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

“懷張湯之辯詐,兼盧杞之姦凶,詭變多端。”————————【論呂惠卿】

初平四年七月初。

長安城西,上林苑。

皇帝有半年沒有來上林苑了,上半年由於正是生靈哺育、萬物生長的春季,故而皇帝爲了以身作則,暫時放棄了甘之如飴的遊獵活動。好不容易捱到盛夏,皇帝總算可以在上林盡情策馬馳騁,肆意發泄着年輕人身上整日被禮制束縛壓抑、無處可發泄的活力與精力。

十三歲,是古人所謂的舞勺之年,雄才偉略的孝武皇帝在這個年紀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太子、王霸道雜之的孝宣皇帝還是個鬥雞走馬的遊俠、而作爲中興之祖的光武皇帝這時候還在南陽鄉下放牛。

如今的皇帝已經十三歲了,名義上掌握着整個漢家天下,實際上牢牢把控着上至朝廷、下至關中等地權柄,在經過一年的勾心鬥角與政治傾軋之後,他終於成功遏止了自孝章皇帝以來君權逐漸旁落、式微的趨勢,使權不下移,事不寢廢。在同一個年齡段,皇帝的成就已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列祖列宗,雖然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足以讓前輩們汗顏了。

太陽高高地掛在湛藍的天上,湖上泛着碎金一樣的顏色,湖畔的草地、灌木、行宮盡皆被染成了一片黃燦燦的景象。

微風從湖上吹拂而來,帶着些微的涼氣,在熾熱的陽光下愈加清爽。

與其他正值青春的少年一樣,皇帝也很喜歡這樣燦爛、熱烈的陽光,他微仰起臉,半眯着眼享受般的曬着陽光。這時候他在馬上再怎麼大幅度的展臂擴胸,也不會有人要求他保持儀態,畢竟這裡不是未央宮,而是皇帝視爲最讓人放鬆身心、無拘無束的上林苑。

這裡沒有煩人的贊禮官對他的一言一行都提出規定、也沒有前呼後擁的宦官近侍時刻盯着他的一舉一動,上林苑可謂是最不用守規矩的地方,也難怪孝武皇帝喜歡上林苑,甚至在此修建了恢宏無比,規模直追未央的建章宮。

他身下騎着的是一匹白馬,這馬是武都太守韋端代氐族人敬獻的神駿,高大雄壯、威武不凡,渾身純白就如高山上的初雪,性情也被馴服得極爲溫順,最適合做皇帝的御駕。

剛一見到這馬時,皇帝便一見傾心,被壓抑了一整個春天的遊獵之心也忍不住發作起來,當即招呼羽林、虎賁等郎入上林開始了本年的第一次遊獵。

皇帝舒展雙臂,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仰頭看見瓦藍瓦藍的天空,一片流雲正在半空慢悠悠的飄着。他頓時清醒了許多,輕輕用手指梳理着馬鬢,低頭看向身邊人說道:“在未央宮裡待久了,整個人都是昏昏沉沉的,而現在一出來就靈臺清明,看來還是得多出來走走啊。”

“唯。”賈詡永遠是第一個準確領悟上意的人,他低聲應道:“這天下之大,八方寰宇,盛景美物數不勝數,人若是隻囿於一處,豈不是辜負了天地造化?何況,臣也未見身居一處,狹於眼界,而得有曠世之大功名者。”

荀攸也在一旁難得的附和道:“雖然君子應以養心修德爲重,但也不該忘了射、御等技藝。陛下正值年少,的確該多活動筋骨,以康健身體。”

皇帝樂得一笑,拊掌說道:“說的是啊!都說身爲天子,享有四海,可我自打出生以來,從未有外出遊歷過,當初從雒陽遷都長安,一路上也只是匆匆一瞥。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等以後天下太平、四海無事了,我什麼也得回東都,或者去關東看看。”

“陛下說的是。”賈詡接着皇帝的話頭往下說道:“眼下不就有個‘行萬里路’的機會麼?”

荀攸怔了怔,向賈詡看去,賈詡低垂着目光,似乎感覺到什麼一樣,幾乎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荀攸心裡這纔有了底。

看來河東已經傳來消息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皇帝低頭看着胯下白馬,手持馬鞭,末梢在馬耳上輕輕摩挲着,看着馬耳朵像是驅趕蚊蟲似得抽動,這纔好笑的說道:“本來讓韋端去武都,是想讓他充作先鋒,好爲圖蜀進涼之計做打算。誰料河東卻先成了亟待解決的地方,風向天定,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只得讓韋端在武都多熬些時日了。”

“今年開春,平準丞鮑出奉命趕赴河東,現今已查明河東豪強範先、祝奧、程銀、侯選等人違抗朝廷鹽鐵、屯田等國策要政,並對郡守王邑心懷不滿,於是勾結外鎮,謀圖造反。”賈詡一一數落道:“如今罪證確鑿,而據鮑出所言,範先已然在河東舉兵,具體如何尚不得而知,只得等河東或是馮翊派人傳訊佐證後,方可宣示朝堂諸公,昭告臣民百姓。”

河東叛亂,雖然早有準備,但仍是出乎荀攸意料,又在賈詡意料之中,就連皇帝對此都沒有做出任何評價,他一向秉持的觀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怕王邑在逼衛固伏法之後、不能和平解決河東豪強,皇帝也不怕這場叛亂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危機。

但荀攸心裡卻覺得不對勁,因爲按照原本的設計,河東應該在楊沛等人的主持下,提前擠破河東的膿皰,將危險扼殺於萌芽,這樣就能將影響範圍縮小到河東一地,既能滿足皇帝清算河東豪強、推行各類大政的初衷;又能在大敵當前防止事態擴大化、將追究僅僅止步於河東豪強。所以河東叛亂只是最壞的一個結果,根本就不在荀攸的計劃中。

除非……

荀攸看向賈詡的神色逐漸有些怪異,心頭隱隱惱怒起來。

除非是有人故意算計,逼範先造反。

儘管他相信以自己與賈詡的智謀,皇帝的英明決斷,以及南北軍的精銳,坐擁關中,完全不虛任何來犯之敵。

雖然他同時也相信賈詡這麼做一定有萬全之策,但荀攸真正怕的卻是對方在這件事背後,對豪族暗藏的禍心。

只是在這之中,皇帝又是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是默許,還是縱容,亦或是跟荀攸一樣被矇在鼓裡?

“鮑出昨日單騎趕至,其間千里奔馳,想必再晚也晚不過今天。等軍情到了,縱然非我本意,但也不得不興師動衆了。”

只此一句,皇帝便戛然而止,不再繼續說下去了。

他好整以暇的看着前方追狐逐兔、有意表現自己勇武的一面的羽林郎張繡,表情意味深長,心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賈詡與荀攸二人各懷心思的騎馬侍從在皇帝身旁,在他們身後,在周圍保護皇帝的郎衛、兵衛們身後,一名騎士與一名文士高舉憑證,正急匆匆的策馬趕來。

友情推薦一本角度別緻的書《明匠》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
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