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

“當此之時,雖無袁盎,錯亦未免於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晁錯論】

說完這句話,坐在下面的秘書郎王輔嗤的一聲笑了出來,他行事向來但憑心中喜惡,再加上是皇帝的表親兄弟,此時陛前失儀,只要皇帝不開口,誰也不會主動說他。

王凌知道王輔雖然年僅十五,學識不堪,但是性情孤傲,不拘細行,自以爲高人一等,其實如果不是皇帝看在他是自家表親的份上,哪裡還能容他出現在秘書監?誰又會對他百般忍讓?

雖然王凌心裡對王輔頗爲不屑,但還是清楚王輔的態度一定意義上也代表着皇帝的想法,見王輔對自己的回答投以嗤笑,他心裡愈發惴惴,不知是擔心王允,還是擔心自己的仕途從此將受到牽連。

面對這等大事,除了當事人王凌、以及親信射堅、外戚王輔以外,其餘人等要麼年紀太小,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要麼就是如秘書郎楊修、法正這般不敢輕易發聲,刻意保持沉默。

皇帝也沒有繼續問詢、爲難旁人的意思,他嘴邊噙着一絲冷笑,怎麼看都是高深莫測:“讓太尉和前將軍二人進來,其餘的人都打發回去。”

這話顯然是對依然站在正中的韋康說的,韋康年紀雖然才十四歲,但身高八尺,曠達有雅量,相貌偉麗。他與其父黃門侍郎韋端在皇帝面前獲得信任的時間尚短,秉持着少說多做的原則,唯唯遵命,退出石渠閣去尋仍在等候的馬日磾和趙謙。

廊房的朝臣們尚未離去,得聞皇帝召見,馬日磾與趙謙告別同僚,整理衣冠,隨韋康進入石渠閣。

閣中原本坐着的秘書監官員都已退避,韋康見狀,也識趣的站在門口不再進去。

皇帝好整以暇的坐在榻上,眉眼含笑,注視着馬日磾二人走進來稽首拜伏。

“太尉臣日磾、前將軍臣謙叩見陛下!”

“此事我已知道了。”皇帝沉聲說道,稚嫩的嗓音帶着一些尖利。

從面上看來,皇帝像極了他的父皇與母后,相貌英俊、氣質儒雅,但皇帝的才智與手腕卻遠勝先帝太多太多,先帝雖然資質聰慧,但沒有破除沉痾的魄力,又耽於美色財物,最終誤了天下。

眼前的這位皇帝卻能熟練的運用權術駕馭臣子,而且還能通過利益交換與分享,短短時日,就將大批觀望的朝臣拉到自己的戰車上。

就如同皇帝的名諱一樣,劉協,協和萬方的協。

“胡軫、楊定等人臨陣倒戈,衛將軍呂布不敵叛軍,潰衆東逃。我這兩天一直在憂心這件事,涼州諸將手下十萬大軍不日即到長安,長安一應防務諸事尚未有所定論,而你們卻先要彈劾王司徒失當之罪。”皇帝看向馬日磾二人,眼神深邃,讓人捉摸不定皇帝的真實想法到底如何;

“在危急關頭,往日恩怨、政見之別,都該暫且放置不談。當務之急,乃是朝廷上下一心,共御外敵不是麼?”

趙謙身子不太好,長期居府不出,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很少,對皇帝的印象僅僅來自於其弟趙溫的描述。在趙溫的描述中,皇帝聰慧睿智,有遠見卓識,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散發着令人忍不住折服的氣質,常常讓人忘記他的真實年齡。

雖然趙謙極相信自家兄弟的判斷,在歷次大事中都無遺餘力的跟隨皇帝的腳步。但說到底,趙謙對皇帝還是缺乏一個直觀的形象,在聽到皇帝的話後,第一時間誤以爲皇帝心軟,不忍心處置王允。他畢竟老練,明智的選擇不作聲,打算讓馬日磾去接這個茬。

“陛下說的是,當務之急確實是要整頓城防,詔北軍、羽林、虎賁等軍備戰。但兵者乃國之大事,臣愚見,以爲凡事需事權一統,才能減輕掣肘,從容應對一切叛亂。如今王允失職,難以錄尚書事、總朝政。加之其頂撞陛下、任人唯親、不聽良言,其罪過深重,非入獄嚴審不得息朝中人怨,還請陛下睿鑑!”馬日磾義正言辭的說道。

皇帝良久不言,顯得左右爲難,最終還是語氣堅決的說道:“王司徒畢竟於國有功,我今日若尋釁罷之,恐有虧待功臣之嫌,天下士民以後將如何看待朝廷,以後還會有忠臣義士爲國效命嗎?在擊敗涼州叛軍之前,此事不得再提!”

說完,皇帝便從榻上起身,準備揮袖離去,就在這時,趙謙驚駭的看着馬日磾向前一撲,伸手捉住了皇帝的衣袂。皇帝也是大吃一驚,他穩住心神,厲聲罵道:“放肆!你這是在做什麼?”

聽到皇帝的呼聲,外間登時闖進若干黃門、郎衛,以及等候在外的侍中、黃門侍郎、秘書監衆人盡皆涌入,目瞪口呆的看着馬日磾跪在地上,拉着皇帝的衣袂苦苦相告:“還請陛下明斷,發詔羈押王允,再傳赦旨於李傕、郭汜等涼州諸將,他們只爲求生,造反實屬逼不得已,只要陛下赦詔一到,其必拱手而退,屆時則關中定矣!”

“馬日磾,注意君前言辭,不得失禮!”侍中楊琦直呼其名,衝其怒喝道。

馬日磾終於回過神來,趕緊鬆開手跪伏在地上不住的道罪。

皇帝神色冷然,將發皺的衣袂親手抹平,再又揮走了衆人,閣中再度僅剩馬日磾與趙謙兩人。

經過了這一場變故,趙謙已經完全理不清向來持重的馬日磾爲何會突然如此激動、也理不清皇帝的真正意圖了,如果真不想拿王允怎麼樣,又何必將他二人單獨召見;如果存了罷黜王允的心思,何必還不鬆口?

直到皇帝沉吟良久說出的話,這才讓趙謙大爲釋然:“太尉這是要我誅晁錯啊!”

“不誅晁錯,何以解當下危局?”馬日磾再度懇求道:“請陛下三思!”

皇帝不發一言,突然看了趙謙一眼,似乎在等他表態。不知爲何,那雙明亮澄淨的眼瞳裡卻有股逼人的寒氣,讓趙謙感到壓力倍增,他福至心靈,趕緊跟着附和道:“臣請陛下三思!”

話到這裡,趙謙如何不明白皇帝適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惺惺作態!

罷黜王允雖然會引起朝廷一時動盪,但最起碼可以穩住內部軍心,讓太尉馬日磾、前將軍趙謙等肩負重責的朝中大臣團結一致抵禦叛軍,同時也能讓李傕等西涼叛軍失去一個造反的旗號,讓對方師出無名。

權衡利弊,皇帝不會想不到罷黜王允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更何況,讓王允罷官的想法皇帝不比他們任何一個人要少,此時正是全力一擊的時候,以皇帝之明,怎麼會做如此婦人之仁的舉動?

馬日磾比趙謙接觸皇帝的時間要久,也就更能明白皇帝此刻既想罷黜王允,又想做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樣子的深層用意。

在皇帝心中,日後在史書上記載此事,只能是太尉馬日磾與前將軍趙謙聯袂上書,逼迫皇帝處置王允,而不是皇帝急不可耐的拉着馬日磾等人打擊誅董元功,給皇帝在後世的形象抹黑。

正如當年袁盎勸孝景皇帝誅晁錯一樣,皇帝心裡哪怕再怎麼想處置王允,也需要一個臣子來主動替他說出這句話。

所以馬日磾纔會失態般與皇帝演出這場鬧劇,此事一出,所有人都將知道皇帝罷黜王允實在是迫不得已,而馬日磾事後也能撈一個秉持公義、注重大局的名聲,也不算太虧。

皇帝重又坐回到榻上,待他平復心情之後,方纔緩緩言道:“當年孝景皇帝迫於諸侯形勢,詔誅晁錯,雖是不得已而爲之,我卻以爲處置過甚,故每每聽聞,常深以爲憾!王司徒雖有大錯,姑念其往日功勳,罪不至死,諸公應當從輕發落,以示朝廷寬宥之德。”

兩人知道這是皇帝的底線,他們也沒有想過置王允於死地,於是一齊應道:“臣等遵旨。”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
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