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

“周王於邁,六師及之。倬彼雲漢,爲章於天。”————————【詩·大雅·棫樸】

建安三年五月初三。

車駕幸上林,大閱羽林、虎賁、北軍諸營合四萬餘人,申軍中賞罰號令,又告天地宗廟社稷。

詔諸王公、牧守及以下。

曰:

“……袁氏乘釁跋扈,竊有河、淮,敗壞門庭,腥穢彰聞。自播亂以來,有賴公侯諸君,夕寐宵興,遵養時晦;務息黎元,援獎忠烈。今朱明在辰,涼風戒節,厲兵詰暴,正宜其時。朕當親御六師,光臨舊都,恭行天罰。庶憑祖宗之靈,潛資將士之力,分命衆軍,指期進發,以全疆土。”

詔書之後,又公佈檄文,檄文內容由蘭臺令史蔡邕、秘書郎王粲等人聯手寫就,文采斐然、語氣凌厲。其中列數袁氏焚青瑣門、濫殺宮人、誹謗至尊、不恤國難等十數條罪名,又歷述大漢四百年天命所在,撥亂反正,就在今日。最後倡議天下有忠於漢室之士,皆可奮發效力,思報朝廷。

次日,詔命太尉董承、司空趙溫鎮守長安,驃騎將軍皇甫嵩持節,督雍涼並三州軍事。又發虎賁中郎將沮雋,羽林中郎將張猛,北軍中候、領中壘校尉高順,步兵校尉趙雲,射聲校尉嚴顏,屯騎校尉姜宣,長水校尉龐德等步騎四萬,伴隨帝駕,一路沿道東出函谷,征討不臣。

對於那些留守駐地,未能參與東征的將領們,譬如寧胡將軍徐榮、安集將軍張濟,平狄將軍馬騰等人,皇帝也給予了一定的封賞補償,務求後方軍心安定。

朝廷興師東征,大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架勢。五月中旬,皇帝親率南北軍抵達華陰休整時,命隨駕的司徒、錄尚書事黃琬連發數道詔書。

一是幷州刺史劉虞領平北將軍、假節、督幽冀軍事,領護匈奴中郎將張遼等兵馬襲擾常山、中山一帶。二是詔前將軍朱儁持節督荊揚豫三州軍事,領撫軍中郎將徐晃、田疇、劉備等兵馬攻打袁術。再是曹操以鎮東將軍,持節督青徐軍事,攜所部兵馬討伐袁譚、呂布、昌豨。

朝廷一共發出四路大軍,分作三個方向,其中以南北軍爲主力,各路兵馬爲輔助,零零總總有十五萬大軍,對外號稱三十萬,聲威一時震懾天下。

到六月初的時候,劉虞、曹操等軍先後已經各自進發,而皇帝也已來到雒陽郊外,準備先與朱儁會面。

河南尹駱業、雒陽令杜襲極力邀請皇帝重回他闊別七年的雒陽宮室,祭拜宗廟。卻被皇帝再三拒絕,理由是‘天下未定,不願見舊宮闕’,只是命人去告祭了世祖廟。

雒陽城南,畢圭苑故址。

畢圭苑始建於孝靈皇帝光和三年,分爲東西兩苑,取‘衆妙畢備、形如玉圭’之意,內有珍禽異獸、雕欄畫棟,是孝靈皇帝斂富聚財、遊玩娛樂之所。從建立開始就飽受非議的畢圭苑,不到十年就焚於董卓之手。

“斷截殘垣,依稀可見當年風物。”皇帝揹負着手,與荀攸、賈詡等一行人慢慢悠悠的沿着一處小池子散步。爲防刺客,御前羽林、虎賁郎們早已將視線範圍內的野草雜木、破磚壞牆給清理乾淨,如今視野開闊,遠處孤零零立着幾株樹,一寸令人藏身的地方都沒有。

侍中荀攸、直指繡衣使者賈詡緊隨在後,後面老遠還站着河南尹駱業,墊着腳對這邊翹首張望。

“畢圭苑不計民力,蒐羅天下珍奇。”荀攸難得說了句反對異議的話說:“昔年孝文皇帝因惜十家之財而罷修露臺,孝靈皇帝實不及也。”

這幾乎是對子指父之過了,若是出於心情耿直喜歡強諫的楊琦之口倒還好說,可卻是出於沉默謙抑的荀攸口中。就連熟悉他的賈詡都有些詫異,還道是許久未見,對方經歷了什麼事變了。

“你是想讓我罰你麼?”正在邁步走在前面的皇帝笑着轉過半張臉,腳步不停,眼底的笑意沒有絲毫威懾力。

“臣不敢。”荀攸輕聲說道,並未有任何畏懼之意。

所有人都把心提了起來。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賈詡立即接口道,與荀攸默契的一致:“陛下不掩父過,誠心修正,既是至孝,又是天下善事。”

“我已經謁過文陵了。”皇帝轉過頭去,給後面的人留下個腦勺,只聽他清澈的聲音從前方傳來:“孝桓、孝靈之過,在於親小人,遠賢臣;耽玩樂,忘國事。這些已然在詔書裡寫的明白,這些年我在長安做的,哪一件有負萬民?若是關東士民不悉知,那就讓他們悉知。”

衆人這才逐漸明白過來,荀攸在這一席話裡促成了皇帝有擔當、作爲的一面,這個形象雖在關中已屢見不鮮,但對於疏遠多年的關東來說,儼然是一面重新樹立的旗幟。他們皆在服膺荀攸對於進諫時機的準確把握與膽色,也敬服皇帝的胸襟氣度。

只是他們都想不到,荀攸不單是向皇帝主動提出謀議,更是就荊州、江東的事情主動低頭。只要皇帝不計較這幾句話,就不會計較荊州與江東的動靜。皇帝當然不會計較,依荀攸的料想,南方的火候皆在掌握,絲毫沒有影響大局,皇帝犯不着爲此事怪罪他,只是需要一個恭順的態度來給他鋪設臺階下而已。畢竟現在不做,等皇帝提起來的時候就晚了。

“眼下有三件事。”皇帝眼下還用得上荀攸,這彆扭的自遜與顯擺、南方的動靜他自然可以當做看不到。輕輕別過這個話題後,皇帝轉身背對池水,被涼風推着往歇息的便殿走去:“頭一件就是袁紹,來時的這半個月,河北屢出‘祥瑞’,過些天,稱制,就要改稱帝了。”

“袁氏豎子,徒逞武力,殊不知禍在蕭牆。”賈詡跟在後面說道:“正如更始、建始,不過聲勢大罷了。”

“我也是這個意思,所以任他折騰去。”皇帝也是不以爲然的走入殿中,在鋪好的席榻上坐下:“這些‘祥瑞’昭示的是誰,還猶未可知呢。”

衆人不由得想起王莽篡漢時,那句有名的‘劉秀當爲天子’的讖語,安知非僕的典故其時未遠,但礙於光武名諱,一時都沒有出聲。

“第二件事。”皇帝眼珠一轉,視線投向一臉沉靜的荀攸:“就是前將軍,他近來因長子亡故而意志消沉,南征袁術,他可還能振奮?”

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
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