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元仁宗推行漢化

bookmark

元仁宗推行漢化

公元1311年,元仁宗繼承了兄長的皇位,成爲元朝第四任皇帝。元仁宗與兄長元武宗的治國策略又有不同,他實行以儒治國,大力推行漢化,給元朝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元仁宗是元武宗的同母弟,比元武宗小四歲。元仁宗與哥哥一道,從小拜李孟爲師,學習儒學。元仁宗聰慧,學習刻苦,學習成績比哥哥要好。元仁宗通曉儒家經典,理解十分深刻,並且爲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所折服。

元武宗在登基的時候,雖然有兒子,但冊立弟弟壽山爲皇太子,確立了他繼承人的身份,因此,元武宗病逝以後,元仁宗順利繼承了皇位。

元仁宗登基以後,命人將儒家典籍翻譯成蒙古文,要求蒙古官員都要學習。元仁宗特別崇尚《大學衍義》,譯成蒙文後,賜給每個大臣一部,對臣子們說:“治天下,此一書足矣”。《大學衍義》是南宋理學家真德秀撰寫的政治哲學類著作,系統闡述了程朱理學思想。

元仁宗還把《貞觀政要》、《資治通鑑》等書也譯成了蒙古文,要求大臣們閱讀。元仁宗決心效法唐太宗,實行以儒家思想治國,大力推行漢文化,努力開創一個像貞觀一樣的治世。

元武宗搞創治改法,推行了許多改革措施。凡是改革,總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產生一些矛盾,特別是元武宗的改革舉措,確實有許多弊端,引發人們不滿。元仁宗即位以後,首先取消了爭議最大的尚書省,停止了新發行的貨幣,停建了元中都,後來陸續將一些改革措施予以廢除。在政局穩定之後,元仁宗開始大力推行漢化運動。

元仁宗推行漢化,首先從恢復科舉考試製度入手。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完善於唐宋,是封建時代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逐漸成爲選拔官吏的主要渠道。金國統治中原的時候,仍然實行科舉制度。隨着蒙古入侵中原,科舉制度在戰火中中斷。

在窩闊臺時期,曾經試圖恢復科舉,在耶律楚材主持下,舉行過一次考試,錄用儒生四千多人。可由於政局不穩、戰爭不斷和蒙古貴族們的反對,科舉考試並沒有堅持下去。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也試圖恢復科舉制度,爲此進行過多次討論。蒙古貴族們仍然強烈反對,他們極力主張,仍然要靠承襲制任用官員,以維護自身的利益。漢族士大夫們在考試科目、考試內容和評判標準等方面,也存在許多爭議。有人主張以程朱理學爲標準,但當時尚未形成共識,再加上戰爭不斷等原因,致使科舉制度議而未決。

隨着社會發展,蒙古貴族的子孫普遍學習漢文化,對科舉考試的阻 力減少;在許多儒生的推動下,程朱理學逐漸成爲主流學派;特別是治理龐大的天下,需要有大批高素質的官員。因此,元仁宗登基以後,在漢族大臣們的支持下,下決心恢復科舉考試製度。

元仁宗即位的第二年,下發的第一道詔令,就是任命漢族大臣王約爲集賢大學士,讓他負責籌劃恢復科舉考試。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籌備,元仁宗下詔,正式恢復了科舉考試製度。

公元1314年8月,元朝在全國各地設了十七個考場,舉行鄉試,共錄取考生三百人。第二年,被錄取的三百名考生齊聚京城大都,舉行會試,擇優錄取了一百人。緊接着,這一百名考生又在皇宮舉行殿試,由皇帝主考,錄取五十六人爲進士,確定漢人張起巖、蒙古人護都答兒爲左右榜狀元。張起巖是山東章丘人,爲元朝首屆左榜狀元,後來官至禮部尚書。其他錄取者都授予不同的官職。

這次科舉考試仿唐宋舊制,尊崇程朱理學,意義重大,史稱“延祐復科”。延祐是元仁宗的年號。此後,元朝的科舉考試製度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比較規範,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級,使一批各族優秀人才進入了官僚隊伍,爲官僚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可在元朝後期,保守派大臣伯顏專權,下令取消了科舉制度。

元朝在科舉考試中,對蒙古人、色目人有着特殊照顧,蒙古、色目考生的試題難度低,而且少考一場。有人認爲,這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現。其實,蒙古、色目考生在漢文化方面不佔優勢,予以照顧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現在的高考,不是也對少數民族考生有些照顧嗎?

元仁宗在恢復科舉制的同時,注重任用漢族大臣,他即位不久,就徵召世祖、成宗時期的十幾名大儒入朝,參與政事。元仁宗選拔了一批漢臣儒者,擔任了朝廷的國學、翰林、秘書、太常等重要官職,這些人爲他推行漢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元仁宗尊崇孔子,推行儒學,他剛一即位,就命大臣劉庚到曲阜,代替他祭祀孔子。元仁宗下詔,將歷代名儒顏子、曾子、程顥、程頤、司馬光、朱熹等人,配享孔子廟廷,還加封了孟子。元仁宗重視儒學教育,擴大國子生,在各地興辦學校,培養人才,推廣儒家學說。

元朝自建立以來,雖然有些法律規定,但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標準法典,不利於對天下的治理。元仁宗組織人員,彙集了自忽必烈建元以來的律令條規,共兩千四百多條,形成了《大元通制》。《大元通制》是元代法律成熟的標誌,是元朝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元仁宗在經濟方面,也積極推行漢化。他重視稅賦的作用,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開展大規模的田畝登記,清查隱漏的田產,增加了國家稅收。元仁宗積極發展農業,鼓勵開墾荒地,支持農耕,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生產。

元仁宗推行漢化運動,遭到一些保守派蒙古貴族的抵制。右丞相鐵木迭兒堅決反對,元仁宗的母親答已皇太后也不贊同。元仁宗孝慈恭儉,手段不夠強硬,他試圖削弱蒙古諸王的特權和實力,但沒有成功,結果留下了後患。

公元1320年,元仁宗病逝,年僅三十五歲。元仁宗在位時間不長,只有九年,可他積極推行漢化運動,爲元朝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元仁宗病逝以後,兒子元英宗繼位。元英宗繼承了父親的漢化改革,而且比父親還要激進。

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1、元朝也有“蘇武”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8、朱元璋勢力崛起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8、元武宗創治改法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14、神箭手哲別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12、忠心耿耿博爾術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5、徐壽輝摧富益貧23、窩闊臺征服吐蕃56、元惠宗剷除權臣26、蒙哥爭得汗位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6、蒙哥爭得汗位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2、忽必烈建立元朝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3、窩闊臺征服吐蕃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45、江南反抗迭起49、元仁宗推行漢化12、忠心耿耿博爾術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9、蒙軍第三次西征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19、窩闊臺試行新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47、元成宗守業有成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44、海外用兵受挫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41、元朝也有“蘇武”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0、元英宗實施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67、明玉珍佔據巴蜀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13、經略中原木華黎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3、經略中原木華黎13、經略中原木華黎26、蒙哥爭得汗位58、元惠宗先明後暗44、海外用兵受挫32、忽必烈建立元朝66、陳友諒弒主稱帝54、兄弟相爭弟殺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52、泰定帝坐收漁利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4、海外用兵受挫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9、蒙軍南下伐金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7、明玉珍佔據巴蜀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8、蒙滅西夏之戰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67、明玉珍佔據巴蜀65、徐壽輝摧富益貧12、忠心耿耿博爾術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4、海外用兵受挫19、窩闊臺試行新政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
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1、元朝也有“蘇武”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8、朱元璋勢力崛起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8、元武宗創治改法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14、神箭手哲別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12、忠心耿耿博爾術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5、徐壽輝摧富益貧23、窩闊臺征服吐蕃56、元惠宗剷除權臣26、蒙哥爭得汗位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6、蒙哥爭得汗位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2、忽必烈建立元朝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3、窩闊臺征服吐蕃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45、江南反抗迭起49、元仁宗推行漢化12、忠心耿耿博爾術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9、蒙軍第三次西征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19、窩闊臺試行新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47、元成宗守業有成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44、海外用兵受挫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41、元朝也有“蘇武”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0、元英宗實施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67、明玉珍佔據巴蜀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13、經略中原木華黎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3、經略中原木華黎13、經略中原木華黎26、蒙哥爭得汗位58、元惠宗先明後暗44、海外用兵受挫32、忽必烈建立元朝66、陳友諒弒主稱帝54、兄弟相爭弟殺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52、泰定帝坐收漁利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4、海外用兵受挫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9、蒙軍南下伐金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7、明玉珍佔據巴蜀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8、蒙滅西夏之戰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67、明玉珍佔據巴蜀65、徐壽輝摧富益貧12、忠心耿耿博爾術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4、海外用兵受挫19、窩闊臺試行新政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