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

且將目光放到東端戰場上,入秋以來,鎮守上邽(今天水市)的楊廣實在是太難了!

作爲對手,萬脩和喜歡自己拿主意的小耿、疾風突進的吳漢風格完全不同,他除了偶爾犯險外,其餘時候都十分謹慎,並會堅決執行來自第五倫的命令,甘心做皇帝的工具人。

上邽在渭水南岸,是隴右非常重要的粟麥基地。

魏軍渡過渭水非常早,八月中就打了過來,卻一直對堅固的上邽城毫無興趣,反而將精力放在割秋糧,或阻止隴軍外出收糧上。

爲了保住糧食,楊廣沒少派人出戰:上邽附近土地平坦,正是良家子騎的主場,但第五倫也調了一部分幷州兵騎南下,雙方就在上邽城外纏鬥,基本都是數百人的小仗,爲一片熟田反覆爭奪。

剩餘的良家子騎驍勇依舊,但卻越打越少:死傷的主要是馬匹,隴右產馬地基本被魏軍所奪,敵人能得到牲類補給,己方卻死一匹少一匹,再打下去,就要和某位“堯奇將軍”一樣,騎兵變步兵了。

在出現幾次魏軍假冒隴兵想混進城的事件後,楊廣覺得風險太大,索性躺平,不派人出城了。

於是魏軍遂大搖大擺地芟粟,五千人看着上邽,五千人埋頭收割,熟練工一人一天能收一畝地,才幾日後,上邽城外之粟已盡,前線魏軍卻足食數月。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五倫和萬脩都清楚,隴西之戰究竟能打多久,很大程度上,看雙方補給能撐多長時間。

第五倫現在打仗,很喜歡將小耿、吳漢等勇將放出去在側翼創造奇蹟,正面則任用一位謹慎之將,與敵拼國力。

他在寫給萬脩的信中如此指示:“隴山雖然難越,仲冬之後難以轉運糧食入涼州,但先前任光已數次運糧過來,少說也囤積了十餘萬石,足夠我大軍冬日之用。”

“而公孫述欲發兵糧救隴,比吾等還難!”

第五倫的大本營關中和隴右只隔着一道山,而公孫述的蜀中平原,與隴地卻有兩道天險:其一是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也就是劍門之道,如此才能進入漢水盆地;自漢中西出抵達武都後,還得經一條叫“祁山道”的路,才能進入隴西。

然而祁山一帶地形相當複雜,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漢中盆地,三大地質帶在這裡交會,羣嶺縱橫。所謂的祁山道,其實是一系列盆地、谷地、山峪和丘陵組成。勉強可以行軍,但對運輸輜重糧草來說,是徹頭徹尾的噩夢。

第五倫聽隴地降者說,蜀軍也送了些米糧來,但因爲輪子沒法爬上陡坡,只能用驢馬運輸,沿途損耗高達五分之四。

第五倫問他們:“祁山腳下不是有西漢水麼?落差不大,縱是此水乃自北往南流,讓縴夫逆流而運,也比走陸路強。”

“西漢水中多有大石巨木,難以行舟,漢時武都氐反叛,朝廷派隴兵鎮壓,皆是陸路轉運,從無走水路者。”

這下第五倫就放心了,讓萬脩儘管跟對方耗,想多騙些蜀軍入隴,配合吳漢打一個大殲滅戰!

只可惜蜀中亦有人才,看出了第五倫的意圖,公孫述決定不在隴右與第五倫決戰賭國運,而選擇慫一波,只救隗囂一點點。

隗囂放棄狄道、安故兩縣,南退至臨洮。

吳漢派人來回報,臨洮同樣是易守難攻之地,他的部隊雖靠搶降兵,解決了冬衣匱乏的問題,但糧食卻也將盡,而且周邊都是窮地方,沒處搶,吳漢雖勇,但深入敵境,連破兩城後,也已是強弩之末,只能暫時留在安故休整。

而楊廣在放棄上邽時,是如釋重負的,在蜀軍和良家子騎掩護下,退往祁山附近的西縣(今甘肅禮縣)。

魏軍如此白得上邽,羣臣皆賀第五倫:“公孫與隴賊,畏陛下之威,望塵而遁,隴右戰役大獲全勝。”

第五倫卻高興不起來:“不,還不算完勝。”

……

隴蜀聯軍這一退,魏軍的補給線就平白拉長,而蜀糧卻可以少走百多裡,同時,西縣附近的地形,對已佔據騎兵優勢的魏軍頗爲不利。

第五倫遂駕臨上邽,與萬脩商議後續作戰方略,才渡過渭水,就發現萬脩的部下正在各鄉邑發糧食賑濟百姓。

管事的校尉稟報:“萬將軍說,吾等秋時所割糧食,本就是上邽百姓的,因戰時不得已收之,如今隴蜀退卻,將軍留夠軍中所需,其餘自當分發,讓本地人擁有今冬的口糧、明年的種子。”

這是請示過第五倫的,萬脩如此以爲:“若上邽人無衣無褐,飢腸轆轆,冬後受人煽動,必反!”

“每多一戶人家得到賑濟,讓其勉強度日,我軍在隴西,便少一個敵人。”

不止,此消彼長,己方甚至還能多一位民夫呢!

反觀隴蜀聯軍撤退時,依然用的“堅壁清野”的思路,燒燬了沿途糧倉,甚至填了井水,本地士人痛罵隗囂、楊廣之聲不絕於耳。第五倫的懷柔政策頒佈後,隴右中上層開始試着配合新的統治者,打不過就加入,不丟人。

而萬脩這賑濟之策,也讓下層民衆對外來者的敵意減弱了不少。

第五倫頗爲滿意,暗想:“破隴得用吳漢,但守隴,卻需要君遊這樣的將軍。”

到了上邽城後,萬脩帶衆人出城迎接,第五倫讓他不必行禮:“腰傷如何了?”

瘦了一大圈的萬脩說道:“得陛下御醫照料,已好許多。”

第五倫看萬脩動作時依然不是很自如,御醫也稟報說,萬脩經常疼得徹夜難眠,次日卻還是要早起籌辦公務。

但在第五倫面前,萬脩卻面不改色,這讓第五倫更加心疼,同時也暗暗感慨:“景丹久病,耿純傷肩,如今君遊腰又不行了,除了馬援‘老’當益壯外,最初追隨我的諸將故友們,多是傷痕累累啊。”

倒是吳漢這廝,上次在河北傷了腳,幾乎不能走路,如今又活蹦亂跳了,果然皮糙肉厚,耐操。

二人在上邽郡府中議事,第五倫看到廳堂裡擺着便攜的炭爐,熱氣騰騰,驅散冬日寒意,爐子上面還攤着些麪餅之類,都是熟的,放在上面回溫。

他聽人說,萬脩最憐愛下屬,廳堂裡永遠烘着幾塊餅子,斥候驛騎往來,就讓他們吃口熱的再走,也讓外頭站崗一站就是整天的哨兵不至於餓到肚子叫——別嫌棄吃食簡單,前線不易,一切從簡,萬將軍平日也就吃這個。

其帶兵風格,足見一斑,難怪很多兵士希望分到其麾下。

萬脩忘了這些還放在廳堂,尷尬的想讓人撤走,第五倫卻也不客氣,笑着坐下來,伸手摸了一塊,燙手,在掌中吹着拍打着:“君遊想得周到,予冷天裡行了一路,正好餓了。”

見第五倫不嫌棄,二人就這樣圍爐吃着乾巴巴的餅,說起作戰來。

隴蜀聯軍南退的西縣,又叫西垂,乃是古時候秦人的老家,正是祁山道的入口,兩側爲祁山和秦嶺餘脈阻擋,限制了騎兵最擅長的迂迴穿插戰術。加上多有丘陵緩坡,小溝小坎起伏較多,把戰場放在這裡,等於把魏軍騎兵優勢給抵消了。

反倒是擅長山地作戰的蜀軍,得以依靠材官勁弩把守隘口。

第五倫道:“羣臣多有說,強攻不易,勸予到此爲止,卿以爲如何?”

這大半年來,赤眉已橫掃中原,越戰越勇,大概只要有敵人可打,他們就不會崩潰。

劉秀拿下了彭城郡,進入泗上——從三月到十月,大半年了,居然只拿下一個郡,在磨蹭什麼?第五倫有理由懷疑劉秀在划水,你掛呢?欠費了?

但這也意味着,劉秀很能控制自己的慾望,精力放在夯實兩淮江東基地上,謹慎地避開了與赤眉及齊王的衝突。齊王張步倒是不含糊,一口氣吞了兗州好幾個郡,吃成了胖子。

而先前不可一世的樑漢已形同滅亡,不必一一細述。

馬援則奪取了陳留郡,與赤眉小有交鋒,但按照第五倫的計劃,只將其擋在鴻溝以東足矣,馬丈人主要精力在於練兵,鞏固中原。

東方多事,第五倫已在隴右投入了大半年精力,如今仗打得差不多,羣臣認爲,既然殲滅蜀軍無望,戰爭已拖下去,皇帝陛下就不必在西邊耗着,該帶着主力回長安去,留少數人手鎮守即可。

“否則大雪封山,我軍主力將滯留隴地,明年開春方能東返。”

這意味着接下來三個月,若東方有事,第五倫甚至都沒法調關中兵支援。

萬脩堅決反對,力勸道:“陛下,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昔日夫差兵臨會稽而不攻,終有勾踐臥薪嚐膽。”

“今日隗囂兵力,強於會稽三千殘卒,而背後更有公孫述支援,彼輩控制西縣、臨洮兩地,就是想等陛下東歸時,再北上重奪隴西,進取天水。”

萬脩認爲,在隴右的爭衡,要麼不打,要麼就得打到底!若不能快刀斬亂麻,一旦氐羌有變,隴右就要成爲一個難以痊癒的膿瘡,一直爛下去了!

第五倫沉吟,最近眼皮直跳,他總覺得東方會出大事,確實有歸去之意,此時卻有人來報,說是蜀地使者,送來了一份檄文。

“檄文?現在纔來?”

第五倫頓時樂了,先前他利用王嬿,讓她下書痛斥隗囂,順便以“故太后”的名義,廢除孺子嬰皇位,也算達到了“挾太后以廢諸漢”的初衷。

隗囂本是名儒,文采頗佳,當初各家都發過討莽檄文,但隗囂的檄文比第五倫的還出圈,畢竟站在漢家立場上,遂得到各地士人廣泛傳播,相比之下,第五倫起兵片語不提“漢”,野心萌現,什麼玩意!

只是隴右倉促應戰,來不及在輿論上有所反應就敗了,直到第五倫將全取隴地,倒是公孫述派人寫了一篇《討五檄文》作爲反擊。

“成家龍興二年十月己酉朔。”

“故新魏成郡守第五倫,邀名養望,妄稱孝義,然爲人臣不忠,是爲人子不孝也……”

開篇就痛斥第五倫背刺了王莽,加之不學無識,無術弄權,竟自詡五德俱全,簡直是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順便宣傳了一下成家政權的符瑞。第五倫讀到這直搖頭:“文淵說,公孫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果然沒有說錯。”

不過這公孫述有一點和第五倫不約而同,他居然承認了新朝的正統性,黃承赤而白繼黃,金據西方爲白德,公孫而代王氏,符合正序。

但接下來,在檄文中,公孫述又以大豪強代理人自居,痛斥第五倫苛待關中豪強及河北劉氏,而公孫則要來爲他們討一個公道!

第五倫看明白了,公孫述這是想當接盤俠啊!眼看諸漢相繼落敗,成家頗想吸納其遺產,這置東南方的秀兒於何地?

而最有意思的還是後面,公孫述指責第五倫欺漢家寡婦孤兒,穢亂漢、新後宮,尤其是將孝平太后&黃皇室主王嬿囚於宮中,迫其廢除孺子云雲。

羣臣屏息,但第五倫是笑着看的,且津津有味,一點頭疼之感都沒有。

怎麼欺你倒是說清楚點啊!

是夜宿龍牀,還是大被同眠?

可惜就一句模棱兩可,毫無細節。

第五倫讀罷後,正色道:“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這檄文上所言如此荒謬,智者自明。”

隨行的衆人,以及萬脩等皆唯唯應諾,只在低頭時相互看一眼,甚至有人嘿嘿一笑,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些風言風語,也不全是無中生有吧。

當衆人提議要不要也寫篇檄文反擊時,第五倫搖頭:“公孫子陽和王莽一樣,居其華,不居其實,予則截然相反,不學他,不敢與予二皇交鋒,只敢躲在南方逞口舌之快。”

第五倫將目光投向萬脩,同意了他的看法:“將兵鋒推到祁山腳下,得隴而望蜀,就是對公孫氏最好的迴應!”

那句詩,第五倫不配抄,但其中的歷史教訓,卻得在心裡一直念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PS:第二章在半夜。

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639章 得加錢第502章 穿插第601章 飲馬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17章 草率了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418章 遊擊第527章 相異第210章 這河裡第606章 堅冰第417章 友軍第152章 俺也一樣第486章 良善第14章 宰天下第487章 濁流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08章 換家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46章 鑿空者第616章 焚書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568章 南巡第492章 將軍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599章 不敗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493章 預判第232章 微操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43章 懂了第212章 努力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371章 馮衍第618章 不許秀!第8章 以“德”服人第362章 打虎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93章 上洛第548章 山頭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82章 竇融第471章 改革第512章 脊樑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190章 董王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40章 炭治郎第682章 豆渣第499章 強渡第102章 滅國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192章 反動勢力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504章 飛天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557章 還鄉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75章 大腿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491章 立國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448章 山海情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590章 兩千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368章 公平第284章 盜跖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31章 釘子第689章 祝融第182章 福報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548章 山頭第310章 七寸第268章 王司徒第581章 騎步
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639章 得加錢第502章 穿插第601章 飲馬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17章 草率了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418章 遊擊第527章 相異第210章 這河裡第606章 堅冰第417章 友軍第152章 俺也一樣第486章 良善第14章 宰天下第487章 濁流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208章 換家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46章 鑿空者第616章 焚書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568章 南巡第492章 將軍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599章 不敗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493章 預判第232章 微操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43章 懂了第212章 努力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371章 馮衍第618章 不許秀!第8章 以“德”服人第362章 打虎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93章 上洛第548章 山頭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82章 竇融第471章 改革第512章 脊樑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190章 董王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40章 炭治郎第682章 豆渣第499章 強渡第102章 滅國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192章 反動勢力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504章 飛天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557章 還鄉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75章 大腿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491章 立國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448章 山海情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590章 兩千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368章 公平第284章 盜跖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31章 釘子第689章 祝融第182章 福報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548章 山頭第310章 七寸第268章 王司徒第581章 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