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

“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內外衆職並廢喪禮。”————————【後漢書·劉愷傳】

皇帝又與馬鈞提點了幾句,督勸他多看些《墨經》、《考工記》等手工藝與科技專著,其中《考工記》取自《周禮》,是經營科的必備書目,而《墨經》則由於出自《墨子》則不爲人重視。馬鈞唯唯應下,皇帝沒什麼好說的了,便讓穆順將桌案上那碗已經冷了的酸梅湯拿去賜給馬鈞。

馬鈞在劉琬豔羨的目光中飲下酸梅湯之後,便與之拱手離去。

穆順見狀,以爲皇帝午後的召見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遂上前輕聲道:“陛下,天氣悶熱,不如先歇息了吧。凡有關涉要務之事,奴婢自會斗膽犯顏,通稟陛下。”

皇帝卻不搭理他,反而伸手拿起桌案上、劉琬呈報的有關疑似地動的帛書,百無聊賴的翻覆看了幾眼,默不作聲,像是在等待什麼人。

穆順見無法說動皇帝去休息睡覺,神情一時有些忐忑。

清涼殿裡一片寂靜,似乎只有簾幕被風吹動時發出的呼呼聲。

忽然,內謁者令李堅從殿外小步趨進,向皇帝跪伏稽首,輕聲通稟道:“陛下,賈公回來了。”

穆順面色一變,賈詡服喪歸來、回朝述職是他最不想見的結果,因爲賈詡一旦回朝,穆順這期間代掌平準監的權力就會自動收回。作爲一個有野心的內侍,穆順無時不在嚮往着前輩們封侯拜官的風光,只可惜他再如何討皇帝的寵信,皇帝始終不肯給他絲毫權力。

但在穆順的長期努力下,也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這段時間皇帝的口風似乎有所鬆動,平時討論大政偶爾也會帶他在一邊奉茶觀望,雖然沒有給他參與的權力,卻也是個極大的進步了。這期間皇帝讓穆順代理平準監的事務,讓穆順初次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只是眼看着賈詡即將回朝,皇帝卻對穆順接下來的去向沒有任何的指示,這就讓穆順心裡有些急了。

雖然穆順在皇帝的默許下,趁賈詡不在的時候往平準監發展了許多親信,但這到底不是明面上的權力,一切都還任重道遠。

皇帝斜睨了穆順一眼,穆順再如何有野心、會辦事,也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多多少少會有些浮躁,要想成爲大長秋苗祀那樣老成穩重之輩,還得多磨礪一下性子。這般想着,皇帝又將注意力轉到傳訊的李堅身上,口中輕吐一個字:“宣。”

“平準令臣詡,叩見陛下。”賈詡依然是穿着簡單的袍服,身形與相貌沒什麼變化,只是臉上清瘦了不少,不知是因慈母亡故之痛所致、還是這一路上奔波勞苦所致。

直到得聞涼州金城、西海、酒泉等郡也因爲旱蝗而鬧得不可開交以後,賈詡、周瑜與毌丘興等人這才放下心來奉詔回京、交卸差使。數日行程趕來,賈詡等人終於與趕至長安,沐浴更衣,稍作歇息之後,第一時間便請求入宮覲見。

“快起來,近前來坐。”皇帝這時身邊沒有常侍謁者,便親自出聲說道:“此間無有旁人,賈公別去經年,可不要又與我生疏了。”

“臣惶恐。”賈詡答道。

皇帝擺手讓穆順給賈詡備上冷飲,又笑着說道:“依漢家制度,大臣喪假以日代月,只服喪三十六日,而無三年之喪。賈公執意服喪歲餘,遠赴涼州,當真純孝可表。”

漢初由於民間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不深,並沒有形成服喪三年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在孝文皇帝開始將三十六個月的喪期改成三十六日的短喪以後,臣民就一直沒有服喪三年的硬性制度。這種情況一直到東漢經學盛行纔有所改觀,許多人爲了博求‘至孝’的美名,在父母墳前結廬而居。所以出於制度的歷史慣性以及其他的種種緣故,自光武以下的歷代皇帝爲了維護上層官僚制度的穩定,仍舊不許二千石以上的大臣行三年喪。

至於像是賈詡這樣的臣子,理論上依舊是以短期喪爲主,期限則是在親屬下葬以後纔算服除。

所以賈詡從長安到武威,一來一回,總共花了將近一年的功夫才服完孝期,至於其中有多久是花在喪事上,就見仁見智了。

皇帝在賈詡服喪時沒少與其書信溝通,知道賈詡在辦喪事期間,藉着皇帝對他的寵信以及自己早年間在涼州獲得的聲名,大肆結交了好一批當地豪強。在豪強中間宣揚了朝廷如今的情況,又許下利誘,讓彼等畏威懷德,從而在不知不覺間分化了韓遂在河西數郡的勢力,並收服了部分河西任俠充作平準監的勢力。

也正是賈詡在服喪之餘,在涼州打下的這些基礎,才使得如今的韓遂後方起火、自顧不暇,給朝廷安然度過天災獲取喘息的時間。

皇帝將那些雙方心照不宣的事情拋開不談,直接問道:“朝廷失雍涼已有數年,政多有失,屢有軍興,疆域恍若荒土,臣民猶如棄兒。朝廷今後必將有所作爲,但也得先知悉此地近況,不知賈公這一路過來,過眼所見雍涼情形是何等模樣?”

“雍涼屢遭戰亂,河渠乾涸、農桑不興,地方守令疏於引導,有失督勸之責,其地本就貧瘠,何況災禍?彼等豪強大戶,雖然資財不如關中豪強之富,但久與羌人雜居,部曲精銳,視地方爲己物,縱二千石亦難治之。”賈詡淡淡說道,簡單的描述了一下涼州的現況。

總之就是羌族勢力與地方漢族豪強勢力勾結串聯,統治地方郡縣,即便朝廷遣派官員,也是被人架空的下場。而且涼州豪強不比內地豪強,內地豪強多少還講究面子與仁義,不會堂而皇之的與官府作對,涼州豪強則是已經習慣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除非朝廷以暴制暴,先樹之以威,不然光靠懷柔,只會養虎爲患。

“益州新附,我軍師老且疲,縱然有羽林、屯騎、越騎等軍可用,但……以關中現下的局勢,光是糧草一項就是個難題。”皇帝籌算了一下,雖然可以趁着韓遂後方不穩,一舉圖之,但誰也不知道這場戰事會耗費朝廷多少錢穀、精力,再加上沿途徵調民夫等等。在短期內對韓遂的態度仍舊要以安撫爲主,這是朝臣內部一致取得的共識,而皇帝也不是急於求成的人,自然懂得取捨:“還是暫緩圖之吧。”

賈詡早知會是這個結果,也不驚奇,接着說道:“若是朝廷在應付關中旱蝗之餘,尚有餘糧,臣以爲不妨趁此機會,遣派使者押運糧草前往涼州,以賑濟之名,收士民之心。”

涼州豪強也不盡是喪失理智要與朝廷作對的,其中不乏有些勢利的牆頭草,比如張掖蒯氏、武威王氏、酒泉黃氏等,若是朝廷能把握住這次旱災,大可通過賑濟的方式爭取可以團結的勢力,預先在涼州鋪設伏筆。

皇帝深以爲然,點頭說道:“無論如何,關中的旱蝗仍是燃眉之急,賈公所言,等蜀中糧草運至關中以後,再做商榷吧。”

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
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