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

“一日日物價高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斗粗糧折四量。”————————【端正好·上高監司】

“你說什麼?益州糧谷到了?”長安一家府宅之中,一個耳順之年的老者猶自不信,狠狠盯着跪伏在地的蒼頭:“你親眼見到的?”

那蒼頭往地上連連叩首,忙道:“何敢隱瞞!那隊糧船是從灃水集中運到昆明池存放,然後再從昆明池入渭河運往長安北門,在渭橋邊下的貨,一路直接送到東西市。沿途的農夫、流民見了,都說今年得救,在哪裡歡呼萬歲,聲音比當年董賊死了還要熱切!”

老者就臨時住在東西市附近,城西北的‘萬歲’聲他自然是聽見了,不然也不會着急忙慌的叫來奴僕這兩天爲他打聽。儘管事實確鑿,他最後還是確認了一遍:“糧船真是從灃水來的?我記得太倉的漕渠也溝通灃水,難保不是從太倉運過去,假借蜀糧運到的名頭安撫人心。”

這老者姓駱,字伯彥,是京兆下邽縣的一個豪強,年輕的時候曾在大儒劉寬門下就學,又在河東郡當過幾年縣長,後來因罪免官,只好回鄉潛心經營家業。去年憑藉往日在部分士人羣體中的關係,好不容易從朝廷採買餘糧、檢修水利的政策背後打聽到今年可能將有旱蝗的消息,於是駱伯彥當機立斷,與其他幾個消息同樣靈通的豪強拿出家財,緊隨着政策與朝廷爭購民間餘糧、甚至不惜付出高價。

由於早有準備,今年發生旱災的時候駱氏並未受到什麼損失,在身家得到保障以後,駱伯彥很快又打起了別的主意,他不僅趁災年低價兼併了大量田地,更想靠着儲存的餘糧在東西市裡賺一筆橫財。爲此他不惜以年邁之資,親赴長安與其他抱有相同打算的豪強合謀哄擡糧價,相信只要辦完了這件事,他京兆駱氏的實力必將蓋過同出一脈、如今卻已分家的馮翊駱氏。

儘管期間有京兆杜氏、董氏等家不知是掙夠了還是聽到了什麼風聲,接連退出,但依然沒有讓駱伯彥等人有所顧忌,反倒趁這個機會搶佔份額。試問平日一兩百錢、甚至數十錢一石的谷麥,放到現在要數千錢乃至萬錢,近百倍的利益在前,誰還能輕易割捨?最後聽說沒過多久,中途退出的杜氏好像又派人回東西市偷偷賣糧了,駱伯彥當時還在服膺自己的先見之明,沒想到此時就遇到了變數。

“主公睿鑑,小的也是這麼想。”蒼頭奉承了一句,仍匍匐般跪在地上,接着說道:“只是昆明池在上林苑,小的進不去,所以與人沿着灃水往南騎馬走了半天,快走到子午谷的時候就見到大批的糧車從南邊運到灃水河岸,然後被搬到船上。”他偷偷窺探了一眼老者難看的神色,小聲補充道:“小的準備湊近打聽,還沒近前就被領頭的隊率趕走了,但小的聽他們的口音,好像確實是漢中來的。”

子午谷是漢中離長安最近的一條路,聽說此次朝廷收服益州只打了幾場關鍵性的硬仗,對蜀郡、廣漢這些富饒之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小。尤其是漢中府庫,裡面存儲着無數由張魯歷年搜刮的糧草金銀,而今年的旱災只出現在關中、雍州、涼州等地,有秦嶺之隔的益州沒有受到任何波及,所以有充足的儲備調度北上。若是有益州糧的傾力支持,再加上太倉現有的存糧,糧價勢必會跌落在塵土裡撲騰不起來,那他們去年花高價與官府爭購的餘糧豈不是要賠?

“漢中……”駱伯彥喃喃自語,似是不敢相信現在這個局面,復又如夢初醒,強作安慰道:“不、不,古者千里負糧饋餉,率十餘鍾而致一石。蜀地就算有糧草百萬,其間羣山險阻,又能運出來幾成?這必然是在虛作聲勢,哄騙小民!”

那蒼頭這時擡頭看向駱伯彥,似乎欲言又止。

“你還有什麼話就說。”駱伯彥沒好氣的揮袖道。

蒼頭不敢隱瞞,忙低頭說道:“小的看見他們運糧的車很奇怪,看起來像是尋常的鹿車,可樣式卻輕便許多。上面裝載的糧谷比都快趕得上軍中的輜重車了,而且還只需兩個人前後出力就能拉動。”

軍中用的輜重車能載動二十五石的糧食,但需要人與驢、馬、牛等牲畜合力才能驅動,體型也笨重龐大無比。普通的獨輪鹿車根本達不到這樣的載重,就算是裝十石也是非常不容易了,駱伯彥半信半疑,這個消息虛實參半、真僞難辨,讓他一時拿不定主意,最後只好親自去打聽。

於是一路輕裝簡從,駱伯彥很快來到侍御史侯汶的家中,卻發現早有幾家人登門入內了。駱伯彥進去後與幾人打了招呼,彼此都是從馮翊、扶風等地過來的,交情雖然一般,但此刻利益攸關,也都各自陪着笑臉。

侍御史侯汶這些天在主持賑濟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扣下不少谷麥,只是他身份敏感,不好親自出面,便轉手以高價賣給了駱伯彥等人,彼此同氣連枝、互利互惠,終於得償爲官所願。見到駱伯彥等人約好了似得跑到他府上來,侯汶的臉色還是有些不高興的沉了下來,他說道:“當下時局不安,你們一齊到我府上來,生怕旁人看不出什麼來?”

“侯君且寬心。”一個寬面大耳的中年男人擠出一臉笑,天氣炎熱,他臉上無論怎麼擦拭都好像泛着一層油光,看着就讓人覺得膩:“在下是走路來的,身邊就跟着一兩個家奴,擔保無人察覺。”

其餘人也七嘴八舌的說自己來時是如何的低調不惹人注意,侯汶見他們都是故意打扮平常,這才放下心來。

“這也不能怪我多心,自從賈詡守孝回來了以後,平準監的那些人便經常出沒各處,時刻窺探,弄得我這糧也不好放賑。更遑論還有平準、太倉、均輸三官聯手搞什麼平抑物價,如今我也只能發京兆府庫的存糧,連太倉哪裡也伸不進手了。”侯汶頓了頓,拿起茶碗正準備飲下,半途一停,忽的皺起眉說道:“還有京兆尹胡邈、長安令王凌的態度近來也很古怪……”

駱伯彥傾起上身,如今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牽動着他的心思,他詢問道:“敢問是何古怪?”

“我也說不出來……”侯汶脫口說道,說到一半忽然住了嘴,認爲這樣倒是顯得自己有失權威。他輕輕咳了一聲,生硬的別過這個話題,說道:“不說這個,諸君來此,不知可有見教?”

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
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