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

“備豫不虞,爲國常道。豈可以水未橫流,便欲自毀堤防。”————————【貞觀政要】

三人帶着部曲回到小沛城外的軍營裡,劉備遙遙的就看見一個年輕文士,身着深衣,儀態雍容的站在營門之前。

“長文。”劉備眸色一深,隨即換上一副笑顏,哈哈一笑,翻身下馬:“你來也不和我說一聲?”

他熱情的捉住陳羣的手,腳步不停,將他拉入帳中,邊走邊說:“你應我的徵辟已是讓我感激不已,用不着真的過來,在郯縣照料陳公,陳公的身子要緊。”

作爲潁川陳氏的子弟,陳羣能接受劉備這種人的徵辟,並與他產生‘君臣之義’,按平常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陳羣之所以同意應徵,主要還是他父親那一輩人的緣故。

陳羣的父親陳紀曾爲平原相,在平原的時候就與劉備結識,後來迫於黃巾賊亂、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平原等多種原因,故而將平原相的位置‘讓賢’給劉備,自己則避難於徐州陶謙處。在鄭玄與孔融聯袂同行入朝,經過徐州時,曾在徐州見過劉備,劉備的恩師盧植與鄭玄是同門師兄弟,按輩分來講,鄭玄是劉備的師叔。

孔融敬重鄭玄,又與陳紀、陳羣互爲契交,而陶謙對鄭玄持‘師友之禮’,連帶着劉備與這些人都沾親帶故。

一個小小的沛國根本不在劉備的眼裡,他願意留在徐州的真正原因,主要還是因爲有如此複雜、如此強大的人脈圈的存在。這個人脈圈讓他得以正式踏入士人階層,鄭玄很是青睞劉備這個晚輩隻身赴援徐州的義舉,並與孔融、陳紀等人將其推上了徐州的政治舞臺,並且互相在私下裡達成了一個外人所不知的默契。

劉備是鄭玄這些人刻意扶植出來以實現自身政治訴求的勢力,今後若是皇帝再興漢室,那麼劉備就會被鄭玄他們拿來與皇帝作利益交換、或者是天下不可避免的繼續往崩壞的方向發展,那劉備也值得讓他們加大投資。而劉備也有意利用他們對自己的扶植,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互相利用,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件事。

唯一讓劉備擔心的就是田豫走了,手下這些新徵闢的人在現階段會難以制衡,尾大不掉。

雖然陳羣作爲豫州年輕士人的表率,首先應徵爲劉備掾屬,但他與劉備只見過幾次面,很多時候都在郯縣照顧老父。這時得見,還有些不適應劉備親密的與他手拉手,他很沉得住氣,從容的說道:“冒昧前來,是我的不對,但上承父命,有件事不得不親口相告。”

“何事?”劉備把陳羣拉到自己的主位上,要他與自己左右並坐。

陳羣受寵若驚,連忙推辭,而劉備卻一直堅持,言辭懇切,陳羣也只好從了。

他坐在劉備身邊,稍微側着身子,有些無奈的笑道:“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劉備含笑不語,目光炯炯,認真的看着他,陳羣甚至能從對方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他說道:“朝廷褫奪袁紹冀州牧之位,另命河內張楊爲冀州牧的事情,府君想必都知道了吧?”

何止是這件事,小沛靠近兗州,就連袁紹上個月將公孫瓚逐出冀州,駐兵渤海的事情劉備都知道的不比陶謙他們少。他知道陳羣所來必有要事,不由挺了挺背,沉聲問道:“願聞其詳。”

“張楊本來屯兵朝歌,窺視冀州局勢,但在聽說公孫瓚敗逃之後,再不敢進圖冀州,勒兵返歸。”陳羣用手在桌案上指指點點,虛劃出了一副地圖,敘述說道:“就在返師途中,張楊部將眭固叛變,與袁紹派去河內的部將蔣奇、眭元進合兵攻打張楊。”

“什麼?”劉備向來沉穩,得知此事後雖是依然面不改色,但其實心裡已經生起驚濤駭浪。他沒想到袁紹能在應付強敵公孫瓚的情況下,還能分出餘力來對付張楊,這讓他愈加驚歎袁紹的實力,但他很快想到一個關鍵:“眭元進?他與眭固是什麼關係?”

“是本家兄弟。”陳羣顯然把事情的原本都打探清楚了:“眭固本是黑山賊,曾與於毒、白繞等人寇略東郡,後爲袁紹剿滅。於毒等人身死,眭固率部投降張楊。當時我還好奇,眭固何不徑直投誠袁紹,原來是有這一層關係在裡面。想必黑山賊敗亡那麼快,也是有眭固這些人的功勞,袁紹手下到底不乏能人啊。”

“那後來呢?張楊如何了?”劉備問道。

“張楊沒有防備,死於亂軍之中,其部下楊醜帶着殘兵在獲嘉、修武等地打出爲張楊復仇的旗號與蔣奇交兵。”陳羣淡淡說完,便拿眼注視着劉備。

劉備乍一開始還覺得莫名其妙,心想袁紹即便教唆起了河內叛亂,那也只是讓他驚歎一下袁紹的實力而已。畢竟河內離他那麼遠,打的再亂也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陳羣何至於這麼鄭重其事的告訴自己?

“難道?”劉備腦中閃過一絲靈光,好似明白了什麼。

“河內生亂,正處其南的河南尹豈會無動於衷?”陳羣點出了關鍵:“前將軍麾下兩萬人屯駐雒陽,若是動兵北向,那陳留的袁紹部將朱靈勢必會西進河南尹,襲擾前將軍側翼、或是南下潁川。而與之相結的兗州曹操,若是既不願隨朱靈進兵,違逆朝廷;又不願在朝廷與袁紹之間爲難,該如何處之呢?”

如果曹操不願意在二者之間摻和,或是還不想那麼快表明立場,就只能從別的找個藉口,以示自己沒工夫摻和河內那場戰事。而坐觀曹操四周,南有袁術設置的豫州刺史孫賁,他一時還犯不着再次與袁術全面作戰;東面的青州亂做一團,想必他也不會去攪渾水;也就只有徐州,只有這個跟他有殺父之仇、且實力弱小的徐州,於情於理於勢,都是曹操用兵轉移自身視線的不二之選。

“曹操要再攻徐州?”劉備沉聲說道:“如今小沛雖有萬餘部衆,但既有陶使君撥給的丹陽兵,又有我從青州帶來的舊部,一時混雜,操訓時短,恐難以抵禦曹操。”

陳羣笑了笑,凝聲道:“府君莫急,如今已至深秋,北方各州無不是剛經戰事,部衆疲憊,糧草不濟,要打,也不過是河內有稍許戰事。但等到明年,必然會因袁紹而有一場大戰,屆時各方雲動……我在此要問一句,府君將何去何從?”

劉備雖是奇怪陳羣爲何突然問這個,但他還是毫不遲疑的說道:“吾乃漢室宗親,替國家牧守一方,倘若朝廷有詔,備必當盡臣子責!”

“善!府君不愧爲朝廷忠臣。”陳羣眸中精光一閃,又很快低下頭去,拱手道:“如蒙府君不棄,羣願爲府君往兗州走一遭。”

“去兗州?”劉備不解。

“曹操糧草不濟,並非是真的想要動兵。”陳羣淡淡說道:“東平相荀文若與我相善,可以代爲敘說。”

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
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