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

“僶俛還移步,持疑又省躬。”————————【春六十韻】

椒房殿外。

次天子一等的皇后法駕在殿門整肅排開,宮婢宦官肅立在金根車旁,鼓吹就緒,長御將盛裝打扮的董皇后扶至青羽蓋下,剛要上車,大長秋苗祀忽然急急忙忙跑來。

長御眉頭一皺,不滿道:“你只管前導奉引,又回來做什麼?”

大長秋負責宣達皇后旨意,與長御一樣都是皇后的卿臣,然而苗祀本屬士人,是因犯事而受宮刑,與董皇后只是表面上的主從關係,並沒有被引爲心腹。

董皇后向來很討厭性格古板不知變通的苗祀,若非他曾是照顧皇帝的老宦,在皇帝面前有些分量,大長秋這個關鍵位置如何會讓他一個外人坐着?

苗祀向董皇后行了禮,接着看了眼長御,微微直起腰來:“承明殿恐怕去不了了。”

“爲何?”長御扶着董皇后,瞪視着說道:“你還要攔着?”

“奴婢不敢。”苗祀不敢看董皇后不悅的神色,將腰彎了下去,態度卻是寸步不讓:“只是萬年長公主入宮來了,特地要見皇后。”

“她不在家看顧兒子,還有空入宮來見我?”董皇后冷漠的說道:“在哪了?先讓長公主在偏殿稍作休息,我忙完了再去尋她。”

“長公主就快到殿門了。”苗祀說完,只聽一陣清脆的鑾鈴從殿外響起,一行車駕緩緩排至椒房殿外,赤罽軿車剛好停在門口。

董皇后見到專屬於長公主的赤罽軿車將殿外的大門堵住,心裡鬱結,她知道來者不善,可人在跟前,又沒有當面迴避的道理。當下只得狠狠地瞪視了一眼苗祀,移步到偏殿,再使人去請長公主劉姜下車會面。

劉姜去年冬天生下兒子周循,不光是周瑜,就連皇帝知道後也是極爲高興,賜下大量封賞不說,還增益了劉姜六百戶湯沐邑。生完孩子後,劉姜精神稍減,但興許是安養調補的作用,其體態卻豐腴了些。

董皇后神色複雜的看着對方,怪罪的說道:“公主剛生育,還是得多調養,這麼匆匆入宮,府裡的孩子怎麼辦?”

“勞皇后費心,家裡孩子已託懷園貴人照看,一時半會倒也不妨事。”劉姜爲人母后,語氣雖依舊清冷,卻收斂不少鋒芒,比以往要客氣許多:“只是入宮時,見皇后擺齊法駕,不知要去往何處?”

“正欲往前殿去。”董皇后絲毫不怯,坦然答道:“我雖久在掖庭,不聞外事,但韓遂、馬騰勾結作亂,兵臨三輔,這樣的事卻是瞞不得我。若是尋常事便罷了,索性外有三公宰輔,我也懶得拿主意,可這次不一樣。事關三輔乃陛下苦心經營,多年纔有如今這樣的氣候,我不能眼看着幾個庸人就將其敗壞了。”

“前朝諸公,皆爲陛下簡拔,非是親任,如何能代陛下留守長安?”劉姜冷冷一笑,道:“軍政大計,那是他們的事,我看皇后還是不要多此一舉了。”

董皇后語噎,旋即說道:“事關三輔安危,你坐得住,我可坐不住。馬騰叛後,彼等在朝堂籌議了多久?至今連一個方略、人選都未曾定下,遇事只知轉呈千里之外的陛下。陛下爲了光復漢室,本就勞苦,如今又因彼等辦事不力而憂心三輔……長公主說沒有庸人,那又是誰錯信馬騰,致使今日危局的?”

劉姜緊盯着她看了一會,忽然道:“那皇后打算怎麼做?皇后是聰明人,自然知道皇帝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今日擅入承明殿,主持大局也好、決議人選也罷,他日皇帝凱旋,你又該作何交代?”

董皇后的眼睛眯了眯,細聲說道:“此乃權宜之計,我也是不得已而爲之。若非局勢實在急迫,我也不願破壞規矩。”

其實若非是董承幾番催促、又許下願景,董皇后也不會犯險去做這等事。在她看來,自己在這件事中是有利可圖的,如今大敵當前,留守羣臣心思各異,王斌威望不足以懾服衆人,只有快刀斬亂麻,立即揀選得力的人手、想出方略,才能儘早禦敵。

董皇后就是想在其中發揮這樣的作用,她不是隨意干涉別的事,她是眼看着朝廷局勢就要無法收拾,皇帝多年心血即將毀於一旦的時候,挺身而出,不惜犯忌也要保證關中安靖。皇帝事後即便不滿,也會看在戰事順利,父親董承僥倖立下功勞的份上對她既往不咎。隨後她的聲望又能水漲船高,連帶着董氏一起不可動搖。

“固然是權宜之計不假,但陛下就真的會高興麼?”劉姜心知王斌在輩分上雖是他們的舅舅,但其人守成少謀,又沒有魄力,假若董承父女同時發難,再加上一個善於言辯的尚書令吳碩敲邊鼓,承明殿的其他人拘於身份資歷,很大可能會招架不住。

畢竟誰讓皇帝尚未對董氏有任何厭棄的舉動,董氏仍舊是權重一時的勳戚,有皇后親自出面,便是楊琦都要顧忌三分。

即便是知道放任董皇后去承明殿會加速董氏的敗亡,但劉姜爲了皇帝口中的大局着想,還是不得不出面攔住董皇后作死的道路。

“更何況,韓遂、馬騰作亂,就連皇甫嵩一代名將都避戰不出,局勢若此,皇后以爲倘或太尉領兵,就真的能一舉得勝了麼?”劉姜向對方仔細分析着利弊,毫無顧忌董皇后惱怒的臉色:“若是真有皇后出面,太尉領兵打勝了,陛下或許不會計較,但心裡終會有不悅。可要是輸了……你就沒有想過後果麼?”

董皇后倒還真沒有想過這個,除了董氏的利益,她心裡也是真的在爲皇帝考慮,不想看到皇帝辛苦攢下的家業被敗壞,也不想因爲後方失火影響到皇帝在前方的軍心。所謂‘內助’,就是要在丈夫主‘外’的時候,自己主好‘內’。

若不是這樣,董皇后也不會選擇性的忽視這裡頭暗藏的風險,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可有時又極易被感情左右,同時也能很快冷靜下來。

“直說出來,也不怕人笑話。”董皇后露出一抹笑意,讓門外的長御去添幾樣茶點來,這一等同於久坐長談,短時間內不再起行的架勢,讓劉姜不由鬆了口氣:“自打我入宮以來,長公主似乎從未心悅過我。可今日倒是奇了,於我而言,這本是一樁禍事,長公主專程來勸,倒是讓我受寵若驚。”

劉姜瞅了眼外間的天色,約莫這個功夫承明殿的人應該已經有所決斷了,董承沒有女兒的保駕護航,必是獨木難支。大局已定,此後再不會朝令夕改,自己的任務也完成了,她低下眼瞼,道:“我是擔心皇后此事一成,今後禍事不斷,朝野不安。索性想着,還是以我一動,換幾年安靜好了。”

她話裡話外表現出了對董承能力與人品的不放心,直聽得董皇后皺眉不已,但她也從試探中得知對方的確沒有惡意,於是稍稍放心了些:“令郎出生,我一直未曾得見,也不知改日尋個暖和的時候,帶進宮來讓我瞧瞧?我好歹也是孩子的舅母。”

“孩子還小,吹不得風,還是等大了再說吧。”劉姜委婉的拒絕了董皇后試圖交好的心意。

董皇后面色一滯,只等劉姜告辭離去後,她這才忽然發作,將茶碗狠摔到長御的腳邊。長御嚇得往後一跳,裙角卻還是被茶水浸透,她惶恐的跪伏在地,忍受着對方的遷怒:“她擺這副樣子是給誰看?”

“從入宮開始就看我百般不慣,我待她也是處處尊重客氣,可看她擺的什麼架子?”董皇后一時失了儀態,頭上鳳釵亂搖:“她是長公主,不是大長公主!”

“殿下息怒,殿下息怒……”長御在地上不住叩首。

董皇后很不喜歡劉姜目空一切的清高姿態,可今日偏偏是她來爲自己點醒了一個淺顯的危機,這讓她又羞又怒。尤其是自己在最後想與對方搞好關係,卻被貼了冷屁股,這如何不讓她盛怒?好不容易消了氣,冷聲道:“起來吧,前面怎麼樣了。”

“承明殿……都議完事了。”長御低着頭,心有餘悸的看着地上摔破的茶碗:“前面的人說,太尉出來時臉色很難看……”

“這幾日你不要出宮了,若是遇見了問起,就說我病了。”董皇后垂眸沉思一會,這件事想明白後雖說讓她後怕不已、冷汗迭出,但也讓她長了一個教訓,那就是自己對於‘前面’的瞭解全是來源於董承給她提供的信息,自己拙於政治,很容易像今天這樣犯下錯誤。

要是能有個幫手就好了,董皇后心裡想着,忍不住看了身旁的長御一眼,對方雖然忠心有能力,但智謀心計非其所長,總歸得找個合適的。

劉姜登上軿車,繞過椒房殿,剛駛上通往北宮門的宮道不久,身後便有人匆匆趕了過來。車駕停下一問,卻正是久候多時的王輔。

“殿下難得入宮,不多留一會?”王輔衝着車內拱手行禮後問道。

透過青色的帷幔,劉姜諷刺的說道:“事情都依你的話辦好了,再待着也沒意思了。”

“殿下莫要這麼說,這怎麼能是我的主意,如今除了殿下,誰還敢攔皇后的駕?”王輔知道事情辦妥,心中高興,也不枉他奔波勞苦這一場。他奉承道:“殿下今日之行,功雖不顯,但效用甚大。在下回去後一定告訴家君,請他以封事述於君上。”

“我不愛聽這些。”劉姜話裡有些不耐煩,似是不想與王輔再多說下去:“你只記得我要的。”

王輔面色有些爲難,猶豫道:“殿下有吩咐,也不是做不到,就是……”

“怎麼?只是讓你將人從偏僻之處調至安靜之處,你都做不到?”劉姜有些不悅,語氣愈發冷了幾分:“衛將軍手綰大權,主持關中戰事,調集兵馬、幹臣,這都做不到麼?王輔,你別讓我小看了。”

接下來王斌就要與趙溫等人聯名舉薦、保奏一批人蔘與戰事,劉姜要提拔一個人,無非是在保奏的名單上多添一個名字,以王斌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幾乎是手到擒來。但王輔心裡到底是好奇,所以做出一副爲難的樣子,想打聽一下這裡有什麼不爲人知的緣由,沒想到看對方的態度,卻是將此人看得很重。

剩下的他也沒有問了,也不必去問,既然是打聽不到的問題,索性就留着等司馬懿回來後再說,王輔相信對方肯定會對此感興趣。

長公主的車駕再度起行,順着大道一路往北,在途徑石渠閣、天祿閣的時候,劉姜忽然掀開了帷幕。她用無比懷念的神情看着古樸的閣樓,想起當初在樓上看書的時候,總能在不經意間窺見他人的身影。

可隨着時間的增長,見到有些人的次數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再也見不到。劉姜下意識的往腰間摸去,卻發現自己在不知多久以前就將那塊玉收起來了。其實早就該這樣了,當初是因爲自己的緣故,所以那個人大好的前途卻去了犍爲這個窮鄉僻壤,如今對他虧欠也已從今日起購銷。

可別人對自己的虧欠呢?

車架不停,悠悠駛出北宮門,在即將轉向去北闕甲第的公主宅邸時,劉姜忽然衝外間吩咐了一聲:“去蔡府請貞姬來,這麼久不見,我忽然想她彈的琴了。”

王輔馬不停蹄的來到承明殿,在偏殿尋到正在休息的王斌,向他大致說了一番劉姜及時攔住董皇后、不使其擺駕承明殿的經過。王斌聽得連呼幸好,若是董皇后真的來了,他還未必能很好應對。

“今日多虧有長公主。”王輔見其父動容,趁熱打鐵道:“只是她事先提了一個人,想請阿翁照拂。”

王斌皺了皺眉,剛還有些敬佩的他此刻有些失望:“這本是出自一片公心,於漢室大有裨益的好事,長公主卻是爲了私計……”他到底不是迂腐的人,知道對方出手幫了他一把,自己就理應給予相應的回報,於是問道:“是誰?”

“說起來他也曾與我同在秘書監讀過書。”王輔立即說道:“是壯節侯傅公的兒子,犍爲屬國都尉傅幹。”

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章丨近臣收心
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章丨近臣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