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

開國君王家事愁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弱智皇帝。

後人常常用兩件事情來說明司馬衷的弱智樣子。

第一件事是說有一年夏天,司馬衷帶着隨從到華林園遊玩。走到一個池塘邊,一行人聽到池塘裡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司馬衷覺得很奇怪,於是便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爲官呢還是爲私?”隨從們聽到皇帝提出這樣的問題,心裡覺得好笑,可嘴上又不知道怎麼回答纔好。也許是其中一個隨從對司馬衷的弱智問題習慣了,急中生智說道:“在官家裡叫的,就是爲官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爲私的。”司馬衷覺得很有道理,頻頻點頭。

第二件事情說的是一年天下災荒,餓殍遍野;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死在半道上了。在朝廷上,自然有大臣議論百姓餓死的事情。坐在龍椅上的司馬衷突然發問:“爲什麼有人餓死啊?”大臣回答:“他們沒有飯吃。”司馬衷又問:“這些人沒有飯吃,爲什麼不去吃肉粥呢?”大臣們哭笑不得,無言以對。但對於司馬衷來說,米飯和肉都是他日常吃的,現在沒有飯吃了,爲什麼不去吃肉呢?

晉惠帝司馬衷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與楊皇后的次子。司馬衷的弱智是先天性的,並不是受後天刺激而造成的。司馬衷在年少時就顯露出不正常的樣子,快十歲了仍口齒不清,豆米不辨,更談不上讀書寫字了。因此,朝野上下、宮廷民間都知道司馬衷是弱智。

問題是:這麼一個明顯弱智、缺乏政治能力的人怎麼就成爲太子,進而做了皇帝了呢?首先是因爲司馬衷的哥哥司馬軌早夭。司馬衷就成了事實上的嫡系最長子,很自然地成爲了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他被立爲太子時,只有九歲。史書上沒有任何有關司馬衷立太子爭議的記載。也許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還沒有接觸朝廷大臣;而且太子年紀也小,反應遲鈍一點也並不被視爲大事情,所以羣臣沒有就司馬衷被立爲太子一事提出疑問。同時司馬衷的生母是皇后,正得到司馬炎的寵愛,大臣們也沒有人公開反對。

但是隨着司馬衷開始長大,難以掩飾的智力缺陷暴露了出來。人們不禁在心中發問:太子將來能否勝任天子寶座?是不是應該及時更換太子?

咸寧初年(275年),司馬衷到了出居東宮的年紀,開始接觸外廷大臣。隨着太子獨立建立東宮,朝野對其能否治理國家的疑問越來越多。

史載:“惠帝之爲太子也,朝臣鹹謂鈍質,不能親政事。”

最先對司馬衷的能力提出懷疑的是他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認爲自己的這個兒子勝任不了統治天下的重任,因此悄悄的和皇后透露了想更換太子的意思。但是楊皇后非常袒護司馬衷,勸丈夫說:“自古以來,立嫡長子,而不考慮其能力高低。這樣的老規矩怎麼能更改呢?”晉武帝的另一個寵妃趙氏受了楊皇后的好處,也爲司馬衷說好話:“太子司馬衷只不過是幼時貪玩,不長進。小時候就顯露出超常能力的人畢竟是少數。太子將來必大器晚成,繼承大統。”耳根子軟的司馬炎被枕邊風一吹,也就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咸寧二年(276年),晉武帝司馬炎患病,病情還挺嚴重。朝野一度開始考慮最高權力轉移的問題。多數人屬意於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希望以司馬攸來取代弱智的司馬炎。大臣賈充把長女嫁給了司馬攸做王妃,又把另一個女兒嫁給司馬衷做太子妃。河南尹夏侯和就對賈充說:“你的兩個女婿親疏相等。但是‘立人當立德’,希望你能夠參與更立太子的行動。”賈充默默不答。後來晉武帝病癒了,聽說這件事,將夏侯和調任爲有名無實的光祿勳(原來的河南尹掌握首都及周邊地區的政權),並奪去了賈充的兵權,待遇不變,顯示自己對太子司馬衷的支持。司馬炎如此處理,一時間朝野上下不敢再提太子能力的問題。

就在大多數朝臣明哲保身,對太子一事默不做聲的時候,少數幾位重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勸諫,試圖讓司馬炎相信司馬衷能力太差,實在不是做皇帝的料。有着滅蜀大功的衛瓘就是其中之一。衛瓘很想勸司馬炎廢掉太子,但每次想陳啓的時候,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和話語。後來有一次司馬炎在陵雲臺舉辦君臣宴會,衛瓘裝着大醉的樣子,就勢跪在晉武帝的榻前說:“臣有些話想啓奏皇上。”晉武帝就說:“你想說什麼呢?”衛瓘三次都欲言而止,最後只是用手撫着晉武帝的座位說:“此座可惜了啊!”晉武帝非常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將錯就錯地說:“你真的是喝得大醉了。”衛瓘從此閉嘴,不再就太子廢立一事說話。

擔任侍中的和嶠是另一位勇敢提出太子廢立意見的大臣,只是他採取的形式非常直接。和嶠見到太子就是一個弱智,就趁自己經常陪侍皇帝左右的時候說:“皇太子有淳古之風,這是好事;但是現實是非常複雜的。恐怕將來不僅只是陛下的家事。”晉武帝默然不答。

大臣們的勸諫多少還是對晉武帝產生了影響。他對羣臣的意見雖然可以視而不見,或者用間接的手段打壓下去,但他本人是一個有作爲的開國君主。晉武帝不可能在關係到子孫後代、帝王萬世之業的事情上馬虎從事。沒有比他這個父親兼皇帝更明白司馬衷的實際情況。司馬炎覺得再測試一下已經長大的太子的實際能力。

晉武帝測試方法就是派遣幾位朝臣去考察太子,看太子能否承擔統治大任。他選中的朝臣是和嶠、荀顗、荀勖三位侍從近臣。晉武帝說:“太子近日入朝,我看他有所長進,你們三人可以一起去拜訪太子,談論世事,看看太子的反應。”三個人就按照皇帝的吩咐去做了,回來的時候顗、勖兩個人都稱太子明識弘雅,誠如明詔,沒有問題。和嶠勸說:“聖質如初耳!”(還是和以前一樣弱智。)晉武帝很不高興,離席而去。

晉武帝決定親自試驗一下太子。他心頭對太子的能力始終抱有懷疑,加上朝臣和嶠等人多次上奏,所以決定直接檢驗太子處理政務的能力。一次,晉武帝將東宮大小官屬都召到身邊來,爲他們舉辦宴會。暗地裡,晉武帝密封了幾件疑難的政務,讓人送去給太子處理。皇帝的想法是:我已經將太子身邊所有的人都支走了,現在就只能由太子自己來處理這幾件疑難問題了。如果處理得好,就證明了太子的能力沒有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是太子無能了。

司馬衷連一般的政務都不懂,哪能處理疑難政務,只能呆呆地看着父親送來的文件。正在要將空白紙送還給父親的時候,賈充的女兒、太子妃賈南風既着急又害怕,忙找了外人來幫太子作答。估計她請來的是迂腐的學者,在回答的時候旁徵博引,義正詞嚴,慷慨激昂。賈南風看了回答,非常滿意。但是給使(宮中的侍從)張泓在旁邊看了以後,提醒說:“太子不學無術,這是皇上非常清楚的事情。現在的答詔廣泛引用,文才飛揚,皇上肯定懷疑是否是太子親自寫的,並且追究作弊的人,根本過不了關。還不如直接用大白話把問題給說清楚呢。”賈南風大喜,忙對張泓說:“來,你幫我好好回答,成功了與你共享富貴。”張泓平素就有些小才,現在用大白話把所有疑難都說清楚了,再讓太子抄寫一份。

晉武帝拿到太子抄的答案,覺得雖然用語簡陋粗淺,但還是將所有問題都談到,談清楚了,很高興。他先將太子“處理”的政務交給太子少傅衛瓘看。衛瓘先是非常吃驚,進而異常惶恐。大家都知道衛瓘先前有廢立太子的意思,現在見此,忙稱萬歲。事後,賈充曾暗地裡派人告訴女兒賈南風:“衛瓘老奴,幾破汝家。”從此,司馬炎對司馬衷基本感到滿意。廢立太子的風潮再也沒有出現過。

司馬衷太子的位置得以確立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他生了一個好兒子司馬遹。

據說司馬炎非常喜歡司馬遹,這爲司馬衷鞏固太子之位出力不少。

一切得從司馬遹的生母謝玖說起。謝氏容貌清秀,美麗大方,很小就被選入晉武帝后庭作才人。司馬衷九歲被立爲太子的時候,朝廷就開始準備挑選太子妃的人選了。晉武帝司馬炎很有意思,怕自己的弱智兒子不知道兒女之事,決定先派個人給司馬衷進行性啓蒙。司馬炎挑選的就是自己身邊的才人謝氏。謝才人陪伴司馬衷一晚,就懷孕了。性情殘忍嫉妒的賈南風成爲太子妃後對東宮的嬪妃隨意殺戮,獨獨對謝才子不敢胡來。謝才人也知道自己的處境,請求回到了司馬炎身邊,然後生下了司馬遹。有傳聞說謝玖肚子裡的孩子是司馬炎的,因此司馬炎對謝玖和司馬遹特別照顧留意。這種傳聞“查無實據”,權當又一個歷史疑案。

司馬炎對司馬遹非常寵愛。幾年後,司馬衷進宮朝見父皇,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和自己的幾個弟弟一起玩耍,非常可愛,便走過去拉着那個小孩傻笑起來。晉武帝遠遠望見,走到司馬衷跟前,對司馬衷說:“這是你的兒子啊。”司馬衷和司馬遹父子這才相認。

太子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乖巧聰慧,深得司馬炎的喜歡。司馬炎一度想將皇位傳給司馬遹,因此易換太子的想法也就更加淡薄了。如果傳聞是真的,司馬遹的確是司馬炎的私生子,那麼司馬炎特別喜歡司馬遹也可以是爲了掩飾自己的過錯。爲了傳位給私生子,司馬炎就必須先鞏固弱智兒子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司馬炎既然確定了弱智司馬衷的繼承人地位,就真心實意地扶持太子。他一改曹魏後期太子制度荒廢,只有空頭太子沒有手下的薄弱情況,給司馬衷配齊了官屬,而且對太子屬官精挑細選。司馬炎挑選的既有荀顗、司馬攸、楊珧、司馬亮、山濤、衛瓘、賈充等元老重臣、宗室近支,也有王衍、樂廣、傅祗、鄭默、郭奕、盧浮、華嶠、衛恆、夏侯湛、李重、魏混、華譚、阮渾等新銳志士。這一份東宮官署名單幾乎囊括了西晉政權各個時期、各個領域的精兵強將。司馬炎對司馬衷算是仁至義盡了。

傳位不及兄弟

除了司馬衷這個弱智外,難道司馬家族就沒有其它智商正常、能力出衆的政治繼承人了嗎?有。那就是司馬炎“明德至親”的胞弟——齊王司馬攸。司馬攸爲人“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名聲良好,“才望出武帝(司馬炎)之右”,不論血統還是能力都有繼位的資格。司馬炎的兒子不行了,爲什麼不能傳位給弟弟呢?

齊王司馬攸是晉武帝司馬炎同父同母的弟弟。當年,司馬昭見哥哥司馬師沒有兒子,就把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兄長做兒子。所以司馬攸在名義上算是司馬昭的侄子。後來,司馬師逝世了,將權力轉移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掌權成爲了晉王,期間多次想把二兒子司馬攸立爲世子。當時司馬昭每次見到司馬攸,都拍着自己的座位親暱地用小名招呼二兒子說:“桃符,這是你的座位啊。”史載司馬攸“幾爲太子者數矣”。

司馬昭老的時候,的確想把自己的權力重新轉移給哥哥司馬師一系,也就是傳給司馬攸。其實,傳給司馬攸也就是傳位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司馬昭非常希望能夠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左右親信何曾、賈充等人死死勸諫司馬昭說:“中撫軍(指在魏國擔任中撫軍,新昌鄉侯的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他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他們堅決反對將權力轉移回司馬師一邊。司馬昭見親信反對,加上司馬炎畢竟是嫡長子,能力也不錯,最終打消了以司馬攸爲繼承人的念頭。但是在司馬昭臨死的時候,他還掙扎着向司馬炎、司馬攸兄弟講解漢朝淮南王、魏朝陳思王與當皇帝的兄長之間不相容的故事,勸誡二人友愛相扶。司馬昭更是拉着司馬攸的手讓司馬炎好好對待弟弟。

司馬炎的母親王太后臨死的時候,也流淚對司馬炎說:“桃符性急,而你又不慈愛。我死後,恐怕你們兄弟不能相容。希望你這個當哥哥的能夠友愛自己的弟弟,勿忘我言。”

司馬炎成爲晉武帝后,封齊王司馬攸“總統軍士,撫寧內外”。司馬攸在政治實踐中立了許多功勞,威望越來越高。司馬攸對晉朝以及自己封地內的官吏、人民恩養有加,“時有水旱,百姓則加振貸,十減其二,國內賴之”。他做人“降身虛已,待物以信”,並不時勸諫晉武帝務農重本,去奢即儉。到了司馬炎的晚年,各位皇子年弱無力,而太子司馬衷又是明擺的弱智。朝臣內外,都屬意於齊王司馬攸繼位。

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
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