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數奇

一個時辰前,就在張宗在黃巷阪打了王常“七寸”之際,作爲河東軍主將,竇融也帶着諸校尉、軍司馬乘漕船逆風向西南行,他們的目標是鄧晨軍側後方的渭口。

其實在決定進攻方向時,竇融是耍了點小心眼的,他故意表示自己要啃硬骨頭,去硬碰王常的大軍,然而張宗卻道:“死生有命,張宗豈敢辭難就逸乎?”

於是,竇融就順理成章將顯然更難打的東邊交給張諸君,自己來了西邊,渭口乃是渭水、潼水入河之處,這裡頗爲平坦,相較於張宗登陸處的丘塬縱橫,這兒更容易讓大船靠岸,可以一次運送較多兵力,對攻方有利。

竇融對這一仗信心十足:“此役便是要一舉擊潰敵軍後隊,堵死渭口,與景將軍一同,將這數千之兵全殲於潼水谷地中!”

仔細算算,自唐河之戰大敗於劉伯升至今,已經九個多月了,他竇融就在南陽、潁川被綠林攆着跑,舊部盡失,顏面丟光。以至於投靠第五倫後,雖然魏王說“吐哺而得周公”,敬他爲國士,爵位職務都沒落下,但竇融仍爲麾下校尉所輕。

他往後若想在河東令行禁止,這一戰就但有所表現!

靠着張宗折籌作爲引子,竇融已經把全軍士氣重新調動起來,但作爲戰場宿將,竇融亦未因對面只有幾百人守備就輕敵,讓初次進攻失利的軍司馬來詢問,將交戰的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他。

“渭口河道寬、河叉多、蘆葦長得密密麻麻,有一人多高。”

“奉竇君之命,前幾日綠林賊未至時,在蘆葦蕩中藏了百多伏兵接應,以蘆葦爲隱蔽,分散在各關鍵處安營。結果等登岸時,來迎的卻是換了甲冑的綠林賊,忽然暴起交戰,定是彼輩將我軍伏兵悉數除掉。”

“綠林中也有善用兵者啊。”竇融頷首,如今渭口的蘆葦從反叫敵人給佔了去,敵在暗,他們在明。但欲登岸擊鄧晨部卻又必須經由此地,否則就得划船逆渭水而行,再走幾裡,卻是繞了遠路。

魏兵校尉、軍司馬們也知恥後勇,眼下並不畏懼,而是紛紛向他請戰:“先前是中了賊子之計,不慎失手,如今吾等渡過來兩千餘人,大船靠岸,步卒結陣前行,而小船沿着小汊往裡索敵,賊人兵少,能奈我何?”

竇融沒有答話,先伸出手感受風向,刮的是西南風,船隻逆風而行已很不容易,更別說加上逆流進入渭水,若是那樣,必會浪費更多時間。

“駛向渭口!”竇融如此下令,然而隨着河岸越來越近,他心中的不祥之感也越來越深。

開戰前竇融是親自坐船來考察過的,岸邊的蘆葦茂密,如今深秋已經枯萎,頗爲乾燥,在風中搖曳晃動,發出沙沙之聲,聽上去好似有千軍萬馬在裡面挪動一般。

而岸上確實有些綠林兵卒在營火旁眺望,瞧見魏兵前鋒抵達,立刻抄起弓弩亂射,魏兵頂着盾擋箭跳上岸,他們扔下幾具屍體後,卻已經匆匆往後逃去,鑽進了蘆葦從中。

衆人要追,不想後頭卻傳來竇融之令!

“不得深追!”

想要一雪前恥的校尉、軍司馬們頗爲不解,馬上故態復萌,有人陰陽怪氣地說道:“竇君莫非是怕了綠林不成?”

被綠林屢敗,這是竇融的痛處,所以必須表現積極些,但他卻沒被衝昏頭腦,冷靜地指點一位較爲謹慎的軍司馬,讓他帶部衆緩緩前行。

“讓兵卒以橫隊搜索前行,後方陣仗鬧大些,叫綠林賊以爲我大軍盡入蘆葦之中,聽到鳴金立刻退回來!”

麾下應諾而行,衆人面面相覷,但竇融讓他們稍安勿躁。

“我看,竇周公就是被綠林打怕了,畏首畏尾。”竊竊私語被驚呼打破,如今已近平旦,天色將明,旭日已經從東方升起,然而在蘆葦蕩深處,也亮起了許多亮點:火光!

鄧奉麾下八百人不足以守備綿延數裡的渭口河岸,但卻足夠用來放火,隨着一陣鼓點響起,他安排好的人手點起火來,那炎炎烈焰從南向北燒,隨着風鼓動漸漸瀰漫,溝汊裡也推出些堆滿薪柴的火船來,刮刮雜雜燒着,乘着順風直衝將出來。

竇融立刻讓人鳴金,他麾下的士卒還沒走遠,立刻趕在被大火淹沒前退了回來,風又緊,火又猛,衆魏兵只得鑽到爛泥地裡,亦或是連跑帶游回到船上,頗有些狼狽。

而船上諸校,只瞠目看着燎遍整個渭口的火場,野雞亂飛,麋鹿奔逃,晚了片刻,他們也要被烤成熟肉。

竇周公在船上望火興嘆:“兵法雲,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風起之日也。”

“此地樹木叢雜,蘆葦從生,又值大風,正是用火攻最好的地方。”

“欺敵者必敗,方纔若中了誘惑之策,悉數追入,船舶阻於汊口迴旋不得,這火一燒,恐將大敗!”

衆人應諾,都後怕不已,而等了片刻,火勢燒小時也不見敵軍殺出來,看來鄧奉放火是防守而非進攻,他靠着火場阻礙,帶兵從容後退。

倒是魏兵正在風口上,叫煙燻得難受,竇融也沒有改風向喚雨水的本事,這火不知要燒多久,只能採取第二策,帶人逆風逆流進入渭水。

等他們登岸繞過冒煙的蘆葦從,追到禁溝裡時,半個時辰過去了,綠林已丟下仰攻潼塬的數百具屍體,向南撤走。

景丹亦率部從潼塬下來,望見煙火後趕來的第七彪跟在後頭,與竇融匯合後,景丹尚能作揖有禮,第七彪卻面色不太好看,質問道:

“竇郡守,來何遲也!?”

景丹與魏王設計的磨盤計劃,河東軍頗爲關鍵,張宗那一路前後千餘人,創造了極大的戰果,算是達成了目標。反而是竇融這邊人數更衆拉了垮,叫鄧氏兵從容退走。

景丹倒是會做人,勸着第七彪:“第七將軍,吾等已擊退綠林兩軍,殲敵俘獲數千,而我軍傷亡才千餘,超出了大王籌劃,此乃大勝也!”

最愛欺軟怕硬的第七彪卻仍不爽,張宗太過勇銳罵不出口,所有氣就全撒在可憐的竇融身上,瞪着他道:“沒錯,是大勝,就是美中不足啊!”

竇融有苦說不出,還是怪他數奇,本來撿了容易登岸的一方,卻遇上了個會打仗的,被這把火燒得沒脾氣,能保麾下無失,已算不錯。

此刻面對第七彪的譏諷,竇融只能拱手訥訥應是,然後自嘲地告訴自己。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或許一個被綠林打斷了脊樑,用兵畏首畏尾,再難立軍功,只能老實治郡的竇融。”

“要比一個恢復往日光彩,將兵能與魏王倫齊名的竇融,活得更好,更長久!”

……

“叔父,追擊的魏兵已被我擊退,又斷了一座橋樑,應能稍阻敵衆。”

鄧奉先這兩天可謂打滿全場,大放異彩:一戰清掃了竇融埋伏在蘆葦蕩裡的兵卒;二戰擊退河東軍試探性的登陸;三戰用一把大火阻敵,掩護鄧晨撤離。

如今又親自斷後,靠着禁溝南北走向的狹隘地形,將第七彪急吼吼派來追擊,在溝里拉成一字長蛇的魏兵痛擊一頓!

四役全勝,鄧氏兵中敬佩這位“少宗主”的人更多了,尤其是放在整體的失敗裡,鄧奉先猶如灰燼堆裡的一粒黃金。

反觀鄧晨卻很是頹唐,休憩時也一點食物都不入口,只剩下焦慮了。

他和劉伯升的計劃是聲東擊西,但魏軍比預想中難對付,如今東邊非但未能會師進攻河西牽制第五倫,反叫打得大敗。王常那一路偃旗息鼓,他也倉皇而退,初戰不利,也不知渭水及右扶風兩個戰場如何了?

“叔父!”

鄧奉來到他身邊,加重了語氣:“事到如今,叔父將欲何往?”

鄧晨理所當然地說道:“吾等受損不大,自然是帶着兵衆,退回渭南去。”

禁溝的西邊也是一座丘塬(今潼關縣城),但坡度較爲平緩,高度也一般,不似潼塬那般令人絕望。他們大可攀爬上去,再翻過幾道類似的塬,就能回到華陰一帶。

鄧奉卻搖頭:“魏兵得此大勝,一定會乘勝追擊,彼輩在平地行軍遠快於我,吾等一出丘塬,必在華陰等地遭到猛擊!”

以新敗之兵迎戰大勝之師,士氣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哪怕鄧奉再驍勇,也沒把握能勝。

“那依你看……”

鄧奉道:“不往西,繼續往南!走華山餘脈的山路,繞到華陽,而後回上雒、商縣去。”

聽上去沒問題,但鄧晨卻想起鄧奉先前的態度,追問道:“然後呢?依你之見,大概是要南下回武關,甚至是南陽罷?”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走到這一步,鄧奉也不避諱:“鄧氏兵是叔父與我一點點聚集的,如今已損五分之一,難道還要爲了劉伯升的野心,讓他們命喪於關中?”

“叔父猛攻潼塬,已竭盡全力;我也在渭口、禁溝連打四戰,身被數創。吾等都對得起他劉伯升,仁至義盡,接下來,是該爲鄧氏考慮了。”

“退回武關,上書向更始請罪,表明與劉伯升決裂,劉玄所惡者劉伯升,非南陽豪族。鄧氏於更始有大功,如此,吾等還能回到故鄉,而不必在外做孤魂野鬼!”

“你……”鄧晨想斥責侄兒,話到嘴邊卻沒了底氣。

一面是與劉伯升兄弟的情誼,一面是家族的未來,鄧晨曾以爲兩者是一體的,可現在隨着劉伯升敗績初露,產生了矛盾,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

但若真如鄧奉建議,一走了之,潼塬的魏軍沒了後顧之憂,徑直往西,那伯升後路危矣!

良久後,鄧晨擡起頭,正要說出自己的打算,鄧奉卻已料到他的心意,猛地邁步上前,手作刀狀,往鄧晨脖子後猛地一擊!竟讓他直接暈厥倒下。

“叔父,叔父!”

鄧奉抱着鄧晨,大聲呼喚,目光冷冷卻看向被這一幕驚呆的族人、部衆:“我叔父太過疲倦,昏過去了,從此刻起,鄧氏兵聽我號令。”

“敢違吾令者,殺無赦!”

若是此役之前,此言還差點火候,但這幾日鄧奉屢挫魏兵,贏得了聲名威望,再無人敢忤逆,更何況他們跑了一趟關中,除了宮室,什麼都沒撈到,也有些想家了,皆伏首應諾。

“南下,回武關!”

……

一如鄧奉所料,景丹讓第七彪攆綠林,自己則迅速跟竇融“借兵”,西進到華陰縣,光復此地後以逸待勞,就等鄧晨叔侄從東邊的丘塬裡鑽進包圍圈。

然而一直等到第三天,第七彪滿臉晦氣地從山溝溝裡灰頭土臉地爬出來,都不見綠林蹤跡。

“景君,鄧氏兵向南遁走,山路狹窄難行,不好追了。”第七彪恨恨不已。

“都怪竇周公!”

第七彪已經決定打完仗,要和第五倫好好告竇融一狀。

景丹倒是對竇融沒惡感,每場勝仗,都得有個沒撈到功的倒黴蛋做陪襯,才能顯得立功者難能可貴啊。

張宗毫無疑問是潼塬一役首功之將,但這首功之帥,景丹卻是當仁不讓!

他看向西邊,今天是九月十六日,渭水和右扶風兩個戰場,應該是早就打起來了,只不知戰況如何。

“王常受挫退回湖縣,應不敢再貿然西進,潼塬交給竇周公和養傷的張宗即可。”

景丹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看向意猶未盡的第七彪:“第七將軍,吾等數日內便得此大勝,接下來的事,連魏王都沒安排,但吾等卻可以先行而後稟!”

“是何事?”

景丹揮鞭西指:“去新豐、鴻門和藍田,抄劉伯升後路!”

……

PS:明天更新在13:00。

有加更。

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225章 五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21章 入宮第376章 比爛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74章 雙贏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59章 七十三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666章 報答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513章 誅莽第211章 改變第316章 柱天第567章 告急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75章 繩結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57章 還鄉第436章 軟柿子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70章 赴會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502章 穿插第497章 中心第513章 誅莽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329章 無題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46章 南巡狩第314章 賭徒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432章 開掛第671章 借荊州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128章 護官符第563章 惡手第258章 飄第260章 不中第309章 磨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302章 破釜第87章 假摔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85章 鬼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12章 爭個屁第687章 流星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301章 退婚第415章 想桃吃第8章 以“德”服人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24章 老友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512章 脊樑第261章 西漢第145章 騙紙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316章 柱天第601章 飲馬第246章 南巡狩第502章 穿插第666章 報答第468章 祁山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314章 賭徒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246章 南巡狩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575章 繩結第540章 倫秀(上)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175章 大腿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374章 銅馬帝第269章 兒皇帝
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225章 五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21章 入宮第376章 比爛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74章 雙贏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59章 七十三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666章 報答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513章 誅莽第211章 改變第316章 柱天第567章 告急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75章 繩結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57章 還鄉第436章 軟柿子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670章 赴會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502章 穿插第497章 中心第513章 誅莽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458章 鋼刀歸鋼刀第329章 無題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46章 南巡狩第314章 賭徒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432章 開掛第671章 借荊州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128章 護官符第563章 惡手第258章 飄第260章 不中第309章 磨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302章 破釜第87章 假摔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85章 鬼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12章 爭個屁第687章 流星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301章 退婚第415章 想桃吃第8章 以“德”服人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24章 老友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512章 脊樑第261章 西漢第145章 騙紙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316章 柱天第601章 飲馬第246章 南巡狩第502章 穿插第666章 報答第468章 祁山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314章 賭徒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246章 南巡狩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575章 繩結第540章 倫秀(上)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175章 大腿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374章 銅馬帝第269章 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