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夾壁寶藏

老和尚起身領着高良進入臥室。將手上的煤油燈放進壁龕,再將牀上的蚊帳撤下;又和高良將木板牀移開,將壁龕裡的煤油燈移到剛纔牀頭的位置放好。乘着老和尚在那兒摸索,高良這才仔細審視起老和尚這間不大的臥室。?

這是大套間的裡間,深約五米,寬不到三米,裡面擺着一張木板牀、一張小桌子、一把椅子,桌子橫頭kao牆有一架極陳舊的衣櫥。衣櫥旁還有一架近似書櫥的大櫥子,裡面雜亂地放着一些書籍——應該是經書之類的吧——也未可知。因爲經歷了“破四舊”之後,這樣一座廟裡還能保留經書那就是奇蹟了,除非當地人有意保護,否則是不可能的。除此而外,再別無長物。?

房間四周的牆壁黑漆漆的,也不知有多少年沒有修飾了,但仍可看出那還是由糯米漿粉刷而成的。kao牀頭那面牆分成兩節,下面一節比上面的要寬五、六寸,上一節看樣子砌的是單層磚。?

正在打量,老和尚招呼他端燈幫一下,高良如他所示便端着燈蹲在旁邊。只見老和尚手拿一把老式尺子,在原先牀頭的牆壁處上上上下下測量過後,就用小石塊在離地面一米來高的牆壁上劃了個長方形。再叫高良將長方框裡的磚撬出來。高良很是不納悶,就疑惑地望望老和尚說:?

“這牆壁能有多厚呀,撬開磚不就通了嗎?”?

老和尚笑道:“你也以爲上面是單層磚吧?錯了!其實上面不是單層,而是四塊城牆磚的厚度;下面有夾牆,是五塊磚厚,足有二尺七八呢!這牆壁兩頭是實心牆,中間有一丈長、一尺六寸寬、六尺高的空心。據說先前有暗門,門裡既可以藏物也可以藏人,只是到後來才封死了。這個秘密只有每一代的當家長老才知道,別說是你,即使是住在廟裡幾十年的普通和尚也全不知曉。?

這方夾牆做得極爲巧妙隱秘,除非有高人裡外仔細測算,否則是看不破的。爲了防潮,空心牆裡面比外面要高一尺。封門也有幾百年了,從沒打開過呀!聽我師傅說,裡面的東西就放在我的牀頭正中。你撬牆的時候,必須離外地面兩尺以上。也不知裡面放着什麼寶貝,撬低了就怕損壞喲。”?

“廟不大,名堂真不少啊!”?

高良不禁感嘆一聲道。他此刻就像等待着胎兒出生似的,既激動又緊張,手握錘子和小撬棍,便按照老和尚的劃線狠勁撬磚。由於是糯米漿砌成,磚縫極爲結實,高良費了好大的勁才連撬帶砸地弄鬆一塊磚。再用撬棍向外一點點撥,撥出兩寸有餘才用手連拔帶晃;待一點點費力地將大磚抽出,便赫然lou出裡面的空洞來。?

再後面的就容易多了,高良很快就將缺口扒大。老和尚見差不多了。就側身伸右手進洞口,一邊臉幾乎貼着牆壁,很吃力地在裡面摸索着。?

突然,老和尚“啊!”地一聲慘叫,整個身體如同皮球似地彈出兩米開外。隨着他的手臂向後一甩,一條連着手指的紅色光帶也隨之被甩到身後的牆壁上。高良大驚失色,正要扶起老和尚,忽見從他手指上甩下來的紅帶子哧溜一下射向門外,眨眼之間就消失了。他楞了一下,拔腿就追出去。老和尚突然淒厲地大喊道:?

“回來——!不能追,危險!”?

高良一聽就陡然立住腳,情知有異便迅速回到老和尚身邊問道:?

“怎麼啦?老師傅。”?

“千萬別追,那是護寶神蛇!快拿菜刀來。”老和尚急切地說。?

高良不解地看着他,遲疑着並沒有動腳。老和尚焦慮地催促道:“快呀,不然我現在就沒命了!”?

高良聽說是爲了救命,就立即衝進隔壁廚房裡,將那把鋒利的菜刀拿給老和尚。只見老和尚右手放在身前的地上,左手舉刀猛地向下砍去。只聽“啊!”的一聲慘叫,鮮血噴濺,老和尚的大半個手掌就齊刷刷斷在地上。見高良還愣在那裡,便用左手捂住斷口。眼嘴示意着桌子下方的櫃子,顫聲說道:?

“把裡面的小木盒子拿過來,再把蚊帳撕成條。”?

高良依言照辦。老和尚叫高良將木盒子裡小瓷瓶的軟木塞起出,自己用左手將瓷瓶裡的白色粉末倒在斷掌上;再讓高良貼上一張膏藥,用紗布條緊緊包紮好。?

待一切完事,兩人都已是大汗淋漓了。老和尚是痛出熱汗,高良則是嚇出一身冷汗!高良將老和尚扶到牀邊坐好,目光探詢着他,意思是問下一步怎麼辦??

老和尚閉着眼睛慢慢調勻了呼吸,然後睜開眼招呼高良道:?

“你好險呀!那是條護寶神蛇,我被它咬一口也是天意如此哦。它有靈性呀,也知道我是奉了師命來取。若是盜取,那就不是咬手了,一口咬住喉嚨當場斃命!好啦,現在沒事了。裡面是個木頭匣子,你把它拿出來吧。”?

高良聽說要他拿出來,渾身立即打了個寒顫,心想,你老和尚不會是害我吧?老和尚看出高良在猶豫疑惑,就笑道:?

“你若是害怕,那還是我來吧。”?

聽老和尚這麼一說,高良反而很不好意思了。他心一橫牙一咬,壯士赴死似地走近洞口,毅然側身伸進右手。瞬即向下撈摸,當碰到一個小盒子時,就快速地將它搶出來,並立即向後退了幾步,雙眼還警惕地盯着洞口。?

這是一個長六寸、寬四寸、高三寸餘的紫檀木盒。老和尚接過高良手裡的紫檀木盒,捧在懷裡吹去上面的浮塵。又用衣袖揩揩小銅鎖,再讓高良放到桌子上,說道:?

“也是幾百年的老東西了,我也不知道里面裝着什麼。怎麼開、怎麼處理都是你的事。如果你想保留這個盒子,就到夾壁裡找鑰匙;如果不想保留,就撬開鎖。隨你的便。”?

高良心想,我要這古董盒子幹什麼呀,拿回去也是當“四舊”給砸了的。再說誰知道洞裡還藏着什麼禍害呀!弄不好遭了暗算,那纔不划算呢!倒不如現在撬開它,儘快看到裡面的東西最重要。?

想着,他即用鐵撬子破壞性地將盒子撬開。只見一個小玉墜、一塊白玉小方片和一個紅緞包,一起靜靜地躺在裡面。?

高良將玉墜和玉方片交給老和尚,自己則小心翼翼打開層層包裹着的紅緞包。紅緞已經發脆,稍不小心就是一個洞。當打開最後一層紅緞布時,只見幾張發黃的宣紙箋摺疊在裡面。高良更加小心地將紙箋一張張分放在桌上,就着煤油燈仔細看去,見是一首五言長詩;雖是繁體字但墨跡還算清楚,隨即低頭讀出聲來:?

“嘗聞城破時,建文赴火逝;近年閱家書,方知謬其實;吾祖事惠帝,司務刑部裡;城破火焚宮,太祖遺僧衣;二十三人隨,神樂觀中棲;晨起失一人。倉惶吳江西;勢窮難隱身,婺源有瀲溪;小住方三日,鄉民謀且欺;帝思勢已去,身安當偏僻;隨從分三路,路路均稱帝;吾祖奔川中,一路或閩西;帝自帥七人,不知其蹤跡;川中僻且寒,三九祖歸期;臨終囑子孫,務必尋帝裔;我自到婺源,尋探七十日;或言入鄱陽,又云出彭蠡;循跡至東流。方知黃石磯;五顯廟中語,祖曾隨惠帝;寺僧爍其詞,更信帝住錫;帝本重文章,黃石雄風詩;錄之啓世人,詩在人已已;悠忽百餘年,後生常太息!?

晚生馮荃作此存照”?

如果翻譯成現代漢語,這首詩的意思大概是:我曾經聽說,明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南京城被朱棣攻破時,就被宮中大火燒死了。但我近來翻閱祖輩遺留的文字資料時,才得知這種說法是大爲荒謬的。我的祖上曾有人在建文帝時任刑部司務,(當時就親歷了這一事件)。?

當南京城破、皇宮被焚時,(就得知)明太祖曾(給朱允炆)準備了袈裟等,(叫他去當和尚)。跟隨建文皇帝逃亡的有二十三個人,並在南京神樂觀住過。當第二天早晨發現有個人不辭而別時,他們就倉惶地逃到蘇州吳江西面的一個地方。但因形勢緊迫,新皇帝追查的緊,隨即又逃到江西婺源一個叫瀲溪的地方。住了三天,當地村民有欺負他們的,也有想圖謀(告發)的。?

朱允炆考慮到大勢已去,要想安身除非到一個極偏僻的地方(躲起來)。他便將此時跟隨的二十二個人分成三路,除了他自己這一路外,另兩路也有人裝扮成他(的模樣)。我(馮荃)的祖宗一路奔四川中部,另一路可能去了福建西部。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帶領另外七個人,卻不知去了什麼地方(並沒有告訴另兩路人)。?

四川那個地方既偏僻又寒冷,我的祖宗在那裡住了二十七年後,就潛回老家來了。他臨終的時候囑咐子孫後代,要務必尋找到朱允炆的後代(起碼要找到他的蹤跡)。(因此)我就從家中一路找到婺源,在那裡尋訪(朱允炆蹤跡)了七十天。有人說他進了鄱陽湖,(我到了鄱陽湖周圍打聽後)又有人說他出了彭澤湖口。我循蹤一直找到東流縣,才知道下游有個叫黃石磯的地方。?

(到了黃石磯後)我就客居在五顯廟裡,並直接告訴廟裡的僧人說:“我的祖上曾跟隨建文皇帝一道逃亡。”但廟裡的僧人(見我提到建文皇帝時,並不直接回答)只是閃爍其詞。而我則從他們閃爍其詞中,更加肯定(領悟到)建文皇帝就在這裡住錫當了和尚。建文皇帝本來就很重視詩詞文章,所以他就寫了一首《黃石雄風》。我將這首詩抄錄回去(以我的名義散發),(雖然不能明說建文皇帝就在這裡)也可能會啓發後世的人去想象。可惜啊,這首詩雖然還在,但寫詩的人卻早已故去。一百多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後世的人(每當想起被自己的叔父奪去皇位的朱允炆)總是爲此而深爲嘆息。?

後來人?馮荃?寫這首詩以作爲(這件事的)證明?

高良看後大爲震驚。如果這首詩的準確性無可懷疑,那就是說,建文皇帝朱允炆就是黃石磯“五顯大帝廟”的開山祖師!這太不可思議了。?

僅憑馮荃的這首詩,是證明不了的。不過這首五言詩卻明白無誤地說,《東流縣誌》記載的《黃石雄風》詩並不是馮荃所作,而是他錄自朱允炆遺稿!難道歷史事實,就這麼開後世的玩笑??

如果這首五言詩確爲馮荃所作,那麼按他的說法,後世人就可以通過《黃石雄風》得到有關建文蹤跡的啓發,這又如何理解呢?難道《黃石雄風》這首詩裡暗藏着玄機麼??

高良正在苦苦思索,忽聽老和尚喊他說:?

“尊駕,這個玉墜必是我祖師遺物,請讓我留在身上。這件方玉片是明代官帽前的裝飾,還是請你留下吧。”?

老和尚說着,就將那塊白色方玉片遞給高良。高良也不推辭,心想,既然說我就是開啓這個木匣子的人,那麼這塊小玉片我就受之無愧了。?

老和尚見高良將馮荃詩稿重新包好,就將他喊道面前,神色極其凝重地說:?

“尊駕,我現在就將地宮及其入口的秘密告訴給你;但你要保證,你所發現的任何情形和物件,除了你與另三位同伴外,不得再透lou給任何人。當然,如果你得到先人允諾,或有證據明示,那麼現在的保證就自動作廢。”?

“這點請老師傅儘管放心。我向你們的祖師爺保證,除非得到指示,否則寧死不外傳。”高良嚴肅、規矩地答道。?

老和尚見高良已作保證,就將牀頭的一個木頭鍥子取出來,從裡面摳出一個蠟封的遞給高良,表情異常嚴肅地告訴他說:?

“地宮入口就在大殿正中的佛龕後面,你們到時候要嚴格按照這蠟封裡的說明,千萬千萬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會命喪當場啊!還要,必須在我離開這裡之後再進去。”?

高良一一點頭應承,隨即將蠟封剝開,展開裡面的小紙條,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着許多毛筆小楷字,因是繁體且又無標點短句,他只好邊看邊判斷,輕聲念道:?

“佛座後正中,地上高三尺寬三尺,啓磚現石門。虎頭與龍尾並按,門自落。人於門前中立,右足直進一尺五寸,屈身,左足進,距右足七寸落地,坐,擡頭見八卦。陰對陰,陽對陽,右腿外即現銅把手。握。先順□流而下,次依出鬼門後所行之向前推,再依我來之向按倒,現一洞,可入也。”?

未到現場憑空很難理解,尤其是中間還有一個空方框。看來只有回去慢慢破解,或是到時候再現場考量了。想着,高良回身就給老和尚鞠了個躬,誠懇地說:?

“老師傅請放心,我將盡我所能,決不辜負所託和期望!”?

第5節 地界第33節 五顯大帝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3節 獨腳夔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41節 賊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119節 地穴1第82節 月光下的消失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78節 袁家第6節 跩三江第5節 地界第28節 活見鬼了第5節 地界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62節 殉道者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6節 跩三江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77節 老屋第6節 跩三江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44節 魚龍騰江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22節 獨腳夔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121節 未來的能源第105節 地宮1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10節 桃花姑娘第25節 溫泉水暖第72節 有驚無險第121節 未來的能源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105節 地宮1第5節 地界第81節 敬老面第123節 長河來客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37節 遊街示衆第4節 地界第41節 賊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99節 發之於情第33節 五顯大帝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4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89節 偶像第87節 地宮3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115節 天火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115節 天火第26節 洞出歷山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8節 求生第113節 聚寶盆第96節 橫江漂來的鮰魚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36節 六個大順巡天河第73節 族譜第33節 五顯大帝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11節 明代窯龍第73節 族譜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2節 桃花壁刻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99節 發之於情第81節 敬老面第92節 前兆第57節 絕境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19節 地穴1第12節 明代窯龍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9節 游龍江山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
第5節 地界第33節 五顯大帝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3節 獨腳夔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41節 賊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119節 地穴1第82節 月光下的消失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78節 袁家第6節 跩三江第5節 地界第28節 活見鬼了第5節 地界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62節 殉道者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6節 跩三江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77節 老屋第6節 跩三江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44節 魚龍騰江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22節 獨腳夔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121節 未來的能源第105節 地宮1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10節 桃花姑娘第25節 溫泉水暖第72節 有驚無險第121節 未來的能源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105節 地宮1第5節 地界第81節 敬老面第123節 長河來客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37節 遊街示衆第4節 地界第41節 賊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99節 發之於情第33節 五顯大帝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4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89節 偶像第87節 地宮3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115節 天火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115節 天火第26節 洞出歷山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8節 求生第113節 聚寶盆第96節 橫江漂來的鮰魚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36節 六個大順巡天河第73節 族譜第33節 五顯大帝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11節 明代窯龍第73節 族譜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2節 桃花壁刻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99節 發之於情第81節 敬老面第92節 前兆第57節 絕境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19節 地穴1第12節 明代窯龍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9節 游龍江山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