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

“君反其國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禮記·檀弓下】

就在皇帝移駕左馮翊,在萬年縣郊率衆告祭太上皇陵,並詔命遷弘農郡戰俘家屬、涉嫌叛亂的小豪強等三千餘戶充實萬年公主湯沐邑的時候。冀州牧袁紹也早已率軍回到了冀州,收到朝廷申飭的戒書後,袁紹不爲所動,直接將其甩給了文士陳琳,命其寫了篇文采華麗的表奏呈上去敷衍了一番。

連朝廷的戒書都沒有被袁紹放在眼裡,更遑論原河內太守、現冀州牧張楊手中拿着的封拜詔書了。

張楊本來只是瞅準時機,在最關鍵的時候選擇了站隊,卻沒想到被餡餅砸了腦袋,朝廷給他的回報會如此之巨!冀州!戶口百萬,谷支十年,專出強弩精兵的冀州如今是他的了——至少是名義上。

即便他的理智告訴他這是朝廷驅狼吞虎的陽謀,常年被袁紹壓制的張楊一時也控制不住自己,選擇了打着奉詔上任的旗號,出兵朝歌。他到底是謹慎的,等他帶着萬餘人抵達冀州與河內的邊界朝歌縣的時候,張楊又駐足不前了,因爲他知道袁紹這時候要忙着將公孫瓚趕出冀州,兩虎相鬥,他不妨隔岸觀火,乘機取利。

“張稚叔若是真有膽略,敢犯冀州,大可直接到鄴城來,我與他一決死戰!他贏了,我把冀州讓給他又何妨!現在倒又作那市儈姿態,逡巡不前,等着撿便宜,也不怕爲人笑話!”袁紹站在樓閣之上,手裡抓着一根詳述軍情的簡牘,猶如抓着一柄鋒利的短劍,威勢凌然:“義渠!”

身前一名面色沉穩的漢子從容有度的走了出來,聲音低沉渾厚,語調平緩,讓人聽了不由得安心:“屬下在!”

袁紹麾下諸將,若說戰功顯赫,無人能及麴義;若說巧變識計,無人能及張郃;若說勇冠三軍,無人能及顏良、文丑。但若是論及用兵穩重,臨危不懼,則以蔣奇爲先。

這個姓字叫做蔣義渠的漢子,歷史上他是袁紹在官渡戰敗後第一個選擇投奔的將領,也正是他,在軍士離散的亂局之中,爲袁紹招徠殘兵敗將,迅速收束部衆,這才使戰敗的袁軍勉強恢復實力,不至於徹底崩潰——這也是曹操不敢乘勝追擊的緣故之一。

如今同樣是面臨着危機的境況,袁紹也是第一時間就想起了手下這個沉默寡言的將領:“我給你三千兵馬,你即刻南下前往蕩陰,不急進擊,先坐觀其變!”

給自己帶三千人不是爲了防守蕩陰,而是要去進攻兵馬萬餘人的張楊?這個‘坐觀其變’的意思,難道是指張楊軍中會有什麼變故不成?蔣奇雖是不明白,見袁紹沒有解釋的意思,也不再去問,順從的接下了軍令:“奇必不辱命!”

袁紹大步上前,鼓勵似得的拍了拍蔣奇的肩,在他身旁輕聲說道:“此戰把眭元進帶上,他會告訴你怎麼做。”

河內郡南可入雒陽、西可入河東、北又與上黨隔絕叢山,更是鄴城南部的屏障。若是不在袁紹手裡,則根本無法讓他放心,對此他早已在河內郡、在張楊身邊佈置多時,就等着哪天有個合適的契機,能爲他一舉拿下河內。

“公孫瓚已兵至脩縣,不日即至廣宗。冀州百姓眼見又將受賊子殘虐,諸君多爲冀州人,如今這個時候,即便不是爲我,也應當爲故土竭盡智忠。”袁紹面色一沉,忽然作揖拜倒:“我袁本初不是貪戀權棧之人,朝廷既不信我,收我印綬,本不該繼續留居州牧。可張楊是什麼人?當初大將軍派他去上黨募兵,他卻攻郡守於壺關,又寇略諸縣,所過盡皆殘破,這樣的人能牧守冀州?朝廷識人不明,由此可見!”

“明公有匡時之才,資望夙着,方今之時,近有公孫瓚強敵進犯,遠有張楊聚兵虎視,冀州不能無明公!若非明公,誰又足堪就位州牧?”沮授飛快的看了袁紹一眼,擡聲說道:“願奉明公爲主,請朝廷收回成命。”

袁紹想不到這個時候竟然是脾氣剛烈,不討人喜的沮授第一個爲他說話,尤其是沮授被他削奪了權柄的情況下。這他有些欣慰,此人到底是恪守君臣之義,關鍵時候還是向着自己的,心裡這麼想着,表面上卻斷然說道:“不可!”

他仍舊是那麼的溫文爾雅,不慕名利:“韓文節當年以冀州相讓,是盼我能安定冀州,匡扶社稷,如今我實在有愧於他,更有愧冀州百姓!待驅逐公孫瓚之後,我自當辭退各職,前往長安請罪。至於冀州牧一職,實不該交由張楊,而應由諸位另舉賢能,共上表朝廷以聞,若天子有知,自當許諾。”

這是袁紹的惺惺作態,不僅是做給田豐、沮授等在場的本地士人看的,更是給整個冀州士民看的。他這一番話,先是說了張楊不配做冀州牧的原因,再是解釋了自己繼續留任的原因僅僅只是爲了完成對韓馥讓位的承諾,以及擊退強敵公孫瓚,最後又慫恿、暗示冀州士人在事後‘選擇’一個賢能做冀州牧,就如當初兗州人選曹操爲州牧一樣。

既保證了自己繼續留任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又爲之後憑藉驅逐公孫瓚的‘功績’而被重新推舉張目,而且顯得是那麼的大義凜然。一番話條理明晰,名實具備,除了袁紹自己的籌劃以外,也與郭圖、逢紀等人在私底下的襄助密不可分。

危急之時,袁紹難得的雷厲風行,從容嘯吒,讓衆人無不爲其所表現出來的威勢懾服。田豐等人鎮了鎮心神,互相交換了眼神,心裡轉着念頭;袁紹說得對,張楊一個幷州雲中郡出來的老革,又有殘害豪強的劣跡,豈能做冀州之主?而公孫瓚橫行霸道,屢犯冀州,又豈能容他繼續爲非作歹?

說到底,當前的危局不僅是袁紹一人的困境,更是整個冀州的困境,冀州衆人也只有藉助袁紹的魄力與名望,才能團聚人心,共抗強敵——袁紹成功的將自己與整個冀州的存亡綁在了一起。

郭圖看着部分冀州本地士人的臉上,從猶疑不定轉變爲堅毅的神情,得意的笑了起來,不禁回頭看去,恍然得見荀諶也在拿眼望向他。兩人淺淺的對視一眼,便各自移開目光,又恢復到平靜如常的神態。

作爲如今冀州士人的領頭者,田豐不得不說兩句以表忠心,他輕咳了一聲,正欲說話,只見一人突然站了出來。

“明公,公孫瓚犯我州土,害我黔首,屬下願請命擊賊,還望明公允准!”

袁紹定睛一看,原來是他手下從事牽招,冀州安平人,是個有名的義士,曾爲保護老師的棺柩不爲賊人破壞而聲聞河北。袁紹入冀州之後,徵其爲從事,並使其統領烏丸突騎,可謂信重。

牽招此人允文允武,又頗得袁紹敬重,儘管如此,他仍未有在袁紹手下得到什麼重要的實權。原因無他,他是劉備的刎頸之交,而劉備又是死敵公孫瓚的同窗,有這麼一層關係在,就註定不會得到大用。

此時他一下跳出來請命,袁紹雖是心裡得意剛纔那番話的效果,但仍不可避免的有一絲疑慮,他若無其事的往田豐身上瞟了一眼,似乎誤會了什麼。

“好!”心裡想歸想,袁紹面上還是做出一番欣慰的樣子:“我冀州有如此勇義之士,何愁不能保衛冀土,擊退來敵!”

“明公,軍情緊迫,當依來時定計行事。”田豐生硬的說道。

“不錯。”袁紹收斂了神情,一字一句的說道:“這一回得給公孫瓚一個教訓!”

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
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