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

“又列鐵騎五千爲十重陳,精光耀日,賊益震懼。”————————【魏書】

初平四年七月初十,袁紹兵臨壺關,聽聞河東叛亂,上表請求率軍入河東爲朝廷平亂,奏疏傳達,被皇帝當場拒絕,並下戒書嚴斥其安守本分,不得擅動。袁紹不聽,又再次上表,言辭愈加懇切,一般人見了,還真以爲袁紹是公忠體國的勤王之臣呢。在打出助朝廷平亂的旗號後,袁紹便以張遼窩藏蛾賊,私通匪徒的名義,下令對壺關發起進攻,以期能早些擊破兵力不多的張遼。

與此同時,原河東郡尉程銀、侯選正全力攻打皮氏、蒲阪等城,以期拒黃河天險而守。

在力排衆議,決定親征之後的皇帝,終於在數日之內帶領南北等軍共計四萬餘人趕到左馮翊臨晉縣,與蒲阪隔河相望。之所以能這麼快做出應對、並且迅速的趕往河東,全賴於皇帝對南北軍狠抓不懈的操訓、以及爲人詬病已久的從長安整修至華陰的寬敞官道。

在黃河對岸,程銀手下兩萬多人已在蒲阪縣旁的河岸邊紮好大營,設下防線,並派騎兵斥候沿岸巡視,以防朝廷派兵渡河。

雙方的初次交鋒,就在蒲阪展開。

“哈——”一名待在箭樓上的守衛打了一個哈欠,他時刻不停的盯着河對岸的動靜,從半夜守到中午,難免會感到些疲乏。

“來,吃飯了。”這是另一名士兵提着布包攀爬着梯子上來了,他身材瘦小精幹,與這個守衛似乎很熟的樣子:“大目,你這大半天的看到什麼沒有?”

那個被稱作‘大目’的守衛名副其實,有一雙極大的眼睛,黑白分明的瞳仁,看上去炯炯有神。他接過布包,將其揭開,裡面裝着的是三四塊烤得堅硬如石的胡餅:“媽的,又是這個東西。”

“有的吃就不錯了。”精幹的漢子微微嘆了口氣,拿起胡餅,用牙使勁咬下一塊,在嘴裡嚼了嚼,然後再擰開隨身帶着的水囊,對嘴喝了一大口。將一團溼潤的、毫無半點味道的胡餅和水嚥了下去後,他再次問道:“我剛問你,這半天瞧見什麼沒有?”

“瞧見什麼?”大目嘴裡叼着塊餅,衝旁邊努了努嘴,說道:“我都快被對面給閃瞎了。”

“什麼?”那漢子嘟囔一句,不經往對岸看去,這處箭樓極爲高聳,視線能穿過滾滾黃河,直接看到對面朝廷軍隊的大帳。

wωw ✿тt kan ✿¢ ○

只見對面的大營裡也正在埋鍋造飯,除了那數十根象徵着天子親臨的大纛以外,最引人矚目但還是那一隊隊穿梭行走在軍帳之間、威武不凡的甲士。明媚的陽光下,甲士身上穿着的甲冑簡直鋥然發亮,誇張地講,就像是一面面鏡子把光照在箭樓上。

那漢子望着對岸整肅有序、裝備精良的軍隊,面色變得有些青白,感覺自己渾身沒來由的一寒,剛忙別過頭去,不敢再看,因爲他怕,怕自己會控制不住的發抖,更怕自己會在之後的戰場上以自己身上的薄衣去擋敵人的鐵甲。

他不由喃喃嘀咕道:“這仗打得過麼?”

“你說什麼胡話呢?”大目好笑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管他打不打得過,吃了程家幾口糧,你還真把自己當程家的兵了?打不過就跑唄,在戰場上,金子都沒有自己的命要緊。”

“你說得對。”那漢子偷偷嚥了口唾沫,他與大目都曾是白波黃巾的一個小頭目,當初白波賊被皇甫嵩剿滅後,所收降的數萬部衆有的老弱青壯被分爲屯田兵,而有些老兵則被程銀、侯選所吸收,以彌補他們二人在征討白波時所造成的損失。

想起自己跟着韓暹等人與皇甫嵩作戰,可是親身實地的見識過北軍的厲害,只是當時的北軍也只是甲冑齊備而已,沒想到這纔過去一年不到,卻變得越加精銳無當了!

他自然不會想到這些甲士僅僅只是北軍精銳中的精銳、中壘營纔有的待遇,至於步兵、射聲等營都只是輕甲。而當初討伐白波那一戰,中壘營鎮守輜重,並沒有親自上陣,所以纔給了他一個北軍進步飛速的假象。

那漢子心有餘悸,還以爲北軍都是換裝甲冑了,到底是忍不住說道:“不過我聽說,爲了討平河東,這回是國家親自帶兵……”

“你怕什麼,咱又不是頭一回造反。”大目瞪着雙眼,吃力的將最後一口胡餅嚥了下去,然而喝了口水,拍了拍手,說道:“輪到你哨望了,我先下去休息了。”

就在黃河對岸,卻是同樣有人在打量着程銀的營地。

“看到了麼?”皇帝騎在馬上,一臉輕鬆的看着對岸搭建得十分草率簡陋的軍營,對身邊衆人冷笑說道:“一羣烏合之衆!”

北軍中候王斌在旁邊捻鬚觀望了一陣,進言道:“此戰並不難打,唯一憂心的只是過河。”

這是個外行人都能看出來的戰局,是故衆人都識趣的不接話,默契的將這個難得能在軍略上發言的機會讓給王斌。

“都水監從渭河、黃河等處蒐集到的船隻到還堪用,足以渡河。”荀攸接話道:“兵家有云‘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臣以爲,軍隊渡河容易,在對岸扎穩腳跟,不使叛軍侵襲得手,纔是重中之重。”

皇帝皺皺眉,看了荀攸一眼,淡淡說道:“先讓中壘、射聲二營渡河如何?但憑中壘堅甲、射聲強弩,也不怕過去後有叛軍來犯。”

“陛下睿鑑。”荀攸點頭贊同道。

“去傳高順、沮雋。”皇帝吩咐完,復又對賈詡問道:“河東亂起,周邊弘農、上黨、幷州都有不小的動盪,就連左馮翊的羌胡也有些不安定——幸而羌人好利,朝廷待他們不薄,也不至於生亂。至於河內與河東、上黨毗鄰,如今各地有事,怎麼河內偏就沒有消息?”

“稟陛下,恐怕張楊也在猶疑兩難,試圖觀望局勢。”賈詡面容平靜,不假思索的說道:“彼既不願受制於人,又不願夾在兩方之間,勢力孤單,故而始終搖擺不定。想必此戰過後,張楊也該做出決斷了。”

皇帝聽了,尚未答話,只見荀攸忽然出聲說道:“前將軍朱公奉詔鎮守河南,可命其帶兵入孟津、中牟,以備河內、陳留之軍。”

荀攸這話說得很巧妙,這個時候弘農境內有張琰、張晟二人肆虐爲亂,要想傳命朱儁,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弘農。

“典農校尉吳匡在華陰組織的屯田兵荀君也見過了,足以與叛軍一戰,張琰等人其勢還不如範先,沒準弘農還要比河東更先平定呢。”皇帝聽懂了荀攸的話,輕聲說道:“而前將軍熟悉戰陣,當此之時,他該當如何,自然會做好預備,並不需要朝廷另外傳詔。”

聽了皇帝的前一句話,尤其是‘勢還不如範先’這句後,荀攸總算是明白皇帝此刻對弘農的態度了。

這時候中壘校尉高順、射聲校尉沮雋披甲掛劍,雙雙聯袂而至。荀攸代皇帝向他們下達了軍令,又補充了一些細節上的事情後,兩人便下去開始召集士兵登船,準備拉開一場戰鬥的序幕。

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
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