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

“性不安於道,智不周於物,其所以事上也,惟欲是從,惟利是務。”————————【漢紀?孝哀皇帝紀】

“稟陛下,匈奴酋豪皆以部落爲姓,世代相襲,朝廷可擇其一字、或以諧音改爲漢姓。”由於家傳的緣故,金尚熟悉匈奴的風俗民情,侃侃談道:“至於尋常的匈奴人淪爲附落,鮮有氏姓。如若要更改漢姓,則當另賜姓氏。”

“那就以花草木石這些尋常之物爲姓,具體如何改換,交由底下郡縣守令來做。我只有兩句話,一、不準以劉氏爲姓;二、儘量尋些生僻的姓氏,免得與當今的大族同姓,引起不快。”皇帝伸出兩根手指,淡淡的示意說道:“改姓易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出一年半載即可見到成效,但移風易俗卻非如此。”

金尚答道:“謹諾,尋常匈奴人一生都未能有一姓,朝廷此舉無疑是莫大恩典,相信政令推行下去,底下的那些匈奴人必然感激涕表。至於說漢話、隨漢俗,匈奴人久習胡風,未必會那麼輕易的改掉。故而臣以爲除了官府強令以外,不然以利導之,諸如每家但有一人熟悉漢話、漢俗,則減免賦稅徭役;若期年之內仍固守舊俗陋規,則處於重稅勞役。胡人逐利畏威,如此必能使其競相改換。”

很少有人會懂得稅收的調節作用,皇帝不免對金尚多看了幾眼,目光中帶着欣賞:“韋誕有州郡之才,我原以爲他已是殊爲了得,沒料到侍郎也有過人才資,看來‘三休’之名,實不虛也。”

金尚心中一動,忽然拜道:“臣不過讀了些雜書,忝與彼等同列‘三休’。單論起來,韋甫休有州郡之才,勸農令第五文休善於經綸,皆爲臣所不能及。”

第五巡可不比金尚、韋端兩人與馬日磾關係疏遠,他曾是馬日磾爲太尉時所徵辟的掾屬,二者情誼深厚。現在雖然只是一個六百石的勸農令,但掌管着整個關中、幷州等地的民屯事務,權勢不容小覷。

皇帝做不到像信任金尚、韋端那樣提拔第五巡,此時不由沉下臉來,責備的盯着金尚,也不說話。

金尚自知失言,他還沒與皇帝真正打好關係就急着引薦親朋,不僅人舉薦不成,反倒會引起皇帝對他的反感:“還請陛下恕罪,臣……並沒有別的意思。”

“做好你分內的事就行了,你們是何等樣的爲人、何等樣的秉性,我都看在眼裡。而況選人用人,我心中自有權衡,也用不着你來提醒。”皇帝面無表情的說道。

金尚冷汗涔涔,話不敢出。

就在這個時候,車駕到了,金尚這才鬆了口氣,在路旁目送皇帝穆順等一干黃門步入掖庭。

穆順虛扶着皇帝,弓着腰超前半步,爲皇帝引路。在經過一個拐角時,皇帝卻忽然止步了。

“陛下?”穆順有些詫異的看着皇帝。

“皇后有何事要見我?”皇帝站在廡廊中間,若無其事的打量着經過董皇后督促翻修的椒房殿。

“奴婢哪裡知道呀,是皇后身邊的長御說有要事。”穆順訕訕的說道。

“這個時候,也該進膳了……”皇帝張望着宮牆之上漸深的天色,心裡犯起了嘀咕,董皇后是個聰明的女人,不會不知道男女之間的事。眼下專挑這個時候,一會聊幾句話,剛好就到用膳的時辰,皇帝若是拋下皇后走了,外間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而皇帝用膳又要遵循冗長的禮儀流程,用完之後天都黑了,皇后大可順理成章的安排就寢……

穆順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皇帝的臉色由淡然自若變爲進退兩難,不知道皇帝爲何因‘進膳’而感到煩惱。這時只聽皇帝忽然輕笑一聲,好似算定了什麼主意,吩咐道:“穆順,你一會去宋貴人宮中,就說我晚上去她那聽她彈琵琶。”

“謹諾。”穆順不由想道;陛下到底是對宋貴人情有獨鍾,也不枉自己親近宋氏一場。

穆順在皇帝進椒房宮了以後,即刻前往宋貴人所在的披香殿,宋都身邊的郭采女聽了,霎時便喜道:“好、好,有勞穆黃門,我這先記下了。”

郭采女是宋都身邊最信任的宮女,她的話幾乎可以爲宋都做一半的主,有了這句話後,穆順便笑着告辭。郭采女起身相送,隨手附贈了幾塊金餅,低聲道:“平日裡椒房有什麼事,還請穆黃門多爲我家貴人留意着些。”

“好說、好說。”穆順掂着金餅,滿意的走了。

待穆順走後,宋都有些納悶的說道:“你不說我琵琶還不到火候,一時拿不出手麼?怎麼這就急着應下了?”

郭采女臉色變了幾變,笑着答道:“國家難得過來,總不能將其推開吧?”

等到了晚間,郭采女便在門口張望了好些時候,宋都在一邊失望的說道:“會不會不來了?”說完,她又有些慶幸:“還好,不用丟醜了。”

“一定會來的。”郭采女十分有底氣的說道。

“這是爲何?”宋都好奇的問道。

郭采女看了宋都一眼,皇帝若真是不來,又何必在去皇后宮裡的時候,半道上特意讓穆順過來陳說?這裡頭肯定有一個緣故,再聯繫到那天她在織室取秋衣時偶然聽到的交談,心裡愈發篤定了。

“貴人且先不要問。”郭采女跪坐在宋都身邊,認真的說道:“今夜請貴人務必要討得陛下歡喜。”

“皇帝哥哥在我這裡一直都很高興啊。”宋都疑惑的蹙起眉頭:“你很不對勁,是不是有什麼話瞞着我?”

在宋都的催促下,郭采女只好勉強將事情告訴了她:“奴婢那天在織室聽見椒房殿的兩個宮人說話……”

“啊?”

事情果然如皇帝所料的那般進展,就在皇帝用完膳之後,宋貴人身邊的郭采女如期而至,代宋貴人來請皇帝。

“宋貴人託你來請陛下?”董皇后臉色有些不愉快。

郭采女謙卑的說道:“謹諾,陛下早先派人來說好了,要聽貴人彈琵琶。”

這句話一語雙關,看似是回答董皇后,實則是對皇帝提的醒。

皇帝哈哈一笑,道:“既然有約在先,那便不得不去,皇后早些歇息吧。”

說罷便毫不拖泥帶水的起身離去。

“宋都欺人太甚!”董皇后氣得頭上的鹿角金步搖止不住的顫抖,她厲色說道:“本宮未曾與她產生過節,平日互不相犯,她竟還敢與本宮過不去,真當本宮是好惹的麼!”

宋都從她身邊搶走了男人,不啻於橫刀奪愛,這口氣如何能讓董皇后咽的下去?

“宋貴人頗得陛下寵愛,殿下切莫生這一時之氣,傷了身子可不好。”長御在一旁說道。

“你懂什麼?”董皇后嗤笑一聲,她心思深沉,想的比長御要深遠得多,宋都身後站着的是關西士人,向來與她父親不對付。近來馬日磾等人的所作所爲,就連久居深宮的她都略有耳聞,依她對皇帝性格的瞭解,此事斷然不會那麼輕易的結束。

報復馬日磾這些人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如此一來,何不瞅準機會,在宮中響應宮外,趁此給宋都一個教訓?

想到這裡,董皇后微闔鳳目,很快冷靜了下來,悠悠說道:“宋都任性慣了,本宮身爲正宮,總得要教她點規矩纔是。”

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
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