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

鄭貴妃明白,她一旦向朱常洛低頭求助,不但承認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臣服於他,而且之前的爭位努力都白費了。但是如果沒有太子朱常洛伸出援手,鄭家就可能被輿論的怒潮所吞噬,身敗名裂,乃至滿門抄斬。她咬咬牙,不得不按照萬曆的建議去做。

那一天,太子朱常洛正在慈慶宮中突然聽說鄭貴妃駕到,連忙整理衣冠出迎。

鄭貴妃蓬頭垢面,跌跌撞撞地來到朱常洛面前,“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太子救命,太子救命啊!”

朱常洛嚇壞了,也趕緊“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連忙說:“貴妃請起,貴妃請起!”

鄭貴妃就是不起,還叩首哀求起來。她極力辯白,解釋鄭家與本月發生在慈慶宮中的謀殺案無關。朱常洛是個厚道人,見鄭貴妃淚流滿面,跪地哀求,心裡早就軟了下來。聽到鄭貴妃反覆解釋,忙說:“前後情形,我都知道了。此事與貴妃無關。”

鄭貴妃還是不起來,哭得更悲傷了:“外面的大小臣工,都只當是奴家和國舅等人指使張差謀刺太子。不論奴家怎麼解釋,他們都不聽,一心要將鄭家人生吞活剝了。太子,您一定要救救奴家全族性命啊!”

“貴妃是無辜的,我一定稟告父皇,平息朝議。”

鄭貴妃對着朱常洛又是一個大禮,這才把真實來意全盤托出:“奴家懇求太子出面告誡臣工,保全鄭家。”朱常洛滿口應承下來。鄭貴妃依然跪在地上,涕淚交加,不肯起身。朱常洛隱約想起了什麼,當場命伴讀的內侍王安代他起草令旨。鄭貴妃這才起身,呈上禮物,千恩萬謝。朱常洛從小長在宮中,還是第一次受到如此禮遇,賺足了面子,客客氣氣地接待了鄭貴妃,並禮送出宮。

鄭貴妃走了,朱常洛仔細琢磨,這樣的結局對自己是最有利的。他讓王安先寫了一份旨令,發給朝臣們,要求諸臣不要在刺殺案上糾纏不休;又寫了一份奏摺呈給父皇萬曆,奏請父皇令相關部門儘快結案,切勿株連他人。

萬曆皇帝接到太子奏摺後,鬆了一口氣。他下令要與太子一起召見羣臣,徹底瞭解此事。

五月二十八日,明神宗萬曆皇帝駕幸慈寧宮,太子朱常洛和百官早已候駕。

說來也是一個奇聞,慈寧宮中絕大多數官員都是第一次見到皇帝和太子。此前,萬曆皇帝與大臣們心存隔閡,已經二十五年沒有上朝會見羣臣了。除了極少數被萬曆召見的高官外,許多京官當了一輩子官,連皇帝長什麼樣子都說不上來。而見過太子朱常洛的人就更少了,一方面朱常洛地位不穩,極少公開露面,二來萬曆皇帝閉門不出,也不願太子拋頭露面。京城一度流傳太子朱常洛可能有生理缺陷。現在羣臣終於看到了皇帝和太子,覺得和普通人也差不多,好奇心得到極大滿足。

大家不僅瞻仰了“龍顏”,而且還聽到了“御音”。萬曆皇帝親密地拉着朱常洛的手,向羣臣誇獎太子一直非常孝順,他非常喜歡太子。接着,萬曆皇帝語氣一轉,說之前一些奸人和亂臣賊子說皇帝欲行廢立之事,完全是造謠生事。萬曆還說福王遠在千里之外的洛陽,如果沒有宣召,他是不能來京的,刺殺太子一事與福王無關。

太子接着發言,說皇室關係和睦融洽,絕無外人所說的烏七八糟的事情。他用嚴厲的口吻訓斥羣臣不得挑撥他們的父子關係。

羣臣聽後,都口稱不敢,俯首聽命。既然萬曆皇帝和太子朱常洛都不追究刺殺案,案子也就可以了結了。結果,張差這個“瘋癲奸徒”誤入宮闈,打倒內侍,罪不可赦,處立決;牽線搭橋的馬三道、李守才二人大逆扇惑,判處流放。張差隨即被拎出來處斬了。接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對龐保、劉成兩個太監進行會審。由於張差已死,龐劉二人有恃無恐,在前後五次會審中都矢口否認涉案。朝廷也拿他們沒有辦法。但在六月一日,萬曆皇帝密令將龐保、劉成拉到深宮的暗室中亂棍打死。

這場史稱“梃擊案”的謎案就此結案。

朱常洛無疑是此案的最大受益者。他經歷了有驚無險的刺殺案,紛紛擾擾中朝臣主動站到了他的陣營這邊,父皇萬曆和政敵鄭貴妃也被迫承認了他的太子地位。朱常洛的地位得到極大鞏固。原本戰戰兢兢生活的虛位太子,頃刻間把壓抑的全都釋放了出來。結案後,朱常洛恣意放縱,耽於享樂,甚至有時一夜臨幸幾個女子,真正可以用“醉生夢死”來形容。

奪命的紅丸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陰曆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駕崩了。太子朱常洛平穩地接過權杖,成了新皇帝——明光宗,大赦天下,以明年爲泰昌元年。

朱常洛一即位,頗有改革弊政,大展拳腳的跡象。他以萬曆“遺詔”的名義發帑金兩百萬犒邊,雖然杯水車薪,但對於一毛不拔不關注關防的萬曆朝來說,馬上讓邊關和軍方歡呼雀躍。同時,朱常洛又下令罷免天下礦稅。礦稅是萬曆朝剝削地方和百姓的大弊政,弄得天下怨聲載道。朱常洛罷稅,立即贏得了天下人心。

父皇萬曆雖然給朱常洛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但因爲基礎太差,也給朱常洛改革弊政贏得民心提供了有利條件。萬曆皇帝長期不上朝,也不任命官員,造成朝廷官員缺員嚴重。朱常洛繼位的時候,內閣只剩葉向高一個人在辦公。朱常洛在還沒有正式登基的時候就大量起用因爲諫言獲罪的大臣,提拔新人,補足了缺額。他在短時間內提拔了吏部侍郎史繼偕,南京禮部侍郎沈飀,禮部侍郎何宗彥、劉一燝、韓爌爲,南京禮部尚書朱國祚進入內閣,恢復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朱常洛還蠲直省被災租賦,遣使恤刑,很自然被朝野上下認爲是“明主再世”。

文官集團爲朱常洛的冊立和平穩登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朱常洛登基後也沒有辜負文官集團的希望,事事符合儒家風範,令人欣慰。

美中不足的是,朱常洛之前縱慾過度,身體極差。在登基大典上,朱常洛臉色蒼白,渾身微顫,需要扶住椅子才能完成典禮。也許是爲了修補與新皇帝的關係,鄭貴妃在朱常洛即位後主動進獻絕色美女八名。朱常洛覺得很受用。登基之後,朱常洛每天要處理繁忙的政務,加上年近四旬,身體本就不好,頗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是朱常洛的心情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再也不用爲地位和前途擔憂了,他繼續樂觀地透支着身體。每天回到後宮,朱常洛都要縱慾享樂。

八月初十,朱常洛散朝後依然命人在內廷大擺筵席,飲酒作樂。飲酒至深夜,他又連續“寵幸”了數名女子,自我感覺威猛無比。誰想剛享受完美色,朱常洛就癱倒在牀上,動不了了。後宮忙碌了一宿,也沒讓朱常洛重新站起來。

第二天是朱常洛三十九歲的生日,宮中只好傳出話來,說皇上身體不適,罷免慶祝活動。

太醫院的御醫緊急會診。御醫原本是技術性工作,可在中國的大環境下,御醫們也沾染了濃厚的官場習氣,做人明哲保身,做事保守求穩。他們給朱常洛開出的藥方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穩的補藥,就像官場的八股文一樣,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朱常洛連服了四個方子,病情非但沒有扭轉,反而加重了。

朱常洛對自己的病情比較樂觀,在病中依然每晚要數名美女“侍寢”。他也知道太醫院的習氣,對御醫們的診斷不抱希望。八月十四日,朱常洛斥退太醫院衆御醫,召掌管御藥房的內侍太監崔文升給自己看病。崔文升的醫術如何,外人不知道。大家只知道他給皇上開了一個藥方。朱常洛吃了按照崔文升的方子配的藥,當天晚上連續腹瀉三四十次。他的身體徹底垮掉了,病情惡化到躺在牀上奄奄一息的地步。皇宮內外一看皇帝有“駕鶴西去”的跡象,亂成了一鍋粥。當時萬曆皇帝死了還沒幾天,屍體還停留在皇宮中。這邊,明光宗泰昌皇帝又有“追隨”父皇而去的跡象。這在法理和實踐兩個層面都給明朝政治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此時此刻,朱常洛方纔明白疾病可能會奪去自己來之不易的地位,追悔莫及。爲了預備後事,他在乾清宮病牀上召見了英國公張惟賢、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等十三人,讓皇長子朱由校出來見各位貴戚重臣。君臣頗有臨別託孤的味道,場面悲涼。

八月二十九日,朱常洛可能是從宮中下人們的竊竊私語中知道鴻臚寺丞李可灼有仙丹,可以讓人去死回生,要呈獻給皇上。

朱常洛病急亂投醫,忙把內閣首輔方從哲叫過來,詢問可有李可灼呈獻仙丹的事情。

李可灼是不知名的中層小官,平日裡迷信神仙方術,宣稱自己煉出了神丹妙藥。他的同僚和上級們都不相信他的話。現在皇帝問起這個人,方從哲不敢隱瞞,說確有此事。朱常洛彷彿從中看到了一線曙光,立即下令召喚李可灼進宮獻藥。衆位大臣合議後,一致認爲此人和他的仙丹都不靠譜。方從哲如實稟告,勸朱常洛不要相信旁門左道。朱常洛卻堅持要李可灼進藥。

方從哲只好讓李可灼帶着他的仙丹進宮。在他見皇帝之前,守候在殿外的大臣們又緊急商議了一回。他們看到所謂的仙丹,從外表看就是散發着些許香氣的紅丸。這東西能讓病危的患者起死回生嗎?大臣們心裡都沒底,就決定先用活人試驗一下所謂的仙丹,看看結果。他們隨意找了兩個人試服仙丹,結果一個人吃了以後紅光滿面,感覺良好,另一個人吃了以後很難受,有強烈的藥物排斥反應。這下子,方從哲等人更把握不準要不要讓朱常洛服用仙丹了。可病榻上的朱常洛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來催要仙丹。大臣們越拖延,皇帝越要服用。

最後,方從哲等人又一次擰不過皇帝,只好讓李可灼帶着仙丹去見朱常洛。朱常洛執意服下了第一粒仙丹。說來也奇怪,朱常洛服下那紅丸仙丹後,不多時就感覺身體好轉。他感覺到肚子餓了,還傳令備膳,對着美味佳餚大吃了起來。之前幾天,朱常洛整天連喝湯喝藥都要別人喂,而且喝一口就氣喘吁吁,現在竟然喝起湯吃起飯來了,還狼吞虎嚥,邊吃邊稱讚李可灼是忠臣,大大的忠臣。等候在殿外的大臣們都惴惴不安地等待皇帝服藥的結果。後來,有太監出來傳話說:“皇上服用紅丸後,暖潤舒暢,正在用膳。”殿外頓時響起一片慶幸的嘆息聲。神經緊張多日的大臣們紛紛拱手相互告別,離宮而去。他們似乎都覺得朱常洛這下子渡過危險期了。

當晚,乾清宮只留下李可灼和幾名御醫觀察着朱常洛的病情。

難道李可灼進獻的仙丹真的能讓人起死回生嗎?其實他的仙丹是取少女首次月經的經血,再加上烏梅、、松脂、蜂蜜等主要成分,收集夜裡的露水,煮煉而成的。因爲最後煉出來得藥丸是紅色的,所以被史官們記錄爲“紅丸”。這紅丸因爲選料講究,是不錯的大補猛藥,初服的確能讓人經脈舒暢,體力充沛。

大凡進補的猛藥,作用都是暫時的,治標不能治本。朱常洛服用紅丸多個時辰之後,身體又感覺空虛難受起來,於是命令李可灼再給他一粒紅丸。旁邊的御醫們紛紛反對,認爲皇上龍體虛弱,不宜過度進補,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朱常洛纔不管這些,又堅持要再服一粒。這一回,他那已經被掏空的身體實在難以承受再一次的劇烈進補。朱常洛服用後感覺極差,發生了強烈的藥物排斥。熬到五更時分,內侍太監趕緊出去把剛回到家中不久的衆位大臣都叫回宮來,見朱常洛最後一面。大家齊聚宮中,驚慌失措,滿腹疑惑。第二天清晨,明光宗朱常洛在乾清宮駕崩,享年三十九歲。

朱常洛的死又是一個疑團重重的謎案,史稱“紅丸案”。

朱常洛的人生爲我們認識壓抑的太子形象提供了絕妙的標本。他終身都是在等待和憂愁中渡過的。漫長的等待壓抑着朱常洛正常的。等到壓制消失,正式成爲皇帝以後,朱常洛通過瘋狂的享受來彌補先前的不快。誰想,正常人的身體承受不了過度的享受,讓他過早地走上了黃泉路。

朱常洛的死,留給了明朝歷史一個又一個的謎案,一直影響到王朝結束之時。

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
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