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

太子丹恭敬地把田光送到門口,臨別時囑咐了一句話:“我所說的和先生所說的,都是國家大事,請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笑着答應了。

告別太子丹後,田光找到了荊軻,說:“太子丹只知道我田光壯盛時期的表現,卻忽視忘記了人總是會老的。他拜訪我,向我請教對付秦國的方法。我沒有什麼好建議,就把你荊軻推薦給了太子丹。希望你能去見見太子丹。”荊軻勉強答應了。田光接着感嘆說:“剛纔太子丹對我說:‘我們說的都是國家大事,請先生不要泄露出去。’這是太子丹在懷疑我田光,不相信我對你的推薦!使人懷疑自己,不是俠士所爲。”田光決定自殺來激荊軻出山,說:“希望你能夠快去見太子丹,告訴他田光已經死了,不會食言。”說完,田光拔劍自刎而死。

荊軻被田光的俠義行爲所感動,隨即去見太子丹,把田光的死訊告訴了太子。

太子丹是個一心報仇的深宮子弟,對俠客還是缺乏瞭解,沒想到自己出門前的一句囑咐竟然要了田光的命,後悔地跪地哭泣。過了好一會兒,太子丹後悔過後,對荊軻說:“我請田先生不要把談話泄露出去,是想保密,爲促成大事打算。現在田先生以死保證,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請荊軻坐定後,太子丹又離開坐席,頓首,鄭重地請教:“田先生不嫌棄我不會辦事,將您推薦給我,這是上天可憐燕國,不拋棄我啊!現在秦國貪饕之心暴露無遺,不吞併全天下的土地,臣服全天下的人們,是不會滿足的。現在秦國已經吞併了韓國,正在進攻南方的楚國和北方的趙國。趙國打不過秦國,投降是早晚的事情。趙國滅亡後,燕國的禍害就到了。燕國弱小,就是舉全國之力也抵擋不住強大的秦軍。我老是在想,我們燕國能不能挑選天下勇士,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相見,再找機會劫持秦王。之後,我們逼秦王歸還霸佔的六國土地,如果秦王不同意,就殺了他。到時候秦國國內一定大亂,君臣相疑,我們燕國可以聯合諸侯,共同討伐秦國,一定能破秦大勝!”

至此,太子丹把在心裡琢磨了好多年的計劃和盤托出。想必連太子丹也不相信劫持了秦王嬴政後,秦國就會歸還之前侵佔的各國土地。太子丹要的就是殺死嬴政這個仇家,出出胸中的惡氣,也讓秦國內亂一下,改善一下敵我實力對比。我們只能說,太子丹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太子丹對這個理想化的計劃也沒太大把握,實事求是地對荊軻說:“如果能實現,當然最好了。但是我不知道具體怎麼去執行,只有請荊卿留意了。”

荊軻想,你這是想讓我去執行一個沒有退路、有去無回的任務啊!荊軻想了很久,勉強說:“此等國家大事,荊軻愚鈍,恐怕擔當不了如此大任。”太子丹趕緊上前頓首,再三請求荊軻答應。士爲知己者死。田光剛剛在荊軻面前上演了一堂生動的俠客精神教育課。荊軻咬牙答應了下來。

太子丹高興極了,尊荊軻爲上卿。什麼別墅豪宅、車騎美女,只要荊軻想要的,太子丹都滿足他。

一次宴會上,太子丹特意叫來一位能琴善樂的琴女助興。荊軻聽着悅耳的琴聲,如癡如醉。太子丹看荊軻陶醉的樣子,問他:“荊卿如果喜歡,這個美女和琴就都是你的了。”荊軻對彈琴的美女動了一點“不良心思”,現在被太子丹看出來了,怪不好意思的,連忙掩飾說:“真是一雙好手啊!”他一再表示自己很喜歡琴女的那雙手。結果荊軻回家後不久就收到太子丹送來的一個盒子,裡面赫然放着琴女的那雙手。還有一次,荊軻在一個池塘邊無聊地用石子擊打水中的魚。池塘邊沒有多少大小、重量合適的石頭,太子丹就送來一盤金丸,供荊軻扔魚用。這可真的是“金子打水漂”了。

太子丹對荊軻的厚待到了這種程度,荊軻的俠客精神使得他只能沿着太子丹的思路一步步向前走下去。

公元前227年,秦國大將王翦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趙國滅亡。趙國殘餘力量僅僅保有趙國北部地區,建立了“代”國。趙國滅亡後,秦軍飲馬易水河畔,前鋒到達了燕國的邊界。

太子丹覺得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到來了,着急地對荊軻說:“秦兵隨時可能渡過易水,進攻燕國腹地。我很想長久地款待荊卿,只恐怕時日不會長久了。”

荊軻說:“我很願意入秦刺殺嬴政。但是我們現在平白無故地去秦國,沒有任何信物,秦國人根本就不會信任我們。我也找不到機會接近秦王。”

“那應該怎麼接近秦王呢?”

“秦王嬴政痛恨樊於期將軍,懸賞千金和采邑萬家求購樊將軍的腦袋。如果我能拿着樊將軍的腦袋,再帶上燕國督亢等地的地圖獻給秦王,表示燕國願意割讓土地臣服秦國,我相信秦王一定會接見我。我到時候就可以報答太子了。”

太子丹不同意:“樊將軍是相信我纔來投靠我的,我怎麼能以一己之私而殺他呢!荊卿還是想想其它方法吧。”

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加害樊於期,就自己跑去拜見樊於期。

他開門見山問樊於期:“將軍的父母宗族,都被秦王殘殺了。我聽說秦國開出金千斤,邑萬家懸賞將軍的首級,不知道將軍有何感想?”

樊於期仰天嘆息,痛哭流涕:“我常常想起秦王的殘暴和家族的不幸,痛入骨髓,此仇不共戴天,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報仇!”

荊軻說:“我有一個方法,既可以解除燕國的憂患,又可以替將軍報仇。”

樊於期湊上前來問:“什麼方法?”

荊軻說:“我願意拿着將軍的腦袋去獻給秦王,秦王肯定高興地接見我。到時我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刀捅他的胸,那麼將軍的大仇得報,燕國被秦國欺凌的恥辱也可以昭雪。將軍覺得怎麼樣?”

樊於期聽完,仰天哈哈大笑,笑得都快把房頂給掀翻了,笑得荊軻心裡特沒底。突然,樊於期收住了笑聲,猛地脫下一隻衣袖,咬牙扼腕說:“我日夜切齒拊心的想報仇大事,想不到今天聽到了解決的好方法!”說完,他抽出寶劍,一抹脖子,把自己的腦袋給割了下來。

太子丹聽到樊於期自殺,趕過來伏在樊將軍的屍體上痛哭,無可奈何,小心地將樊於期的首級裝在木盒裡,密封好。

爲了給荊軻找一把鋒利的匕首,太子丹四處搜求天下利器,終於得到了趙國徐夫人的匕首。這把匕首由多種合金百般鍛造而成,寒光閃閃,長期浸泡在毒藥中,只要在人的手指皮膚上劃一道口子就能置人於死地,是殺人行刺的絕好裝備。首級、地圖、匕首,荊軻刺秦的裝備齊全了。

荊軻卻沒有動身的意思,似乎還在等什麼人同行入秦。

太子丹更加着急了,甚至懷疑荊軻要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就反覆督促荊軻,最後說:“沒有多少時間了啊,如果荊卿沒有出發的意思,我要先派其他勇士入秦。”

荊軻勃然大怒,對着太子丹吼了起來:“臨陣反悔的人是懦夫!我現在提着一把匕首,孤身前往強秦,前途難測。我是等待一位朋友和我一起行刺。既然太子丹懷疑我了,我現在就請求出發!”

太子丹很高興,荊軻終於同意入秦行刺。既然荊軻沒有等到同伴,太子丹就委派勇士秦武陽作爲荊軻的副手去秦國。這個秦武陽還只是個十三歲的小孩子。一年前,秦武陽當街殺死了殺父仇人。據當時旁觀者說秦武陽身上散發的殺氣讓旁人都不敢對視。太子丹很賞識這個孩子的勇氣,赦免了秦武陽的死罪,收在身旁留用。

燕國政府任命荊軻爲正使、秦武陽爲副使正式“出使”秦國。太子丹和極少數知道荊軻此行真實目的的賓客,都穿着白衣,帶着白帽來送行。送到邊界易水時,雙方要分別了。荊軻的朋友高漸離匆忙趕來,擊築唱歌,給好友送別。荊軻和着他的歌,哼起了悲傷的旋律,悲傷得一行人都垂淚涕泣。荊軻旋律一轉,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慷慨激昂,聽得大家都情緒激昂,怒髮衝冠。不等大家反映過來,荊軻一把拉秦武陽上車,渡河而去,迅速消失在遠方。

太子丹望着荊軻的背景,心裡忐忑不安。

我們都知道太子丹策劃的這一次著名暗殺事件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太子丹和荊軻都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憑一人之力在戒備森嚴的敵國朝堂上殺死敵人的君主哪是容易的事情啊。而且看似勇敢的秦武陽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嚇得渾身哆嗦,連朝堂都沒進去。荊軻之前遲遲不出發是在等合適的夥伴,看來是有道理的。太子丹太心急了,讓荊軻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匆忙出發,對最後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刺殺失敗了,後果極其嚴重。嬴政恨死了燕國,隨即在第二年調配大軍,大舉進攻燕國,幾個月後就攻陷了燕國首都薊(今北京)。燕王喜、太子丹率領燕國殘餘力量逃往遼東,復負隅頑抗。秦軍追到遼東,把燕國打得四分五裂,一心要滅亡燕國。

燕王喜在東躲西藏的時候收到了同爲天涯淪落人的代王嘉的來信。代王嘉在信中說:“秦軍之所以死死追擊燕國,都是太子丹惹的禍。現在燕王如果能殺死太子丹,把他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放過你。到時候燕國的社稷就能夠保全了。”燕王喜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一聽可以保命,還能繼續當國王,連親生兒子都不要了,派人去殺太子丹。

當時太子丹正躲藏在衍水。燕王喜派使者來見他,太子丹還以爲是來商量抵抗秦軍、恢復故土的事情,毫無防備。誰知道使者帶等人擁上來,利索地把太子丹的腦袋砍了下來,獻給了秦軍。秦國進攻燕國,一心吞併燕國,並不以會因爲太子丹的死而轉變心意。嬴政看到太子丹的腦袋後,繼續催促前線大軍蕩平燕國全境。五年後,燕王喜被秦軍抓獲,燕國滅亡。

後人爲了紀念太子丹,就把衍水改名爲太子河。這就是現在遼寧太子河名稱的由來。

太子丹很傻,很急,很天真。他策劃的荊軻刺秦事件,即使成功了,也不能扭轉燕國走向滅亡的趨勢。燕國的困境是幾百年來國勢衰落的必然結果,不是憑一己之力短期能夠扭轉的。而刺殺的失敗,卻加速了秦國滅燕的進程。可以說,太子丹傾注全力策劃、實施的刺殺行動並不是救國的好方法。但從愛國的角度來說,太子丹的行爲是值得肯定的。

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
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