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天下全輿總

高良得到賢才這個小監工的許可後。(.dkankan請記住我們的網址)就踮起腳小心翼翼地,慢慢將那張摺疊的牛皮紙抽出來,然後放到旁邊的大木箱上攤開。當四根手電筒光柱一起射到上面時,大傢伙這纔看清楚,原來是一整張世界地圖!只見地圖最上方寫着幾個大字:

天下全輿總圖。

宋世平一看就立即泄氣了,一張世界地圖還這麼寶貝似地,到新華書店去買,要多少有多少。高良也覺得很掃興,正要重新摺疊好,就聽周大順忽然攔住他說:

“等等!你們耐點性子好不好啊,難道就不覺得他們這麼寶貝似地保管在這裡,真的沒一點價值?先仔細看看再放進去不遲嘛。”

幾個人聽周大順這麼一說,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本來嘛,爬閣樓就是爲了尋找的。既然是尋找,不耐性哪行啊!就在高良正準備彎腰時,張志高突然叫道:

“嘿,你們看下面的落款時間,不會又是胡扯的吧?”

“瞎叫喚什麼呢?”宋世平聽張志高驚叫,就責怪了一聲,可當他話未說完,又聽高良接着驚叫起來:

“怎麼可能!永樂三年六月十六日…。這不可能!明代怎麼會有世界地圖!永樂三年。那還是真正的明代初期呀!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這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吧。愣了一會,周大順邊仔細審看,邊說道:

“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他們的族譜盡是假東西?可是看這紙張以及它的顏色,又明顯不是現代產品呀。世界地圖的出現,起碼是在哥倫布航行美洲大陸以後。可哥倫布是在1492年10月12日纔到達美洲的,在這之前不可能有世界地圖,也沒人可以畫得出。永樂三年六月十六日是什麼時間呀,應該是…1405年…7月…12日!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要不問問兩個老人?看他們怎麼解釋。”高良出了個主意道。

宋世平一聽有道理,還沒等別人搭腔,就立即衝出小密室,噔噔噔就跑到樓下去詢問了。不一會兒,宋世平不太高興地回來了,後面還跟着明欣、明倫兩位老人。只聽明倫老人很是生氣地說:

“不是說好了嘛,你們只看兩本族譜,怎麼把圖紙也拿出來了!小賢才你是沒長眼還是沒長嘴呀?”

周大順見老人真的生氣了,就立即道歉、陪不是,並給賢才打着保護,說全是他們自己硬要拿出來的。

也許是看他們幾個態度不錯,也許因爲反正已經看到了,索性就做個滿手人情,只見明欣老人和明倫老人嘀咕了幾句,又回頭向幾個年輕人說:

“你們別怪我們生氣,這張圖可是我們家族來源的證據之一。雖然我們也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但畢竟這是祖宗的遺囑,我們也不得不如此。也是我們自己疏忽大意了,怪不得別人。現在既然被你們看到了。也是天派的緣分,那就快點看吧。千萬別弄壞了啊!”

幾個人如遇大赦,一起對兩個老人傻笑起來。這倒不是因爲允許他們觀看地圖,而是因爲兩個老人原諒了他們的魯莽。高良見老人們的臉色已經和緩,就指着木箱子上的地圖,問明欣老人說:

“這張地圖是什麼時候的東西呀?”

“那上面不是有落款日期嘛。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除了看日期,其他的我們也不知道。”

明欣老人已經估計到他們的懷疑,既不願意直面證實,也不願意隨同懷疑,只是模棱兩可地說着。然而,如果他的話沒有摻假,那就足夠了。也就是說,這張世界地圖確實是明代的東西!

(作者注:2006年年初,一位中國北京的收藏家和地圖愛好者劉鋼向外界公佈了一張名爲“天下全輿總圖”的地圖。這張地圖的題記顯示,它是由一位名叫莫易仝的清代畫匠在乾隆癸未年,也就是公元1763年,根據一張明代永樂十六年,即公元1418年的地圖仿照繪製而成的。這張地圖非常清楚地繪製出了亞洲、歐洲,還繪製了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甚至還有南極洲的一部分。而根據地圖上的題記判斷。它所參照的明代原圖是由鄭和船隊中的畫匠所畫)

周大順轉身小心地向兩位老人說:“請兩位老人別生氣啊,並不是我們故意和你們過不去,而是這件事太離奇了。現在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世界地圖是出現在哥倫布大航海以後的東西,在這之前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我們腳下踩的是個圓球,更不可能畫出世界地圖來的。

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是在1492年10月12日,也就是相當於我國明孝宗弘治五年的八月。可是,你們這張世界地圖的落款日期,卻是永樂三年六月十六日,即1405年7月12日!這的確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明倫老人忽然又嚴肅起來,雖然不是生氣,但還是以不太友好地口氣說:

“你說那些事情和時間都和我們不相干,我們只知道這是祖宗傳下來的,並且要好好保存。至於別人信不信,那我們可管不着。”

高良見話不投機,況且地圖也都仔細看過了,再待下去也沒多大意思,就提議收兵回營。出了賢才家大門,高良說要分頭送兩個老人回家,但被他們婉言謝絕了;說是他們兩個老兄弟還要在路上說說話,大月亮的,自己可以走回去。

四個人到了路上又議論開了,只是每個人都無法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服自己。說這張地圖不是真的吧,可紙張是老東西,而且主人又堅持說沒有假;若說它是真的吧,可又與現存的事實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議到後來,高良乾脆不去想地圖的事了,而是仔細回憶追索起宗譜來:“祖考攜祖妣於明初即已至黃石磯”、“兩祖苦辛,夜成於伏燕渡河”、“祖考數次外出經年。言曾助三寶”…。三寶…三寶…。忽然,高良腦子裡似有靈光一閃,立刻拖口而出地驚叫道:

“三寶…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你們明白了嗎?”

“叫什麼呢?一驚一乍地”宋世平不解地說。

可週大順卻被高良的一言驚醒了,一愣過後,立即興奮地說:

“你是不是想說,宗譜上的‘言曾助三寶’,說的是他們的老祖宗曾經幫助過七下西洋的鄭和呀?”

“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高良興奮地說道:“我記得歷史書上講,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可這張圖繪製的日期,卻恰好是朱棣下這道御旨的第二天,即永樂三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1405年的7月12日。如果按照這個日期推想,這張圖就應該是專門爲了鄭和下西洋而繪製的!

新發現,新發現!全都對上號了,如果是他們有意作假,那也太天衣無縫了,竟然將日期掐得那麼準確無誤。除非是他們的哪一代祖宗親眼見到御旨,或至少是親耳聽到確切內容。但是反過來又很難成立,因爲他們這個家族發誓不做大明朝的官。既然連官都不是,他們又是如何知道御旨確切內容的呢?太難!我的腦子全亂套了。你們說說看。”

“說起鄭和下西洋,那可是個歷史壯舉啊”周大順感慨着說:“他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士兵。組成龐大的遠航船隊,由蘇州劉家港出發,前後共七次,一直到1433年,即明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病逝。

他的船隊最遠航行到非洲東海岸,途徑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臘、阿魯、錫蘭、柯枝、古裡、甘巴里、阿丹、天方(阿拉伯國家)、拉撒、南勃利、彭享(進馬來西亞彭京河口)、急蘭丹(今馬來西亞哥打巴魯)、加異勒、左發爾、忽魯漠斯、(今霍爾默斯海峽格什姆島)、比剌、淄山(馬爾代夫羣島)、孫剌、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僕剌喹、蘇祿、沙裡灣泥、竹步(今索馬里),等東南亞、南亞、伊朗、阿拉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七下西洋,顯示了當時的中國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證明在當時,中國在世界航海事業中居於領先地位。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中國作爲一個封建大一統的國家。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的壯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他代表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最高峰。1433年鄭和船隊最後一次航行的時間,比迪亞士到達非洲的好望角、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時間,都早約半個世紀!如此壯舉,難道還和這個鄉村水岸聯繫上了?”

稍停,周大順又接着說道:

“如果真有其事,我們就可以這麼設想。首先,鄭和船隊的遠海航行得到了這張地圖的幫助,但是他不可能僅僅只航行到非洲東海岸。就鄭和堅韌不拔的性格推斷,他肯定要繼續航行到歐洲。

由於他率領着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又歷經七次,完全可以分成幾路同時航行至不同的地域。比如一路出中國南海後向南至澳洲,甚至南極洲;他自己率領主力船隊經非洲東海岸到歐洲,再分一路到北美洲、南美洲。

至於他回國後只公佈非洲東海岸地區,也許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是因爲幫助他的人不讓他透lo;其二則因爲他自己並沒有親自到歐洲、美洲和澳洲等地,攝於皇威而不敢說出真情;其三是派出去的另外兩支船隊並沒有在他逝世前趕回,故而他得不到可kao情況而不能稟報;其四是雖然如實稟報了,但是朝廷考慮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之說,而不敢隨意‘以妖言惑衆’。

關於最後這一點,據歷史記載,鄭和七下西洋的所有航行記錄和水程資料等,全部在明成化年間被車架郎中劉大夏用火銷燬了。

這裡就有個大疑問,這個劉大夏爲什麼要燒燬這些極其寶貴的資料?究竟是他自己的主張還是朝廷的主張?按道理推論,他一個小小的車架郎中無論如何沒有這麼大膽的。那麼就是朝廷的主張!可是朝廷又爲什麼要這麼幹呢?那可能還是擔心破壞了‘天圓地方’的傳統學說後,會引起全國上下不必要的恐慌,以及對中華整體思想的懷疑。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這張圖真實可kao的基礎之上所作的分析。如果這張圖是假造的,那就有兩點不明白的地方。其一,後世假造的人出於什麼目的?這種假造在一百多年前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除非是裝神弄鬼的糊弄後代,可這講不通;其二,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即使清代吧,假造的人又是如何得到朱棣發佈航海御旨的具體時間的?

據他們家族的人自己講,以及宗譜記載,在明清兩代,他們這裡並沒有人做過內廷官員。那又怎麼能得知呢?如果是通過其他人瞭解,幾乎也不可能呀。人家無緣無故地,蒐集這些陳穀子爛芝麻幹嘛呀?所以講,說這張圖是假造的,根據也明顯不足!”

“我有種預感”張志高撓撓頭說:“也可以說是我的斷定吧。結合我們已經知道的這麼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我認爲這張古代的世界地圖是可以確信的。如果說這件事不可思議,難道我們經歷的那些事,就可以讓常人理解了?同樣是不可思議嘛!

這個世界上,大家還不瞭解的秘密實在太多了,總不能因爲還不瞭解,就不去承認它的事實存在吧?地下洞以及地下洞裡的那些經歷和那些怪獸,是事實不?可要是我們說給別人聽,別人會相信是真的不?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可能相信的!

反正我是相信,這張地圖是貨真價實的永樂三年作品!”

【……第七十四節??天下全輿總圖?】@!!

第96節 橫江漂來的鮰魚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106節 地宮2第11節 明代窯龍第22節 獨腳夔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90節 被陪斬了第6節 一飯永銘第5節 地界第81節 敬老面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92節 前兆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93節 教我如何不想她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23節 獨腳夔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46節 風滿樓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87節 是遐想嗎第22節 獨腳夔第26節 瑤池溫泉第77節 老屋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8節 黃石形勝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113節 聚寶盆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27節 活見鬼了第87節 是遐想嗎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28節 游龍江山第63節 抄家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44節 魚龍騰江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19節 水鬼第120節 地穴2第8節 黃石形勝第87節 地宮3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27節 洞出歷山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57節 絕境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81節 敬老面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23節 長河來客第41節 賊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5節 地界第26節 洞出歷山第63節 抄家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2節 油皮圖紙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1節 桃花姑娘第73節 族譜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40節 天星之洲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62節 殉道者第21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87節 地宮3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72節 有驚無險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47節 碧波夜遁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72節 有驚無險
第96節 橫江漂來的鮰魚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106節 地宮2第11節 明代窯龍第22節 獨腳夔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90節 被陪斬了第6節 一飯永銘第5節 地界第81節 敬老面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92節 前兆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93節 教我如何不想她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23節 獨腳夔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46節 風滿樓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87節 是遐想嗎第22節 獨腳夔第26節 瑤池溫泉第77節 老屋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8節 黃石形勝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113節 聚寶盆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27節 活見鬼了第87節 是遐想嗎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28節 游龍江山第63節 抄家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44節 魚龍騰江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104節 白玉大和尚的坐缸第111節 遠古的高山流水第19節 水鬼第120節 地穴2第8節 黃石形勝第87節 地宮3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27節 洞出歷山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57節 絕境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81節 敬老面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23節 長河來客第41節 賊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5節 地界第26節 洞出歷山第63節 抄家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2節 油皮圖紙第12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1節 桃花姑娘第73節 族譜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40節 天星之洲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62節 殉道者第21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87節 地宮3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72節 有驚無險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47節 碧波夜遁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72節 有驚無險