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

高良扛着那根枝椏,氣喘吁吁的剛放到明欣老人門口,張志高就從房間裡衝出來,遺憾又興奮地說:

“高良,都說從江裡冒出十二根大樹啊?我正準備過去呢,你就回來了。(.請記住我)(瘋狂看小說.FkKS?手打)”

“看到沒有,這就是大樹上的小枝椏。”高良喘着氣,指着地上說道。

“乖乖,這還是小枝椏。什麼樹啊?”

“我還想問你呢”見明欣老人也從門內趕出來,高良就轉身問道:“老人家,你知道是什麼樹嗎?”老人叫桃花把老花鏡拿過來,蹲在枝椏旁仔仔細細看了又看,從樹皮、樹葉到截面紋理,每一處都審視了好長時間。良久,再頹然地慢慢坐到椅子上,微閉着眼睛思索着。約莫一支菸的功夫,老人才沉鬱地說:

“我到過大半個中國,在樹種最多的大西南也呆了那麼長時間,一般人沒聽過的樹我都見過;可是這棵樹,我真是一點都不瞭解!”

“是不是在水裡浸的時間長了,改變了原樣啊?”張志高小心的問。

“肯定不是!樹皮厚而光,樹葉大得像扇子,紋理又極其細密,普天下哪有這樣的樹呀?完全違背了常理嘛!”高良見這個見多識廣的老者也不甚清楚,一時倒真的陷入無奈之中了。想了一會兒,他忽然又問道:“是不是傳說中的‘烏木’啊?”老人聽高良說是‘烏木’,就翹起鬍鬚笑了笑說:“‘烏木’是川人對陰沉木的俗稱,雖然也出自泥沙水底,但是樹木品種卻都是可以辨認的。比如麻柳樹、黃柳木、青岡慄、香樟、楠木、紅春木、紅豆杉、馬桑、黃柏、槐樹、檀樹等等,都可以成爲陰沉木,就是你說的‘烏木’。還有一點,陰沉木的細枝樹葉都已腐朽,而這個水底的大古樹卻是枝葉齊全,除了顏色改變外,幾乎還保持了原樣。所以說,怪就怪在這裡。”

老人說得對。烏木即陰沉木,是兩千年至萬年前,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底面植物生物的等全部埋入河牀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因缺氧、高壓,並在細菌等微生物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萬年以上的炭化而形成,鼓烏木又被稱爲‘炭化木’,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或黃褐色,其木紋細膩,切面極爲光滑,若打磨得法可以達到光如鏡面的效果。鑑於烏木的名貴稀少,民間又有“軟黃金”之稱。歷代都將烏木用做辟邪之物,素有護身聖物之美稱,因而用烏木製作的佛像、工藝品等皆爲供奉皇室之物;平常人家只可與聞,哪可得見!

高良見不得要領,像是詢問老人,又像是自言自語似地說:“整棵的大樹怎麼會在江底下出來呢?”明欣老人,並不理會高良的自言自語,徑自搖着頭,同樣也自言自語地低聲道:“今年又是十年期呀。唉,看來要出事了哦。”張志高見老人邊說邊向房裡走,恨不得拽住他,便猴急急地追着問:

“老伯,什麼十年期?會出什麼事呀?”

老人就像沒聽到他的問話,進房就關上了門。

高良和張志高見老人如此神態,更如墜五里霧中,互相看了一樣,扶起枝椏,將截面湊到電燈跟前仔細地端詳着。老人說得對,一般樹的紋理再密,可那一圈圈地年輪都會看得一清二楚。可這種樹的年輪不要說老人,就是他也很難看得清,幾乎就像一張硬紙板橫放在你的面前。張志高也在樹枝邊抓耳撓腮、疑竇叢生。兩個年輕人各自心思重重,都只胡亂地吃了幾口飯,就蹲在樹枝旁發呆。好久,又覺得這可能干擾桃花一家的休息,就找來一把木工鋸,從樹枝上鋸下五六寸長的兩小段,將其餘的擡到一邊放好,然後關門躲進房裡。

高良掏出褲袋上的小電工刀,在窗臺上仔細打磨了一會兒,見已十分鋒利,就對着木段已經去皮的地方用勁削了下去。很遺憾,木段上只留下淺淺的一道印痕。他鉚足勁,幾乎用盡全身力氣再削了一刀,好不容易纔下來三分之一個小指甲蓋那麼大、那麼厚的一小塊。張志高看他漲紅着臉,對着小木段氣急敗壞地愣在當場,知道結果不盡人意,就問他是怎麼看這件事的。高良本來就別了一肚子暗氣,又被張志高挑了一下,便將電工刀和小木段向牀上一扔,說:“還能怎麼看?說是百思不得其解那是輕了,詭異之極,簡直就不可思議!。”

“又大又硬的,這到底是什麼樹呢?”

“我又不是植物學專家,不知道!你沒看我正在‘解剖’它嘛!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竟然只颳了點皮”。高良氣鼓鼓的答道。頓了頓,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

“也許這種樹在地球上早已滅絕了吧。可它們又是如何連根沉到江底的呢?”

“大地震,地陷?就是俗話說的滄海桑田、高山成湖?”

“也不對呀。如果是因爲高山沉降,這些樹也應該變成化石或煤炭。我還想過,這也許是樹隨山陷時,僅僅是被水淹了,並沒有被土壓住,所以纔會出現目前的模樣。可後來又忽然想起,根據《山海經》記載,這片地方以前就是出海口,根本沒有山。況且《山海經》成書已經三千多年了,即使在成書前不久由山變江,泡在水裡的大樹也早該腐爛或異化了,怎麼可能還有現在看到的這樣,仍然保留着樹木原有的性質呢!”高良說着,又從牀上撿起小木段,遞到張志高面前說:“你仔細看看,整棵大樹只有樹葉和表皮——還可能樹皮原本就是這種顏色——變了色,樹瓤子卻是這種淡黃色,又如此堅硬,根本沒一點變質現象。只聽人說過,松樹埋在泥水裡可以千年不朽,其他的樹種別說千年,甚至十年都無法維持!假設這裡就是在《山海經》成書前不久,才形成目前這種地貌,那我手裡這棵樹,也起碼在泥水裡埋了三千多年以上吧?三四千年,還是這樣堅硬如鐵,這叫人如何理解?如果說是後來人沉放的,那就更不對。僅就樹的毛細根以及枝、葉都還完好無損,即能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再從可以被掛魚鉤掛出來,又可以判斷出,覆蓋樹身的只有很薄的一層淤泥;或者大樹仍然立在水底,但其根部周圍的泥土已基本被掏空,當被漁鉤掛住樹梢後,與水流逆向上拉,在水浮力和逆流反衝擊力的雙重作用下,它掙拖了根部很小的束縛,便一衝而起。我白天就注意到,當大樹衝出水面後,瞬間就沉下去,然後再慢慢浮上來lo出一點枝椏;整個樹幹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仍然在水面下半漂着。這應該是樹木浸水時間過長的緣故吧。”

“就這些?”張志高問。

“就這些。再想知道就問木段子吧,它告訴你。好像我就該知道似地!”

“切!說了這麼多,你還是沒說清楚這是什麼樹,又是怎麼到江底的!害我張了半天耳朵,還以爲你有了答案呢。鬧了半天,也是和我一樣的紙糊燈籠。”

“哈哈哈。”高良見張志高就像個“聽白話”的孩子似地,禁不住大笑起來。心裡說,這傢伙也太有意思了,大家都是一個師傅下山的,你不知道的,我還能多到哪兒去呀?張志高此時倒是很投入,高良的訕笑並沒有將他的思路引開,竟迎着高良的笑聲說道:

“你剛纔說了那麼多,還引經據典的,不但沒解決根本問題,反使我覺得這事有點更神秘了。”

“我的天!終於上路了。”

“什麼意思呀!再這麼怪聲怪調的,我不跟你講了。”

“呵呵呵。開個玩笑不行呀,別搞得像小姑娘一樣啊。”高良見張志高有點惱了,就馬上一笑,接着剛纔的話茬子說:“老實講,我白天在江邊就感到有點不對勁了。你想想,先是由一個老人掛出來一根,第二次則一次性冒出五根;兩次出來六根以後無論怎麼掛,就再也不見了。奇怪不?好像江底就只有六棵樹,連一棵漏網的都沒有了,這不合乎常理嘛。肉眼看不見的大江底下,怎麼會兩次就給搞得乾乾淨淨呢?除非六根都擺在明處,讓人家分兩次拿走!要說是滄海桑田、高山成湖,假如真的是一座山沉下去,難道就只剩下這六棵樹了?打死我也不信!那十幾條船打撈的範圍也算大的了,從江北岸到南岸,上下五六百米,梳篾子似地。要說他們不負責任,那可講不通啊。這麼大的好木材,無論是讓領導拉走,還是留在本地,沒有人不想多打撈的。還有一個問題。我注意看了那些放下去的鉤繩,短的都有六七十米。再加上近三十米的樹高,那麼這段江水的深度就起碼有七、八十米或以上。我剛來的時候記得還問過明欣老人,關於這段江水的深度。他說除蛟龍口或者叫窯龍口江段而外,附近江面在枯水季節大概都只有十幾米深。這樣就又出現了三個問題:一、只撈上來六棵樹,是不是就能說明,沉到水底的僅是一座獨立的小山包?二、爲什麼只有蛟龍口江段在枯水季節,仍然深達七、八十米以上(這在整個長江都是沒有見到的)?形成的原因是什麼?三、如果蛟龍口江段真有一座山在水底,那麼這段江水應該比附近其它地方淺纔對。可恰恰相反,雖然水底可能有一座山,但是它卻比附近深了至少六十米!這又叫人怎麼理解?難道當年的地殼變動,僅僅只是將一座山變成一個水底深坑?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連我們都不相信的事,這要是說出去,那些地質學家肯定會齒冷死的。”

“要不我們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省航道管理局?請他們來人調查研究。”

“張志高你傻呀!蛟龍口在江心洲沒出來之前屬主航道,近十幾年江心洲越長越大,這段江面就成支流了。省航道局管你的支流?再說現在什麼時候啊!我們兩在這兒亂想想還可以,真要是報告上去,惹了麻煩你頂槓啊?!

“不是…,這事攪得我難受啊。”張志高似很無奈地說。“你…”高良還想說什麼,又立即收回去,撓撓頭就斜kao到牀架上。兩人又都沉默着,歪着腦袋翻來覆去的端詳那段包含着諸多秘密的小木頭。良久,高良還是忍不住和張志高說:

“張志高,你不覺得這裡的怪事太多了嗎?”

“嗯?你說說看。”

“你還記得我前幾天和你說過的,蛟龍口百口磚窯的事吧?”

“當然記得。你不是還說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嘛。”

“傳說中的魚龍巡江、分佈成龍形的明代百口磚窯、江底突然冒出來的大古樹,還有明欣老人剛纔進房之前,說的那句‘要出事’的話。如果把這些事情都放在一起想,就覺得不僅神秘,而且還有點詭秘。你說呢?”

“你這麼一說,還真的很詭秘。誒,你說,不會是本地人布的局吧?不然這麼多怪事,怎麼會集中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呀!”

“要是你,你會布這個局嗎?佈局的用意是什麼?不會只是爲了引起外地人的好奇吧?再說了,那一百口磚窯和從江底冒出來的大古樹,也是隨便就可以‘布’出來的?我認爲,事情可能恰恰相反。從當地人對‘魚龍巡江’這件事諱莫如深來看,他們一定是想竭力隱瞞什麼,或至少他們能知道點什麼,只是政治形勢不允許他們說出來。我們的房東大爺,這個‘拽三江’的明欣老人,就肯定知道一些什麼秘密!我們回頭多找他或其他老年人聊聊,看能不能挖出點東西。”

“嘻嘻嘻。我看不僅是這些秘密吧?他的女兒可是件更大的秘密喲。你現在就去找老人家聊聊哇。”張志高說着,就捂住嘴笑到被子裡。高良見他開自己的玩笑,立即將身邊的木段子甩過去,罵道: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跟你說正經呢,你就想到斜文了。自己想就直說呀?去和老頭子講,就說你想他女兒做…”

正說着,只聽桃花在房門外喊:

“兩位大哥,水燒好了。臉盆、腳盆都放在你們房門口啊”。

【……第十四節?對着枝椏發呆?】@!!

第82節 月光下的消失第128節 花開花謝引子四十年秘密一朝解第3節 油皮圖紙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4節 蛟龍吸水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105節 地宮1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11節 桃花姑娘第59節 拼卻一死第23節 獨腳夔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48節 文攻武衛第26節 洞出歷山第42節 天使之裸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5節 蛟龍吸水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57節 絕境第113節 聚寶盆第2節 油皮圖紙第7節 黃石形勝第126節 還是迷喲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72節 有驚無險第40節 天星之洲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13節 聚寶盆第52節 躁動第112節 桃花壁刻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18節 求生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66節 銀紙圖2三線交匯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52節 躁動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76節 戶戶植桃的疑惑第17節 求生第8節 黃石形勝第21節 殭屍魅人第73節 族譜第105節 地宮1第21節 殭屍魅人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10節 桃花姑娘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63節 抄家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72節 有驚無險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120節 地穴2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6節 一飯永銘第40節 天星之洲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5節 溫泉水暖第26節 洞出歷山第78節 袁家第46節 風滿樓第6節 跩三江第33節 五顯大帝第87節 地宮3第7節 跩三江第52節 躁動第120節 地穴2第52節 躁動第28節 活見鬼了第36節 六個大順巡天河第44節 魚龍騰江第21節 殭屍魅人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6節 一飯永銘第5節 一飯永銘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9節 拼卻一死
第82節 月光下的消失第128節 花開花謝引子四十年秘密一朝解第3節 油皮圖紙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34節 等了幾百年的姻緣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4節 蛟龍吸水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105節 地宮1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11節 桃花姑娘第59節 拼卻一死第23節 獨腳夔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48節 文攻武衛第26節 洞出歷山第42節 天使之裸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5節 蛟龍吸水第15節 蛟龍吸水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57節 絕境第113節 聚寶盆第2節 油皮圖紙第7節 黃石形勝第126節 還是迷喲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72節 有驚無險第40節 天星之洲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13節 聚寶盆第52節 躁動第112節 桃花壁刻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18節 求生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38節 無星無船的星船會第66節 銀紙圖2三線交匯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52節 躁動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76節 戶戶植桃的疑惑第17節 求生第8節 黃石形勝第21節 殭屍魅人第73節 族譜第105節 地宮1第21節 殭屍魅人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10節 桃花姑娘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63節 抄家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72節 有驚無險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120節 地穴2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6節 一飯永銘第40節 天星之洲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5節 溫泉水暖第26節 洞出歷山第78節 袁家第46節 風滿樓第6節 跩三江第33節 五顯大帝第87節 地宮3第7節 跩三江第52節 躁動第120節 地穴2第52節 躁動第28節 活見鬼了第36節 六個大順巡天河第44節 魚龍騰江第21節 殭屍魅人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6節 一飯永銘第5節 一飯永銘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9節 拼卻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