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

皇太子首先是皇帝的兒子,其次纔是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因此,皇太子要經常在皇帝身邊伺候着,不僅是爲增加父子親情,更爲了消除政治隱患,以備不測。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就是因爲長期領兵在外,在已經被秦始皇確定爲接班人之後的情況下,遭到趙高、胡亥和李斯的迫害,與一步之遙的龍椅擦肩而過,糊里糊塗地自殺了。

暴斃旅途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耀武揚威地在東方大地巡遊。

秦始皇把這一次出巡的動靜搞得很大,從首都咸陽出發,先到東南的會稽(今浙江紹興),再沿着海岸線北上抵達琅邪(今山東東南),期其間一度入海。一路上,旌旗招展,軍陣炎炎,冠蓋相從,到處都有臣民戰戰慄慄地跪迎。

這就是秦始皇出巡要達到的目的:讓天下畏懼皇帝的權威。秦始皇繼承祖先的基業,花費了二十多年時間,徵東西討,蕩平寰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皇朝:秦朝。爲了把征服的土地凝聚成鐵板一塊,秦始皇花費更大的力氣,頒佈了一個又一個統一法令。現在,秦始皇垂垂老矣,希望看看檢驗自己畢生奮鬥的成果。遺憾的是,東方的百姓似乎對秦始皇的招搖行爲不太買賬。原韓國的落魄貴族子弟張良,僱傭了殺手半路伏擊秦始皇的車駕;原楚國將門之後項羽看到秦始皇的排場,不屑一顧地說:“誰都可以取代他!”甚至就連穿着秦朝的官服的地方小官、沛縣的一個小亭長劉季(發達了以後,改名劉邦)也對“最大的老闆”沒有敬畏之心,反而暗暗產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秦始皇這叫出錢不討好,出巡遭人罵,碰了一鼻子灰。

所以因此,當嬴政趕到山東,知道花了大價錢的入海求仙工程沒有成功的消息後,壓制已久的怒氣終於爆發了出來。之前,秦始皇嬴政爲了追求長生不老,動用整個國家機器,不惜民力物力財力,煉丹的煉丹,求仙的求仙,忙得不亦樂乎。他充分相信一羣牛氣哄哄的江湖方士,給與了他們充分的授權,尋找能讓自己永生的辦法。結果江湖方士逃得的逃,拖得的拖,毫無進展。

秦始皇已經50歲了,迫切需要長生不老藥。他決定親自出海,會會海上的神仙們,探尋長生秘方。大臣和方士們嚇壞了,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勸阻秦始皇的衝動行爲。可惜,秦始皇這回固執己見,滿懷信心地入海尋仙去了。最後神仙肯定是找不到的沒有找到,秦始皇倒是在之罘見到了一條巨魚,勃然大怒,用大弓射殺了巨魚。隨從們大家趕緊勸諫秦始皇說,巨魚怪獸攔駕,看來神仙暫時還不想見皇上,皇上還是暫且班師回朝吧。秦始皇望洋興嘆,只好不得不同意返回咸陽。

一路上的勞頓和結果的不如意,尤其是追求長生不老努力的失敗,沉重地打擊了秦始皇的精神。現在,深入海洋,與巨魚搏鬥,直接透支了年邁的秦始皇的體力。秦始皇上岸不久就病倒了。一行人緊趕快趕,才趕到平原津的時候,秦始皇的病情就已經相當嚴重了。

50歲,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是壯年。對於秦朝的人來說,已經是高壽了。現在,秦始皇在這個年紀突然病倒,能夠挺過去呢?

隨駕的大臣主要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趙高。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打小就很討嬴政的疼愛。出發前,胡亥奏請從駕,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除了胡亥外,秦始皇其他的兒子都沒有跟來。

大臣們湊在一起,論討起秦始皇的病來。隨着秦始皇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大家討論的話題開始涉及到秦始皇時候的權力分配問題了。秦始皇本人對“死”和相關的所有詞彙都特別敏感。因此,羣臣誰都不敢提秦始皇的遺囑和死後安排。

秦始皇雖然諱疾忌醫,身體情況每況愈下,但他的頭腦始終是清醒的。每天,秦始皇都照常處理各處的奏章。秦朝時的奏章都是寫在竹簡上的。秦始皇一般一個工作日能夠處理大約120斤重的竹簡,工作強度還不低。

秦始皇最清楚自己的身體感受。終於有一天,他支撐不住了。這個結束戰國開創統一的硬漢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大限來到了。

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時辰裡,秦始皇慌忙思考起身後事來。葬禮什麼的都不需要秦始皇關心,他最關心的就是由誰來繼承皇位。最終,秦始皇給在抗擊匈奴前線領兵的公大兒子扶蘇寫了一道詔書,蓋上玉璽。詔書只有短短的一行字:“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你把軍隊交給蒙恬將軍,趕回咸陽與我相會,主持我的葬禮。)皇帝的葬禮只有新皇帝才能主持。秦始皇寫下的這份詔書,意思很清楚,他要傳位給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何許人也?

扶蘇是秦始皇的嫡長子。從王權繼承順序來看,扶蘇是理論上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秦朝沒有留下朝代史,加上秦二世時期的清洗和戰亂的破壞,有關扶蘇的史料很少。秦始皇有超過20個兒子,除了扶蘇和胡亥,其他皇子留下的史料更少。從史料多少的數量和旁人的反饋來看,扶蘇可算是秦始皇衆多兒子中最出色的一位。秦始皇很欣賞扶蘇這個嫡長子。當然,秦始皇也很喜歡胡亥。但他對幼子胡亥是父親對兒子的喜愛,而不是政治上的欣賞。因此,現在扶蘇最終戰勝衆多的兄弟,被秦始皇確定爲接班人,一點都不奇怪。這從日後其他人的反應也可以間接證明。

可能是扶蘇能力出衆的緣故,他順帶着在政治上也有許多獨立的想法。比如扶蘇就不贊同父皇秦始皇強化思想的許多做法,尤其是迫害儒生的做法。扶蘇本人就接受了儒學思想,曾拜大儒、朝廷的博士淳于越爲師。閱讀了衆多的儒學典籍後,他對秦始皇的治國很有些看法,經常給父親上書,議論時政。

扶蘇的老師淳于越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咸陽宮酒會上“翻了船”。他迂腐地從周禮周製出發,對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大不以爲然,而建議實行分封制。淳于越宣稱:“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丞相李斯當場駁斥了淳于越復古尊禮的做法,堅決要求強化對全國的控制,反對分封。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觀點,罷黜了淳于越。漸漸的,秦始皇對那些老師抨擊執政當局的儒生們異常一場反感,乾脆挖了一個大坑,把他們都給活埋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坑儒事件”。扶蘇激烈反對秦始皇這麼做:“現在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還沒有歸附,儒生們都誦讀孔子經書。如果皇上一律用重刑制裁他們,將會影響天下的安定,請父皇明察。”扶蘇和秦始皇兩人的做法都有道理,只是執政思路的不同而已。但當時秦始皇正在氣頭上,見兒子公開出面反對自己,怒火攻心,把扶蘇派到北方上郡(今陝西省榆林縣一帶)去給大將蒙恬的軍隊做監軍去了。扶蘇一賭氣,去就去,收拾行裝,去陝北體驗生活去了。

秦始皇內心對扶蘇這個孩子還是滿意的,臨終前將權力轉移給了他。如果扶蘇能夠順利繼位,秦朝的命運可能會朝着另外的方向發展。可惜,事情總不會那麼美滿。

秦始皇寫下傳位詔書後,交給中車府令趙高。因爲趙高管理着宮廷的符璽,詔書需要經過他的手裡再交給使者,最後由使者傳達。

但是秦始皇確定後事太晚了,掙扎着寫完詔書沒一會,就死了。

當時是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地點在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北)病故!。秦始皇享年50歲。

秦始皇昇天了,管不了扶蘇,自然也掌控不了尚未發出的詔書了。

因爲秦始皇是在旅途中突然死亡的,皇帝駕崩的消息只有身邊少數幾個人知道。這些人包括: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和五六個近侍太監。其他大臣皆都不知道。丞相李斯老成持重,怕皇帝突然駕崩引起政局動盪,嚴令大家封鎖消息,不得走漏半個字,同時催促出巡隊伍,快馬加鞭,早日趕回首都咸陽。等趕回首都,事情就好解決了,局勢也容易穩定了。

沙丘政變

知道秦始皇的死訊後,中車府令趙高的心理活動開了。

準確的說,趙高心理一直在等待這麼一個機會。

別看趙高是秦朝的一個太監,出身卻相當很高貴。《史記》說趙高是:“諸趙疏遠屬也。”有人就據此說趙高是趙國的羣公子之一。實際上,趙高和幾個弟弟都是出生在秦朝宮廷中的。雖然是趙國的公族出身,但因爲國家滅亡,父母都成了俘虜,做了秦朝得的宮奴,趙高根本就沒有享受過公子待遇。有痛恨趙高的人指出:趙高的父親受到了宮刑,做了秦朝的宮奴,母親也被刑僇,入宮爲奴,怎麼可能再生下趙高等兒子呢?所以他們認爲趙高是其母在秦國和其他人“野合”私生的。不管情況是否屬實,趙高的早年生活無疑非常不幸。

在這樣卑賤困苦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要麼自暴自棄,要麼產生強烈的報復社會、出人頭地的。趙高就屬於後者。

趙高一生下來就被閹割,“繼承父業”做了太監。他非常幸運地被秦始皇給看上了。秦始皇聽說趙高長得高大有力(這在太監中很少見),而且還精通獄法(可能是從出身貴族的父母那學的),破格提拔趙高爲擔任中車府令。而且,秦始皇還讓趙高做小公子兒子胡亥的家庭教師,教將胡亥刑法判獄。趙高教學工作做得很好,胡亥很喜歡這個太監老師,兩人很快就走得很近到了一起,無話不談。但是趙高的太監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犯下了大罪,被侵秦朝的貴族蒙毅抓住了把柄,要依法制裁,給趙高定了一個死罪,而且還要把趙高一家去除宦籍(連太監也不讓他們當了)。最後還是秦始皇出來扮好人,說趙國高辦事勤快認真,這回就赦免了死罪,以觀後效,以便將功折罪。所以秦始皇還恢復了趙高衆車府令的官職。

後世的趙翼、章太炎、郭沫若等人仔細分析過趙高這個人,傾向於認爲趙高在內心深處始終懷着對秦國的刻骨仇恨的。,他通過祖國趙國被秦國所滅滅亡了,趙高日夜思念着爲祖國報仇。郭沫若的話劇《高漸離》對趙高的這種情緒進行了渲染,說趙高在秦宮中也沒有好好教導胡亥,而是抓住小孩子貪玩的心理,老引誘胡亥瞎跑亂玩,讓秦始皇心愛的孩子不學無術。在話劇中,陰謀刺殺秦始皇的高漸離還還得到過趙高的幫助。我們不排除趙高有可能是在秦朝內部潛伏很深的趙國愛國主義者,但是權欲可能是促使趙高決心在秦始皇死後發動政變的更重要的原因。趙高在秦始皇遣病重時找個藉口,把隨駕的將軍蒙毅給遣走了。蒙毅是大將蒙恬的弟弟,是監軍扶蘇一邊的人。趙高讓蒙毅趕回哥哥蒙恬軍中,無形間斬斷了扶蘇、蒙恬等人安插在秦始皇身邊的耳目眼線。現在,秦始皇死了,沒有幾個人知道,傳位詔書和玉璽都在自己手中,任何人處在趙高的位置上,都會很自然地將這看作是爲自己謀取利益的大好機會,弄好了還能竊取朝廷大權、威震天下呢。趙高壓抑着的權力慾,這時候很自然地膨脹了起來。

趙高截留住秦始皇傳位扶蘇的璽書,跑去做公子胡亥的思想工作。

趙高和胡亥的關係很好,而且胡亥不學無術,趙高很願意擁戴這樣的角色取代扶蘇。

只聽趙高對胡亥說:“皇上駕崩了,沒有留下詔書分封諸位公子,單單給長子扶蘇留下傳位詔書。扶蘇回來後,就會成爲皇帝,那時候還有公子您的立足之地嗎?不知道公子有什麼想法?”

胡亥本來沒什麼想法,現在也被趙高挑逗出想法來了。他無奈地對趙高說:“你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聽說,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生前就這麼決定了,不封諸子,我能說什麼呢?”

趙高神秘地說:“不然對。方今天下大權,就操控在公子您、趙高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好好謀劃一下。臣服於別人和讓別人臣服於自己,控制別人和受別人控制,那可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啊!”

胡亥有點明白趙高的意思了,爲難地說:“扶蘇是大哥,我是幼帝弟,廢長立幼,這是不義;抗拒父皇的遺詔而懼怕死亡,這是不孝;我才能淺薄,僅僅依靠你們的幫助而勉強登基,這是無能。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事,天下人知道了不會服從我的。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嗎,對國家有什麼好處?”

由此看來,胡亥這個公子還不算完全的不學無術,頭腦很清醒,大道理說懂得一套一套的。

趙高只好繼續勸說:“商湯、周武王起兵殺其主,天下稱讚他們的道義,都不說他們不忠。衛君殺其父,衛國人都稱讚他的品德,孔子見了也不說他不孝。所以,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現在老看着細枝末節忘記了大事,會貽害無窮;現在狐疑猶豫畏縮不前,會懊悔終生。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公子要把握住機會啊!”

胡亥內心邪惡的一面在趙高的勸說下,佔據了主導地位,點頭同意。終於,胡亥心甘情願地被趙高當搶使了。

趙高啃下一塊硬骨頭,高興地大喊大叫:“時乎時乎,間不及謀!贏糧躍馬,唯恐後時!”

趙高下一個必須啃下來的硬骨頭是丞相李斯。

胡亥畢竟年輕,決定搞陰謀詭計後,撩起衣袖就要上陣。趙高拉住他說:“這樣的大事如果不與丞相商量,沒有丞相的合作,恐怕辦不成。請公子允許我以您的名義與丞相接洽。”

丞相李斯,是秦國引進的優秀人才。他本來是楚國上蔡的一個郡小吏,後來跟隨大學問家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以後,李斯想想自己的渾身本領也得不到楚王的重視,而且他對自己的祖國楚國很看不起看好,認爲東方六國都積貧積弱,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收拾行裝西入秦國,開始了政治生涯。在秦國,李斯平步青雲,最後做到了丞相,被封爲通侯,達到了秦朝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爵位。李斯不僅自己功成名就,而且李家還成爲了秦國顯赫的官宦人家。李斯的大兒子李由擔任了秦朝的三川太守,所有兒子都娶了秦朝的公主當上了駙馬,所有的女兒分別嫁給了秦朝的諸位公子。一次,李由從地方回咸陽述職。李斯在家裡舉行家宴招待兒子。沒想到,朝廷的百官都來祝賀,送禮的送禮,捧場的捧場。李家門口的車乘和馬匹數以千數,引起了咸陽的交通堵塞。李家的顯赫,可見一斑。

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
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