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歸塵,土歸土。去的儘管去着,來的儘管來着,來去之間不留半點痕跡。只有柏樹依然是那棵古柏,槐樹依然是那棵古槐,黃土依然是那粒粒黃土。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那裡去?人爲什麼活着?人生的一切迷惑似乎都包含在兩個字裡面:時空。
西北風呼嘯而過黃土地在眯眯毛的草黃中隨風飄搖。蒼黃昏暗的黃土地上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昏黃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爆竹炸裂的鈍響,空氣裡瀰漫着幽微的火藥香。
風越來越大了,下起了雪。雪花像美麗的玉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雪花像蝴蝶一樣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兒落在樹枝上,不時飄在我的臉上、肩上、衣上。山川、田野、村莊、崍塬、溝壑、流水全都籠罩在白濛濛的大雪中。
秦厚林踩着“咯吱,咯吱——”的雪聲向茫茫雪海中家的方向走回來。
“厚林,把先人請回來咧沒有?”母親問剛走進家門跺着腳的秦厚林。秦厚林一邊踱着腳上的雪一邊拍着身上的雪花回着母親的問話:“媽喔,先人已經請回來咧。我已經在我伯家把先人敬好咧。”身上的雪花落在房間的磚頭地上,磚頭溼溼的和黃土攪和在一起發出陰冷潮溼的暗光。
是的,秦厚林將先人請回來過年了。這是黃土地上過年必經的一道習俗。在除夕的傍晚小輩們就你一夥,我一堆的向頂峰山的二蹬地出發了。
頂峰山是這塊黃土地上最高的一塊黃土塬。沿着頂峰山向北是金家塬,金家塬順着地勢慢慢的向下走去;向東是麥河溝,溝底靜靜的躺着一條充滿神奇色彩的河流,黃土地上的人們叫它麥河,官方叫它漠峪河;向西是一道道、一蹬蹬的梯田,向南是一蹬蹬、一道道的梯田。西南不遠處流過一條閃閃的河流官方叫它漆水河,古人叫它姬水。
二蹬地是改革開放後生產責任制包產到戶留下的一片墳地。自從改革快放後從這塊古老的黃土地離世的人們都靜靜的躺在這塊土地上守望者自己的家二水寺村。
二水寺村一個多麼奇怪的名字。二水是很好理解的因爲有麥河和漆水河從村子旁流過。可是寺是什麼意思呢?改革開放後出生的娃娃們留存的唯一記憶就是武功八景中的詩句了:
姜嫄古墓小華山,教稼臺封后稷官,蘇武節碑龍門傳,上閣鐘聲響九天,
喀山晚照曬書卷,東橋水波花柳望,二水塔影兩河灣,報本胡燕更奇觀。
據《武功縣誌》記載:二水寺塔位於漆水河與漠峪河道交匯之塬頭上,“風水古來佳,水明塔影秀。”塔爲七級八面,玲瓏清秀。倒影映襯在漆水河與漠峪河的流水中,可謂自然恬淡,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