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講不清

天矇矇亮,羣臣便開始在皇宮之前聚集。

這次的朝議較爲重要,就連一些名譽官爵的老臣們都被請了過來。

當鍾會的馬車趕到此處時,原先還笑着寒暄的羣臣們頓時就停止了交談。

衆人的臉色略微有些不自在。

鍾會的馬車停靠在一旁,他是唯一可以駕着馬車直接來到皇宮門口的人了,他從馬車裡鑽出來,探出頭就往周圍掃視。

片刻之內,他就在人羣裡鎖定了自己的目標。

隨即,鍾會仰起頭,邁着誇張的步伐走了過去。

在那裡,張華與陸抗正在低聲說着什麼,注意到鍾會朝着他們的方向走來,兩人也並不意外。

“拜見司徒公。”

兩人輕輕行禮拜見。

鍾會也不回禮,只是盯着面前的張華,臉上帶着莫名的笑容。

“聽聞你的弟子今年要參與春考,爲何忽然又不參與了呢?”

張華平靜的說道:“只是覺得他年紀還太小,不願意爲了博取名望而做出拔苗助長的事情而已。”

鍾會冷哼了一聲,他訓斥道:“因爲遇到些許困難就想着要躲避,這樣的人能成就大事嗎?!爲師不賢,則弟子難成也!”

張華抿了抿嘴,卻沒有再反駁。

鍾會覺得自己獲得了勝利,得意洋洋的離開了。

陸抗這才笑着說道:“不讓他參與是好事,你那弟子聰慧,不必急着出頭,精雕細琢,未必就比他弟子要差。”

張華搖着頭,一臉的無所謂,“我們教弟子又不是爲了攀比,我弟子便是不如別家的,能有報國忠君的志向,足矣。”

陸抗以爲然。

兩人又談論起了這次朝議的主題。

新戶部尚書要上來了,而廟堂也要商談接下來幾年的農桑財務之事,這還是比較重要的。

而對這位新尚書,大家的意見都不相同。

有人對他充滿了期待,覺得他一定能做出些大事來,不會辜負他的姓,而有人則是對他的人品報以懷疑的態度,覺得他不配與羣臣同列。

至於荀勖本人,他笑呵呵的站在不遠處,面對誰都是笑臉以對,舅父鍾會除外

張華和陸抗就看着鍾會趾高氣揚的走到了荀勖的身邊,也不知說了什麼,荀勖臉色通紅,眼裡滿是惱怒。

很快,荀勖就出現在了這兩人的身邊。

荀勖率先行禮,兩人趕忙回禮。

荀勖這才笑着說道:“我少才幹,往後還要諸位多指點!”

張華趕忙回道:“不敢,荀公之才能,我們都是知道的。”

荀勖看了一眼遠處的鐘會,隨即說道:“真不知在此人麾下,張尚書是如何能做成事的自私自利,嫉賢妒能,以此人爲大魏之臣首,只恐爲後人所笑!”

三人又聊了片刻,終於等到了可以進皇宮的時日。

衆人在某臣首的帶領下走進了皇宮內。

主要是毌丘儉不曾前來,陛下給了他假期,讓他前去送一送自己的老朋友。

他不在,那鍾會當然就是一副誰也不敢招惹的模樣了。

羣臣入殿,分別坐下之後,皇帝這才緩緩到來。

可讓羣臣驚訝的是,皇帝並非是獨自前來的,他身後還跟着一個小傢伙,沒錯,正是大魏太子。

太子早已不是當初的稚嫩模樣,面對這龐大的大臣團體,他的眼裡也沒有多少懼怕和慌亂,低着頭,沉穩冷靜。

光是這模樣,就讓羣臣們不由得讚許。

在這個年紀,能被近百人盯着而完全沒有異樣的,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

只是大家都不太明白,爲什麼陛下要將太子也帶過來,難道還是讓太子見見世面?

這些年裡,曹髦常常派太子去做一些小事,有時是去接人,有時是去太學旁聽,有時是去救濟幾個老者。

這是在磨礪太子的膽量,讓他敢去做事,別太怯弱。

反正現在“天下人”對太子的期待值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那些被壓得極慘的傢伙們,做夢都想着太子能早點登基。

皇帝的兇殘與太子的溫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倒也是曹髦所推動造成的結果。

兩人坐在了上位,羣臣趕忙行禮拜見,曹髦回了禮,這纔開始商談大事。

大魏朝會以往的慣例是先去辱罵吳國和蜀國,但是如今這兩個都滅亡了,故而改成了開頭先說吳地和蜀地的情況。

廟堂裡畢竟還是魏人掌權,故而對蜀和吳的那種鄙夷和挑刺從來都不曾真正結束過。

像陸抗這樣出身大族的人,最後都只能跟張華這樣的寒門混在一起,原因就是因爲他是吳人,他不被魏國大族所接納。

哪怕就是魏地的大族,還得分是中原的,河北的,邊塞的。

邊塞的那些大族也不太受認可。

被認爲是軍功起家,沒有經書底蘊。

最先說起了蜀地,有大臣彈劾蜀地的貨幣問題。

蜀地在被受降之後,魏取締了蜀國原先的貨幣,統一使用大魏的貨幣,但是民間依舊存儲了不少的蜀國貨幣。

當下蜀地依舊有蜀國貨幣流通,彈劾者認爲,這是因爲鄧艾的不作爲,才導致蜀地至今不忘故主。

甚至有激進者覺得蜀地到如今還有着不忠的想法,應當派遣重兵前往鎮壓處置。

對此,曹髦就不是很在意,蜀國後期通貨膨脹嚴重,他們的錢很輕,根本達不到標準,貨幣貶值嚴重,而在滅亡蜀國之後,大魏宣佈統一貨幣,但是對蜀漢的貨幣卻沒有進行回收,哪怕回收也是沒有補償的

現在的蜀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只能是極爲誇張的貶值來進行交易,然後被煉掉。

這都不是錢幣了,而是以物易物,用銅來換東西而已。

鄧艾在蜀地這些年,蜀地發展越來越快,在完善了過去的水利計劃,清除了大族,將耕地交予百姓手裡之後,蜀地就得以發揮出原先優越的農業屬性。

當下蜀地的糧產越來越誇張,成爲了廟堂最重要的產糧區。

大魏在那邊的治理也是愈發的深入人心,他們或許還懷念自己的丞相,卻不會有人再去懷念那個導致民不聊生的蜀漢,凡事都是怕對比的。

隨即又有人彈劾吳地,對比蜀地,那邊的情況就精彩的多了。

彈劾什麼的都有。

陳泰已經返回了廟堂,擔任名譽官職,高高掛起。

而王經開始直接治理當地,曹髦本來也想將王經給召過來,但是考慮到那邊的複雜情況,還是決定讓他多留段時日。

在正常的彈劾階段之後,朝議正式開始。

而這次的朝議,荀勖是主角。

曹髦拜荀勖爲戶部尚書,衆人其實很早就知道了,只是從今日起,荀勖方纔正式任職。

荀勖起身,他的年紀並不大,只比舅父鍾會大幾歲而已。

曹髦朝着他點點頭,示意他開口。

荀勖這才說道:“諸公,我原先一直都在有備府任職,或許大家並不知道,但是有備府已經設立很久了,比當下朝中的很多部門都要早很多。”

“我們在各地都設立有衙門,當今有備府的各級官員從吏超出了八千四百餘人。”

荀勖說起了有備府在各地的情況。

可羣臣對此並不是很上心。

他們一直都認爲有備府不過是曹髦的小玩具,對大事沒有任何用處。

哪怕是曹髦的忠實支持者嵇康也曾批判過有備府。

主要是因爲在過去的價值體系裡,災害是上天的預兆,故而,災害不是能提前預測的,也不是能抵禦的。

想要消除災害,那就行仁政。

當然,在王學興盛的年代,是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吹這一套理論。

但是在其餘地方還是挺受歡迎的,反正鄭學的門徒們到如今都提倡這一套東西,不曾有變。

荀勖很是認真的講述了有備府的規模,隨即又說起了這些年裡的工作。

“涼州有幾年都不曾下大雨,愈發的乾旱,河道下降嚴重,在當地有備府稟告之後,我們推測涼州將會發生多次災害,故而提前進行了預防,由當地的官員們修建了多座水庫,開始蓄水,同時開鑿河道來進行引流”

“我們還往當地提前運輸了糧食,同時遷徙了部分可能嚴重受災地區的百姓”

荀勖說的時候格外的自豪。

“經過有備府的這次預測和抵禦,涼州至今爲止,沒有造成太大的災害,各項情況都在控制範圍之內”

看到荀勖那得意的表情,羣臣大多不以爲然。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備府的成效,是很難講的清的,除非是像曹髦這樣,知道沒有外力干涉下涼州旱災會造成多大規模的打擊,否則就沒有人會意識到有備府的功勞有多大。

大概也是因爲這一點,曹髦給荀勖不斷的升官進爵,而衆人卻不太認可他的功勞。

大家覺得他們什麼都沒做,就是沒有他們,情況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他們甚至還覺得荀勖的部門就是曹髦用來給自己騙功勞的,跟他教化那些塞外蠻夷是同樣的路子。

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功勞,將一切成果都說成是因爲自己的政策。

不過,也有幾個大臣,聽着荀勖的講述,臉上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116章 賢人啊裴秀!第27章 可你只是個孩子啊!第074章 賈充之死第020章 螢光之火,豈敢與日月爭輝?第159章 真吾兒也第249章 低頭?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21章 欺世盜名之輩!第263章 奮躍搏亂臣第057章 還需要繼續監視嗎?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30章 出謀劃策第134章 賞罰分明第50章 歸義侯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110章 拿捏第112章 又來借?第183章 爲陛下喝第8章 國破山河在第166章 生擒曹髦第059章 血痕第43章 收復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23章 乃陛下所教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161章 好機會第84章 不是一般的蠻夷了第4章 有一人!第109章 攻守之勢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57章 科舉第179章 偷襲第266章 成矣第050章 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第53章 大勝而歸第88章 緬懷古人第184章 陛下之過也第119章 能吃嗎?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57章 科舉第115章 我們可以架空司馬師第172章 江北盡失第228章 當速戰!第77章 萬萬不可衝動啊!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055章 大將軍在何處?第249章 低頭?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60章 講不清第77章 最好不往來第125章 機器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101章 我欲離去第150章 說不出的變化第12章 真正的目的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49章 何不歸天命?第115章 少少年氣第100章 利害第39章 刀子而已第125章 通通廢除第54章 祭祀第52章 且不急着死第145章 感恩戴德第157章 不錯第056章 與臣無關!!第80章 就這?第73章 禁止毆打同事第128章 開始第227章 新的戰場第219章 不必驚慌!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40章 開戰第180章 上書天子第145章 後事第160章 講不清第31章 幸運兒第125章 機器第130章 你看這大餅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036章 奸臣賊子第206章 糧食白借了第36章 無限內鬥第135章 公美甚第43章 收復第98章 河陰之亂第158章 只是尋常的山賊而已第91章 不可理喻第30章 出謀劃策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73章 禁止毆打同事第116章 凡事就怕對比第115章 少少年氣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105章 硬氣!第266章 成矣第28章 蠻橫
第116章 賢人啊裴秀!第27章 可你只是個孩子啊!第074章 賈充之死第020章 螢光之火,豈敢與日月爭輝?第159章 真吾兒也第249章 低頭?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21章 欺世盜名之輩!第263章 奮躍搏亂臣第057章 還需要繼續監視嗎?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30章 出謀劃策第134章 賞罰分明第50章 歸義侯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110章 拿捏第112章 又來借?第183章 爲陛下喝第8章 國破山河在第166章 生擒曹髦第059章 血痕第43章 收復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23章 乃陛下所教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161章 好機會第84章 不是一般的蠻夷了第4章 有一人!第109章 攻守之勢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57章 科舉第179章 偷襲第266章 成矣第050章 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第53章 大勝而歸第88章 緬懷古人第184章 陛下之過也第119章 能吃嗎?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57章 科舉第115章 我們可以架空司馬師第172章 江北盡失第228章 當速戰!第77章 萬萬不可衝動啊!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055章 大將軍在何處?第249章 低頭?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60章 講不清第77章 最好不往來第125章 機器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101章 我欲離去第150章 說不出的變化第12章 真正的目的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49章 何不歸天命?第115章 少少年氣第100章 利害第39章 刀子而已第125章 通通廢除第54章 祭祀第52章 且不急着死第145章 感恩戴德第157章 不錯第056章 與臣無關!!第80章 就這?第73章 禁止毆打同事第128章 開始第227章 新的戰場第219章 不必驚慌!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40章 開戰第180章 上書天子第145章 後事第160章 講不清第31章 幸運兒第125章 機器第130章 你看這大餅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036章 奸臣賊子第206章 糧食白借了第36章 無限內鬥第135章 公美甚第43章 收復第98章 河陰之亂第158章 只是尋常的山賊而已第91章 不可理喻第30章 出謀劃策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73章 禁止毆打同事第116章 凡事就怕對比第115章 少少年氣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105章 硬氣!第266章 成矣第28章 蠻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