爲所動,他搖了搖頭,說道:“蒙陛下特詔,我等尚書已是二千石官,比同郡守,但仍次於諸卿,更遑論三公。能得詔命考課天下僚屬,難道僅是此威權麼?即便無此權,底下官吏僚屬,誰敢不把考課放在心上?”

他這一番話無疑點醒了衆人,誠然,如今各尚書手中的職權比以往要大很多,外朝治民,內朝治吏。無論是吏部、度支部、兵部,還是其他,外朝相關臣子僚屬誰不敬畏?難道他們敬畏的僅僅只是擬寫詔書所附加的威權麼?如今隨着尚書檯職權的擴大,在聰明人的眼中,擬寫詔書的權力已然成了一個雞肋,自己每日的公事都忙不過來,就算繼續留在手中,也只是讓那些身份低微的尚書郎們去寫,留之何用?反倒是會引起皇帝猜忌,成爲外朝官們攻訐的手段。

如果能趁此機會將其拋開,自然是再好不過了,當然,這其中皇帝若是能進一步規範尚書檯的職權,嚴加確定內朝治吏的準繩,這樣就更好了。

吳碩無可奈何,他忘記北地傅氏一族從來就深得皇帝重用,哪裡會擔心大權旁落?可他實在是從這件事中察覺到了危機,明白皇帝這次似乎不單單是針對尚書檯,很有可能是針對的他。吳碩無法,只得求助似的望向荀彧,希望他能站出來爲他說上幾句。

可荀彧卻沒有站在他這一邊,而是閉口不言。

自知犯了衆怒的馮碩見此,更是抓住最後一絲機會說道:“事已至此,徒說無意,有賴天子聖明,吾等謹遵詔令即可。”

“你倒是會說這些話,既如此,當初又何必擅自上疏,讓我等難堪呢?”吳碩沒好氣的說道。

“同樣是爲朝廷做事,上疏諫言,難道還要分說得與說不得的麼?”說話的卻是守尚書郎中劉巴。

吳碩見就連一個才入尚書檯未滿一年的尚書郎中都敢反駁自己,不禁氣惱至極,他狠狠一揮袖,轉身離去:“罷了罷了,任由爾等爲之好了!”

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
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