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

“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

幽州,易京。

自從月前公孫瓚出兵漁陽,征討閻柔等烏桓部族,在潞縣遭遇袁紹與閻柔兩軍夾擊,死傷兩萬餘,敗退而歸之後,便一直龜縮在他修築得固若金湯的易京。

高樓之上,關靖手持一信,苦苦勸道:“王門在東界別營爲敵所圍,堅守數日,彼處與易京互爲犄角,不可輕棄!何況如今軍心低落,一人被困,衆人無不觀望將軍舉止,還請將軍出兵一救,以激將士攜手禦敵之心!”

坐於一旁的從弟公孫範也跟着附和。

若是在以往,公孫瓚那裡還坐得住,早早的就親自帶兵去救援部將了。可如今卻不知怎的,公孫瓚忽然畏首畏尾了起來,說什麼也不鬆口。這好像是由於前一次救援漁陽,公孫瓚便遭遇了雙方人馬的夾擊,自己折損了大半白馬義從才得以逃生,如今場景再現,公孫瓚生怕袁紹又在故技重施,便鐵了心的不聽人勸:“夠了!”

他大手一揮,寬袖陡然舞起一陣冷風:“我已撥了王門五千兵馬,他自己無用,守不住屯堡,我不給他軍法,他倒還敢奢望我去救他?爾等豈知,救一人容易,救所有人難!今救王門,則以後他人皆一味求救,誰還肯出力死戰?”

公孫範被他說得訥訥無言,而關靖卻是激動的說道:“君侯!”他站了起來,對公孫瓚行了一禮,擡起臉時已皺緊了眉頭:“如今所重,唯軍心、士氣不可失!今若不救,人心可就散了!”

“我公孫瓚帶兵多年,不說有恩,但說有威。連漢室到如今都尚有人心,我不信手底下人會離我而去!”公孫瓚跪坐席榻之上,端起酒猛地喝了一口,道:“走吧!”

關靖面色鐵青,但終究不敢違拗公孫瓚的意思,於是敷衍的行了個禮,便於公孫範一同走了出去。

公孫範徒有膂力,卻沒個主張,他此前本來信服關靖的看法,認爲當下軍心爲重,部將遇險,主將就更應該做出行動,不拋棄不放棄,才能凝聚軍心。可適才又聽了公孫瓚的一番強詞奪理後,被他的氣勢懾住,平日裡他又是極信服這個從兄,是故在當時便被公孫瓚所說動,認爲對方的纔是正確的了。

不僅如此,在下樓走出來的時候,公孫範甚至反過來試圖說服關靖:“其實君侯說的也沒錯,如今局勢危急,其他部將不能全仰仗君侯一人武力,是該竭力死命。昔年項王背水一戰,不就是置死地而後生麼?以我之見,還是君侯說得對,讓他們自去應付,我等曾屢敗袁紹,如今只一時受挫,何至於抵擋不住的地步?”

關靖鄙夷的看了公孫範一眼,對方毫無主見,人云亦云的脾性他也知道,若不是看在對方是公孫瓚當前最信任的親信,他又豈會說動對方與其結伴登樓勸諫?如今竟是被他的糊塗愚鈍給氣笑了:“你以爲還是當初麼?你看看這些高樓,看看這四方的城牆,我等當年隨君侯縱兵河北,何時稀罕過這些城防!”

公孫瓚與諸將在易京各建高樓,樓以千百計,其中以公孫瓚的主樓爲甚。他的高樓本就牢固高聳,自從敗亡歸來後,公孫瓚更是鑄造了一扇鐵門,每日高居樓上,足不出戶,甚至屏退左右親信,只留下婢妾侍候。遇見有緊急文書、或是親信求見的時候,便用籃子盛裝文書吊上去,親信也要除去兵器甲冑方可入內,這樣種種匪夷所思的舉措,讓許多人私下裡議論公孫瓚是在潞縣被袁紹、閻柔等人打破了膽子。

這樣的言論,公孫範原本是不信的,如今所思所見,卻不得不往心裡去了,他略遲疑道:“這……”

“你再想想今日君侯穿的什麼?”關靖一句話便讓公孫範才轉變的立場再度動搖起來,他不待對方回答便自問自答道:“他穿的是深衣!”

“深衣怎麼了?”公孫範沒反應過來,疑惑道:“以前君侯也不是沒穿過,深衣寬大,又足以保暖,這時節……”

關靖被對方的愚鈍氣到了,他打斷道:“君侯應敵接陣的時候,幾乎隨時都要上馬殺敵,何時卸過甲?”

公孫範忽然睜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時他二人已經邁出了沉重的大鐵門,走到朗朗日光之下,可兩人之間的談話卻未能讓受到日光照射的身體溫暖多少,只聽關靖在公孫範耳邊低着聲音,說出一句讓人如墜冰窟的話:

“君侯他變了!”

至於變成什麼樣了,關靖不用說,公孫範也逐漸明白了,而這一次,事實也告訴了他關靖所言句句屬實。只是公孫範心中仍有僥倖,他與公孫瓚是手足,從小一起長大,在很小的時候他就一直仰慕這位給家族帶來榮耀的從兄,成年後更是緊隨左右,他的眼裡永遠只有公孫瓚高大的背影與戰無不勝的神話!

所以公孫範在辭別關靖後,又找了個機會去見了公孫瓚,當他直言問道爲何自從潞縣回來後公孫瓚便很少帶兵攻戰,整日龜縮於易京時,公孫瓚答道:“我當年驅退烏桓,掃除黃巾,自以爲天下指麾可定,輕言易得,誰知形勢變化,非我所能決。既然時運未至,不如暫且休兵,幸而有童謠稱此處爲佳地,而諸營樓衆多,積穀三百萬,藉此,足以敵袁紹之兵,待天下之變。”

聽了這話,公孫範沒有像往常那樣跟着欣喜雀躍,反倒是一眼不發,只覺得眼前這位穿着深衣的中年男子,不知什麼時候鬢髮蒼蒼,竟有些不像記憶裡的那個英雄了。

過了一日,王門舉兵投降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傳了過來,緊接着,袁紹又遣張郃進攻易京南面大營。營中將兵本就以爲單靠自己根本無法固守,何況是有了王門的前車之鑑,知道公孫瓚絕不會出手相救,心寒之下,或是士兵犯上,殺將帥投降,或是無心防守,任由袁紹攻破大營。於是短短數日之間,袁紹便逐一拔掉易京附近的營寨,讓易京從此徹底成爲了一個孤城。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