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八正和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殊途同歸呀!”橫渠先生點點頭補充道。
瞭然大師點點頭說:“先生說的是,人世間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五蘊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這種種苦難,是由於不覺悟引起的。”瞭然大師說。
“大師,那麼怎樣纔可以覺悟呢?”秦厚林問。
瞭然大師繼續說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佛教生死觀的基本觀念。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明瞭人之本心,即洞見佛性,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用什麼方法達到這種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秦厚林繼續問了然大師。
“修行法門是:以無念爲宗,所謂無念,並不是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不是對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觸事物時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響,不於境上生心。因此,人並不需要離開現實生活,也不需要坐禪、讀經、拜佛等等形式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樣可以達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這種達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衆生;自性悟,衆生即佛。”瞭然大師的話如同般若花一樣撒在黃土地上。
真靖道長接上了然大師的話說:“只要自己不以生、老、病、死等苦爲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變成了極樂世界。因此,人應該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橫渠先生接上真靖道長的話說:“一切聽任自然,無執無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超生死得佛道,並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麼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覺悟,內在的平常心即成爲超脫生死的道心。”
秦厚林坐在三生殿內坐禪了,他的體內氣流在依着自己的循環而流動着,丹田的氣息向身體的四肢擴散着,四肢的氣息向丹田集中着,他們並沒有因爲相向而行阻止了對方的去路。秦厚林忽然明白了什麼是營氣與衛氣。
“三位大師,儒家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爲苦,即以不能實現其道德理想爲苦;道家以苦心勞形,以危其真爲苦,即以不能順應自然爲苦;禪宗以於外著境,自性不明爲苦,即以執著外在的東西,而不能除去無明爲苦。儒道佛都不以生死爲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標未能達到爲苦。用有生度無生,則生生不息。”秦厚林似有所悟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