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

明憲宗太子、日後的明孝宗朱祐樘身世離奇,六歲之前一直生活在冷宮的某個暗室中,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的意外現身出乎父親明憲宗和那些野心家們的意料,隨即引發了太子之位和江山爭奪。朱祐樘的太子故事包含了陰謀、冒險、謀殺和報恩等一系列熱門元素。

藏在深宮

明憲宗朱見深有着強烈的戀母情結。

一般人有戀母情結是心理問題,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朱見深的戀母情結髮展成了一種病態,影響了明朝的政治。後宮佳麗三千,年輕貌美,各種類型都有,其中不乏傾國傾城的美女。但是朱見深偏偏寵愛、深信一個比自己大十七歲的女人萬氏。十七歲,整整是他和他母親的年齡差距。朱見深第一次見到還是普通宮女的萬氏的時候,就深深地愛上了她。當時朱見深還是一個活蹦亂跳的少年,萬氏已經是年過三旬的老宮女了。兩人很快就糾纏到牀上去了。等到朱見深登基繼位時,剛好十八歲,立即納已經三十五歲的萬氏爲妃。因爲萬氏出身卑微,更因爲萬氏的年齡實在太大了,所以不能被封爲皇后,只能“屈尊”作了皇貴妃。但這絲毫不能影響朱見深天天都和萬貴妃粘在一起。

難道萬氏是絕色美女,有着勾人魂魄的魅力嗎?不是。萬氏不僅年紀很大,而且身材矮小、體型肥胖,渾身上下和“美”字根本就搭不上邊。

那麼朱見深爲什麼死心塌地地迷戀萬氏呢?

這得從朱見深多災多難的童年經歷開始說起。現代心理學證明,兒童時期的精神創傷常常使人在成年後產生異常的精神問題。朱見深很小的時候,父皇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人給俘虜走了!留守北京的朝臣爲了社稷國家,將朱見深的叔叔、郕王朱祁鈺推上皇位。反對勢力爲了維繫宗法血統,將朱見深“突擊”立爲皇太子。明代宗(景帝)朱祁鈺坐穩帝位,看侄子朱見深很不順眼,一心要讓自己的兒子取代他的太子地位。朱見深的境況不僅尷尬,而且危險,幾年後即遭廢黜,被叔叔牢牢幽禁在高牆中。可憐的朱見深從小就沒有父愛和母愛的呵護,在深宮過着擔驚受怕的淒涼生活。這也使他對溫暖充滿了強烈的心理依賴感。

世事難料。幾年後,父皇明英宗朱祁鎮又在“南宮復辟”中成功奪回了皇位,朱見深又成了皇太子。朱見深從此告別了多災多難,一路順利,接了班,也有了萬貴妃。

朱見深對萬貴妃的迷戀爲後者擅權專政提供了便利條件。萬貴妃不僅人不漂亮,個人品格也不足稱道。她城府很深,權力慾強,且心狠手辣。爲了將朱見深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方便自己攬權干政,萬貴妃橫行後宮,不許其他嬪妃佳麗接近皇帝。朱見深幾乎每夜都在萬貴妃宮中留宿。但是皇帝可以隨時隨地“寵幸”后妃宮女,其他人不能完全杜絕他和女人的接觸。一旦朱見深和某個女子有染後,萬貴妃就給那個女子送去墮胎藥。她不允許其他女子生下子嗣,一心要讓自己的孩子接班做皇帝。對於墮胎藥失敗,依然懷上身孕的女子,萬貴妃則逼她們流產。誰不願意流產,就會有生命危險。後宮女子爲了活命,都屈服於萬氏的淫威。鞏固權力之後,萬貴妃不斷向朱見深進讒言,迫使皇帝廢掉了皇后吳氏。

萬貴妃不僅獨霸後宮,還把手伸到了朝堂。侍郎李孜省、萬貴妃隨身太監樑芳、萬貴妃弟弟萬喜等人替她充當爪牙,黨同伐異。朱見深當政後期,內閣首輔萬安竟然自稱是萬氏的“子侄”,公然投靠萬貴妃,使萬氏一黨的氣焰到達頂峰。朝堂中有誰敢逆着萬貴妃的意思辦事,馬上就被罷官貶職,遭到打擊報復。

朱見深登基的第二年(成化二年1466年),三十六歲的萬貴妃生下了皇長子。當時舉朝慶祝,尤其是朱見深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也許是因爲高齡生產的緣故,這個孩子存在生理缺陷,生下來幾個月後就夭折了,連名字都來不及取。皇長子的死給朱見深巨大的打擊,也成了萬貴妃心中的痛。此後,萬貴妃寵冠後宮,夜夜與朱見深同牀共枕,可由於年齡的關係再也沒有生育。萬氏喪失了生育能力。

讓萬貴妃恨得咬牙切齒的是,成化五年(1469年)柏賢妃生下了一位皇子。這可能是萬貴妃一黨防範不嚴的後果。等柏賢妃柏貴妃的肚子很大的時候,朝野上下都關注着她的肚子,萬貴妃一黨找不到墮胎的機會了。這位皇次子被取名爲朱祐極,在成化七年(1471年)被正式立爲皇太子。

萬貴妃焦躁不安,暴跳如雷,一心要把這個皇太子給搞掉。

其實朱見深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只是朝廷上下和萬貴妃都不知道而已。

早年,廣西賀縣的紀姓土司發動叛亂,被朝廷大軍平息。當地有個姓紀的小女孩被當作罪犯,送入皇宮爲奴。這位紀氏女子長大後,出落得端莊秀麗,被後宮挑中送到內書堂學習。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紀氏被派入內廷書室看護圖書。這是一個類似於圖書管理員的角色,與紀氏的氣質很相配。

一天,明憲宗朱見深到書室翻閱藏書,發現紀氏長得很漂亮,很有氣質,就在圖書館裡“寵幸”了她。這就一次“寵幸”讓紀氏懷了身孕。

朱見深早忘了這件事情,但萬貴妃卻很上心。皇次子的出生已經讓她很鬧心了,她可不願意再出現一位皇子。同時,萬貴妃認爲紀氏的年輕和氣質好都是自己的大敵。她很快就給紀氏送去了墮胎藥。此時出現了一個改變歷史的小人物。萬貴妃派去逼紀氏墮胎的宮女理應站在萬貴妃的陣營纔對,可她對萬貴妃的所作所爲非常不滿,也同情紀氏的遭遇,和紀氏商量好後,回來謊報說紀氏並沒有懷孕,而是得了痞病。紀氏的大肚子裡不是孩子,而是脹氣。萬貴妃半信半疑地命令按照宮中制度,將紀氏送往安樂堂。安樂宮堂是後宮安置兩類人的冷宮:一類是犯了錯受罰的宮女,一類是得了重病將亡的宮女。

成化六年(1470年),一個小男嬰幾個月後出生在安樂堂中。

男嬰的出生給安樂堂帶來了極大的震動。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萬貴妃的耳中。萬貴妃在震驚之餘,決定痛下殺手。

與上次派遣一位無名宮女去逼紀氏墮胎不同,萬貴妃這回找了一個有名字有身份的人去把男嬰溺死。這個人是太監張敏,職位是安樂宮的門監。張敏接到萬貴妃的指令後,終究良心未泯,一邊告誡安樂堂中的女人們不要大驚小怪,注意隱藏保護孩子,一邊回報萬貴妃說男嬰已經被溺死了。萬貴妃相信了張敏的話,沒有繼續追查紀氏生的孩子,也對紀氏網開一面。實際上,男嬰在安樂堂被秘密撫養長大。

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皇次子朱祐極被立爲皇太子,但在兩個月後(成化八年一月)就神秘暴亡。二十五歲的明憲宗朱見深悲痛之餘,給兒子定諡號爲“恭悼”。

這個結果是萬貴妃夢寐以求的,也極有可能是她一手造成的。朝野暗中傳說是萬貴妃指使人在太子的飲食中下了毒。

恭悼太子死後,安樂堂中的男嬰就成了明憲宗唯一的兒子了。但是安樂堂以外的人都不知道男嬰的存在。

安樂堂中的女人都是一些可憐人。她們在進來之前,也許心中懷有奮發進取、博取權力地位的心思,失敗淪落到安樂堂後內心漸漸變得恬淡平靜起來。紀氏生下的孩子讓她們重新看到了外面的陽光,看到了正常的人生。這些可憐的女子們在震驚之餘,內心的母愛本能和真善美的性情被激發出來,很快就接受了新來的小生命。她們盡其所有,撫育男嬰。

物質條件的匱乏還是其次的困難,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保密,不讓外界知道紀氏生下的男孩在漸漸長大。紀氏和宮女們輪流愛撫、逗樂孩子,免得孩子哭鬧;沒有衣服,大家就把舊衣物改爲小衣服給他穿;爲了不讓蛛絲馬跡外露,小孩子都五六歲了,紀氏都不敢給他剪胎髮。結果,帝國的皇子長得面黃肌瘦、蓬頭垢面、胎髮拖地,對安樂堂之外的事情一無所知。

當時,被廢掉被廢掉的吳皇后被幽靜居在在西內深冷宮中中,鄰近安樂堂。也許是身處逆境,心靈相通的緣故,吳皇后知道了孩子的秘密存在。她常常暗中到安樂堂探望、哺養小男孩,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這個小男孩是個見不得陽光的孩子,註定只能生活在封閉、陰暗的冷宮中。按說,在如此糟糕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難具備常人的心智。奇怪的是,這個孩子雖然缺少正常孩童的快樂,但成長爲了一個“正常的人”。幾乎所有的皇帝和皇家的孩子們,雖然智力超羣、能力出衆、精力充沛,但在精神上總和絕大多數的人不同。他們想的和其他人不一樣,對事物的欣賞評價也和其他人不一樣。“天意難測”,難就難在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推測皇帝的思想。成長於安樂宮的這個孩子雖然在智力和能力上比不過那些偉大的帝王,但在個人精神和思維上是個正常人。這要感謝紀氏和宮女們從來就沒有把孩子看作是皇子,而是按照一個正常的晚輩來培養。母親紀氏搜索兒時的記憶,結合接受的教育,把自己知道的都傳授給了兒子。其他的宮女也紛紛把民間百相、人情冷暖、宮闈鬥爭乃至兒女私情告訴孩子。這樣的教育才是世俗的、正常的教育。

很難說,安樂堂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有害還是有利。

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二十九歲的朱見深早起梳頭,看到頭上出現了若干白髮。他對鏡長嘆道:“我就要老了,可還沒有兒子啊。”

張敏已經從安樂堂的門監調到了朱見深的身邊,伺候皇帝梳頭。他聽到朱見深的感嘆,連忙伏地稟報:“請皇上恕臣死罪,萬歲您有兒子。”

朱見深愣住了,問:“我的兒子在什麼地方啊?”

張敏豁了出去,說:“臣說了出來就有生命危險,但請萬歲爲皇子做主。”

wωω ¤тTk an ¤C〇

當時,萬貴妃對後宮的控制比原來更緊了,朱見深身邊密佈她的耳目。張敏揭露實情的確是冒着生命危險的。且不說朱見深不一定相信張敏的話,萬貴妃的衆多耳目眼線也不一定能給張敏詳細說明冒出來的太子情況的機會。就在那些親信耳目有的趕緊去向萬貴妃報信,有的要上前阻撓張敏的時候,大太監懷恩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懷恩是司禮監大太監,處事穩重,和萬貴妃的關係也過得去。但懷恩並不認同萬貴妃的所作所爲。萬貴妃重用的是奸詐太監樑芳、錢能等。看到樑芳、錢能等人在後宮上竄下跳,懷恩表面上無動於衷,實際上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出手而已。暗地裡,懷恩聚攏力量,掌控着皇宮的一切情況。日久天長,安樂堂中的皇子也沒有逃過懷恩的眼睛。懷恩暗中保護皇子。現在,他也覺得是揭露真相的良機。

懷恩憑藉身份,喝止那些萬貴妃的耳目,也跪在張敏身邊,叩首稟報:“張敏說的都是實話。皇子現在就養在安樂堂中,現在已經六歲了,一直隱匿不敢讓皇上知道。”

有了懷恩的肯定,朱見深信以爲真。他幾乎是欣喜若狂,匆匆穿戴整理,馬上擺駕去安樂堂。朱見深見子心切,嫌車駕太慢快,就派人先去迎接皇子。

皇宮中頓時亂成一團。安樂堂聞訊後,更是歡呼聲響成一片。小孩子終於可以見到光明瞭。使者恭恭敬敬地來見皇子,紀氏卻抱着孩子號啕大哭:“兒子,你去見你父皇吧。我活不長了。”萬貴妃在後宮操着生殺予奪大權,對一般的人想殺就殺。即使現在紀氏能夠因爲兒子封爲后妃,也逃不過萬貴妃的魔爪。吳皇后和恭悼太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突然,紀氏想起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兒子頭腦中沒有“父親”的概念,也沒有“男人”的樣子。因爲兒子從出生以來見到的都是宮女,連太監都極少見到。萬一等皇上和兒子父子相見,兒子默然沒有反應,該是多麼尷尬的事情啊。那樣的話,對兒子的發展不利,甚至可能給人否認兒子是朱見深親生的藉口。紀氏想了很多,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教兒子認識父皇的方法:

“兒啊,你的父親穿着黃袍,嘴巴上長着頭髮。呆會兒,你千萬別認錯人了啊。”

紀氏的話很生動。後宮中只有皇帝朱見深一個人“嘴巴上長着頭髮”。小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父親的特徵。

使者和宮女們一齊動手,給小皇子穿上小緋袍,扶上小輿車,簇擁到安樂堂外的臺階下,等待朱見深的到來。孩子渾身長着茸茸的胎毛,長髮披到地上,第一次完完整整地享受到耀眼的陽光。

朱見深的大隊人馬很快就到了。小孩子表現得非常出色。他一看到一個穿着肥大黃袍,嘴巴上面有頭髮的人剛從車駕上下來,就跑了上去,撲到他的懷裡。朱見深眼淚嘩啦啦地就下來了,一把將兒子深深摟在懷中。父子相認的場面非常感人。好一會兒,朱見深才坐下,把兒子放在膝蓋上,一邊愛撫,一邊凝視起來。看到兒子尚未適應強光的雙眼和蒼白的皮膚,悲從中來,又嘩啦啦地流淚。他邊哭邊說:“這是我的兒子,像我。”朱見深多年的心病算是了了。

懷恩受命趕赴內閣,向朝臣詳細解釋了皇子的出現情況。朝廷隨即頒告天下:皇上唯一的兒子已經六歲了!

太子喪母

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
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