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聚寶盆

最最想不到的是。這事還與明初大富商沈萬三有聯繫。雖是猜測,但除此而外就難以解釋壁刻中的這句話:

“湖州糧商沈氏過此,濟靈丹二枚、糧三擔。遂饋其分子轉換器,囑勿助朱”。

高良說,歷史上的沈萬三就是浙江湖州人,也的確是kao販賣糧食而發家的。傳說沈萬三之所以暴富,是因爲得到一個“聚寶盆”,他可以將石頭、鐵器甚至泥土等等,隨便什麼放進聚寶盆,就會立刻變成金元寶。細想一下吧,石頭、鐵器甚至泥土都能變成金元寶,如果確有其事,那麼一個物體怎會在瞬間改變其特有性質呢?只有一個解釋,就是構成它本身的分子結構被改變了!或者說是被轉換了。

現在的中學生都知道,一個物質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物質,就是因爲分子的不同結構而致。改變了分子結構,也就改變了物質特性。這使我又想起通過時空隧道時的感受,整個人被瞬間分解、霧化爲無形,然後又在另一個時空被重新聚合。

這可能是將我的身體分解成生物信息,然後瞬間送至另一個時空,再按原樣複製。和聚寶盆相比。無非一個改變了物質的分子結構,另一個是收集、儲存了人體信息,使之成爲一種意識“質”,然後將這些意識質信號發送到某個特定時空,再快速製造出來。

一個是聚寶盆,一個是時空遂道或者說是時空機,它們兩者就有很多共同之處。

“你講的很有道理”周大順說:“說不定聚寶盆的盆體就是電子元件構成的。爲什麼會造成盆狀,而不是其他別的形狀?因爲盆是凹形,便於聚焦,在底部與四周的電子元件共同作用下,會形成一個特殊的‘場’,盆裡的物質受到‘場’力作用,其分子結構就被修改成設定模式,也就是‘金子’的分子結構式。

唉!這種高超的科學技術,要是傳給我們人類那該多好呀!”

宋世平道:“可是據傳說,沈萬三在建南京水西門時,由於基腳不斷倒塌,無法按期完成。爲免於殺頭之罪,他只好將聚寶盆放到水西門的基腳下,這才按期順利建成。如果實有其事,那朱元璋或後來的皇帝們得知聚寶盆就在水西門下,那還不把水西門給翻掉啊!”

“哪裡還在水西門下面呀”高良指着牆上的一句話道:“‘囑勿助朱,否則期前收回’,意思很明確嘛。就因爲沈萬三又是築城又是犒賞大軍的幫助了朱元璋,所以聚寶盆就被提前收回了。至於通過什麼方法、在什麼時間收回,卻不得而知。如果是在水西門建好之前被收回,那麼沈萬三說將聚寶盆放到水西門基腳。就可能是害怕朱元璋找他索要。你們想啊,他說實話吧,朱元璋不可能相信,肯定要殺他。所以最好的辦法,就假稱爲朱元璋派上了大用場,已經不在自己手上了。”

“如果還在世上,那該多好啊!爲什麼要取回呢?不好理解。”張志高悻悻地說道。

周大順笑了笑說:“好是好,不過那可就亂套了。你說誰不想啊?再說了,如果石頭、泥土都能變金子,那金子還值錢嗎?世上錢太多了,誰來生產糧食喲!除了這些原因,我估計它的主人將聚寶盆收回也考慮到,一是聚寶盆已完成報恩使命,加之沈萬三又違背了當初不準幫助朱元璋的規定,所以按期或是提前收回;其次是因爲人類仍然太過貪婪,如果財富過於集中,就容易引起社會動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科技產品與人們認知水平的巨大拖節,必定會造成恐慌。如果將現在的收音機放到五百年前,你想想會出哪些荒唐的結果?”

宋世平不喜歡聽這些,便揮揮手很不耐煩地說:

“別淨說這些沒用的。找不到原物還不都是廢話!來點實際的,誰能知道聚寶盆還放在哪裡?”

宋世平說的雖是氣話,可現實也的確如此啊。找不到聚寶盆,所有的猜測都沒有實際意義。即使你拿出最最令人信服的依據,完全可以證明聚寶盆的存在,可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是使傳說增添了更多的傳奇色彩罷了。至於說聚寶盆或‘分子轉換器’後來存放在哪裡,誰也不敢妄言。

伏燕渡河的星梭墓、金雞石、江邊老屋下面等,有存放可能。不過,最大的可能是在地下洞的‘神宮’裡。當然,也可能這些地方都不是,主人已經將它安置在一個更爲穩妥的地方。當它重見天日之時,可能會給科學知識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人類,予以某種有益的啓發、提示;也可能被科學知識已經超越它的人類當作垃圾扔掉,除了驚奇於多少年前古人類的聰明智慧之外,不會引起任何波瀾。

周大順見宋世平這樣不耐煩,就拍拍他說:“話不說,事情不明呀。不過你也說得對,還是先管眼前的事。

‘伏燕渡河之日,即朱明子孫相殘之時;其嫡孫爲僧以謝罪,末世自縊而亡國!’,這倒是很有意思的。想不到堂堂的大明朝,其歷史早被人家事先安排好了!可笑,更可悲!”

高良也感慨地說:“以前對伏燕渡河名稱的由來,雖然也問了不少人,但都語焉不詳,或根本就是胡謅。一開始以爲是當地人弄錯了字,可我假設了很多同音或近音字,還是不知其所云。現在這壁刻上講得明白,原來是一句讖語或咒語!

從壁刻所載可以得知。伏燕渡河那裡原本什麼都沒有,只是埋藏星梭之後才成了山。‘伏燕渡河’暗含了朱棣的靖難之役。朱棣先前是燕王,後來陰謀奪位,所以稱爲‘伏燕’,意即埋伏着的燕王。‘渡河’即指渡過黃河。意思是,當燕王朱棣渡過黃河以後,朱元璋的子孫就互相殘殺了。

後面一句的內容都知道了,朱允炆不僅是嫡孫,而且還是嫡長孫,爲了代祖父謝罪,他就入僧籍做了和尚。當然,他做和尚絕不是出於自願,而是爲了躲避追殺;可這一追一殺,又怎知就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呢?

同時,這句話還證明了兩點,即:一、建文皇帝朱允炆沒有燒死於皇宮,而是出家做和尚去了;二、朱允炆出家當和尚是爲了替祖父謝罪。想想看,能使皇族服服貼貼‘謝罪’的,除了劫後餘生的刻石人而外,還有誰具有如此神通呢?而刻石人的居住地就在黃石磯,那麼朱允炆謝罪就必然也會在這裡。即在黃石磯唯一的廟宇——五顯大帝廟裡做了無顯白玉大和尚。至於‘末世自縊而亡國’,正好應了末世皇帝崇禎吊死於煤山。崇禎之後雖還有幾位,但畢竟已不屬正統了。”

“的確如此”周大順笑道:“石刻內容與歷史事實和現實情況都是相符的。由不得不信。‘遂掩星梭爲伏燕渡河之丘,使湊北斗之形’。其實黃石磯現在的七座山頭自成北斗七星之勢,也已經被我們看出來,只是不知道伏燕渡河的真正起因罷了。還有關於時空隧道的內容,刻石人稱爲‘時空通道’的,以前雖已猜測,但在這裡卻得到證實。

不過總體來說,我們仍然知之太少,如果不是這篇壁刻,許多事情就只能流於傳說和猜測了。刻石人高壘半圓柱形星梭墓,使之與其他六個山頭湊成北斗七星。原本希望‘本星’的同類來營救。可是六百年過去了,這裡依然如故,也的確可悲、可恨。”

周大順說着,竟生出說不清緣由的悲哀、淒涼和憤恨來。他長吁了一口氣,頓了頓又接着說:

“‘水護驅動源可不使傷人,即於江邊造屋’。驅動源應是能源。難道是核能源?我們所知道的,也只有核能源才具有‘傷人’的輻射,並且燃料可以長期儲存。難怪不準任何人進入小屋呢!”

“不對,不對!”高良立即糾正說:“我和張志高曾瞭解過小屋的事。原則上是絕對不準任何人進入,但在每百年一次的維修時,族中管事的長輩就可以進去!如果有輻射,難道他們有特殊防護措施?除了那位女老人外,我還專門問了桃花父親,他們都沒有提到有關防護的事。如果進去的人真有防護措施,那麼最後一次進人是1868年,一百年的事應該不會失傳。畢竟,這個小屋就意味着他們的祖宗,祖宗的事能隨意忽略嗎?”

張志高也證明了高良的說法。如此看來,他們的動力能源有輻射的猜測,就不能成立了。然而,這又出現了一個大疑問,既然能源沒有輻射,那刻石人爲什麼還說會‘傷人’,並且還專在江邊造了一幢房屋儲存呢?難道除核輻射傷人之外,還有其他的‘傷人’能源?

在江邊造屋儲存,就可以避免它傷人,族中管事的長輩還可以近距離接近它。這沒法讓人理解。正當高良和周大順相持不下時,宋世平卻忽然說道:

“別想了。那什麼驅動源,我看根本就是扯淡!矛盾百出,純粹糊弄人。”

周大順驚訝地問道:“你憑什麼這樣肯定呀?矛盾在哪裡,又在哪裡糊弄了我們?說說,也許我們真想岔了也未可知。”

“這不是很明顯嘛。”宋世平言之鑿鑿地說道:“他們既然能以‘意識質’通過時空隧道旅行,那還需要什麼扯淡的能源呀!我看就連星梭故事,都全他媽是胡扯!”

周大順、高良及張志高都被宋世平說得愣住了。的確是個矛盾。既然有渡船,爲什麼還游泳過河?既然有電話機,爲什麼還用喊話的擴音器呢?顯然多此一舉嘛!半響,周大順又使勁搖搖頭說:

“不對。不對哦。我們真的沒理由懷疑這個記載。請問,一個已經生了孩子的人,你還會懷疑她是女人嗎?既然證明這一切都不是地球人所爲,那就只能承認壁刻所記載的,他們是來自於‘天河開基大帶’。既然他們具有超乎地球人想象的科學技術,那麼還有必要對我們這些後世的地球人撒謊嗎?如果要你留下一句話,給那些進化得遠遠慢於我們人類的動物,你會說假話嗎?你肯定不會!因爲根本沒那必要,也沒有任何意義!

依我看,他們乘坐需要能源的星梭,也可能基於以下幾種原因。一是、他們也還沒有掌握控制‘意識質’的知識,而僅僅是知道如何利用。這就如同一隻猴子搭乘渡船過河一樣,雖然它不能製造渡船,但可以知道哪裡有渡船,及其啓航的條件等等。但是哪裡設渡船及其啓航條件等,是不受猴子決定的。同樣的道理,刻石人及他們的同類,可能知道時空隧道生成的條件,或者在何地、何時會出現時空隧道,但是不能決定這一切。所以,爲了能自由方便的行動,還是配備了飛行器‘星梭’。

其次,很可能在通過時空隧道時,會對他們身體的某種機能有某種短時間的損害,以至於不能做頻繁地、或長時間的時空隧道旅行。所以,星梭及其能源可能是用於相對短途的、經常性地旅行或運輸,意識質只用作相對長途、應急、時空轉換等等。

其三,就好比會游泳的人順着激流向下游,雖然比走路要快得多,但如果順流而下時再乘坐輪船加力,就不僅舒適而且速度更快。所以,他們在藉助時空隧道做遠距離宇宙航行時,爲了更舒適、更快捷,當然會乘坐自己的星梭進入時空隧道。

以上雖是猜測,但總而言之,他們所說的“驅動源”絕不是人類通常意義上的能源。即使核能源也不對。作爲一種高級智能生物,既然已經具有宇宙常規航行能力,那麼核能源對於他們來說,絕對就意味着污染和原始!”

【……第一百一十三節??聚寶盆 文字更新最快……】@!!(下載本書請進入或者搜索“書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遺恨六百年 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

第21節 殭屍魅人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87節 是遐想嗎第17節 求生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64節 七星硯第37節 遊街示衆第22節 獨腳夔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27節 洞出歷山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25節 溫泉水暖第2節 雪夜驚魂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18節 求生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83節 被廢的郡主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19節 水鬼第120節 地穴2第12節 明代窯龍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106節 地宮2第126節 還是迷喲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25節 溫泉水暖第72節 有驚無險第26節 瑤池溫泉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13節 誰都說不清第6節 跩三江第27節 活見鬼了第106節 地宮2第49節 較量第27節 洞出歷山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6節 銀紙圖2三線交匯第89節 偶像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64節 七星硯第21節 殭屍魅人第11節 桃花姑娘第4節 地界第108節 廢皇悠悠恨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2節 殭屍魅人第7節 黃石形勝第27節 洞出歷山第81節 敬老面第73節 族譜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16節 千古地下河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37節 遊街示衆第37節 遊街示衆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37節 遊街示衆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84節 粉面兩桃花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92節 前兆第22節 殭屍魅人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3節 獨腳夔第46節 風滿樓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27節 洞出歷山第63節 抄家第23節 獨腳夔第87節 是遐想嗎
第21節 殭屍魅人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87節 是遐想嗎第17節 求生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64節 七星硯第37節 遊街示衆第22節 獨腳夔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27節 洞出歷山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25節 溫泉水暖第2節 雪夜驚魂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18節 求生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83節 被廢的郡主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19節 水鬼第120節 地穴2第12節 明代窯龍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106節 地宮2第126節 還是迷喲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25節 溫泉水暖第72節 有驚無險第26節 瑤池溫泉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13節 誰都說不清第6節 跩三江第27節 活見鬼了第106節 地宮2第49節 較量第27節 洞出歷山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6節 銀紙圖2三線交匯第89節 偶像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64節 七星硯第21節 殭屍魅人第11節 桃花姑娘第4節 地界第108節 廢皇悠悠恨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28節 游龍江山第22節 殭屍魅人第7節 黃石形勝第27節 洞出歷山第81節 敬老面第73節 族譜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16節 千古地下河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37節 遊街示衆第37節 遊街示衆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37節 遊街示衆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84節 粉面兩桃花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92節 前兆第22節 殭屍魅人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3節 獨腳夔第46節 風滿樓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27節 洞出歷山第63節 抄家第23節 獨腳夔第87節 是遐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