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從頭再來 (2)

孔祥熙一直將陳誠看做是小老弟,對其很賞識,曾經利用行政院院長的身份,在何應欽面前竭力推薦陳誠做軍政部次長。陳誠原來也很尊重孔祥熙,不僅當面稱“孔庸公”(孔祥熙字庸之),而且自謙爲“晚陳誠”。

本來兩人的私交應該很好,但讓孔祥熙萬萬想不到的是,陳誠入朝爲官後,幾乎沒有哪一次不朝着他開火,搞得他十分被動。

原因就是陳誠認爲孔祥熙掌管的財政部充滿貪官污吏,而陳誠一生,最恨的就是貪污受賄。

在陳誠的屢次彈劾下,孔祥熙狼狽不堪。

有熟人看不過去,就想從中疏通,便對陳誠說:你這樣不好,得罪人太多,樹敵也太多,不是好事。

陳誠馬上回答:你和孔祥熙有交情,我和他也有交情,可是我們不能以私廢公,你不能包庇他!

“孔庸公”被陳誠搞得沒有辦法,只好親自登門,向陳誠解釋,說你不瞭解我們財政部的內部情況和操作程序,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陳誠仍然不爲所動:不是那樣,那你說是哪樣?

孔祥熙徹底崩潰,萬般無奈之下,出了個無法之法,建議對方從政治部派員到財政部上班。

這就等於是在自己辦公室設置監控攝像頭了。孔祥熙認爲退到這種地步,陳誠應該不好意思再逼之過甚了。

錯,在這方面,陳誠根本就沒什麼好不好意思的,他真的派了人去財政部。

這是文官,對於軍中老前輩,陳誠同樣毫不客氣。

何應欽一人身兼參謀總長及軍政部部長兩職,可謂位高權重,但他和陳誠在性格作風上涇渭分明。

“何婆婆”舉止文雅,特別是待人溫和,即使部下犯了錯或有唐突之處,也很少當衆大聲呵斥。

“塘沽停戰協定”簽訂前,脾氣火暴的劉戡曾對着他拍桌子,還罵他是漢奸,當時何應欽被氣得直哆嗦,但也只反問了一句:假如現在你是北平最高負責人,我是你手下的一名師長,我用這種態度對待你,你作何感想?

之後何應欽並沒再追究,更談不上打擊報復穿小鞋之類。

如果說何應欽是“儒士”,陳誠就是“金剛”,相互都看不慣對方,何應欽只要有把柄被陳誠抓在手裡,後者照罵不誤。

這麼一圈下來,不老實的、老實的、穿長衫的、着軍裝的,陳誠幾乎沒有一個不得罪。

到宜昌失守,一股蓄積已久的情緒就像決堤洪水一樣,突然宣泄出來。

其實大家都知道宜昌失守跟陳誠本人沒多大關係,要追查責任,蔣介石和李宗仁的責任還更大一些,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藉口。

你平時不是就喜歡“彈”你“彈”他嗎,好,今天我們大夥也來彈劾彈劾你。

宜昌失守只是一根藤,順着這根藤,陳誠的老底被掀了個底朝天。

遠的咱們不說了,就看最近的,倒着往前數:棗宜會戰,敗了,宜昌失守;南昌會戰,敗了,南昌失守;武漢會戰,敗了,武漢失守。

這哥們兒壓根就沒打過什麼勝仗嘛,敢情全是敗仗,什麼“四干將軍”,分明是“三昌將軍”!

南昌會戰,陳誠不過掛了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名,那仗跟他半根毛的關係都沒有,真是沒有最冤,只有更冤,冤得一塌糊塗,無邊無際。

這種情況下,已不是你反駁不反駁的問題,而是泔水盆子扣腦袋上,讓你想躲都躲不掉。

孔祥熙身爲文官領袖,很少具體過問前方軍事,此時也氣憤地跑出來大嚷:宜昌如此重鎮丟失,不殺幾個將領,那還得了?

私下裡,老孔說了真話:陳誠這個人,我向來幫他,不料他夜郎自大,得志之後反而咬住我不放,簡直莫名其妙。宜昌這件事,他既然愛挑擔子,那就讓他挑到底吧。

幾個回合下來,陳誠被整得滿頭大汗,第十八軍的好幾個將領都受到了處分,雖然沒像孔祥熙嚷嚷的那樣人頭落地,但“土木系”已是威風掃地。

兩個難題

陳誠以爲到頭了,不料一起了頭就沒有結束的時候,這根藤剛扯完,另一根藤又冒了出來。

有人站起來說,現在政治部的工作也很差勁,哪有什麼成績可言。

下面立刻應和聲一片。

轉瞬間,陳誠又從“黨政上之遊擊”淪落到了“黨政上之瘧疾”,由門外漢變成了打擺子的病漢。

事已至此,他真正嚐到了牆倒衆人推和虎落平陽被犬欺是什麼滋味,不久便被迫向蔣介石遞交辭呈,要求辭去政治部部長一職。

蔣介石同意了,宣佈決定那天,他親自到政治部講話,特別提到,“政治部沒有成績”,不是陳誠的責任,而只能怪部裡的其他人沒有把活幹好。

他話裡有話:聽說你們還老同別人搞摩擦……

輪到陳誠發言,卻讓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我不同意“委員長”的話。

政治部工作是有成績的,但這個成績不是我的,是政治部各位同仁的,你們大家的。眼睛裡不揉沙子的陳誠從來就不肯服輸

陳誠說:我們沒有跟別人鬧摩擦,但是不能禁止別人不跟我們鬧摩擦!

有人擔心地朝蔣介石偷窺了一眼,沒想到後者一點沒有生氣的表情,反而臉上還掛着笑容。

他很清楚這位部下的個性,以陳誠的忠誠程度,絕不是要跟他當衆唱反調,而是要表明態度,一種絕不服輸的態度。

隨着日軍長期佔據宜昌,重慶受到直接威脅,此時正需要有經驗的大將保衛重慶,這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跌倒了還能再爬起來,除此之外,必須是絕對靠得住的“忠臣”。

環顧左右,非陳誠莫屬,所以有時候倔一點並不是壞事,是好事。

對於陳誠來說也是如此,只有迴歸老本行,到戰場上去體現價值,才能找到繼續往上攀登的階梯。

宜昌失守的教訓表明,李宗仁第五戰區難以顧及江岸戰場,要保衛重慶,就需要在宜昌到重慶之間建立一個新戰區。

宜昌原先有一個第六戰區,但這個戰區是配合薛嶽第九戰區而設立的,其目的也主要不是爲防衛宜昌,而是確保湘西。之後,因爲桂南會戰暴露出機構設置過多的問題,包括桂林行營、第六戰區在內都被撤銷掉了。

1940年7月1日,中國統帥部決定在宜昌以西重設第六戰區,任命陳誠爲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

當時隨着抗戰深入,各個戰區的問題都越積越多,第六戰區雖然是個新戰區,然而也無非是把七七八八的部隊拼湊在一起而已,所以該有的一樣也少不了。

陳誠把問題都擺在桌上,發現最棘手的是兩條。

其一,缺額。每支部隊都缺,而且缺得觸目驚心,看着一個軍,其實不及一個師,看着一個師,其實不及一個旅。

如果對軍隊實際情況不瞭解,指揮打仗時就很成問題。比如按照日本人的“大隊定律”,你進攻他的時候,前面一個日軍大隊,你至少得派上三個步兵師,但結果這三個步兵師只能稱爲三個步兵旅,最多合一個師,那如何攻法?

其二,缺糧。因爲運輸困難,後方軍糧不敷需要,導致部隊常鬧糧荒。在這種情況下,當兵的連肚子都吃不飽,哪裡還談得上打勝仗。

過去,張自忠曾爲此百思無計,以至於只能以兵團或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親犯其險,用以鼓舞士氣。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張自忠那樣正直,利用部隊缺額缺糧來吃空額,從中貪污腐化的不在少數,陳誠對此深惡痛絕。

缺額,那就一支一支部隊清查下去,據實上報,缺多少兵讓上面撥多少下來。

缺糧,表面看來是運力不足,但陳誠一調查,裡面還有很多不爲人知的內幕。

重慶政府財政拮据,運糧船的報酬給得很低。長江上的船伕也要吃飯,也要養一家老小,不是一句愛國抗日就能打發過去的。有的船伕不堪其苦,又不敢不接活,往往運輸時就出工不出力,明明一天可以運到,三四天也到不了,更有甚者,還故意把糧船給弄沉了。

陳誠就作出規定,你運多少米,我給多少錢,而且不打白條,這樣一來,不僅未再發生過沉船事件,船伕運糧的積極性也馬上高漲起來。

運費高了,軍政部不給報銷,陳誠就直接拿着賬冊去找何應欽,“何敬公”被他纏得受不了,只好特許第六戰區實報實銷。

可是軍政部部長要負責的也不是就一個戰區,你要特殊,他要特殊,如何受得了?這也是後來兩人矛盾加劇的直接起因。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陳誠管不了那麼多,他只知道,第六戰區的問題初步解決了,又有了好好打上一仗的能力和把握。

就差一步

1941年9月中旬,日本第十一軍再次進攻長沙,從而引發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國統帥部要求其他戰區主動出擊,在最大限度上緩解薛嶽第九戰區的壓力,以免各戰區都被日軍各個擊破。

真正響應的就一家,也就是陳誠的第六戰區,反擊的目標不用說,自然是宜昌。

駐紮宜昌的仍是第十三師團。當時的大部分日軍師團都進行了編制壓縮,由兩旅四聯隊制,變成了一團三聯隊制,但由於宜昌地位特殊,第十三師團不縮反擴,成了一個超規模大師團。

從關外調來的第四師團沒有打過什麼仗,是一支滿員滿額部隊,但它沒法和第十三師團比,後者的基幹和配屬部隊全部加起來,達到二萬六千人,軍馬更是接近萬匹。

如果沒有其他因素髮生,陳誠別說反攻宜昌,能老老實實看住重慶的大門,就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第二次長沙會戰,給陳誠帶來了機會——第十三師團爲此被抽去了三成的兵力,只剩下三個聯隊。

從9月27日開始,陳誠調動五個軍對宜昌展開反攻。

由於佔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陳誠運用分割戰術,很快就在外圍將第十三師團的各個聯隊分別包圍起來,其先頭部隊已到宜昌城下。

10月2日,蔣介石致電陳誠:不顧一切,三天內奪回宜昌。

陳誠調上戰防炮,這回他開發了特種武器的另一妙用:不是打坦克,而是直接對準日軍據點進行射擊,穿甲彈、爆炸彈一起上,把據點工事轟塌了再說。

當時正好有一個東京慰問團在醫院對傷病員進行演出,得知宜昌被包圍,這些人臉上白粉也不用塗了,臉色變得煞白,再過一會兒,聽到炮彈落入城內,手腳抖了起來,不讓跳舞也要跳舞,又過一會兒,醫院院長說,你們不用在這裡表演了,換個場地吧,因爲傷病員全拿着槍到前線去了。

到了新場地一看,地上死的傷的躺一堆,都是剛擡下來的,見到這一慘景,演員們哪裡還有膽量和興致表演,一個接一個地找藉口溜出了醫院。

10月6日,陳誠成功完成外圍破壞,宜昌通往各地的公路無一完好,附近趕來救援的第三十九師團無可奈何,只有乾着急的份兒。

第三十九師團臨時想招,決定用飛機來運人。可是一架飛機每次最多坐八到十個人,多了載不了,到第三次往返時,還被陳誠發現,第六戰區的高射炮一炮過去,機毀人亡,嚇得第三十九師團和航空兵都不敢再使用這個蠢辦法了。

10月8日,陳誠派部隊乘坐民船,在長江上用迫擊炮對宜昌進行打擊,繼陸路之後,又封鎖了其水路交通。

此時,第十三師團已被打得亂七八糟,各個聯隊之間你救不了我,我救不了你,宜昌更是處於團團包圍之中。

10月10日凌晨,陳誠集中一百四十門火炮,對宜昌發動最後的總攻。

一時之間,守城日軍四面告急,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認爲形勢已無法扭轉,遂下令燒燬聯隊軍旗及機密文件,並且從他開始,全體高級官佐必須作好自殺準備。

他的參謀長連訣別電報都起草好了,上面特地提到,東京慰問團這回也得跟着倒大黴了,然而實在沒有辦法。

內山拿着電報看了看,覺得沒說到點子上。

你虎啊,宜昌失守是要追究責任的,何況東京慰問團都栽了進來,不弄得像那麼回事,就算自殺也討不到好啊。

於是他“刷刷”添上:我們殉國了,而且是在高呼“陛下萬歲”中殉國的。

明白師團長的意思後,參謀長專門叫來副官,讓他組成一個敢死隊,在電報未發出前想辦法突出重圍,以便以後向統帥部報告師團司令部的“悲壯場面”。

內山的命好,他的良苦用心最終也沒派上用場。因爲當天第三十九師團在第十一軍司令部的嚴令下,終於不顧一切,拼死衝破層層堵截,到達了宜昌附近,除此之外,進攻長沙的日軍也已被迫回撤,準備掉過頭來對宜昌進行援救。

10月10日夜,第六戰區奉命撤出宜昌戰場。

按照日方統計,日軍此次傷亡接近七千人,尤其第十三師團受損最爲嚴重,但陳誠仍悶悶不樂:就差一步,怎麼還是進不了城呢?

此時第二次長沙會戰已經結束,報端一片歡呼,照例又是“長沙大捷”,把宜昌反擊戰蓋得沒了一點聲音,陳誠心裡頗不是滋味,他對幕僚們說:伯陵兄(薛嶽字伯陵)能打退敵人,我卻攻不下宜昌,真不中用。

陳誠(左)性格非常要強,和關係很

好的薛嶽(右)也“攀比”戰績

幕僚安慰他:我們本來就是策應長沙會戰的,長沙勝利,不就是我們的勝利嗎?您的戰略戰術沒錯,之所以未能最後攻克宜昌,主要還是部隊戰鬥力欠火候,以後繼續加強訓練就是了。

陳誠當着衆人的麪點點頭,但其實強顏歡笑,好長時間都不能釋然。

蔣介石倒是很體諒陳誠。他到長沙去參加第九戰區舉辦的祝捷大會,一開始就說,跟日寇作戰,沒一個敢主動反攻的,只有第六戰區的陳長官例外。宜昌雖然沒能攻克,但第六戰區牽制了日軍,使長沙會戰獲得勝利,實爲功居第一!

陳誠聽到後,這纔好受了一些,並埋下頭來繼續加強軍隊整訓,爲下一次戰役作準備。

事實上,陳誠所羨慕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就戰績而言,並不算突出。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一次出色的戰役,那次戰役才被稱爲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敬請期待《一寸河山一寸血》第五部歷史不死……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27章 哪一站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26章 哪一站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0章 我的路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29章 我的路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
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27章 哪一站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26章 哪一站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0章 我的路 (2)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29章 我的路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