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

爲了攻佔武漢,日軍勞師遠征,死傷累累,但並沒有能夠消滅中隊任何一支主力精銳,最後該跑能跑的全都跑了,在軍事上等於是一次失敗。

外交新星

對於佔領武漢,要說不高興,也就“第一名將”岡村有些不高興,大部分日本人都還是很開心的。

10月28日,天皇裕仁在皇宮裡召見了參謀總長載仁親王和海軍軍令部次長,表示“朕對此深感欣慰”。

其實自攻陷南京之後,裕仁已不只一次召見他的這些王公大臣,“欣慰”也不只一次,不過,他有理由認爲這次應該是到頭了。

四個多月前的御前會議上曾經討論過,要是把武漢和廣州都攻下來,中國政府便將無路可走。現在兩個目標全部達成,就等對方自己搖白旗了。

可是那個政府從“南京政府”降到“武漢政府”,又從“武漢政府”降到“重慶政府”,怎麼看,都沒有一點要搖白旗的樣子。

對此最交代不過去的就是首相近衛,當然他交代不了差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剛剛發表“不以國民政府作爲對手”的聲明,馬上就來了個臺兒莊大捷,說明雙方的角鬥纔剛剛開始。現在好,你想談都抹不下這個臉了。

近衛怨天尤人,把外相、陸相都給恨上了。

這個沒譜的廣田弘毅,爲什麼不拉着我一把呢,弄得我覆水難收,處境如此尷尬。

那個挨刀的杉山元,當初打仗數你叫得最兇,說是要“一個月解決中國事件”,這都一年多了,仍然是什麼都沒解決。

於是早在武漢會戰之前,近衛便一發狠,實行內閣改造,整整換下來四個閣員。其中,繼任外相是宇垣一成,繼任陸相爲板垣徵四郎。

宇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非外交官出身的外相。近衛起用這樣一個軍中老前輩,也無非是想壓一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軍內少壯派。

當近衛找宇垣談話,要他擔任外相時,宇垣堅持說:我進班子可以,不過你得答應我,不能拿你那個“對手聲明”套着我,否則這個外相沒法幹。

對於發“對手聲明”,近衛自己都有些後悔莫及,當然是一個勁兒點頭。

不過宇垣所稱的“對手”卻絕不是說的蔣介石,他是指孔祥熙等其他要員。

近衛把宇垣和板垣同時召進閣,其用意是雙管齊下,即宇垣負責通過外務省誘降,板垣負責通過軍部誘降,大家齊頭並進,但最後的結果,就像是日本海、陸軍一樣,彼此互補談不上,天天拆臺扯後腿倒綽綽有餘。

宇垣的重點是盯牢孔祥熙,可還沒等他弄出什麼眉目,板垣那邊卻已經把臺子都搭好了。

軍部計劃成立一個“對支院”,用以對中國“開展工作”。這個機構擺明是要搶外務省的飯碗,宇垣自然要反對,由此導致兩個部門的關係十分緊張。

近衛改來改去,把自己夾到了中間。軍部是什麼力道,給板垣和多田駿合起來一逼,他只好同意設立“對支院”,宇垣也以黯然辭職收場。

宇垣下了臺,軍部要獨自搭臺唱大戲,而軍部的誘降跟外務省並無任何區別。他們並不是真的要跟你進行什麼正式談判,而是要與軍事進攻相輔,從內部進行挑撥離間和分化。

日本人愛耍花招,蔣介石卻也想借機打探一下虛實。因爲那時武漢會戰纔剛剛開始,正面交涉的門窗又被關死,這種時候,瞭解對方在幕後到底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自然十分重要。

蔣介石決定派一名“外交新星”上場,此人名叫高宗武。

高宗武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政法系,雖然學的是政治外交,起初卻根本進不了外交部(“政治學西洋,軍事學東洋”嘛,他把次序弄錯了),回國後只能在大學裡教教書,寫寫文章。

晚年的高宗武(左)寄居美國,自言“從政七年如咯血”

這個時候的高宗武,相當於還未受過什麼挫折的大學畢業生,剛剛進入人生的跑道,年輕力壯,精神抖擻,縱然一時未得機遇和垂青,可對美好未來始終抱着無限期望和充足信心。

高宗武有非常紮實的日語功底,據說留學東瀛八年,連日本人都以爲他是正宗本國人。在此基礎上,他開始進一步研究日本政壇動向,曾在《外交評論》上一連發表十四篇論文,篇篇內容不離日本問題,讓一度對日本國情不甚了了的國人大開眼界。

人們開始悄悄議論,那位年輕的日本問題專家究竟是誰?

只有奮鬥,才能收穫好的結果,小高你快要有戲了。

到了1933年,由於日本退出國聯,中國國內普遍對國聯和英美外交感到了巨大的失望,“日本通”日益受到重視,高宗武身逢其時,接連受到國內軍政兩界的頂級人物蔣介石、汪精衛的接見。蔣介石甚至還親自把小高老師請到家裡,聆聽他的見解。

1934年,高宗武被調到外交部,此後沒多長時間就從一個普通科員,升爲亞洲司科長、副司長。第二年又一躍成爲亞洲司司長,參與對日重大交涉。

引人注目的是,這一年他才三十歲。高宗武曾經說過,他年輕時從來沒有缺過錢,要花那也是大把大把地花,花錢如同流水一般,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三十歲,我們沒準兒連做房奴、車奴都還沒有資格,可能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一個工廠的小工人,一個商店的小店員……反正大多脫不開一個“小”字,可人家卻已是堂堂司長了。

高君固然有才,然而命運也實在是夠厚待他了。

高宗武在外交界的得意之作,是1934年以外交部特派代表的身份赴北平參加通郵談判。當時日本方面想通過實現關內外通郵,來迫使南京政府事實上承認僞滿。高宗武在黃郛的幫助和指導下,一方面拖延了時間,另一方面又在解決通郵問題的同時,巧妙地繞過了政治障礙和陷阱。

在那次談判中,年輕的高宗武表現出了一定的勇氣和外交智慧,但他身上的毛病也就在這時慢慢顯露出來。

談判過程中,高宗武曾一度對日方代表直接說“不”,結果導致了談判當場破裂。走出談判會場後,他還認爲自己當天的表現是成功的,黃郛會因此誇獎他,未曾料想後者搖了搖頭,大有不以爲然的意思。

在黃郛這樣的外交老手看來,談判場上,作爲弱國代表,不能只圖自己一時痛快,直接談崩是很冒險的,因此高宗武之舉,實屬“小孩子”纔有的衝動。

高宗武年輕氣盛,一下子就來了性子,當即對黃郛說,如果產生後果,責任全由他一個人承擔。

黃郛看着眼前這個愣頭青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倒是他旁邊的殷同嘀咕了一句:這種談判是出不了英雄的。

我們不能因爲殷同後來真的成了漢奸,就完全否認他當時代表中方立場且爭取國家權益的努力。實際上,從他負責的談判來看,此人稱得上是精明無比,僅談判技巧一項,就遠非初出茅廬的高宗武所能及。

用黃郛的話來說,大家來進行這些談判,就是爲國家“唱戲”的,僅僅是戲唱得好不好,夠不夠水平的問題。

可是高宗武並不願這樣理解,自己勇敢地對日本人說出了“不”,不僅得不到上級和同僚的肯定,反而還捱了批評,心裡面真是既委屈又窩火。黃郛老前輩的資歷和身份在那裡,他不能明頂,對殷同就不客氣了:你不是笑我想當英雄嗎?告訴你,我離開南京之前就沒想過要做英雄,更不會靠日本人來當鐵路管理局局長。

殷同當時擔任北平市鐵路管理局局長,這句話明着就是諷刺他的,亦可見高宗武之年輕和不顧場合的意氣用事。實際上,若沒有黃郛後來的及時補救,通郵談判是難以繼續進行下去的,高宗武亦不可能憑此取得成就和聲名。

我們也許會希望,在人生旅途的每個時段,旁邊都有這樣一位仁厚而高明的長者相助,或者都有這樣允許你改正的機會,那就好了,可惜不是。

走麥城

1936年,中日展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政治談判。在這次談判中,已升任亞洲司司長的高宗武只是參加預備會議的配角,但由於擔任主角的外交部部長張羣表現強硬,因此日本人反過來大力吹捧和擡高這個年輕人,說是以後遇到事情只會找高宗武談。

似乎任何時候都是如此,老外說誰行,大家都會側目而視,認爲這個人可能真的行,何況還是人人都見之發憷的談判對手。

高宗武的自信心由此達到了爆棚的程度,他甚至覺得當亞洲司司長都算屈才了:我對事務性的工作沒有興趣,我的願望是使中日關係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以實現東亞歷史性的變革!

人就是這樣,狂起來真個是沒邊沒沿兒,你以爲你是聯合國秘書長呢?

“七七事變”後,高宗武加入了“低調俱樂部”,但是蔣介石堅決抵抗,日本人也鐵了心要侵略,都是槍來槍往,刀來刀去,沒賣嘴皮子的人什麼事。自近衛內閣發表“對手聲明”後,雙方召回大使,搞外交的更是隻能做看客了。

由一個成功者突然變成賦閒者,那種心裡空蕩蕩的感覺真是太讓人難受了。

不行,絕不能這樣無所事事。

於是,高宗武便通過同爲“低調俱樂部”成員的周佛海向蔣介石進言,表示願意請纓去香港刺探日方情報。

在這一過程中,蔣介石曾一度改變主意,想不讓高宗武再去香港,主要就是考慮到對方還太年輕,容易出現閃失,但是經過周佛海的力保,高宗武最終還是成行了。

高宗武年少得志,多次在蔣介石面前誇下海口,似乎中日交涉,捨己再無能人。可是外交場本來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江湖,在裡面混的人肚裡的腸子都要繞無數個圈,高宗武幾次往返香港,均徒勞無功,而且找到的人無論在外務省還是軍部都說不上話,更不可能讓你掏到什麼機密情報。

蔣介石在對日秘密談判上十分謹慎

按照蔣介石的安排,秘密刺探和交涉的事關係重大,來不得半點差錯,每一步都需其親自授意,然而幾次碰壁之後,這個“外交新星”開始浮躁起來,腦子一發熱,做事也沒了邊。

在蔣介石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竟然在日本人的慫恿下獨自去了東瀛,而後又非常出格地提出了一條打破僵局的危險思路:擁戴汪精衛,取代蔣介石,以向日方謀和。

外交實際上是個非常嚴謹細緻的工作,作爲外交官的高宗武身上卻充滿着太多的自由空氣。在蔣介石和汪精衛之間,他一直認爲“蔣先生冷酷,汪先生溫暖”,所以早就有倚汪謀和之心。正好這時的汪精衛由於自己的主張在政府內部受到排斥,也正準備通過高宗武發起“和平運動”。

WWW◆ttκΛ n◆C 〇 日本軍部由此發現,原來除了孔祥熙之外,還可以從汪精衛身上打開缺口。

蔣介石在得到報告後勃然大怒。

不經允許,擅自赴日,還主動向對方獻出這麼一條糟糕透頂的“計策”,這無異於在乞降。

本來派高宗武去摸一摸虛實,最後反而讓人家鑽了空子,一個外交新星轉眼間變爲外交蠢材,成了被日本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玩具木偶。

高宗武是個渾蛋,誰叫他去日本的?

蔣介石命令停發高宗武的所有活動經費,而且自此以後再也不願見這個自以爲是的書呆子了。

高宗武本來自恃甚高,想當年連黃郛都不被他放在眼裡,經此刺激,立刻咯血不止,導致結核病復發,一連幾個月都無法見人。

一夜之間,過去擁有的所有東西都將離自己遠去,這對高宗武來說,甚至比死亡還可怕。於是,他孤注一擲,越走越遠,直至追隨汪精衛走上叛國投敵的道路。

故事的戲劇性就在於,當汪僞政權即將開張的前夜,高宗武突然猛醒,意識到自己上了日本人的當,於是逃離上海,並將“汪日密約”公諸報端,反過來對汪僞政權造成了沉重一擊。

雖然是亡羊補牢,然而一個外交官的人生已經結束了。這個年輕人曾經爬得很快很高,卻也跌得很快很慘。

老江湖

情報還是要繼續刺探,可是再也不能找高宗武之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小青年了,這次被蔣介石賦予秘密使命的是能說會道的蕭振瀛。

蕭振瀛是一個文臣,當初蔣介石委任他爲一戰區總參議,也不是要他直接去疆場廝殺。

凡世間萬物,均須盡其用才行。蕭振瀛能在華北縱橫捭闔,靠一張嘴鬥敗土肥原和板垣,這種才能若是浪費了豈不大爲可惜。

蔣介石讓蕭振瀛以接眷屬的名義,在香港與日方密談。

奉命之後,蕭振瀛也動身前去香港。他與高宗武不同,雖然不是什麼衣着鮮亮的“日本通”,可卻是老江湖了,鼻子輕輕一嗅,便能聞出對方的氣味兒。幾句閒話一聊,就發現一個叫和知鷹二的日本人大有講究,身份很不一般,可能直通日本軍部。

他猜得沒錯,和知正是軍部派駐南方的秘密代表。

和知以前是在華北混的,而蕭振瀛當年也是華北的熟面孔,朋友遍天下,當然認識和知。他隨即向正在武漢的蔣介石報告了這條線索。

此時武漢會戰已經進入中期階段,蔣介石馬上將蕭振瀛召至漢口,當着面授以機宜。

話說和知在見到蕭振瀛後,也認爲自己找到了敲門磚,在向軍部彙報時,後者同樣鄭重其事,將其命名爲“蕭振瀛工作”。

兩人面對面坐下,和知放出了一個最大誘餌,那就是承諾“恢復‘七七事變’前之狀態”。

消息傳到武漢,不獨孔祥熙等極少幾個知曉內情的“主和派”激動不已,連蔣介石都感起了興趣。

在此之前,他對“和談”本來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派蕭振瀛前去也主要是爲了刺探日本人的內幕。

當時張季鸞名爲《大公報》主筆,實際也是蔣介石帳下的重要智囊。蔣介石在私下對張季鸞明言,以他對日本人的瞭解,如果沒有“重大變化與打擊”,對於吃到嘴邊的肉,對方是絕不肯輕易再吐出來的,所以對和知所謂的“和談”不應樂觀。

說是這麼說,可當蔣介石聽到和知竟然同意“恢復‘七七事變’前之狀態”時,也不由得怦然心動。

第28章 哪一站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1章 序言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1章 序言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27章 哪一站 (2)第29章 我的路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8章 哪一站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9章 我的路 (1)第1章 序言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章 序言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
第28章 哪一站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1章 序言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1章 序言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27章 哪一站 (2)第29章 我的路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8章 哪一站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9章 我的路 (1)第1章 序言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章 序言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